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力資源,必須關心時事,否則你會是個被淘汰出局的井底之蛙。作為人力資源,更要對各種信息有理智客觀的判斷,清楚哪些報道不負責性,以及其中的指向性,不能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這遠比自怨自艾、無奈掙扎的立場好得多。而且,人力資源基于對企業的業務、財務等內部數據、戰略調整布局,以及行業的走勢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確實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
一、人力資源要分析現有內部數據
一個企業的運作無非人、財、物三項,無論是從國家現行政策,還是從經濟自然趨勢來看,人的成本都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一些新興的高新技術企業,人工成本是企業最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我們必須對人的成本有系統性總結,作為裁員建議的數據支撐。
其中,除了工資、福利、獎金等顯性成本外,社保、公積金作為隱性成本也必須涵蓋在內。從自己這幾年的實際經驗來看,在這個分析過程中,要對比部門之間的眾數、極值和公司總職位族的眾數,這遠比單獨對比部門平均值更有參考價值。之后,這些成本性分析必須與部門產出做對比。
二、人力資源姿態要公平、公開
其實,我們在確認裁員名單的時候,考慮的是“企業需要”這個因素,在確立裁員成本的時候,考慮的是“合法平穩”這個因素,可以說,從出發點到決策點里面都不涉及“公平、公開”,但在操刀時,則必須加上這點。這里面有幾個步驟:第一、高管層高調減薪。這是姿態的問題,如果只裁員工不動高管,員工內心的不平衡和對立情緒會短期激增。所以,高管層不但要減薪,還要在公司內部高調處理,給員工傳達兩個信息:公司目前有困難;困難面前先保證員工利益不受損。
第二、中層管理減薪或裁撤合并。同樣是給員工傳遞這樣的信息:公司的困難加劇了;困難面前盡量保證員工利益不受損。
三、人力資源要最低限度要合法
就是按照法定的標準,該給多少補償給多少,如果可能還要比法律更寬限些,如果不行最低限度也是要“合法”。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難,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里。但是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擺出來,講清楚利弊。
為什么外企裁員一般很少勞動爭議或其他糾紛,公司形象也沒有受到損失?就是合法。裁員本來就不是一件好事,想讓大家的開開心心走是天方夜譚,但至少要心平氣和地走。舍不得賠償,只會是減少當前現金成本,增加機會成本的一件事。
四、人力資源要為被裁者建資料庫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很多外企會在度過困難期后大批“回收”被裁員工。這種做法值得借鑒,不過,維護這個資料庫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所以,分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分類的基礎上,比如給被裁員工打上兩類“標簽”,一類是專業技能層面的,標注他在職時的專業特點、職位定位;另一類是個人特點上的,標注他曾經的突出優勢特和不足。在部門有職位需求時,這會為我們的篩選帶來極高的效率。當然,做的時候確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五、人力資源要快速恢復并提出補償
這主要是指被減薪的人員。長期減薪的破壞力,遠大于短期裁員的效果。減薪對士氣的破壞更大,更容易造成“茅坑效應”,最后,有本事的不干于長期利益受損而離開,留下的變成了撞鐘的和尚。就像對一個病人的治療,減薪相當于保守治療,裁員就相當于開刀。保守治療沒有開刀來得痛,但也沒有開刀來得快,治療的結果可能是痊愈、惡化,不得不開刀、不好不壞或轉變成慢病,長期服藥。慢病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人力資源要站好隊伍,要隨時接受組織的考察,這樣的人力資源才是好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