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復習卷及答案
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 )編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學》。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華生
D.桑代克
E.維特羅克
2.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 )。
A.1歲
B.2歲
C.3歲
D.4歲
E.5歲
3.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即( )。
A.認識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會成分
D.環境成分
E.意志成分
4.性格的特征差異表現在( )。
A.神經系統特征
B.對現實態度
C.理智特征
D.情緒特征
E.意志特征
5.學生學習的特點有( )。
A.以直接經驗的掌握為主線
B.以間接經驗的掌握為主線
C.計劃性和組織性
D.目的性
E.被動性
6.“先行組織者”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奧蘇貝爾
D.桑代克
E.班杜拉
7.奧蘇貝爾提出,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是( )。
A.逐漸分化原則
B.整合協調原則
C.先行組織者策略
D.同化原則
E.練習的原則
8.有規則的游戲,需要成人逐一教會幼兒,待幼兒熟練掌握后,便可以自由選擇進行游戲了。它主要包括( )。
A.角色游戲
B.表演游戲
C.智力游戲
D.體育游戲
E.音樂游戲
9.以游戲對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來分,可以把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即( )。
A.功能游戲
B.建筑游戲
c.假裝游戲
D.規則游戲
E.聯合游戲
10.在原型內化階段,對學生言語培養的重點應放在( )。
A.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
B.使學生了解動作本身
c.鞏固學生對動作的認知
D.使學生學會利用言語來標志練習
E.對動作的記憶上
11.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稱為( )。
A.品德
B.態度
C.意向
D.個性
E.人格
12.認同的出發點就是( )。
A.得到他人認可
B.試圖與榜樣一致
c.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與他人相接近
E.觀點一致
13.頭腦風暴訓練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
A.暢所欲言
B.鼓勵標新立異
c.鼓勵多種想法
D.鼓勵提出改進意見
E.對所提出的方案暫不作評價或判斷
14.教師對幼兒的錯誤不能持完全否定態度,更不應指責,要給予一定的肯定。這體現了在塑造創造性的個性時要注意( )。
A.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B.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C.鼓勵幼兒的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D.給幼兒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E.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5.由于個體的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 )。
A.外部學習動機
B.需要學習動機
c.內部學習動機
D.隱蔽性學習動機
E.直接動機
16.由于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稱作( )。
A.外部學習動機
B.誘因性學習動機
C.強化性動機
D.激勵性學習動機
E.內部學習動機
17.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在( )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
A.兒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18.如果一名學生的生理年齡為10歲,而智力年齡為ll歲,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0
B.90
C.100
D.110
E.120
19.概括說,亦稱類化說,由美國心理學家( )提出。
A.桑代克
B.布魯納
C.賈德
D.奧蘇貝爾
E.班杜拉
2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了遷移的( )理論。
A.形式訓練說
B.相同要素說
C.概括說
D.奧蘇貝爾的認知觀
E.官能說
21.影響幼兒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會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2.小王總是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因此常常要反復檢查,他的這種行為屬于( )。
A.焦慮
B.強迫行為
C.不良習慣
D.個體先天素質與后天教養
E.強迫觀念
23.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相比,還具有不同的一些特點( )。
A.客觀性
B.外顯性
C.展開性
D.觀念性
E.簡縮性
24.原型內化這一過程可劃分成三個小的階段,即( )。
A.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B.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C.認同階段
D.同化階段
E.內部言語階段
25.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是( )。
A.2歲
B.3歲
C.4歲
D.5歲
E.6歲
26.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愿意學,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強化律
E.反饋律
27.美國心理學家( )認為,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
A.斯賓塞
B.格羅斯
C.拉扎魯斯
D.霍爾
E.弗洛伊德
28.發展移情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
A.表情識別
B.情境理解
C.情緒追憶
D.情緒行為
E.情緒動機
29.( )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A.依從
B.服從
C.從眾
D.認同
E.內化
30.桑代克提出的學習律有(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強化律
E.反應律
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1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學是介于心理學與_______之間的交叉學科。
2.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是由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醫生西孟于l905年編制而成的,該量表史稱_______。
3.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稱作_______。
4._______認為,游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愿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是兒童借助想象來滿足自身欲望的虛擬活動。
5.有規則的游戲是成人為發展幼兒各種能力而編制的、有明確規則的游戲。一般應包括游戲的目的、玩法、規則和_______四個部分。
6._______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反饋”。
7.我國教育心理學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v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8.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_______,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
9.兒童常以表面的、實際的結果來判斷行為的好壞,認為服從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觀念,服從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亞杰看來,兒童處在他律階段的_______。
10.有結構的問題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問題的明確性;第二,_______。
11.瓦拉斯(G.Wallas)1926年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即準備期、_______、豁朗期和驗證期。
12.在學習動機的理論中,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13.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即_______、自我提高內驅力以及附屬內驅力。
14.與定勢常常是指的同一種現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
15.焦慮癥是一種以與_______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由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這兩個過程交織在一起。
2.@-E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游戲的本質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因此,皮亞杰的游戲理論也被稱為“同化順應說”。
3.幼兒的品德發展是從依附性向自覺性、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發展較為平穩,顯示出協調性。在過渡的過程中,存在著轉折或質變的時期,即關鍵年齡。從整體發展來看,關鍵年齡大致在五年級(12歲左右)。
4.奧蘇貝爾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
5.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這類條件作用稱為“回避條件作用”。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影響幼兒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2.游戲有哪些種類?
3.簡述學習產生的三個特征。
4.簡述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聯系教學實際,試論述成敗歸因理論。
2.論述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項選擇題
1.D
【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因此,答案選D。
2.B
【解析】已有研究表明,2歲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期。因此,答案選B。
3.ABE
【解析】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一是認識成分,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二是情感成分,個體對自己的自我體驗;三是意志成分,屬于對自己的控制。因此,答案選ABE。
4.BCDE
【解析】性格的特征差異表現在:對現實的態度、理智特征、情緒特征、意志特征四個方面。因此,答案選BCDE。
5.BCDE
【解析】學生學習的特點:(1)以間接經驗的掌握為主線;(2)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目的性和組織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因此,答案選BCDE。
6.C
【解析】先行組織者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因此,答案選C。
7.ABC
【解析】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有:逐漸分化原則、整合協調原則、先行組織者策略。因此,答案選ABC。
8.CDE
【解析】有規則的游戲,需要成人逐一教會幼兒,待幼兒熟練掌握后,便可以自由選擇進行游戲了。主要包括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因此,答案選CDE。
9.ABCD
【解析】以游戲對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來分,可以把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功能游戲、建筑游戲、假裝游戲、規則游戲。因此,答案選ABCD。
10.A
【解析】言語在原型內化階段的作用在于鞏固形成中的動作形象,并使動作表象得以進一步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像轉化。這時言語已轉變成為動作的體現者,成為加工動作對象的工具。所以,這時培養的重點應放在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因此,答案選A。
11.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若只是此一時、彼一時地偶然表現,則不能稱之為品德,只有經常地表現出一貫的規范行為,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因此,答案選A。
12.B
【解析】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因此,答案選B。
13.ABCDE
【解析】頭腦風暴訓練應遵循四條基本原則:一是讓參與者暢所欲言,對所提出的方案暫不作評價或判斷;二是鼓勵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觀點;三是以獲得方案的數量而非質量為目的,即鼓勵多種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勵提出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因此,答案選ABCDE。
14.A
【解析】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指責,應鼓勵學生正視并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嘗試新的探索,而不循規蹈矩。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出現害怕回答問題”、“不愿回答問題”等的現象,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其創造性個性的塑造。因此,答案選A。
15.C
【解析】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等內部動機因素,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答案選C。
16.A
【解析】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例如,某些學生為了得到老師或父母的獎勵或避免受到老師或父母的懲罰而努力學習,他們從事學習活動的動機不在學習任務本身,而在學習活動之外。因此,答案選A。
17.A
【解析】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通常是隨著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社會地位和文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他們努力學習獲得學業成就,主要是為了實現家長的期待,并得到家長的贊許。因此,答案選A。
18.D
【解析】斯坦福一比納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來反映智商,其公式為:智商(IQ)=(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因此,答案選D。
19.C
【解析】概括說,亦稱類化說,由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提出。l908年,賈德批評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說,認為桑代克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與后期的學習活動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是不夠的。他主張用概括說解釋遷移現象。因此,答案選C。
20.B
【解析】相同要素說就是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因此,答案選B。
21.ABC
【解析】影響心理健康不外乎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因素。因此,答案選ABC。
22.B
【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強迫洗手、強迫計數、反復檢查(門是否上鎖)、強迫性儀式動作是生活中常見的強迫癥狀。因此,答案選8。
23.ABC
【解析】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相比有不同的其他一些特點。首先,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的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有客觀性。其次,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動作的執行是通過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第三,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展開性。因此,答案選ABC。
24.ABE
【解析】所謂原型內化,即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可劃分成三個小的階段,即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和內部言語階段。因此,答案選ABE。
25.C
【解析】關鍵期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這個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其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已有研究表明,2歲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期。因此,答案選C。
26.C
【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規律。指一個聯結的后果會對這個聯結有加強或削弱作用。在對某個情境作出一個反應之后,如果伴隨著一種滿意的事件,那么這個反應與情境之間的聯結就會增強。相反,如果這個反應之后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時間,這個聯結的力量就會減弱。因此,答案選C。
27.D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認為,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兒童身上的復演。例如,兒童爬樹、搖樹是重復類人猿在樹上的活動,玩打獵捕魚、搭房子則是重復原始人的活動,團體游戲是部落時期人類生活的復演,女孩好玩布娃娃是重演母性的本能等等。因此,答案選D。
28.ABC
【解析】發展移情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表情識別;(2)情境理解;(3)情緒追憶。因此,答案選ABC。
29.E
【解析】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因此,答案選E。
30.ABC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規律,即: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因此,答案選ABC。
二、填空題
1.教育學
2.比納一西孟量表
3.懲罰
4.弗洛伊德
5.結果
6.外部反饋
7.原型內化
8.模仿
9.權威階段
10.解法的確定性
11.醞釀期
12.馬斯洛
13.認知內驅力
14.心向
15.客觀威脅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個系統過程,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個過程交織在一起。
2.答:錯誤。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游戲的本質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因此,皮亞杰的游戲理論也被稱為“同化說”。
3.答:錯誤。
幼兒生的品德發展是從依附性向自覺性、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發展較為平穩,顯示出協調性。在過渡的過程中,存在著轉折或質變的時期,即關鍵年齡。從整體發展來看,關鍵年齡大致在三年級(9歲左右)。
4.答:正確。
奧蘇貝爾的認知觀是一種重視認知結構的遷移問題的理論。奧蘇貝爾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一切新的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
5.答:錯誤。
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這類條件作用稱為“逃避條件作用”。
四、簡答題
1.答:(1)知識經驗。(2分)
(2)準確地示范與講解。(1分)
(3)必要而適當的練習。(1分)
(4)充分而有效地反饋。(1分)
2.答:(1)按照游戲的目的性可以將幼兒游戲分為創造性游戲、教學游戲和有規則的游戲。
(2分)(2)從認知發展的角度分類,以游戲對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來分,可以把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功能游戲、建筑游戲、假裝游戲、規則游戲。(2分)
(3)美國心理學家帕滕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將幼兒的游戲分為以下六種:無所用心游戲、單獨游戲、旁觀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1分)
3.答:(1)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1分)
(2)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2分)
(3)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2分)
4.答:(1)幼兒的想象沒有目的,沒有前后一貫的主題。(1分)
(2)幼兒想象以無意想象為主。(2分)
(3)幼兒想象以再造想象為主,創造想象開始發展。(2分)
五、論述題
1.答: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分析,推論這些行為原因的過程。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就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2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韋納認為,學生在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進行歸因時通常會歸于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這四種主要原因,并且,學生的歸因過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穩定性、可控性三個維度來進行。(3分)
根據控制源維度,可將原因分成內部和外部的;根據穩定性維度,可將原因分成穩定和不穩定的;根據可控性維度,又可將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2分)
韋納認為,每一維度對動機都有重要的影響。控制點維度與個體成敗的情緒體驗有關。穩定性維度與個體對未來成敗的期望有關。可控性維度既與情緒體驗有關,又與對未來成敗預期有關。(2分)
一個總是失敗并把失敗歸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郁狀態。(2分)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系其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狀況來看,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以最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給以最低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4分)
2.答:柯爾伯格把皮亞杰的對偶故事法改進為兩難故事法,進行了長達十二年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他發現兒童的道德發展普遍經歷了三種水平六個階段的發展順序。
(1)前習俗水平(1分)
道德價值不決定于人及準則,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
第一階段:服從與懲罰的定向。以自我為中心,服從強權或權威,力避自己的苦惱,相信客觀的責任。(2分)
第二階段:樸素的利己主義的定向。正確的行為能作為手段滿足自己并偶然滿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識到準則是與每個人的需要和希望有關系的。(2分)
(2)習俗水平(1分)
道德的價值在于做好事或盡義務,在于別人的期待和傳統秩序的保持。
第三階段:使他人愉快和幫助他人的定向。遵從大多數人的定型意見,遵從慣常的角色行為,并能按人的意向進行判斷。(2分)
第四階段:盡義務、重權威和維持現有秩序的定向。尊重別人和社會的期望。(2分)
(3)后習俗水平(1分)
第五階段:墨守成規和契約定向。為了求得一致,承認準則或期望的要求。通?偸潜苊獗畴x別人的意志和福利。責任是以契約的形式加以規定的。(2分)
第六階段:良心或原則的定向。不僅遵循既定的社會法則,而且遵循自己憑邏輯的連貫性和普遍性所選擇的原則。伴同互相信賴與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導作用的動因。(2分)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復習卷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模擬卷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復習備考題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復習模擬題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模擬題及答案02-27
最新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模擬復習卷(附答案)01-21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練習題及答案02-27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備考習題及答案02-27
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卷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