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識字教學的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關于識字教學的論文1
1.正確認識識字教學的目的任務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記得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談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時指出:我們國家的孩子閱讀開始時間比較晚,閱讀量太小,閱讀能力不強,其原因之一就是“識字拖了閱讀的后腿”,因此我們必須提早地、大量地識字。低年段的識字量較大,而漢字又是難學、難寫、難認、難記的一種文字,這就給我們的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漢字的讀音、字形和字義,而掌握字義是識字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拿同音字來說,漢字中有那么多的同音字,如果不能將音形義準確結合的話,用的時候就會抓到哪個是哪個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漢字的讀音和字形,也要關注漢字的字義和漢字所蘊含的文化,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會讀、會寫漢字,也會正確地理解和使用漢字。
2.教師需要多掌握一些漢字學習的基本常識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強識字教學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常常會編制一些歌謠、口訣、字謎,是值得提倡的。如猜字謎“大口抱小口”(回)就很生動形象,再如編故事記憶帶有“青”的形聲字,使學生掌握了形聲字聲旁標音,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中,我們應盡量避免因形害義的現象。如教學“碧”字,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有不少老師編了這樣的口訣:“王先生,白先生,倆人坐在石頭上。”這樣的方法對記憶字形有一定幫助,但與字義毫無聯系,還將左上的“玉”(應該稱之為斜玉旁)說成了“王”。據《說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從玉、石,白聲。”
可見,教師在編制幫助學生識字的歌謠諺語之前,最好能先溯本求源,多掌握一些漢字學的基本常識,首先對生字的構字特點、字理有正確的認識,其次才能結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編好歌謠諺語,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3.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也不容忽視
我們知道,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不再以識字教學作為重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缺席,學生仍需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識字任務,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積淀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進入中高年級后,老師們不難發現學生寫字不規范,倒筆畫的現象比比皆是,除了寫字字跡馬虎潦草外,遺忘返生率高,同音字亂用,還有不少學過的字在習作中都用拼音代替的。其實初讀課文的時候,也是我們進行生字教學的契機,將一些重點字、詞拎出來引導學生比較辨析、規范書寫,可以有效降低生字的錯誤率和返生率。
五年級的課堂上,我開始教學生寫幾個較難掌握的生字時他們就說:“老師,這些字我們都已經描紅好了。”殊不知他們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有的只是滿足于把紅的地方畫成了黑的,筆順顛倒不說,難寫的字恐怕寫錯了筆畫都沒有發現,更不要說寫得好了。所以老師也應該從課題開始,一筆一畫,扎扎實實,不僅使學生確立了“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更陶冶了審美情操,學會了如何做人。
但愿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努力地探索識字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有實效,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漢字這一中華文化的載體。
關于識字教學的論文2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面孔和靈魂,用漢字本身的莊重幽深,光明亮麗去感化學生對漢字的激情。
識字是語文基礎能力之一,基礎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礎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無非是沙上建屋,識字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漢字本身的規律特點,舉一反三,學會識字,愛好識字。教會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漢字是方塊形的表意文字,由圖形演變而來,字數多,字形復雜,各種筆畫、結構差別很細微,難于辨認;漢字本身不能表示讀音,必須一個一個地記,有時一個字還有多種讀音。因此,許多人認為漢字有“三多三難”,即“字多,難記;形多,難寫;音多,難讀”。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尤為重要。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語文課標指出:小學階段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遺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和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讓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一、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在“樂”中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一)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課件、錄像等與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
1、看實物、圖畫導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時,我先出示雞蛋實物,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形狀,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
2、聽音導入。在教學“呱、哇、嘩”等表示聲音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的叫聲,進而出示生字,讓其模仿動物叫聲,然后才學習生字。
3、看錄像導入。在學習歸類識字三的第1課時,我又讓學生通過錄像觀看動物世界,進而認識各種動物及其名稱。
這樣,通過看圖、聽音、觀看錄像等手段把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情景中,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生字詞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運用無意注意,輕松識字。
興趣是學習之師。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和做事沒耐性這一特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應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
1、借助色彩。課堂上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突出漢字的不同點,通過鮮明的對比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漢字“睬、踩”時,將兩個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便強化學生對漢字“睬、踩”的記憶。
2、借助電教媒體剪輯、組合。如教形近字“晴、睛、精”時,我利用幻燈,將這些字編旁進行變換組合。幻燈的變換攝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了學生對字形、字義的記憶。
3、借助順口溜。遇到難、易錯的字,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瑯瑯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4、借助動作、實驗演示。如識記“滅”字時,先用火柴點燃一個紙團,然后用一小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這樣通過動作實驗演示,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義。
關于識字教學的論文3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還要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學;教師寫,學生抄;單調的課堂教學方式已不復存在了。那么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猜謎識字
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能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猜謎語的過程能使漢字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他們在游戲中認識字,學得好記得牢,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如“正月缺初一”;(肯) “一半綠,一半紅,紅的怕水,綠的怕火。”(秋);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外邊四角,里面十角 ”(園); “六十天”(朋); “沒頭就是早,早上長青草,牛羊見它樂,禾苗見它惱”(草)”;““牛走獨木橋——生”;“門里有個人——閃”; “六十天——朋”。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都會開懷大笑。當得到肯定或表揚時,他們十分高興,已把識字當成一種樂趣。用猜字謎方法教學生識字,讓學生學得輕松,營造了有趣活潑的課堂氣氛。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學有興趣、學有成效,能更好地完成識字任務。
二、故事識字
利用故事識字可以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的培養;豐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識,為閱讀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超前開發孩子的思維想象力,提高孩子的組織能力。在平時課堂教學上可以讓學生講故事、老師講故事、師生將漢字編成小故事等等方式,學生在聽故事、編故事的過程中,就會對所編的字有具體的認識,也會對故事中不認識的字產生興趣,這時候老師在適當的加以引導和鼓勵,就會使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在愉快的氛圍中識字。
三、游戲識字
幼兒識字游戲是想讓孩子在娛樂中學到知識,那么務必要學會這些幼兒識字游戲的方法,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游戲來誘導孩子,使讓寶寶給字搬家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如:引小動物找家、識字游戲小演員、送字寶寶回家、摘果子游戲識字等簡單易開展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既參加了活動又識了字,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生活識字
漢字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在**常生活中識字是最容易讓孩子記住的。如:設計情景在超市和菜場,讓孩子在這種真實的情境和環境中認識各種蔬菜和水果。教他分類認,對比認;認形狀,認顏色,認識字卡片;在廣告和商品包裝上識字,將生活中常見的廣告、包裝紙等用來教學,這樣孩子就會見到廣告就讀;買任何東西先讓他自己看包裝,買回來后便把包裝上的標志和一些有用的東西剪下來,作為孩子認字和了解各種事物的素材。
五、認人識字
讓孩子把認識的人的名字寫在卡片上教他認。先寫親人的稱呼,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然后再寫親人的姓名。再寫同學,再寫自己知道的各種職業等等。這種方法簡單、實用,能使學生在愉悅中識字,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六、閱讀識字
我們必須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而課外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生動優美的傳說、想象豐富的童話、寓意深刻而的寓言故事,學生在被這些故事深深吸引的同時,又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識所學過的字,是興趣驅使下的主動學習,比起一般意義上“溫故而知新”效果要好得多。
七、實踐識字
我們可以利用春節、、三八婦女節、教師節等節,讓小朋友給自己的同學、媽媽、老師等制作賀卡,用所學的字,寫上一句或一段祝福的話。當學生能夠運用他所學的生字時,他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識字帶來的實用價值和成就感。
雖然,新課標實驗教材的識字量比較大,識字速度比較快,給識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我們相信,只要把握好學生的特點,講究教學策略,就一定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關于探索計算機參與識字教學的新模式論文1500字
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低年級安排的識字量是:一冊170,二冊300,三冊380,四冊360。這個識字量之和剛好占了整個小學階段識字總量的50%。這些數字表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現行教材的識字,無非是兩大類,一類是隨文識字,另一類是歸類識字。而歸類識字又有好多類型,如看圖歸類識字、形聲字歸類識字、基本字帶字歸類識字、按漢字表義特點歸類識字、事物歸類識字、反義詞歸類識字等等。這些不同的類別,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是屬于教學形式范疇的,一般來說,內容決定形式,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形式也不盡相同。我們在研究計算機參與識字教學模式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也就是說,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去設計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基于此,筆者經過四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摸索出了幾種計算機參與識字教學的新模式。現舉例說明。
一、看圖歸類識字教學模式
看懂圖意──讀準字音──辨形會義──編碼打字──書寫訓練
看懂圖意:懂得課文圖畫所表示的字詞的意思,知道生字形和義的聯系。如:楊樹、柏樹、松樹、樺樹等詞,不僅表明事物的類別相同,而且詞中的生字楊、柏、松、樺都具有形旁表義的特點。
讀準字音:學生可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教師校正字音,或重點指導讀音。
辨形會義:辨形,一方面要繼承傳統的好的字形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筆畫名稱,掌握筆順,分析字形結構;另一方面要根據認知碼的漢字拆分規則,對字進行必要的拆分,按照部件歸類教學。會義,即根據圖畫領會、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關于低年級識字的教學初探論文
新大綱明確指出,要注重培養識字能力,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識字需要激發學生和教師雙方的熱情。識字難,那是因為識字過程中容易流于枯燥乏味,教師對識字教學不夠重視,把識字教學簡單化,以識字來教識字,把識字教學從整個語文教學中割裂出來;七、八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所以在識字過程中如何用科學的方法途徑去激發出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熱情,這是決定識字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
教師必須去了解漢字,熱愛漢字,把這分感情顯之于行,露之于表,影響感染學生。這是識字教學中能夠以情激情的一個首要條件;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之后,自發地去尋美探幽,增強對漢字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并以此作為一種需求。因而在教學中要做到: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識字。
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可提出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減筆畫數”……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課堂上就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高見”。對學生來說能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苦學”變成了“樂學”。這種創造性的學習,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應充分運用漢字結構特點進行形象的理解,編兒歌、順口溜等話去幫助學生進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