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幾點思考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式在部分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及有些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行為上的偏差。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師講生聽,以講代讀。由于受教學進度的限制和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師往往越俎代庖,把自己認為的教學重難點條分縷析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讀的感悟、探究、發現,只是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這樣的語文課怎樣上?如果把自讀放在課內,時間不允許,對于較長或較難的課文更不允許。這樣自讀的效果必然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教師苦心經營,吃力不討好,學生積習難返,啟而不發,于是很多教師重蹈舊轍,采用了傳統的講授法。
其次是生講師聽,華而不實。這種課堂是以小組討論代替閱讀,表面看來教師不再獨霸講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你問我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活躍了,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教師拋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一聲令下,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響成一片,煞是熱鬧。這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耗去的時間是否值得,討論的效果到底怎樣。有些教師認為放手讓學生討論,自己就少講甚至不講,如此以來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對于學生討論內容的合不合理,有效無效,不作深入地調研,從而使教師獨霸講臺演變成少數學生霸占課堂的現象,形成讓更多學生永遠是觀眾、聽眾等無效討論教學現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顧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次是以練代讀,本末倒置。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文本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以做閱讀短文的形式完成對文本的學習。在缺乏主體感悟、探究、發現的背景下,精講和多練就成了孿生兄弟。非多練不足以鞏固夾生的知識,非多練不足以彌補因缺少自讀而忽略的基礎與細節的知識,不足以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出現了這樣的幾種現象:一是最糟糕的課堂,即少慢差費的課堂;二是最好應付的課堂,即按程序和模式操作的課堂;三是最功利化的課堂,即追求效率與效益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這三種語文課的效率未必低下,學生的成績也未必不佳,但學生漸漸喪失了學語文的興趣和學語文的能力,這種反面的影響或許將伴隨學生的一生。那么,怎樣讓語文課呈現出語文的魅力,讓語文課富有文化品位呢?
《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既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那么在教學中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閱讀教學自然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教師只是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然而,在現在的很多課堂上,我們既聽不到朗朗的書聲,也看不到學生靜心讀書的情景,忘卻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其實,通過閱讀,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并借助工具書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問題。因為閱讀是循序漸進的,只要堅持閱讀,善于思考,就會達到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抓住重難點,少而精地予以點撥,,從而避免了不分詳略輕重,一講到底的做法。這樣的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其次是緊扣課標要求,突顯文體特點。拿到一篇文章,先要明確其文體。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因“文”施教。對于記敘文,要明確六要素;對于說明文,要明對象,抓特征,理順序,找方法,品語言;對于議論文,要緊扣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對于古詩詞,要學會賞析的角度和方法等。
明確文體之后,再設計一兩個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這樣,既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為了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譬如,我在講授小說《臺階》時,先讓學生明確小說的三要素,然后根據這三大要素,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的答案是:父親用了大半輩子,歷盡千辛萬苦蓋起了一座有九層臺階的新屋。這個問題就達到了熟悉小說情節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既然父親用了大半輩子蓋起了一座新屋,為何標題不用“新屋”,而叫“臺階”呢?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為了走進文本,讓學生品味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也是為了自然過渡到對人物形象的探究,緊扣小說的另一大要素。第三個問題是:創設特定的情景,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父親,學會感恩,走出文本。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既扣住了小說的要素,也深入挖掘了小說的主題。
當然,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也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論哪一種文體,教師在教授課文時都不能拋開文體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文體,在教學時設計的問題也大同小異,因而,各種文體中常見的題型,都可以總結出一些解題的套路。比如,記敘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有的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的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現人物性格;有的是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人物出場作鋪墊;有的是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征。只要學生明確了環境描寫的各種作用,自然能根據不同的情境,較為準確地判斷出不同的文章中,不同的段落中,環境描寫的不同作用。再如,分析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也很容易總結出答題的方法。
再次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學生的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維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視野。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這樣思維常常只是零碎而飄忽的,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語言敘述出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讀、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錄下“智慧的火花”,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閱讀不但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而且他們能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并深入地理解課文,進而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應更多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政治新課改的幾點思考05-30
讓學生快樂學英語的幾點思考08-06
高校影視教育的幾點思考論文06-10
對施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幾點思考08-04
加強幼兒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05-09
對高校體育教學觀念轉變的幾點思考08-08
高校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思考06-14
對中職導游詞創編教學的幾點思考08-08
淺談關于深化對科學勞動認識的幾點思考08-22
加強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幾點思考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