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I與學習活動,自主獲得知識并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從中發展能力,培養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每位教師教學觀念也不斷更新,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都關心的熱點問題。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初中學生畢業、升學考試必考的科目,對初中化學科來講,教師面臨的壓力更大,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更是迫切。怎樣減輕學生的負擔,怎樣從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要質量,可以說是每個初中化學老師都在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所謂課堂有效教學,是指在先進理念的指引下,運用科學的課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徑、方法,產生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就是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現就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課堂有效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認真備課,為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做好準備
(一)了解學生實際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對學生沒有了解,談何去教?我看了2012年1O月14日《泉Jl}I晚報》一篇《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文章后深有感觸。文章大意是這樣:教師上課想讓學生從這個故事中自己獲得我們傳統的教學情感,就讓學生討論發言,學生討論結果變成了什么是缸?有多大?能裝多少水?很堅固嗎?他能砸破嗎?最終教師無法控制課堂教學。這文章所談情境的真實與否且不稽考,如果現實的課堂如文章所談課堂,那么該課堂還能有效實施教學嗎?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適當地了解。這對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來教學,設計什么樣的教學情景、用什么樣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才能有效是相當關鍵的。
(二)界定教學目標新一輪課程改革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首先要研究化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鉆研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參考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進行教學內容處理,甚至是調整同一章節的教學順序。然后,在整體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準確界定教學目標。一堂課的教學之前,我們必須明確這節課在初中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學生達到什么樣的知識層次。這是我們對這節課進行有效教學的依據。如上教版初中化學的第三章第一節《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課程標準:“物質是由微粒構成;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現象。”根據這一標準,我們可界定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物質的微粒性。②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現象;過程與方法:① 通過提出問題及實驗探究,讓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② 讓學生積極地交流討論,并充分調動其想像能力,構建其微粒的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微粒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
重點:樹立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觀點。
難點:能用微觀性質解釋實際問題。
本節課教學就必須圍繞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開展。能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是我們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點。
(三)預見學生學習情況課前備課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和認知規律出發,預見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題,并考慮如何處理這些相關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把握課堂教學秩序,這樣教學才能落到實處。如《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的教學過程中探究實驗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大燒杯中酚酞試液變紅來得到微粒在不斷地運動。BMSCs 的體外分離培養的實驗研究但學生肯定會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氨水不變紅?教師如果沒有事先有去準備,馬虎應付,學生會有興趣聽完你的課嗎?這是這節課最精彩的地方,處理好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的知識:微粒運動速率影響因素、微粒間力的問題等等。上課時教師必須作到心中有數,且能自如地把握深度與廣度,既讓學生有一些了解,又不能讓他們一直在那里糾纏。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學習的欲望,又為后續學習留下動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以有效教學達成教學目標
(一)精心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論采取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否達成教學目標要求成為評判課堂教學“有效”或“無效”的標準。而課堂教學“有效”與“無效”,優化課堂教學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個前提。優化了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證。
如在《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的教學難點是怎樣把抽象的微粒進行具體化和形象化。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成敗就會影響這節課的效果。本節課如果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景會產生很好的效果,用聞到各種香味、各種飲料的味道、搜救犬在各種自然災害中的作用等等作為情景材料,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為這節課的所有教學作鋪墊,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另外,問題的設計也是維持興趣的一種方法。在對學生有所了解的情況下設計~ 圍繞重難點的問題,按一定的梯度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學生的興趣就能得到進一步的維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證。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近幾年來中考就這個知識點所出現的題目,讓學生體會學習本課內容知識點的目的,達成教學目標要求,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有效了。
(二)有效處理突發問題一個教師再有本領,他都有意料不到的課堂突發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就象前面的《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一樣,由于課堂教學的無效,可能讓教師的威信和尊嚴受損,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在“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偏小的原因時,一位膽大的學生質疑,說他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偏大,引發學生們哄笑。教師再次仔細觀察,事實確是如此,學生們臉上疑云重重。教師及時表揚這位同學觀察仔細,敢于提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步驟,討論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學生們積極討論并找到了答案:紅磷點燃后,燃燒匙插入集氣瓶的動作不夠迅速,導致瓶內空氣受熱膨脹逸出太多。學生們用實驗驗證,結果果然如此,學生們興趣盎然,這樣的課堂就有效了。
課堂是師生互動最多的地方,是傳輸知識的主陣地,但由于新時代的學生知識面廣,個性強,問題更多,應注意處理學生出現的突發問題,矯正學生的錯誤思維,讓學生針對教學目標展開聯想,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談得上是有效的教學。
(三)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一般農村中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少。上課過程要經常注意這些學生的情緒,多同他們交流。教師可以按能力差異對這些學生進行隱性分組,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分散到各學習小組中,與能力強的學生搭配為宜。同時為他們安排難度適當的學習任務,按學習進度差異安排教學,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按自己的學習速度、階段循序漸進。同時,在課堂教學的評價上也應有所區分對待,教師不要基于相同的標準進行評價,要體現差異性、多元性的特點,讓不同的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要基于評價以激勵為主的原則,當發現學生表現不佳時,不要馬上下定論。否則,會引發這些學生的畏難、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體驗。教師應當把一些有助于這些學生改進學習的信息及時反饋,在學生有了滿意表現后,教師再給予肯定評價。課堂教學中,要留下充足的時間讓這些學生思考問題,他們才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充分展示出來。
總之,教無定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要實現教學有效性,我們腦腫瘤干細胞研究進展認為應該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這不僅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化學,體驗化學,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論文12-08
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05-31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論文范文07-20
淺析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05-29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思考論文(通用7篇)06-10
進步內審工作有效性的幾點思考06-04
論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08-30
探究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