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現狀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大學生就業現狀論文1
摘要: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現狀進行論述,并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規范性及平衡性進行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在人才市場上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隨著高校大規模的連年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這就更增加了京心業的難度系數。在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的同時,大學生的刺倒上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針劉大學生習啞市場的現狀進淪述,并對現今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規范性及平衡性進行分析。
1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現狀
1.1起步階段。大學生就業市場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僅使畢牛資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且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促進了學校的教學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律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政府部門會定期組織人才市場,高校也會組織校園招聘會。但如何將各種資源更有效地組織起來,使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津命完善的市場機制,這就需要高校或專門的中介組織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1.2缺少有效的法律保護。畢湘牛就中下作管理體制,國務院明確了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管理體制,批準建立了高校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全國畢業生就下作由教育部歸口管理。仁寸于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各個組成部分、畢業生交換的各個環節,畢業生、用人單位、市場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約機制還不是很完善。
1.3就業市場服務水平偏低。在高校及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一般是高校老師或公務員,服務意識低,服務態度不令人滿意。在競爭越來越漸烈的形勢下,為用人單位攏男獄質服務,不斷穩定拓展新的創兇市場,吸引更多單位來招聘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化的就業工作就要樹立服務意識,增強服務理念。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用人單位拐畢毛的服務要做到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在服務工作中不斷開拓思路,勇于創新,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努力改講下作態度,做到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熱情耐心、細致周到、文明禮貌。
2大學生就業市場分析
2.1仁懦關系的不平衡。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深人,社會士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呈現出“行清看長”的趨勢,然而仍然存在著學科專業、學歷層次、地區、院校及用人單位等方面的不平衡。學科專業之間不平衡。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計算機、通訊、電子、土建、機械、自動化、醫藥等學科的大學畢業生需求旺盛,而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農學、林學等等壞斗的社會需求時有波動。學歷之間不平衡。社會對高層次的復合型。向型和開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出現了對人才結構、學歷層次“重,上移。在畢業生就業中,形成了研究生需求旺盛,本孚性供需基本持平,而專利生、高職生供給大于需求的局面。地區之司不平衡戶東部沿海經濟發淚妙也區和中心城市對畢業生的社會需求比較旺盛,呈現出供需平衡或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需求也有所回升。而一些邊遠省區及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需求明顯不足。院校之間。重點大學、名牌院校、名牌專業的“名牌”效應呈現出優勢,社會需求增長,其就率也較高;而一般院校、一般專業的需求相對較弱。用人單位之間不平衡。作為于雜統畢業生就牛渠道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引進畢坦主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政府擬哄及事業單位,用人指標有限,難以接受大量畢業生。而三資企業、民營企中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白求數量卻連年增加。
2.2市場的不規范。我國的“就業歧視”現象巴凌普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性別歧視。性別歧視是各種歧視中最常見、最突出的問題。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廣告中都公開注明應聘者“須為男性”,或“男性優先”。在條件相當甚至更優秀的清況下,女性經常僅僅因為性別問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學歷歧視。用人單位人才高消費現象十分突出,許多用人單位不顧客觀實際,片面追求高學歷,本科生育目性任的工作卻只招碩士生和博士生。身體歧視。有些用人單位在挑選求職者,優先錄用相貌好的而不是成績好的。此外,不少用人單位都對應聘者的身高有限制性規定,如規定男性身高不低于一米七,女性不低于一米六等。戶口歧視。有的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必須具有本地戶口,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推波助瀾公然違背國家政策。干預本轄區內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力,要求用人單位優先錄用本地人。如在北京、上海、深等地的招聘會上“限本地戶口”等廣告屢見不鮮。這些地域和戶籍的限制不僅影響了人才的社會化,也使用人單位自我限制了選才范圍。工作經驗歧視。有的用人單位拒絕招叼fit!立屆畢立。主,要求應聘者必須有工作經驗。這使得一些根本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或無工作經驗的人才望而卻步。關系網現象。也是就業一方面是就業形勢日趨緊張,另一方面是人情關系網越織越厚,形成較大規模的就斷。當前大學畢習坦主的旋坐竟爭,正在逐漸演變為其父輩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和財富實力的競爭。一些大學畢牛憑借父輩的資源與運作,輕而易舉地占據了令人羨慕的職位,而那些來自農村或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卻屢遭求職失利之苦。在就業重壓下淘神呈現的“代際效應”,掃做就業制度的公平性。大學生的父輩在政治、經濟地位上存在的差距,順理成章地傳遞到了一些大學生身上。而“教育改變命運”,冷多大學生而言,恐怕還只是一個夢想。
2.3競爭激烈。在當今大學生歡業市場上澎兇邁竟爭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學生擇畢業時間相劉集中、選擇平刊肚時間短的影響,另一方面,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事實,畢業生的數量不斷增多,而社會的有效需求卻在短期內增加有限,因而就業崗位有限,就壓力增大。尤其是當前大學生趨之若鶩的“熱門”職業、“熱門”崗位,求職畢、,就業競爭更為激烈。除畢業生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外,學校之間、用人單位至今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學校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划厴I劍頃利就業,在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就業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按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招生,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實施寬口徑培養的同時,也在千方百計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就業指一導,拓寬就浸道,加強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密切聯系,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洪優質的服務。另外,學校環律命就業‘‘基地”,律守集管理、教育、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就業指導的“重心”下移,從一人學的新生開始,就為其提供就業信息和資料,促使學生面對未來、面向社會需要塑造自己;;在就,作方式上實行“四化”,即態度上主動化,時間上經常化,力量上全員化,手段上信息化。作為用人單位,也在加大宜傳自己的力度,樹瑯象,重視人才的使用和培養,不斷提高人才的待遇。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用為筍位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選拔出優秀的畢主,已不再局限于參加校園招將合,而是采用各種方法與學生接觸,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隨時物色合適人選。
大學生就業現狀論文2
摘 要:面對現如今就業的嚴峻形勢,筆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為例,探索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現狀,提出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最后從各個方面著手,談談樹立正確就業觀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觀
經濟的發展,科教興國戰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1989年原國家教委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畢業生就業走上“雙軌”制,打破了建國初期我國高校畢業生人人享受國家補貼的大鍋飯現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國家包分配的模式。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學生就業制度開始改革和試點,到“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場化、擇業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業模式和就業體制的過渡。國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實行擴招后,大學畢業生人數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這也使得大學生的就業觀逐步發生變化。
一、大學生的就業觀現狀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響大學生擇業和就業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個人的薪酬待遇。筆者選取了溫州大學甌江學院1000名09級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70%學生對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達,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在進步,在開放,他們對物質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這種進步中,功利主義傾向尤為突出。有些大學生擇業就業理想趨向務實,只愿意選擇好單位,好工資,好地區,甚少考慮服務欠發達地區。
2。注重“穩定”工作。在就業壓力下,國家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這些行業更加吃香。大學生們都渴望得到一份“鐵飯碗”的工作,求穩心理明顯。筆者對畢業生的畢業去向進行調查,發現,有3%的學生選擇讀研,0。5%的學生選擇科研,4%的學生選擇創業,12%選擇外企,8%選擇基層,剩余的學生要么選擇國企,要么選擇事業單位等一些“穩定”單位。雖然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多樣,但都比較注重功利和長期性,以工作的穩定性、良好的經濟收入作為選擇的標準。
3。男生更看重個人的發展,女生更看重就業地域和環境。因為性別的不同,男女生在就業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谖磥眄斄褐巧,男生們更看中個人的發展,在調查中有39%的男生首選個人發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選個人發展。男生們表示他們不介意從低層做起,但其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發展空間。相對于男生來說,女生們則更看中就業地域和環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離家太遠,家長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業有比較嚴重污染,會影響皮膚和健康,特別是化學專業的女生,就業時會選擇相對環保的廠房。
4。就業準備不足。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不應該是到了大四階段才著手準備的,而是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開始有意識的去準備。顯然,各位大學生在就業上仍有諸多不足。他們在四年的學習、工作中不斷成長,也在不斷準備著踏入社會。他們在大學里不僅學習了生涯規劃課程,也參加了多場招聘會,但對社會的不了解,對企業文化的不知曉,使得大學生們離企業對優秀員工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5。存在迷茫階段。在與大學生的談話中,不免會出現“迷!倍帧_@里面有太多太多對未來的不知。按學生的話來說,專業是定了,但究竟是從事跟專業相關的,還是無關的,學生們開始迷茫了。調查中發現有72%的學生反映對未來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學生就業,現下的大學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為首選目標了,他們會考慮怎樣的工作更舒適,更有利益,更有發展前途,F在的這種“就業難”,這種“迷!辈皇钦夜ぷ鞅旧韼淼模乾F實與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二、影響大學生就業觀的因素
1。影響大學生就業觀的主觀因素
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現實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不再只著眼追求所謂的遠大理想,而是轉向注重物質。從調查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擇業的期待值過高。大學生對社會提出各種要求,卻不知自己還達不到社會的要求。他們片面地認為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
經過多年的學習,大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文化知識,但對自我和對社會的認識不夠,尤其是即將踏入社會的這一刻,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地涌來。如果在擇業中過高的估計自我,則表現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擇業中過低的估計自我,則表現出自卑、焦慮,不敢競爭。有些學生則不堪壓力,直接把就業事情交由父母全權負責。這些個人的因素都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大學生們的擇業就業觀念。
2。影響大學生就業觀的客觀因素
。1)高校因素
專業設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逐步大眾化,使得各高校的學科專業隨著大眾化規模不斷增長,有時往往沒考慮到地方的經濟情況,社會的產業結構,專業設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慮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地方情況來設置專業,這將讓學生的就業與社會需求更加對口。另外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職業發展,培養職業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單純以教材為依托,授課形式流于表面。學生不感興趣,大大影響了聽課的質量。
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使得學生很少與社會接觸,參與社會的工作和活動較少,即便是一些團學活動,也只是少部分學生組織者與主辦方交流。這也讓很多的大學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內,無法了解到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搖籃,家庭的教育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身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能安定下來。從大學生入學志愿上來看,就夾雜著不少家長的意愿,家長把自己的職業規劃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說是家長自己未完成、未達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為子女選擇就業單位,就業崗位的現象仍很常見。 總體而言,家庭對大學生就業觀的積極影響:提供可靠經濟支持,創設更多就業機會,讓學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棄了他,還有父母呢!消極影響是大學生不急著找工作,因為有父母養著,找到的工作除了讓自己滿意,父母也得滿意,所以大家一窩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這也是近幾年這些單位的招考過分火熱的原因之一。
(3)社會因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負面因素及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著當今大學生。受外界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和物質利益誘惑,一些大學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價值觀,在就業態度上越來越看重個人價值,物質水平。另外,眼見通過請客、送禮、拉關系就獲得好工作、好崗位,大學生開始不積極主動找工作,一味想著攀龍附鳳去找個工作,白白的丟失了好多寶貴的就業機會。
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1。從自身角度
。1)準確的自我評價
做好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認識自我。自我評價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長、興趣、能力、學識、優缺點、智商、情商等。一個人只有準確的評價自我,才能做好人職匹配,才能有正確的就業觀。
。2)崇高的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大學生對未來職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的追求和向往,是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構想和規劃。職業理想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南針,要選擇什么樣的職業,為什么選擇某個職業,通常都以職業理想為出發點。所以,大學生們擁有了崇高的職業理想,便會心中有數,朝自己的職業理想去奮斗,去規劃。盡早的確立職業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時間為就業做準備。
2。從學校角度
(1)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第一,加強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廣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客觀評價。大學生還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支持服務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計劃。第二,加強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第三,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學生的就業心理。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讓學生在社會中激流勇進,有利于學生順利進入職場,扮演好職場中的各種角色,處理好與同事,與領導之間的人際關系。開展并積極推進高校的此項工作,能讓學生在面對困難和險阻時,有高校老師可以求助,幫助他們安然度過各種危機。
(2)完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生硬的說教方式肯定不適合當代的大學生,必須要不斷改進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結合實際,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擇業觀念。因此要建立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的生涯師資隊伍,更好的服務廣大學生做好就業工作。特別是對大四的學生,有條件下可進行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同時,要加強對就業指導教師的培養,提供外出學習和內部交流的機會,要讓就業指導教師第一時間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社會企業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業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
。3)創造多渠道就業途徑
各高?赏ㄟ^拓寬實踐基地等社會資源,把社會實踐基地作為大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基地之一。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部分用人單位與實踐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或工作合同,為學生的就業開辟一條道路。建議來校進行專場招聘的企業,會后開設一定的培訓課程,對招來的學生進行提早入職培訓。高校對得到的一手就業信息,進行分專業整理以及有針對性推薦。
3。從家庭角度
作為學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當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導是需要的。畢業生家長可收集部分就業信息,供孩子參考和選擇。因為學校收集的信息相對會具有地方性,比如溫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溫州企業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學生或者不想留在當地工作的大學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尋找。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給于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工作。作為過來人,家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分析能力,可幫助大學生對自身和企業進行分析,調整就業期望值,鼓勵大學生積極投入社會各行各業。
4。從社會角度
國家政府部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就業環境,縮短農村、城市的距離。加強對企事業單位的監管,保障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完善法律法規,維護就業失業服務,給大學生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環境。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及欠發達地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參考文獻
[1]王謙。大學生就業觀念淺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
[2]盧東升。淺議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念[J]?萍假Y訊,20xx,(7)。
[3]胡維芳。后危機下“90后”大學生就業觀的特點、成因與對策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xx,(11)。
[4]文豐安。新時期影響大學生就業觀形成的因素研究[J]。20xx,(2)。
大學生就業現狀論文3
【論文摘要】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近年來就業市場中供大于求情況下女性權益保障中的一項重大難題。女大學生就業歧視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存在。本文試從女大學生就業歧視現狀,影響女大學生就業原因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就如何破解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期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論文關鍵詞】女大學生;女大學生就業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610萬,加上歷年累計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700萬畢業生需要就業,其中女大學生約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她們平等生存發展的利益,關系到數百萬家庭的民生和社會的穩定。在我國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現實,為用人單位人為地抬高就業門檻,設置性別限制提供了條件,使得女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一、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ㄒ唬┖湍写髮W畢業生相比,女大學生就業呈現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業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要比男生花費更多的精力和物力來購置漂亮的衣服、化妝、拍寫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對就業比較理想化,愿意到國家機關、外資企業、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層、私企等單位工作;高依賴性,即對父母親朋的依賴性高于男生,而這種依賴性與女大學生的學歷層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專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業率,據部分院校統計,女生就業率僅相當于男生的85%左右(個別專業除外),未簽約的畢業生中,70%是女生,而且這種男女就業率的差別在重點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別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業競爭激烈的專業;低就業質量,有調查顯示,女大學畢業生簽約薪資與專業對口率均明顯低于男生。截至20x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較男性本科畢業生和男性高職高專畢業生分別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職高專(59%)畢業生分別比男性低12個和11個百分點。這表明,女大學畢業生通過接受較低薪資和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工作來實現就業,其就業質量較低。
(二)社會對女大學生就業的排斥
“女性生活藍皮書”《20xx—20xx年: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No。4)》新近出版,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并首次公開發表。調查顯示,被訪女大學生平均投出9份簡歷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試或筆試的機會,56。7%的被訪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91。9%的被訪女大學生感到用人單位存在性別偏見;四成被訪女大學生認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難,理科類和碩士生最覺困難,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
二、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ㄒ唬┱畏芍贫鹊牟煌晟浦萍s著女大學生就業
第一,解放后我國女性在法律上獲得了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實現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實際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決策機構中,男性的人數大大超過女性,這就導致了一些決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視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權益,造成女性機會上和事實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國家雖已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權益的法律,形成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但我國相關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則性的規定,而且執法與監督的力度不夠,很多具體政策的落實還不到位,缺乏具體的操作性。第三,對就業市場的法律監管、糾察力度不夠。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性別歧視等問題。
。ǘ┯萌藛挝坏睦骝屖褂绊懪髮W生就業
女大學生畢業不久即面臨結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問題,生育和撫養孩子要消耗女性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此期間女性不能與男性一樣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婦女為人類的繁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了重要的貢獻。黨和國家為了維護婦女兒童的健康,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按此規定女職工產期休假最多可達6個月。但是這種對婦女權益保護的政策卻成了女性就業的難題,因為對女性的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還不夠完善,女職工生育期的工資、資金全部要由用人單位承擔,而且生育會直接影響工作的時間和精力,這將直接影響到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從短期經濟利益角度看,使得某些用人單位拒絕接受女性。
。ㄈ└咝2糠謱I設置與就業市場存在差距,增加了女大學生就業難度
我國四年一個周期的高校專業設置決定著專業人才的產出量,而企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是高校專業培養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后變成了滯銷專業,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十分滯后,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快速變化的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上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ㄋ模⿹駱I能力的不足限制著女大學生就業
從個人能力來看,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人生觀、價值觀等對于成功就業具有直接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里所指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而且還包括一定專業外知識的積累和一定語言、交際、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道德修養的培養,但是看看社會上的實際情況,有的女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對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有的所學專業并不適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出現暫時性的就業難,所有的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女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出現。
有關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論文
1.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特點和問題
1.1就業期望值過高
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直接影響大學生選擇就業的行業范圍、地點、性質和領域。很多大學生都希望能夠留在機會較多的一線城市,這將拉大城鄉發展的差距,導致小城市及鄉鎮經濟發展將更遲緩。就職意向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希望就職于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事業單位,而民營企業卻面臨著招不到人的窘境,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
1.2就業動態性亟待提高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大學生都不太樂意接受“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一畢業出來,他們異想天開地以為很容易找到高薪職業。但眾所周知,由于畢業生一出來社會,便會因技術含量不高,實操能力差而不得不低頭彎腰地接受了低工資待遇的現狀。等到一兩年后,當他們經濟獨立、能力獨立和人格獨立的時候,也即是等到學成技術之后,他們才有能力跳槽到工資待遇、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在面對如此的客觀現狀,他們是經過反復嘗試和反思,才不得不接受了“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觀念。
1.3創業意識仍需加強
隨著就業形勢嚴峻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崗位緊缺的威脅。而自主創業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這不僅為國家和社會解決了就業崗位緊缺的問題,而且在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前進。雖然與“先就業后擇業”的傳統就業相比,創業對于乳臭未干的大學生無疑是難上加難,因為創業更多的是考驗學生綜合能力、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的適應性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多關注、引導和灌輸學生自主創業思想,加強他們創業意識,使這個思想能夠轉化為實際行動。
論文《三峽庫區大學生就業及就業指導現狀分析》
摘 要:三峽庫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庫區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對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滿足社會需要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對大學生就業及高校就業指導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極有必要。
關鍵詞:三峽庫區;大學生就業;就業指導
一、三峽庫區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峽庫區腹地人多地少,經濟欠發達,大型支柱產業較少。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庫區教育基礎薄弱,發展水平偏低,無法滿足西部大開發格局和庫區發展的需要。庫區腹地重慶市萬州區現有重慶三峽學院(綜合性本科高校)、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電大、重慶服裝工程職業學院和重慶安全職業技術學院八所高校,目前還有一所平湖技師學院(原財貿校)正在籌備中。萬州區位于四川盆地東緣,瀕臨長江三峽,有“川東門戶”之稱,直線距離重慶市288公里,三峽庫區高校學生的經濟都較為困難,相對見識面窄,平時生活基本溫飽問題能解決,但無力繳納或者只能承擔一部分學雜費及相關學習費用。高校貧困生大多來自農村或城市下崗職工家庭,每年近萬元的學費及生活費占去了他們家庭收人的大部分,經濟壓力使一些貧困生一直處于焦慮的心理狀態之中。還有很大部分貧困生要依靠自己解決學費、生活費等開銷,他們事事都要考慮經濟因素,無形之中更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庫區缺乏支柱型企業,用人單位偏少,企業用人數量偏少。而庫區整體工作環境較差,工作收入較低,部分大學畢業生又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意從基礎做起,另外有相當多的大學生愿意到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就業,因此整個三峽庫區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而對于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畢業生而言,一方面,他們來自貧困家庭,父母支持的比較少,另一方面,缺少創業資金及場所,再者,庫區整體創業環境不佳。因此創業成功率不高。
美術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現狀和對策研究論文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伴隨著美術類大學生人數的不斷擴增,市場部分行業的需求也逐漸趨于飽和。也就造成了美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的倍增和就業選擇的復雜變化。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便是優化就業指導課程。針對美術類的專業特性,分析學生的獨特個性,結合當前美術類學生的就業方向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認真規劃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在就業之前的計劃準備中,能夠有著夯實的就業理論基礎,豐富的校內外就業相關的實踐操作準備。當前高校應及時地針對這一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努力探究對美術類學生就業能夠起到巨大助力的具體措施。讓美術類學生在就業前有充足的就業準備,最后順利就業。
一、高校美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特點
(一)較強的個人獨立性、十分豐富的內心世界
美術類的學生很早就會獨自外出培訓,這讓他們在實踐生活中逐漸培養了獨立的性格。美術獨特的專業特性讓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地豐富起來,情感也變隨之豐富多彩,這讓他們對浪漫主義色彩的追求和理想主義的跟隨有著讓人震驚般的瘋狂執著。
(二)濃郁的專業情感優勝文化課程學習
普通學生的高考只有一次,而美術類的學生卻要有很多次的考試,除去眾所周知的文化課高考,還要有省聯考和各個高校的校級自主招生加試。這讓他們專業學習的時間和外出培訓、考試的時間要少于其他專業學生很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術類學生的文化功底薄弱。
二、高校美術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社會資本利用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的論文
摘 要:從社會經濟學角度出發,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闡述,對社會資本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做出論述,分析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對待社會資本的態度和現狀利用,以及其中凸顯的一些問題,并相應提出對大學生開發和利用就業社會資本的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社會資本 就業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教育大眾化的來臨,我國高等學校的規模逐漸擴大。自 1999 年以來,每年的高校擴招,使高校學生數量迅速增加,相應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加劇。因此,開發和利用大學生的就業社會資本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資本的研究視角
社會資本的概念最早興起于社會學的研究領域,20世紀80年代由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正式使用以來,詹姆斯·科爾曼和普特南等學者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已經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和理論探討。它繼人力資本之后又一次延伸了“資本”的概念,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引起了人們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互動關系的重視。 社會學家們對社會資本概念的研究都集中體現在一個核心問題上,即社會資本的本質特征是一種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體現一種累積性特點,體現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信任、社會規范、 互惠和社會網絡之中。社會資本的社會關系木質特征以及累積性特點,不僅受到一個社會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受到該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公民社會的發育程度的影響。對個人而言,社會資本意味著幫助獲取成功而建立互惠、信任關系的途徑;對社會而言,社會資本反映社會成員參與、合作、組織與互動的能力。從根本上說,社會資本反映的是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信任、互惠與合作關系的程度高低,它對于社會發展與變遷起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