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論文:“識字”小瞧不得
畢業論文小學語文論文:“識字”小瞧不得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具體性。他們的特點就是記得快,忘得也快,識字成了入學兒童的1大難點,以致有些兒童產生厭學語文的心理。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梢,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從部分學生的作業反映來看,學生掌握漢字不太牢固,要么音讀不準,要么筆順錯、偏旁錯或結構失調等都說明在識字教學中存在著多多少少的問題。那么如何進行識字教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了。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讀準“字音”,體會讀趣
“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這是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的具體要求。在現實生活中,1般場合下使用的是方言,不是普通話,即使是“普通話”也與也是“方言普通話”,如邊音L與鼻音N的發音、翹舌音與平舌音的發音、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的發音很容易出錯。不少學生讀得南腔百調,有氣無力,毫無興致可言,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趣味”呢?
1、教師“示范”要標準。經常聽課發現老師范讀、教讀,老師自身讀音不準,何況學生,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教師要練好讀的基本功,能真正為學生示范。
2、發現“問題”矯正要及時。在教學中如發現學生發音不準,不能視而不見,要“細微處見真知”,教師可采取引讀、范讀,優秀1點的學生教讀等方式,強化讀的訓練。對讀得準確的學生要適時的給予鼓勵,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3、讀準的含義要明確。對于1個字來說讀準就是聲韻調都要讀準確,對于1個詞組來說,有輕聲、變調等,對于1句話來說,讀時不加字不少字,要學會斷句,讀得自然流暢不生硬,不得在詞中斷句,不得在意思不連貫處斷句?傊,吐詞要清、音節讀清、不讀多不讀少、自然流暢。在課堂教學中不時見到學生讀得斷斷續續、多字少字、斷句不準確、1字1讀的現象,而有的老師仿佛已經麻木,認為“學生還小”“這是普遍現象”,不重視,導致不少學生到中年級、高年級甚至到初中仍不能準確流利地讀課文,老師們也不想1下“為什么,學生說話能吐詞清楚自然,而讀書得有問題……”值得反思。
4、適時激勵促發展。對讀得準確的學生要適時的給予鼓勵,對讀得1般的學生要發現閃光點進行適當的表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調動讀的積極性,激發其讀的欲望。
2、感受“形”美,體驗魅力
漢字本身就是1種美,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結構美、形態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增強記憶,發展思維。有1位上課的教師說過“我上課時堅持課題必須1筆1劃認真書寫,寫出行筆輕重、快慢、頓挫,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怎樣作到呢?“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
1、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漢字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如“森”屬品字結構,擺放的位置不同,上面的“木”與下面的兩個“木”大小不1致,各占的比例有所差別,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會,感受漢字不同的形體和結構美。
2、引導學生感受筆畫的美感。傳統的書法講究起筆收筆的頓挫、行筆的快慢輕緩、章法的布局等,在書寫中要認真引導學生體會書寫的感覺、樂趣,讓學生感受中華書法傳統藝術的魅力。
3、利用好寫字教材。寫字教材與各年級的生字教學是同步的,在進行生字教學的同時,進行書法的教學,可謂“1舉兩得”,即強化了生字的識記,又受到書法熏陶,何樂而不為!根據以往教師寫字教材的利用情況,發現有教師只管布置,不管結果,任憑學生“畫”;有教師只管教學,1講到底,不管效果,學生不知其所云,真所謂“兩只黃鸝鳴翠柳”,最終都沒達到理想化的結果,為什么?關鍵未落實,學生是否聽懂,內心的感受怎樣?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生練得如何?練的時間有多少并是否得到保證,這些問題值得1線教師深思。
3、落實“記準”,強調內化
在1次低年級調研中發現學生生字的聽寫準確率(只管筆畫數)只有70%,學生書寫缺筆少畫30%,結構不合理75%,字跡模糊不清潦草58%,如“吃飯”的“吃”中間多寫了1筆,語文的“語”寫掉了右邊“吾” 下面的“口”字,學生組詞也花樣別出,這些說明低年級應繼續加強識字教學“識記”方面的教學,防止學生遺忘,引導學生將教師教學的內容內化為。
1、注重識字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有1位教師在教學“桃”字時,引導學生自己采用喜愛的方式記憶,1兒童編了1首順口溜“1個兒童爬上樹,左手右手各兩桃”,形象生動,記得快,記得牢。當然還有“加1加”、“減1減”、“找形近字”等方法。
2、及時鞏固“識記”成果。根據遺忘規律,對暫時記住的事物要及時強化,才能記得牢,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指學習新知后要反復練習,從中感受到愉悅和高興。識字教學,可采用課前聽寫、相互糾正、激勵表揚、課后輔導、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等措施強化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用多媒體技術,從實物圖形到象形字,再到現代簡化漢字,采用富有動感的畫面,利用學生豐富的聯想,使枯燥無味的筆畫結構和生動鮮明的表象統1起來,誘發學習的興趣。如休息的“休”,系1人靠1木,通過多媒體形象的展示。激發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使識字成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漢字的奧秘,形成了學習的興趣。
4、防止拼音回生,拓展深化
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要防止拼音回生,就必須經常使用它,做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在低年級拼音識字教學的調查中發現有近27%的學生掌握不牢,不能正確拼讀和書寫,如將”ui”寫成“ui”,農村學校小學生有76%的學生沒有課外讀物。
首先要堅持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讀準字音。尤其是預習課文或在閱讀課外書籍時遇到生字,要借助生字上的注音或者查字典,自學字音,為了提高拼音能能力,可以用“普通話語音音節表”上的400多個音節練習拼讀,使之準確、熟練,并逐步做到直呼音節。
其次要有意識地運用漢語拼音學習普通話。要注意聽別人說普通話和自己的發音,用拼音來糾正讀音上的錯誤。還要以練習用拼音寫普通話,如給字、詞、句注音,用拼音寫日記、短文等,努力提高拼音能力,并學好普通話。
再次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拼音讀物,熟能生巧。同時家庭要營造讀書的氛圍,引導兒童體會讀書的樂趣,在“趣味”中學習、深化。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基礎,是學習其余學科的“地基”,是“建房”的“磚”,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記憶、理解、想象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還能使學生在了解漢字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漢字的熏陶,感受到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小學語文論文:“識字”小瞧不得】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02-2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識字教學11-19
論語文識字教學03-20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論文02-20
小學語文論文(總結)03-08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06-14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分析論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