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美學原理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淺議從接受美學原理談我國電影藝術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帪榇蠹艺淼臏\議從接受美學原理談我國電影藝術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接受美學是文藝理論的基本原理之一,在市場化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接受者為王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電影藝術作為文藝市場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更要擁抱受眾,研究受眾所需,知道接受者的審美期待以及潛在的需求變化,只有這樣,我國的電影藝術才能突破平面化、庸俗化以及娛樂泛化的負面糾葛,同時獲得在地性接受以及全球化接受的認可。
接受美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德國學者姚斯提出,致力于對文學作品對話和理解的反復斟酌,該理論含有三個重要概念,即文學的歷史性、期待視野以及文學演變。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學主要著眼于文學作品的研究,并將文學作品置于一定的歷史環境中剖析其歷時性和共時性,本文則將姚斯關于文本的接受美學原理研究運用于電影藝術的分析當中,借助姚斯對于文學作品的受眾分析角度和闡釋,對我國的電影藝術進行相關探討和研究,力求在文藝全球性傳播的語境下明晰我國電影藝術在地性傳播和全球化接受的意義。
一、在地性接受
接受者在我國電影藝術的傳播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角色,一種是在地性接受,另外一種則是全球化接受。在地性接受即接受者對在地性人文的一種接納和擁抱。本文主要以張藝謀的電影作品為例,分析其道具使用、色彩運用以及音樂旋律的在地性特點。
論美學原理與音樂教育論文
筆者想通過本文同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一下美學和音樂教育和諧發展的問題。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時離不開美學,作為藝術教育的音樂教育同美學理論之間,似乎更是難舍難分、不分你我的一種關系。無論是基礎還是實踐,都使美學與音樂教育實現了自我,創新和發展了自我。從某個意義來說,美學原理幾乎就是音樂教育的靈魂所在,因為音樂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的教育。一切突出其美感,突出其無與倫比的藝術特性。當然,美學原理也不僅僅是停留在豐富音樂教育內涵的基礎之上,也有不可估量的細部指導規范作用,其中二者之間是在默契之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各自使命,達到了完美的目的。筆者依據個人認識,談一下關于美學原理與音樂教育。
美學原理與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
美學原理與音樂教育之間的基礎。音樂以在時間上流動的音響為物質手段,表現人的審美感受,從而形成一定的“音樂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通過合適的物質手段,使聽者有充足深切的審美感受,達到了藝術創作的目的。音樂教育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它還包括如何借助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對受教育者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說,既包含了藝術創作原理,也包含了教育科學原理。美學原理恰好此時參與了這個過程,為藝術創作過程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教育科學原理增添了嶄新的內容,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藝術形象都存在著美,都需要用美來表現,都需要表現美。作為對審美關系集中體現的音樂藝術,更需要按照美的規律發展,音樂教育更不應該背離這一規律而存在。
把握美學原理指導音樂二度立美論文
美是音樂的靈魂,美具有“形象性”“社會性”“感染性”“功利性”。那么,如何在音樂藝術“立美”中應用美的原則,則是應當探討和明知的。
“立美者”(演唱者、演奏者)的任務是什么?就是把活的“形象性”“感染性”因素傳給樂譜上的音符,使其恢復生命的活力脈動起來。當以演唱或演奏的形式表達音樂時,你就會具有審美的需求,便開始了創造。運用美的原則,把握美學原則去理解音樂、認識音樂、解釋音樂、表達音樂,繼而指導表演再創造,這就是一個音樂表演者真正的使命,將理性與感性、技術與情感相結合。
這才是藝術的最終目標——美的獲得
在詮釋一首音樂作品時,會通過知覺、聽覺、體驗、情感去感受音樂。當音樂的節奏、旋律、曲式、強弱、快慢節拍依次發生和進行時,這些音樂要素本身就已經具有了審美的特征。只是對音樂表現的追求不同,這些組織形式產生了差異。這便是個體的美學原則。美學原則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在欣賞、創造美的活動之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美學原則在不同時期,反映了個體的審美需要。它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發展的,音樂風格把握和審美認識都在發生變化。只有辯證地研究其作品風格,適度把握美學原則個性的表達,才能正確、較完善地指導表演再創造。
創作與表演一體化是理想的音樂表現手段。
音樂表演的最高境界,應當是再現與創造的高度統一,歷史原貌與時代風格的完美結合。意識是指導審美的重要因素,包括文化觀念、美學思想、情緒狀態、知覺體驗以及聽覺、感覺、聯想、思考、直接等心理因素。由于音樂的意識形態包括美學原則和文化觀念,因此當學習演奏或演唱一首音樂作品時,應當合理地運用已有的美學原則和形態去指導音樂行為,繼而以音響形態展示在聽眾面前。例如,在演奏由琵琶獨奏曲改編而成的鋼琴獨奏曲《夕陽簫鼓》之時,要想準確地表達這首樂曲的內涵,必須細致用心地研究中國五聲調式的特征、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底蘊,以特有的民族音樂審美心理和素質來更好地表現中國民族音樂的神韻和意境。這也正體現出了美學原則在鋼琴表演中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