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當代美學的理論之點:人的本質還是人的智能
——“美本質就是人本質”說質疑
內容提要:實踐與后實踐美學之間的論爭之所以難有結果,在于它們雖體系相異、起點對立,卻都出自同一個錯誤的理論支點:以人本質解釋美本質。它們只看到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沒看到審美還是早期人類與現代人類的區別。從完整的事實出發,可知:審美發生及審美本質所依賴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實踐、自由、理想等等人的一般本質,而是人的智能水平,即完全抽象思維能力。這才是美學研究正確的理論支點。
; 中國當代美學處于困境而難以解脫的重要表現是:各個學派都能指出其它學派存在的缺陷并做出有力的責難,但對于自己受責難的地方則辯護無力,修正無方,難以有根本的改觀。這意味著各方都存有致命的缺陷,不能成為完整、可靠的學說。而且,同迄今為止世界美學理論發展的情形大致一樣,中國當代美學界的各個理論體系雖對美本質等基本問題做出了回答,并在某一點上似乎是合理的,但對復雜具體審美現象的解釋仍是顧此失彼,不能一以貫之。說明其理論思想是有問題的、難以成立的。在現有水平和行進方向上,再怎樣長久地爭論下去,也不會取得建設性的成就。要使美學研究擺脫困境、有所進展,就要透過表面的繁雜頭緒,從根本上找到問題的要害之所在。
; 縱觀目前中國當代美學界以新一代美學家為代表的各主要學派間的論爭,可以發現,各學派盡管在體系、學說上有著很大的差別,卻都認同“美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的看法。; 以人本質為整個美學理論的支點。這是中國當代美學最大的誤區,也是它走入困境的起點。
; 1 中國當代美學論爭的實質:邏輯起點不同而理論支點相同
; 當前論爭中的各主要學派為了澄清自己的理論內容,證明自己學說的正確性,往往首先確定學說體系的邏輯起點,并把它當作理論闡釋的“元點”。由此形成各學派之間的根本之爭。但其實,這些邏輯起點還不是其理論體系的最根本之處。在此之前,還有一個更具根本性的理論支撐點,即關于如何尋求美本質或審美本質的一般看法或方法。只是在這種理論支點的基礎之上,才沿不同方向形成了不同的邏輯起點。
; 中國當代美學現有理論支點的形成,主要是實踐美學的杰作。實踐美學針對著純客觀論的觀點,對審美現象加以辨析,認為:美不是事物的自然屬性,美必定與人有關。從這一基本事實出發,實踐美學進行了一系列貌似合理、實則大有問題的推導:既然美必定與人有關,顯然美的本質與人的本質有關;美的本質是看不見的,人的本質則可以看見;于是,可以用人的本質來說明美的本質;最終直接地得出了“美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的看法。從而由可靠的、以事實為根據的著眼點,采用無事實根據的邏輯推論方法,沿著不可靠的方向建立起錯誤的理論支點。
; 這樣的理論支點一旦建立,美學研究便變了味道并大大簡單化了:人們“只要問一個問題就行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成為人?或者說,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獲得了‘人的本質’?”; 以此為開端,中國當代美學中,美學問題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人學問題!叭吮旧沓蔀槊缹W的最大課題”。; 各個學派紛紛在人學問題上極力發揮、充分展開,形成各不相同的人學觀點。其爭來爭去,不過是在爭論怎樣認識人的本質。也正是出自對人本質的認識各不相同,才分別建立起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在美學上形成了不同學派間的對立。
實踐美學認為:使人成之為人并獲得人的本質的,是勞動、實踐。也是勞動、實踐使自然事物獲得了美本質。勞動、實踐的結果是造成自由,所以人的本質是自由,美的本質也是自由。因而勞動、實踐是其美學體系的邏輯起點。
; 后實踐美學接著實踐美學的思路繼續引申,并且吸收了現代西方生存及生命。其中,超越美學的思路是:既然人的本質是自由,就要對自由的特性做出界定。自由的特性是超越,美的本質也即超越。說:勞動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只是區別于動物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即現實的人。而“人的最高本質是人的無限性,即追求自由的超越性!睆亩耙陨鏋槊缹W的邏輯起點,由生存的超越性推演出審美的超越本質!
; 生命美學是同一思路,認為:“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存在著一種以實踐活動為基礎同時又超越于實踐活動的超越性的生命活動,它是最適合于人類天性的生命活動類型,也是生命的最高存在方式,然而又是一種理想性的生命活動方式,一種在現實中無法加以實現的生命活動方式,理想本性、第一需要是它的邏輯規定,……而審美活動,正是這樣一種人類現實中的理想活動”。
; 這里,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都以人本質為理論支點,也都以“自由”為核心概念。二者的區別僅僅在于:實踐美學重視的是人之成為人的起點和原因;強調自由的獲得過程及自由的基礎階段,認為自由性本身就是美本質;后實踐美學重視的則是人成為人之后的發展和理想;強調自由的意義和表現,以自由的高級階段為根據,認為自由的充分展開的特性才是審美本質。
; 此外的其它各學派也紛紛向實踐美學的理論支點靠攏,普遍接受了這一理論前提,甚至連純客觀論的新一代美學家也說:“深深感到從整體上把握整個審美活動的本質,是解決整個美學問題的關鍵。這里講的不是‘的本質’、‘美的本質’,而是指人類的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的本質!
; 可見,中國當代美學各主要學派之間盡管有理論體系之爭、邏輯起點之爭,卻沒有理論支點之爭。以人本質來解說美本質,是各學派一致的立場和方法。正因如此,各論爭學派無論怎樣對立、怎樣存有已被對方指出的致命缺陷,仍可找到與這一理論支點的聯系。而只要找到這種聯系,就可以在根基上找到繼續存在的理由,其論爭也就不可能分出勝負、決出正誤。那么,被相互對立的不同學派所共同認可的這一理論支點,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呢?
; 2 不可忽略的事實:審美不僅是人與動物的區別,還是人與人的區別
; 實踐美學著眼點的正確、合理,得益于對事實的把握。其正確前進方向和理論支點的建立,也應以事實為根據。說審美必定與人相關,大體是不錯的。接下來應該進一步弄清事實,看看審美怎樣與人有關,與人的什么有關。正是在這里,實踐美學缺少對于事實完整、準確的認證——它只一般地看到審美與人有關,沒能看到,審美只是與現代人類有關,并不與史前的早期人類有關,所以錯誤地把審美當作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能力,以為決定人的一般本質的實踐也是美本質得以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 事實是:歐洲史前洞穴巖畫大多畫在洞穴最黑暗、最難接近之處,有的巖畫還畫在臨地面不到一米的巖石底部,要平躺在地上才能畫出或觀看這些畫。顯然是在刻意尋求著隱蔽性,并不考慮觀看的便利。巖畫內容多是狩獵動物。許多動物畫像明顯的有被反復改寫及用矛槍之類加以戳刺的痕跡及符號,似乎是以此來預示狩獵的成功。典型的代表作如“噴血的熊”,其形象全身已被箭矛刺穿,血正從一個個圓洞中流出。早期人類的都是一種有實用目的的活動!捌淠康木驮谟谙肴ソ咏鼊游锝绮⒁虼巳ソ咏环N神秘性。在現代原始部落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所有頭飾、獸皮、姿態對動物的模仿,都是想借助于與動物外形上的一致以幫助內心的同化”。; 被認為最早表現出審美萌芽的裝飾,起初也不是審美物品——珍貴的石頭在用于裝飾之前很久就用于護身符了。; 而被赭石染過的卵石“并不是為了美的需要,而是希望死者能在另一個世界中增強其生命力。”;
; 種種跡象表明,這時的藝術不是用于觀賞,沒有審美的用途。而決定藝術審美屬性得以成立的重要根據之一,正是看它是否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是否為審美的目的而制造。只要有審美需要存在,必定有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而進行的藝術創造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反之,如果一個沒有為了滿足需要而進行的創造,就表明這個社會還沒有審美需要存在,其還不具有審美屬性。; 很清楚,從“人猿相輯別”之時起,就有了人的勞動、實踐,有了人的生命、生存,有了自由和超越。同時,也有了人的創造,有了工具和藝術?偠灾辛巳说谋举|。但是,有了人的本質,并不相應地有了審美,當然也不能有美本質。審美是在人類社會已經有了幾十萬年的發展之后才開始出現的。這一事實說明,審美一定是與人類社會中人本質之外的其它因素有著更直接、更具決定意義的關系!懊辣举|就是人本質”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
; 3 上的謬誤:美本質不能就是人本質
; “美本質就是人本質”的說法,是在回答“美本質是什么”時形成的,本來的意思是說,美本質決定于人本質,或美本質與人本質有關。這樣看待問題也有其的原因。但由于對美本質并沒有獨立的認識和闡釋,完全以對人本質的認識來加以解說,就在實際上將美本質與人本質視為一體,進入誤區。
; “本質”可有兩重意義:一、指某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特殊屬性,即特質。在這一意義上,某一事物必然地不同于其它事物,不同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特質。因此,就算真的有個叫做“美”的實體性事物,它也應該是區別于人的獨立的東西,不可能與人有共同的特質;二、指不同事物間的共有屬性,即根本性質。比如說人類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動物或生物。此時,如果兩個事物之間有共同的本質,則它們必是同屬同質的不同種差,這又只能在兩個事物分別擁有自己本質的前提下才可成立。如,從“生物”這一本質屬性上看,動物和植物可說是相同的。即,動物有自己的生物性本質,植物也是如此。因此,如果美與人之間有共同的本質,則表明,美有自己的本質,人也有自己的本質,這樣才可能說二者有相同的本質。但是,在“美本質就是人本質”的說法中,“美”的本質并沒有獨立的獲取過程及論證,它只是依附于人的本質,或是借用人的本質為自己的本質。而如果一個東西沒有自己的獨立本質,還能是個獨立的東西嗎?再者,人是個實體,因此有自己的本質。人之實體與人之本質之間有同一性聯系。如果以人這一實體的本質為美的本質,這美的本質又能同什么樣的實體結成同一性關系呢?沒有實體,何來本質?在美的實體尚未得到確認之時就先確認美的本質,豈不是本末倒置?難道可以說,美和人是同一本質,因此是同一實體、同一東西?可見,“美本質就是人本質”的說法在邏輯上根本不能成立。
;4 中國當代陷入困境的癥結不在于邏輯起點而在于理論支點
; 對實踐美學正確著眼點暨認定事實的深信不疑致使人們對其錯誤的理論支點也深信不疑。這種盲目的執著束縛了人們的思路和創造力。人們鍥而不舍地在錯誤方向上苦苦探索,從不懷疑自己的理論支點而總以為是自己的功力不夠或是對馬克思實踐思想的理解不透。殊不知耗費了多少無謂的努力。
; 為了理論的嚴密性,任何一個美學體系都必須解釋審美發生問題,否則,全部理論大廈就無從建立。這是一個理論體系是否合理的試金石!笆挛锏钠鹪匆彩撬鼈冃再|的本源,因此探討藝術作品的起源也就是探討它的性質的本原。(海德格爾); 就此,中國當代美學各主要學派從各自的邏輯起點出發,做出了不同的闡釋。
; 對于純客觀論來說,不存在審美發生問題——它是自然界本來具有的。
; 如果認為審美必定與人有關,則表明審美不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因此必有一個發生問題。既然是以人本質為理論支點,按其邏輯性,就只能形成兩類看法:一類認為審美發生與人的活動有關,即實踐;一類認為審美發生與人的本性有關,即生命。
; 實踐美學是第一類看法。由它所設定的邏輯起點出發,審美只能發生在人類最初的勞動實踐中。就此,不滿意于實踐美學原有表述的“新實踐美學”做出了新的表述:“即便是在這種最原始、最簡單、最粗糙、水平最低的生命活動中(指勞動實踐——作者注),也已經蘊含著(而且必然地蘊含著)藝術和審美的因素。盡管這些因素還十分微弱,并不起眼,甚至還不能為原始人所自覺意識,也不即是藝術和審美,但有些萌芽,已經十分可貴了,因為如果連這么一丁點因素都沒有,我們實在不知道藝術和審美將何由發生!比绱酥匾摹⑷绻麤]有就不足以支撐實踐美學理論體系的東西是什么呢?原來:“蘊含在原始生產勞動中的藝術審美因素就是勞動的情感性以及這種情感的的傳達性和必須傳達性!; 這里,真實顯示出新實踐美學的無力與無奈:它既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又不能不勉強做出解釋。而對這種被當作藝術和審美因素的“勞動的情感性”等等, 實踐美學既不能把它說成就是審美發生(這樣一來就等于將勞動過程與審美過程混為一談),又不能不把它說成為審美發生(否則就無法說明審美從何而來),只好含混地說成是審美因素的萌芽作用。
; 即便如此,其經不住推敲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從其論述看,這萌芽狀態的審美因素是自然而然地蘊含在勞動中的。等于說,勞動的發生才是實際的、真實的,審美因素本身不存在發生學的問題。最終,還是把審美的發生與勞動實踐的發生混為一談,并且有回到純客觀論之嫌;第二,從邏輯上說,在審美發生之前,事物和藝術不可能蘊含著具有審美性質的因素。即使是萌芽狀態的審美因素,也應有個審美性質由何而來的問題。有什么性質的萌芽才會有什么性質的長成:蘿卜的萌芽只能長成蘿卜,黃豆的萌芽就長成黃豆;第三,審美情感是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情感,“勞動的情感性”只能是勞動過程的產物。且不說異化勞動,單就自由勞動的情感來說,也不能無根據、無條件地混同于審美因素。新實踐美學實在是找不出更可靠的東西來了,而現今的說法,又無異于自我否定。
; 后實踐美學中的生命美學持第二類看法,認為:“審美活動在形式上是先天的,在內容上是后天的。人類一生下來就有了潛在的審美可能、潛在的審美天性。這是自然進化與生命遺傳的結果,是一個精神基因、審美基因!瓕徝阑顒訉θ祟悂碚f也是先天的、先驗的,是一個從動物到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空’的形式系統……”; 這種先天性的根據是:“審美活動實際上就起源于人類的情感機制,審美活動的先天性無疑也就與情感的先天性密切相關”。;
; 這一闡述中存在的問題同新實踐美學大致相似,同樣是既不符合事實又不符合邏輯的。人們將看到的,不是審美的發生,而是情感的發生。只需將審美與遺傳、與情感相連就可以解決審美發生問題了。它的獨特性僅僅在于,把純客觀論所說的純自然的審美屬性和新實踐美學所說的由勞動中產生的情感性換成人的先天的生命意義上的情感屬性。但情感是人類乃至動物的一般的生物性功能;早期人類的情感尚不表現出審美性質,又怎可能由動物情緒的進化中先天地形成人的審美天性?事實已經表明,審美發生不能從由動物到人的發展過程中尋找,只能從由人到人的發展過程中尋找。
; 超越美學似乎有所自知,對審美發生這一難關避而不談,并為自己的理論體系辯解說:“審美本質的邏輯證明不能被發生學代替,發生學只能部分地說明審美的起源問題,而不能說明審美的本質問題!; 這樣,它就擺脫了具體實際問題的困擾,獲得了論說上的自由,可以不受事實拘束地徜徉于“終極追求”、“形上訴求”等空洞的概念和無論怎樣說也無法證明其對錯的玄論:“超越性作為生存的基本規定,只能經由生存體驗和反思而不證自明,而不能被歷史經驗證實或證偽! 但是,如果沒有事實作根據,單純的邏輯證明豈不正如超越美學自己在反駁實踐美學時所說:“陷入抽象、空洞的思辨,無法延伸到具體的審美規定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也不能解釋具體的現象”?; 可見,理論支點的錯誤必然招致起點的錯誤。以人本質為體系的理論支點,不論采用什么樣的邏輯起點,走往哪個方向,都必然步入迷途。目前,就連迷途中的探索,也已是山窮水盡。它們的確“實在不知道和審美將何由發生”,當然也無法說明審美的本質。但是,從錯誤理論支點出發所無法知道的,以事實和現代認知科學成果為依據的美學研究則可以做出合理解答。
; 5 美學研究的正確理論支點:審美是人類智能高度發展的產物
; 由早期人類沒有審美而現代人類才有審美的事實中可以知道:審美不是一般地標志著人類與動物的區別,還精確標志著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這一事實是極具啟發性的。它可以調整我們的思路,在認識審美的本質特點時,不是一味的從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特征入手,而是從準確認識早期人類和現代人類的特征入手。
; 那么,早期人類與現代人類之間有什么不同呢?最根本的,就在于智能水平的不同。因此,審美的有無,必定與智能水平有關。這應該是美學研究的以事實為依據的正確理論支點。
; 早期人類的智能表現是,只能不抽象及半抽象地思維,沒有達到完全抽象思維的水平。這種智能狀態使他們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事物間的本質性聯系,只能把表面現象與本質特征混為一體,形成不分化、不抽象(或者說是不完全分化和抽象)的籠統認識。如,對事物的內在屬性和價值而言,其外在形式如何,在現代人看來是無關宏旨的,在原始人那里則不然。每一形狀都有內在的神秘的力量:“這種或那種家庭用具、弓、箭、棍棒以及其它任何武器的‘能力’都是與它們形狀的每一細部聯系著的:所以,這些細部仿制起來總是與原來的毫厘不爽! “大多數印地安人都不讓人給自己畫像或者照像:他們確信這會使他們付出他們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使自己處于對掌握這些像的人的依賴地位。他們也害怕跟肖像在一起,肖像是個活東西,它可以產生有害的影響!痹谒麄兛磥,“肖像能夠占有原型的地位并占有它的屬性。”
; 由這些普遍現象可以看出早期人類與現代人類智能上的差異:圖形、雕像、、概念等等,在現代人類眼中僅僅是原型事物的形式、符號、記號,具有相對獨立的象征意義和指代作用,與它們所象征、所指代的原型事物是抽象對立的。而在早期人類的頭腦中,這些東西還未同其原型或指代物相分離,沒有分化成相對抽象獨立的東西。因此,他們在面對現代人類所說的形式、符號時,就在實際上如同面對原型事物一樣,對原型事物的功利性有什么樣的認識和反應,對其外在形式、符號也就會有什么樣的認識和反應。在這種智能狀態下,不可能形成對于事物外在形式、符號的相對獨立的知覺,也就不可能由事物外在形式和符號獨立地引起情感反應。
; 在實踐進程中,人的智能一步步發展,終于形成了完全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此相應,形式知覺能力同步形成。這樣,就使人的認知方式發生了分化,在原有的功利性認知方式之外,誕生了新型的非功利性認知方式。
; 在完全抽象思維能力形成之前,人的認知方式只是功利性的。即人只會經由知覺把握整體事物的價值、功用,并因而形成功利性情感反應。完全抽象思維能力形成之后,造成了僅僅對事物外在形式加以知覺的可能。這是由于事物外在形式與事物內在功利屬性本來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系,人又可以在思維中分別加以把握,致使事物外在形式信息經由知覺而產生的刺激是不帶有功利性質的。當人處于非功利狀態,即沒有即刻需要滿足的功利需求時,這種不帶有功利性質的刺激就可以獨立地引發神經系統的興奮,使人產生不同于以往功利性情感體驗的非功利性情感體驗,構成為新型的、非功利的認知方式。
; 對于這種情感體驗,人們是用“美”概念加以表述的,今天的人們稱之為美感。能夠引起美感的對象事物被稱為美的事物,乃至被直呼之為“美”。
; 因此,審美是人類智能高度發展的產物。由這一理論支點出發,才可能真正認清審美的本質:審美是人類以高度智能為前提、在非功利狀態下通過對事物外在形態的知覺而產生愉悅感的活動;簡言之:審美是由非功利認知方式引發情感的活動。
; 6 對馬克思《1844年學-手稿》美學思想的看法
; 馬克思的《手稿》是中國當代美學的理論基礎和思想資源。各家學派都聲稱以馬克思的學說為哲學基礎,不過,人們對《手稿》思想的理解和闡釋,也受到錯誤理論支點的影響并采用了錯誤的態度和方式,大多是“六經注我”式的。所以, 同樣的一句話可以引申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 馬克思在《手稿》中的確談到人與動物的區別,也的確是在一般意義上講“勞動創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但應該看到,馬克思在1844年《手稿》時,還不甚了解人類社會的史前情形,也不了解早期人類的智能狀況。主要的人類學文獻在19世紀6、70年代才開始出版,馬克思本人在晚年才開始研究早期人類的社會形態(對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作摘要是在1880-1881年)。同時,馬克思本人并沒有專門地對美學問題做出深入系統的研究。因此,不可能看到不同發展階段的人類在審美問題上的不同。他所講到的“美”、“美的規律”,應該是當時人們的一般用法,從中不能合理地得出美本質就是人本質的結論。
; 這樣來認識馬克思的《手稿》,決不是低估其作用和價值。而是要恰如其分地認識到我們應從馬克思那里吸取什么。馬克思的學說為我們認識世界和人類社會活動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的依據。籍此,我們已經獲得了科學的方法論,可以在事實的基礎上正確解審美活動得以發生的一般條件和過程,合理解釋審美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這,也就足足可以了。我們不能無休止地向馬克思索取所有問題的現成答案;或者簡單地、為己所需地引申馬克思,再造出馬克思本來沒有的思想。否則,既無助于美學研究的發展,又傷害了。
;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中國當代美學的理論之點:人的本質還是人的智能】相關文章:
從理論美學到生活美學03-18
論“實踐”與中國當代美學建構03-18
論體育之美學02-27
債權人撤銷債務人之繼承權03-14
生態美學的產生及理論內涵論文(精選9篇)01-25
人的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03-18
電視藝術理論與美學建設隨想五題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