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物理“實驗視頻”的定位略談論文
【摘 要】文章通過對物理教學中幾種實驗方式利弊的比較,得出了“實驗視頻”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實驗”的結論。
【關鍵詞】實驗視頻;演示實驗;學生科學探究
當前,多數農村學校的實驗教學都有弱化傾向,“實驗視頻”滿天飛,“網絡實驗”大行其道,孰是孰非?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過度依賴“實驗視頻”不容忽視
近幾年,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物理課堂“實驗視頻”大行其道,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學,教師樂意當甩手掌柜,用“實驗視頻”替代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甚至“學生的科學探究”。據筆者調查所知,教師樂意使用“實驗視頻”教學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課時少,平時教學時間緊,教學壓力大,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輕技能的培養;二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下載、制作課件方便,現在實行“班班通”,用課件教學方便;三是使用“實驗視頻”省時、省力、安全、易操作,這是一種值得警惕的現象。
“實驗視頻”只能“輔助”教學,不能完全替代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學生的科學探究”!皩嶒炓曨l”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只要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教師精心準備實驗,就可以克服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點。
二、“實驗視頻”與“演示實驗”的比較
1.物理教學離不開演示實驗、學生科學探究。
案例一:“測量串、并聯電路的電流”實驗
學生分別測出A、B、C三個點的電流,并比較三點的電流關系。做實驗時,不少學生舉手問:怎么測量出來的電流IA、IB、IC并不完全相等(并聯:IB+IC并不完全等于IA)?筆者就要求學生再測兩組數據試試,有的學生又測量了一組實驗數據,但還是有出入。于是,筆者給出解釋,實驗應尊重科學,測量結果并不完全相等,這也是正,F象。在實驗時,電池電量在消耗,前后測量電流有誤差,而且每次測量時,電表最好都要調零,以減小誤差。講解以后,學生有所領悟。實驗結束后,筆者提問:“實驗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一個學生舉手說:“用三個電表同時測量,可以減小電池電量損耗帶來的誤差!惫P者當時就表揚了這個學生,并讓這名學生用三個電表測量了一組數據,實驗效果很好。后來,在一次模擬考試時,卷子就出了這樣一道題: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關系,器材:干電池三節、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根、電流表一只、小燈泡(2.5V)兩只,提問:①如何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關系?②如何減小實驗誤差?減小誤差的方法之一:用三只電流表同時測量,學生在做這個實驗時,已經提出了這種減小誤差的方法,所以本小題沒有丟分。
由此可見,學生只有自己動手做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才能理解結論,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些是“實驗視頻”不容易達到的教學效果。
案例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開始猜想:可能與壓力大小、方向、面積大小、作用點等因素有關。接著,筆者列舉了學生熟悉的一些事例,并進行啟發、引導,讓他們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壓面積有關。然后,提問學生:“既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這兩個因素有關,具體怎么探究,應采用什么方法?”
學生思考后回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平時實驗用過)。教師出示海綿、小桌(桌腿是四個釘子)、一盒砝碼(上課時,學生看到這個小桌,沒見過,覺得很好玩,很興奮,便有了興趣)。
筆者提問學生:怎么探究(控制變量)?
學生思考,同桌間開始互相討論,積極舉手回答:控制壓力不變,改變受力面積應這樣做:把小桌一次正放在海綿上,一次倒放在海綿上,觀察前后兩次海綿形變量。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大小應這樣做:把小桌正放(或倒放)在海綿上,然后在小桌上加砝碼,觀察海綿形變量(學生回答得好,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進行實驗,請學生代表上臺演示,根據學生做的情況,師生給予積極評價,什么地方做得好,給予肯定;什么地方不足需要改進、完善。雖然演示實驗費了點時間,但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這是“實驗視頻”不容易達到的教學效果。
教師也可以借這個實驗拓展一下,向學生講解: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去做這個實驗。比如,用吃飯的平底鐵盆子代替釘腿小桌,用盛滿沙的塑料盆代替海綿,用幾塊小磚頭代替一盒砝碼,出示準備的器材(學生看到這些器材,覺得又好笑、又好玩),筆者演示給學生看,實驗效果很好,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演示過后,筆者讓學生再自己動手做一遍實驗,要求用文具盒中的自動筆來演示這個實驗:用兩只手指頭同時擠壓,一手指頭壓自動筆的筆尖,一手指頭壓筆尾,讓學生實驗、感受一下。筆者問學生有什么感受(多數都說:擠壓筆尖的手指頭感覺更疼),能不能用剛學的知識解釋一個?
通過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體驗到做實驗的樂趣,讓學生認識到做實驗其實并不難,重在積極參與,物理實驗就在我們身邊。
2.“實驗視頻”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實驗”。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提供感性材料,構建思維模型。例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時,教師可以演示:在倒滿水的杯子上蓋一張紙片,無論杯子倒立放置,還是側著放,紙片都不會落,使學生感到不可思議,然后,教師適時啟發、引導,教學內容很順利地過渡到大氣壓強上來。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做,可以叫學生上臺演示,也可以師生互動共同完成。
在學生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實驗感知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從而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養成勤于動手、善于思考的習慣,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教師主要是創造實驗條件和環境,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操作,進行觀察、記錄、分析、綜合實驗現象,歸納得出結論。
“實驗視頻”只是把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再重放一遍,就像電視劇一樣,學生看了就容易忘。過度的“實驗視頻”教學,只會把學生當成盛裝知識的容器,重知識、輕技能,不會培養出實驗技能全面的學生來,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符合社會的需求、時代的發展。
三、使用“實驗視頻”的注意事項
實驗視頻要查漏補缺,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境,切合學習實際的實驗視頻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至少這些地方是演示實驗、探究實驗無法完成的,一是學生難以見到的且有重要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展的實況錄像。例如,航天發射、大型船閘、氣墊船、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山村的水磨、激光手術、安全用電,磁懸浮列車、激光醫學、嫦娥登月、電磁炮等;二是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例如,托里拆利實驗、焦耳定律、短路實驗、鏈式反應、分子熱運動等;三是新課的導入,如《光的直線傳播》一課,上課前,可以播放一些光的直線傳播的圖片,省時省事,便于新課的導入。
各種實驗手段要相互補充,不論是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科學探究”,還是實驗視頻,都僅僅是教學手段,如何用?關鍵在教師。對于“視頻實驗”,一味追求課堂教學過程的聲音、圖像、動畫,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板書和應變能力是教師最大的財富,如果一味圖省事、節約時間、課好上,上網下載“視頻實驗”,長此以往,不但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會下降,對實驗本質的理解會降低,對實驗中出現的種種現象也分析不透,不能很好地解決,將來不會也不能成為好教師、名師。
參考文獻:
【最新物理“實驗視頻”的定位略談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實驗論文05-15
(精華)物理實驗論文05-15
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2-16
[薦]物理實驗論文05-16
物理實驗論文(實用)05-16
當前初中物理實驗的論文11-25
物理實驗論文15篇[精選]05-16
物理實驗論文 15篇05-23
教育技術物理實驗研究論文11-20
【合集】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