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考試卷
一、不定項選擇題【下頁有答案】
1.學習的主體因素,指( )。
A.幼兒
B.教師
C.教學手段
D.教學環境
E.教學媒體
2.皮亞杰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特征有( )。
A.單維思維
B.多維思維
C.思維的不可逆性
D.思維的可逆性
E.自我中心
3.小明在智力測驗中的得分為95,而與小明同年齡組的平均得分為80,那么小明的離差智商是( )。
A.85
B.95
C.105
D.115
E.125
4.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連續性與階段性
B.定向性與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E.內在性
5.加涅按不同的學習水平,把智慧技能依次分為( )。
A.符號學習
B.辨別
C.概念
D.規則
E.高級規則
6.以游戲對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來分,可以把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A.功能游戲
B.建筑游戲
C.假裝游戲
D.規則游戲
E.聯合游戲
7.掌握學科結構的教學原則有( )。
A.動機原則
B.結構原則
C.程序原則
D.強化原則
E.整合原則
8.幼兒使用多種結構材料(如積木、積塑、沙石、水、泥巴、雪、金屬材料等),通過想象和實際的創造行為,構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戲活動,我們稱之為( )。
A.功能游戲
B.假裝游戲
C.結構游戲
D.規則游戲
E.聯合游戲
9.早期的關于幼兒游戲的理論有( )。
A.剩余精力說
B.娛樂論
C.練習說或生活準備說
D.游戲欲望說
E.復演說
10.游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慮( )。
A.游戲時問
B.游戲地點
C.游戲材料
D.幼兒游戲的經驗準備
E.教師游戲的經驗準備
11.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在結構上的特點是( )。
A.觀念性
B.內潛性
C.簡縮性
D.整體性
E.展開性
12.雖然不同的學習者的練習曲線存在差異,但也具有共同點,表現在( )。
A.開始進步快
B.中間有一個高原期
C.后期進步較慢
D.總趨勢是進步的
E.有時出現暫時的退步
13.本我是個性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沖動,弗洛伊德認為本我遵循( )。
A.快樂原則
B.現實原則
C.理想原則
D.理性原則
E.至善原則
14.品德形成過程經歷的第二階段是( )。
A.依從
B.接受
C.認同
D.內化
E.服從
15.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稱為( )。
A.直覺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倫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E.表象的道德情感
16.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
C.高智商一定有高創造性
D.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
E.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一定不高
17.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的一些個性特征( )。
A.具有幽默感
B.有抱負
C.喜歡幻想
D.有強烈的好奇心
E.具有獨立性
18.學習效率和動機水平之間存在( )。
A.線性關系
B.U型關系
C.倒u型關系
D.平行關系
E.正玄關系
19.馬斯洛認為,人具有七種基本需要,其中被稱為缺失需要的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和愛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認知需要
20.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可能選擇的任務的成功概率為( )。
A.25%
B.50%
C.75%
D.90%
E.100%
21.“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它們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這是( )的觀點。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說
D.奧蘇貝爾的認知觀
E.相似說
22.可采用( )來治療失眠。
A.系統脫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為療法
E.認知療法
23.在原型內化階段,對學生言語培養的重點應放在( )。
A.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
B.使學生了解動作本身
C.鞏固學生對動作的認知
D.使學生學會利用言語來標志練習
E.對動作的記憶上
24.憑借關于水流的知識來理解電流,這種學習的方式,奧蘇貝爾稱之為( )。
A.同化學習
B.順應學習
C.上位學習
D.下位學習
E。組合學習
25.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這種現象稱為( )。
A.逃避條件作用
B.回避條件作用
C.消退
D.懲罰
E.泛化
26.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有以下好處( )。
A.可以使得學科更容易理解
B.有助于學科知識的記憶
C.有助于遷移應用
D.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
E.可以促進兒童智慧的發展
27.奧蘇貝爾提出的意義同化的模式有(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組合學習
D.整合學習
E.分化學習
28.美國心理學( )認為,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
A.斯賓塞
B.格羅斯
C.拉扎魯斯
D.霍爾
E.弗洛伊德
29.影響幼兒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有( )。
A.知識經驗
B.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C.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D.充分而有效地反饋
E.必要的硬件條件
30.不僅遵循既定的社會法則,而且遵循自己憑邏輯的連貫性和普遍性所選擇的原則。在柯爾伯格看來,個體處在道德發展的( )。
A.服從與懲罰的定向
B.樸素的利己主義的定向
C.使他人愉快和幫助他人的定向
D.墨守成規和契約定向
E.良心或原則的定向
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l分,共15分)
1.幼兒可以從群體差異來影響學與教的過程,其中包括年齡差異、_______和社會文化差異。
2._______又稱“個性”,通常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說,人格主要是與他人相區別的個人特征。
3.學習就是通過漸進的嘗試錯誤形成刺激一反應聯結的過程,因此桑代克的聯結說又稱為
_______4.格羅斯從生物進化論出發,認為游戲不是無目的的活動,而是為將來生活作準備。這種觀點我們稱之為_______。
5._______指交際活動中交際的雙方識別、理解對方交際表現中的隱含意義的活動。
6.蘇聯心理學家于l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7.模仿的實質是將頭腦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顯的實際動作表現出來,因此,模仿是在
_______的基礎上進行的。
8.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從自我中分化出來的,是對自我的監督,它遵循_______,具有支配個體趨向社會規范的力量。
9.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環境、人和_______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為是人借助于內部認知因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兒童對榜樣行為進行觀察學習的結果。
10.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我們稱之為_______。
11.發散思維也叫_______,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
12.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和_______兩個方面構成的。
13._______指個人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征,它主要包括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及穩定性和清晰性三個變量。
14._______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才會產生學習的遷移。
15.所謂,_______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作出良好適應。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下位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的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另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內容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并使其精確化。
2.習慣是自然習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則,也可能不符合法則;而技能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與教學而形成的,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動作經驗的不斷內化而形成的。
3.班杜拉的觀點和行為主義的基本論調是:未來行為的出現并非直接取決于當前行為的結果,而是由于人認識到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賴關系后產生了對下一步強化的期望。這種期望是對結果的期望,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
4.相同要素說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
5.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強化物則是一些刺激物,它們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或減少反應發生的概率。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2.簡述培養幼兒心智技能的幾點措施。
3.簡述自我效能感對行為活動的作用。
4.簡述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試述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學生行為的改變。
2.試舉例論述幼兒游戲準備活動的指導內容。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項選擇題
1.A
【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學與教的過程。因此,答案選A。
2.ACE
【解析】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征:單維思維;思維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因此,答案選ACE。
3.D
【解析】l936年,美國的韋克斯勒采用了“離差智商”的概念。在采用標準分數表示智商的正態分布時,智商的平均數為100,標準差為15,那么個人測驗上的原始分數轉化為IQ的公式為:IQ=100+15 X(個體測驗分數一同年齡組的平均分)/同年齡組的標準差。因此,答案選D。
4.ABCD
【解析】學生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是:(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因此,答案選ABCD。
5.BCDE
【解析】加涅按不同的學習水平,把智慧技能依次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解決問題)等,而辨別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因此,答案選BCDE。
6.ABCD
【解析】以游戲對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來分,可以把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功能游戲、建筑游戲、假裝游戲、規則游戲。因此,答案選ABCD。
7.ABCD
【解析】掌握學科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四個: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因此,答案選ABCD。
8.C
【解析】結構游戲又稱“建筑游戲”,是幼兒使用多種結構材料(如積木、積塑、沙石、水、泥巴、雪、金屬材料等),通過想象和實際的創造行為,構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戲活動,如用積木搭橋、用沙石建城堡等。因此,答案選C。
9.ABCDE
【解析】早期的關于幼兒游戲的理論有:剩余精力說、娛樂論、練習說或生活準備說、游戲欲望說、復演說。因此,答案選ABCDE。
10.ABCD
【解析】游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慮游戲時間、游戲地點、游戲材料和幼兒游戲的經驗準備等。因此,答案選ABCD。
11.C
【解析】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對象具有觀念性;(2)執行具有內潛性;(3)結構具有簡縮性。因此,答案選C。
12.ABCDE
【解析】雖然不同的學習者的練習曲線存在差異,但也具有共同點,表現在:第一,開始進步快;第二,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進步較慢;第四,總趨勢是進步的,但有時出現暫時的退步。因此,答案選ABCDE。
13.A
【解析】本我是個性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沖動,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在“力必多”的沖動之下,個體尋求即時的滿足,沒有任何自制力,遵循“快樂原則”。因此,答案選A。
14.C
【解析】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認同是其經歷的第二個階段,它是指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因此,答案選C。
15.C
【解析】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它具有清晰的意識性和明確的自覺性,具有較大的概括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因此,答案選C。
16.ABD
【解析】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兩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基本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答案選ABD。
17.ABCDE
【解析】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獨立性。因此,答案選ABCDE。
18.C
【解析】一般來說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有積極影響,但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當動機強度達到最佳水平前后,學習效率會隨著動機強度的增加而降低,兩者關系呈倒U型。因此,答案選C。
19.ABCD
【解析】馬斯洛認為人具有七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從低到高排成一個層級,較低的需要至少達到部分滿足之后才能出現對較高級需要的追求。在這些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四種需要又被稱為缺失需要,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得到一定程度滿足。因此,答案選ABCD。
20.B
【解析】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約為50%的任務,因為這種任務最富有現實的挑戰性。因此,答案選B。
21.A
【解析】對學習遷移現象最早作出系統解釋的是形式訓練說。該學說有三個基本觀點:(1)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它們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2)心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整體,一種官能的改進會加強其他所有官能;(3)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訓練和改進心的各種官能。因此,答案選A。
22.B
【解析】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癥、夜驚、夢魘等。失眠可能由壓力事件、腦力或體力勞動過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經癥的伴生物。夜驚可能與兒童發育階段精神功能暫時失調有關。夢魘與學生 日間情緒壓力有關。肌肉松弛法可以使人身體放松,緩解壓力,對治療失眠有效。因此,答案選B。
23.A
【解析】言語在原型內化階段的作用在于鞏固形成中的動作形象,并使動作表象得以進一步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像轉化。這時言語已轉變成為動作的體現者,成為加工動作對象的工具。所以,這時培養的重點應放在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因此,答案選A。
24.E
【解析】當學習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能憑借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組合學習。比如質量與能量、需求與價格,再比如憑借關于水流的知識來理解電流等。在這種學習中,實際上學習者頭腦中沒有最直接的可以利用的觀念,學習者只能在更一般的知識背景中為新知識尋找適當的固定點。因此,答案選E。
25.C
【解析】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這種現象稱為“消退”。因此,答案選C。
26.ABCDE
【解析】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有以下好處:(1)理解了基本結構可以使得學科更容易理解。(2)理解了基本結構有助于學科知識的記憶。(3)從結構中獲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將有助于以后在類似的情境中廣泛地遷移應用。(4)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5)可以促進兒童智慧的發展。因此,答案選ABCDE。
27.ABC
【解析】奧蘇貝爾認為,認知結構是有一定層次性的,按照新舊觀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聯系的方式,他提出了三種同化模式,即上位學習、下位學習、組合學習。因此,答案選ABC。
28.D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認為,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例如,兒童爬樹、搖樹是重復類人猿在樹上的活動,玩打獵捕魚、搭房子則是重復原始人的活動,團體游戲是部落時期人類生活的復演,女孩好玩布娃娃是重演母性的本能等等。因此,答案選D。
29.ABCD
【解析】操作技能的學習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知識經驗、講解與示范、練習及反饋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答案選ABCD。
30.E
【解析】柯爾伯格認為,個體道德發展水平在良心或原則的定向時,不僅遵循既定的社會法則,而且遵循自己憑邏輯的連貫性和普遍性所選擇的原則。伴同互相信賴與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導作用的動因。
二、填空題
1.性別差異
2.人格
3.“試誤說”
4.練習或生活準備說
5.元交際
6.加里培林
7.定向
8.至善原則
9.行為
10.問題
11.求異思維
12.誘因
13.認知結構變量
14.共同要素說
15.心理輔導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下位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的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另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內容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并使其精確化。
2.答:正確。
習慣是自然習得的,而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
3.答:錯誤。
行為主義的基本論調是:當前行為的結果強化了未來的行為。班杜拉認為,這一基本論調并不十分確切。因為,未來行為的出現并非直接取決于當前行為的結果,而是由于人認識到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賴關系后產生了對下一步強化的期望。這種期望是對結果的期望,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
4.答:錯誤。
概括說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
5.答:錯誤。
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強化物則是一些刺激物,它們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四、簡答題
1.答:(1)感知運動階段(0—2歲)。(2分)
(2)前運算階段(2~7歲)。(1分)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1分)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1分)
2.答:(1)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分)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2分)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1分)
3.答:第一,決定人對活動的選擇。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傾向于選擇富有挑戰性的任務。(1分)
第二,影響對活動的堅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傾向于堅持自己的行為,直至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容易半途而廢。(1分)
第三,影響人在困難面前的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對困難,堅信只要不懈努力,困難是會克服的,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困難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嘗試。(1分)
第四,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夠高效地獲得新行為,并自如地表現所習得的行為,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相反。(1分)
第五,影響活動時的情緒。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活動時信心十足,情緒飽滿,而效能水平低的人則充滿著恐懼和焦慮。(1分)
4.答:(1)言語信息。言語信息的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傳遞(通過言語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內容,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現出來的。(1分)
(2)智慧技能。言語信息的學習幫助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而智慧技能的學習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用以對外界的符號、信息進行處理加工。(1分)
(3)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為可能。(1分)
(4)態度。態度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內部狀態,這種狀態影響著個人對某種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1分)
(5)運動技能。運動技能又稱為“動作技能”,如體操技能、寫字技能、作圖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1分)
五、論述題
1.答: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強化法(2分)
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2)代幣獎勵法(2分)
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2分)
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2分)觀察、模仿教師呈示的范例(榜樣),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模仿學習的機制是替代強化。
(5)懲罰法(2分)
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定、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時,撤銷一個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2分)
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舉例說明再給l~3分)
2.答: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慮游戲時間、游戲地點、游戲材料和幼兒游戲的經驗準備等。(2分)
(1)合理安排游戲時間(3分)
首先,教師要巧妙利用各種時間進行游戲。其次,幼兒每次游戲的時問應保持在30~50分鐘。再次,室內游戲時間與室外游戲時間應基本均等。
另外,應合理安排集體游戲、小組游戲和個人游戲的時間。集體游戲是由教師組織的,全班幼兒按照統一的教育要求與規則開展游戲,如體育游戲;小組游戲和個人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進行的游戲。
(2)科學布置游戲空間(3分)
空間是開展游戲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空間的密度及空間的安排都制約著幼兒游戲的水平和質量。教師在安排游戲空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維持適當的空間密度?臻g密度是指幼兒在游戲場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積,空間密度越大,表明越寬敞;反之,空間密度越小,則表明越擁擠。
第二,開辟各種游戲區域。
第三,游戲場地要有吸引力。
第四,保證游戲場地的安全。
(3)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2分)
首先,廣泛收集廢舊物品。其次,變換游戲材料的陳列。再次,形成超級組合游戲材料單元。最后,鼓勵幼兒自由使用游戲材料。
(4)豐富知識經驗(2分)
首先,要發揮園內教育資源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園外教育資源的優勢。再次,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另再舉例說明,酌情給1~3分)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考試卷】相關文章: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模擬試題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沖刺題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模擬卷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考試模擬題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備考習題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復習卷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復習備考題及答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