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需求分析與評估被視為培訓管理工作中的最大難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培訓發展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段丹東阿里郎飯店員工雞血培訓的視頻被曝光。在視頻里,妹紙們都像打了雞血一般,剽悍霸氣。起初一個個穿戴整齊的妹紙們,最后都激動得發型凌亂。在接受跌倒馬上爬起的特訓時,心酸的場面,看得旁人都落淚了。網友紛紛表示雞血培訓洗腦毀三觀了!中國人的“雞血培訓”認識——洗腦毀三觀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用一個著名的實驗證明了:個人的性情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惡之間并非不可逾越,環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1971年,津巴多在主持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中,通過專門測試挑選了征募來的受試者,即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著被置身于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范的影響,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甚至遠遠超出了實驗設計者的承受能力,原定兩周的實驗不得不宣告中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第一次出版《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一書,詳細披露了這個實驗,并結合從該實驗到美軍虐囚案30多年來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透徹地解釋了“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雞血班的教學基礎首先就是干掉你原有的真實角色:在這里你只能叫“九寶”,你所有的錯誤都會株連另外幾個陌生人甚至一名無辜的小姑娘,除了一名微型團體操的成員之外你什么都不是,你連講個隱私博取同情掙點積分的能力都沒有。在這個基礎上,所謂的雞血訓練其實已經初步具備了“集中營”的一些特征。“雞血培訓”真相?
我們所看到的對于參加過雞血培訓的學員的描寫確實是單調得可憐。記者們更喜歡高高在上地描寫他們的那種“集體無意識”的迷幻狀態,仿佛這些人們近似于愚昧、憨傻、癡呆,而忽略了具體的每一個人—他們到底是誰?參加過雞血培訓班學員的特征:大多數雞血培訓班學員處于“中產階級”經濟水平,有房有車有投資;偶爾也會有大大小小的富豪級人物誤打誤撞加入;小企業主或者小企業主的配偶居多;最常見的是飯店、美容院、各種連鎖企業的加盟商、中小型工廠的老板,大部分都是自己創業的;60后是主流,70后 次之,但是80后很少了。其中,大多數人來自二三線城市,在當地都是有點小名氣的“能人”、意見領袖。這些人都有參加同類型的雞血培訓的經歷,大多數人經常會出外參加各種培訓班、訓練營。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些參加過雞血培訓班的主流學員們不是傻瓜,不是失敗者,都是跑碼頭拜山頭江湖上闖過來的人物,甚至都幾乎可以貼上“成功人士”的標簽了。
雞血培訓戳到學員軟肋一:單軌制的生存方式已經掏空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隨便去問50后、60后甚至75年前的商界人士們,問問他們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我相信你會看到,超過80%的人是沒有什么持續穩定的個人愛好的,每一天都是在超長工作時間、兩三場應酬和無數周旋中度過。對于那些有個人愛好的少數派來說,最常見的愛好是:戶外運動,因為很多頂級大佬都在玩兒這個,潛意識里是一種成功學標簽,而且可以借此遠離家庭;收藏,津津樂道的是藏品的價格高低而不是其美學特征,甚至有些人最早鉆研收藏是從給官員送禮開始的;運動,比如高爾夫,大多數也是從應酬開始,但是的確有人為之著迷;旅行,大多數時候跟豪華旅行團或者考察團走,不愿意自己操心行程。
這批人的健康狀況普遍不佳,肝部疾病最為常見,各種原因的睡眠障礙比比皆是。他們最主要的假期就是春節,而且基本上除了年三十到初二這3天之外,從臘月進小年開始就是每天輪流宴請各種關系單位。曾經有一位年輕的總經理算過,在整個正月里,他差不多要喝掉30公斤左右的白酒或者烈性洋酒。大部分人跟配偶沒太多話講,還有一部分人對婚姻生活感到抓狂,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婚外關系(或長或短)很普遍,但是離婚的比例并不高。所謂的“朋友”大多數是生意上還算聊得來的一些人。會看書或者雜志,但仍然是以商業實用的為主,機場書店是他們最主要的買書場所,不大看“閑書”,除非腰封上寫著“看盛宣懷如何駕馭政商之道”或者是“郭臺銘的枕邊書”、“如何帶出狼性團隊”。
簡言之,他們的生存方式是完全單軌制的,永遠圍繞著“生意”或者“錢”這一個主題來打轉。這種生存方式決定了他們很難靜下來面對自己,他們的物質世界是嘈雜的,精神世界則更加擾攘不堪。以錢作為人生的標尺時,無論財富多寡,都讓他們悲催地發現,永遠有更大的刻度在自己之上。他們認為自己壓力很大,但是對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壓力這件事,卻沒有探究的興趣和能力。覺得自己仿佛“天降大任”,但是也奇怪這么有意義的事兒怎么越干越沒意思?對他們來說,在取得了第一次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之后,擺在面前的巨大課題,其實不是“怎么干”,而是“怎么活”。
所以,雞血班的教學方法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宣泄出口,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自省、不需要糾正,給你一個封閉的環境讓你盡情發泄負面情緒,甚至暗示鼓勵你的表演型人格的發作。本質上來講,這和去一次豪華桑拿蒸出一身大汗,覺得“很爽”并沒有什么區別。
雞血培訓戳到學員軟肋二:不安全感如跗骨之疽。
當下的企業家盛極而衰的拐點有個標志—放狠話。當一個人開始公開跟政府、官員叫板,放心,他的企業馬上要出問題了。為什么?成功確實會讓一個人產生一種錯覺:我成功了,所以我無懈可擊。對不起,老實說,沒有一家公司的發家史無懈可擊,只有問題大小、性質的區別。對于中小民營企業尤其如此。所以,放狠話就是說胡話,這只是當事人在極度自我膨脹時投射出來的一種鏡像,但與事實剛好完全相反,它只能暴露出他內心深處越來越強烈的不安全感。
我們曾經在一次客戶聯誼活動上,請一位著名醫學專家來做一場關于健康的講座。為了活躍講座氣氛,教授讓助手臨時發了一份抑郁癥量表給二十多位在場的企業家,F場分析結果出來后,教授驚訝地把我叫到一邊:“里面出現了五個中度抑郁、一個重度焦慮、一個重度抑郁,我不會公開信息,請你告訴他們馬上就醫!”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這群高驅動型風格的人身上,不安全感造成的往往不是怯懦,恰恰相反,而是躁郁和狂妄。雞血班采取的辦法正是無限制地助長這種狂妄,讓人無暇去思考自己身上的問題,逃避去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而是把問題完全推到“創業艱難”、“身不由己”、“環境如此”等等外部原因上。在這種狂妄之上還要去培養人們強勢、霸道、虛幻的道德優越感:你看,你看,我多不容易,我多么深沉,我已經在研究心靈問題,我在進行愛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