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企業都會迎來新一批初出茅廬的90后新員工,這類人群屬于百分百的手機控、圈子達人、自主意識強、渴望被關注、個性不羈、酷愛自由、討厭約束,對于他們的培養,如果還固守傳統的培訓模式顯然會力不從心。
首先,新員工培養體系通常是統一規劃,課程呈現的時間和順序掌握在培訓部門手中,求知心切的新員工對學習的控制過于被動,常會感嘆課程去哪了?
其次,與其統一的課堂培訓時間、統一的課堂培訓內容,對于通用知識的學習,新員工更喜歡能夠自主學習,自定步調。前期填鴨與后期放羊之間的矛盾:新員工培訓第一階段往往被稱作是壓縮式成長,短時間內會給員工灌輸過多的信息,而培訓結束后,新員工進入崗位中的行為表現卻少有人關注,缺乏持續跟蹤機制。
眾所周知,初入職場,新員工期望能有更多的歸屬感,如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和部門團隊,快速與其他新員工建立同學友誼、快速與部門同事和業務能手形成對話……這些需求都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所以,時間過長與速度過緩之間的矛盾:
通用知識集中培訓往往要投入長達數天的時間,這種信息轟炸式的學習設計不僅無法讓學員快速了解公司情況,反而會加重學員學習負擔,降低知識轉化效果,而且投入大塊時間的學習相對于后期專業成長和在崗學習來說,投入產出比并不明顯。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形勢?最關鍵的是掌握以下四點:
1、前置化新員工培訓時間,在新員工入職前就把所有學習課程于專屬學習的平臺發布,營造新員工即需即學、即學即用、即用即學的學習環境。
2、傳統培訓課程體系化并無大礙,如果要滿足新員工隨需隨學,隨學隨用的學習需求必須要再體系化的基礎上做二次微化處理,將體系課程切割成小的知識顆粒,放置于專屬平臺,確保體系課程的“散”而不“散”。
3、創建一個新員工專屬交流圈,引入企業內部的多層社交關系網,讓新員工體驗大家庭的溫暖和話語權的被關注。
4、創建個性化的新員工成長檔案,定期監控,并跟蹤效果,規避單向新鮮與反饋缺位的問題,創建持續的信息和效果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