企業轉型絕不能忽視文化轉型
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下,很多企業去小米取經、學習,進而走上所謂的轉型之路。但從現狀來看,不少處于“轉型期”的企業,只是把勁兒用在了加速自己企業業務模式的轉變或組織架構的變革上,卻很少有重視企業文化轉型的。
為什么企業文化的轉型很重要?我們不妨看看,互聯網思維到底改變了什么。蘋果、小米這樣的公司大獲成功為何會在互聯網時代,為什么不是在工業時代?因為互聯網時代認可“精神”共鳴的價值。這個時代中的企業,可以不拼產品質量照樣掙到錢,消費者已經發展到了愿意為“感覺”、“體驗”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買單,如果企業繼續用傳統思路開發產品,就掙不到用戶的錢。所以,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所傳遞的,是“體驗經濟”時代獲得商業成功的方法。
“體驗經濟”時代一個明顯的標志是,產品價值可以被服務的質量幾倍化地放大,甚至遠超產品本身的價值。這意味著,一個制造型企業要轉化為一個服務型企業。這種轉型,是僅依靠老板一人的意識轉型可以做到的嗎?
不難發現,在小米變化最大的其實并不是雷軍。小米手機UI功能研發團隊的主要工作是“泡論壇”;其營銷團隊的主要工作不是去發展渠道商,而是在微博、微信做主題推廣;客服人員守在微信里服務用戶,主動通過數據分析、信息抓取,到用戶的微博上傾聽各種抱怨。雖然表面上看還是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這些部門,但和其他企業相比,小米員工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已完全改變,各部門員工都能主動認識到,他們的服務能力會影響產品的成敗。而小米員工的這種變化,又是由小米的企業文化—“為發燒而生,為青春喝彩”所引導的。小米產品的銷售依靠粉絲,各部門員工對粉絲的服務態度、服務能力對小米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點燃80、90后員工服務熱情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成為“發燒友”,讓每個員工從參與中獲得成就感。
可見,能否把互聯網思維轉化為企業的成功因子,并不在“形而上”式的轉型。通過企業文化的轉型影響更多員工,驅動員工從“非體驗經濟”時代的工作、思維模式轉向適用于“體驗經濟”時代的工作、思維模式,才可能讓企業完成有意義的轉型。現代企業的管理,應更重視“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文化轉型甚至還可能成為一種必需。首先,人才在變,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勞動者更容易受到互聯網精神的感召,小米就證明了沒有股票、期權,也未必有高薪、福利,也能讓員工在工作時不乏熱情。其次,“體驗經濟”時代產品的核心價值已轉向服務,如何讓企業員工接受并主動迎接這種變化,才是成敗的關鍵。
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速度之快很可能讓傳統企業感到應接不暇。急于轉型之前,企業不妨自問“是否真的理解互聯網思維了”,以免迷失在未來的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