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論文賞析
在中國,對于無論什么事情,只要達到了需要做文章的程度,那么在眾多的文章中,就必然會有著一種議論存在,就是因小見大。不論多么偶然的事件,一旦到了文人學士的筆下,就不會再是孤立的,而是與更深的層面——文化——緊緊綁定著。文人學士的專長便是窮根究底地去挖掘這事件背后的“文化動因”。
即如幾個月前的陳曉旭出家罷;現在看來,她的出家與身患絕癥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但那時候自然還是個謎團。于是乎,便頗出現了不少位以“文化”自居的先生們大展其所長,著力于探究她的出家究竟反映了當代中國的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現象,并且一個個都說得頭頭是道,F在這原因可是大白了,可以說與什么“文化”是拉扯不上一點關系的:只不過是因為絕癥。這個時候倒不見這些“文化先生”們再來探究她的身患絕癥又是反映了當代中國的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現象了。我想,之所以不再探究者,怕不是因為“身患絕癥”與“文化現象”之間沒有什么親戚關系——以文化先生”們的超凡俗的能力,是一定可以考證出它們的血管里是流著同樣的鮮血的——,而是這些先生們分明聽到了自己扇在自己臉上的那一記清脆的耳光了。
這是個多事之秋,于是前段時間又有了“海藝事件”。這轟動一時的事件,從它一出籠,便被炒到了中央電視臺,炒到了海外。但無論被怎么熱炒,它的惟一的意義也不過是炒,不過是讓不甘沉寂的嘴巴們在茶余飯后多了另外一種咀嚼罷了。所有的議論也不過是一番空談,現狀永遠是現狀,沒有什么辦法也沒有什么人想到過要去改變它。隨著這無意義的空談漸趨于暴露出它的無意義,事件本身也是會必然冷落的。
但在這空談中,卻又照例地發現了別一種言論的存在了。這便是上文之所謂“因小見大”和挖掘“文化動因”了。
對于所謂“海藝事件”,我的解釋很簡單:這不過是一次常見事件的偶然的“拋頭露面”罷了。學生之戲弄老師,自然算得是對中國傳統“尊師重教”觀念的不自覺反叛,是中國社會的一種病態;然而這病態在中國社會是并不罕見的,以至于病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常態。對于這樣的常態現象,當它突然進入公眾視線并成為熱點話題的時候,是很難去見出什么“大”的。因為在它的背后本就不存在什么大至“文化層面”的'“動因”的。這便譬如大街上張三和李四的打架,本來并沒有什么,但現在卻突然有了很多人來談論它,以至于成了所謂熱點話題,于是“文化先生”們便試圖去挖掘這熱點話題背后的“文化動因”,則又從何挖起,又能掘出些什么呢?倘說張三李四的打架不會成為熱點,那么只能說這個打架沒有被炒,一旦被炒,那是照樣會熱起來的。這理由便是,學生之戲弄老師,本也沒有成其為熱點的理由,而所以能熱者,只因為它被“炒”了。網絡本是一口大鍋,那些吃飽了沒事干的先生小姐們誰都會去添上一把火的。
當然,這么說并不等同于我否認從“海藝事件”中是可以看出某些問題的,就如同我們可以從張三李四的打架中看出某些問題一樣。這便是事件本身暴露了中國當代教育的某些問題。首先,會有這樣的事件發生,是因為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而之所以厭學,歸根結底,還在于教學方式的不恰當和讀書無用的觀念的作祟;倘要往大的方面去說,也便是當代中國學校教育的失敗了。而這個失敗,一向便是中國教育界的事實常態,平日里既然被人睜只眼閉只眼地去對待,既然沒有人去探究這失敗的“文化動因”,而因了“海藝事件”這么個引子就要去見出那么多的文化層面上的解釋,無論如何也都是很可笑的。
“文化先生”們關于熱點文化的宏論,我是?吹;并且都要在看過之后才領悟到這些事件居然都與“文化”綁定在一起,都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某種走向,我實在佩服他們的觀察之敏銳,真是“文化先生”所以為“文化先生”,我輩是望塵莫及的。但還要說的是,中國人做事情一向熱中于戴高帽,自以為帽子一到頭上,它散發出的光彩便足以使其它所有的異議失色而望之卻步。所謂“文化”,無疑便是最高的高帽;而中國社會中的問題本就比比皆是,于是文化這樣的高帽便比比皆是,而戴上了這高帽的最終結果便是,在中國就這樣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先生”式的“學者”。
自然,學者的出現其實也并不算得什么壞事,拋開了某種偏見來看,多半還是好事也說不定。然而我以為,這些學者們還是少談點所謂“文化動因”,而去想想該如何改變現狀,杜絕“海藝事件”的發生,這才是正經,這才無愧于自己的“學者”這個高貴的稱呼。
倘其不然,便只能這么說一句了——文化,文化;多少學者假汝之名以行!
【關于文化論文賞析】相關文章:
2.教學論文賞析
4.建筑文化的論文
5.文化傳播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