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電信產業經濟特點
一、電信產業的含義
電信是指在連接的系統間,通過使用模擬或數字信號調制技術進行的聲音、數據、傳真、圖像、音頻、視頻和其他信息的電子傳輸。國際電信聯盟在1992年日內瓦通過的《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公約和行政規則》所用術語定義中對電信定義如下:“電信是利用有線、無線、光或者其他電磁系統傳輸、發射或接收符號、信號、文字、圖像、聲音或其他任何性質的信息”。
在產業經濟學中,由于研究目的不同,產業的定義也就有所區分。一般認為,產業是由提供相近商品或服務,在相同或相關價值鏈上活動的企業共同構成。因此,具有某種特性是將企業分為不同行業的基準。然而,由于商品或服務在生產聯系上的復雜性和消費上的多樣性,使得同一企業可能處于不同價值鏈的結點上,存在許多不同的特性,對于產業組織中的產業而言,可以定義為“以提供具有密切替代關系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的集合”。因為只有生產同一、同類或有密切替代關系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群,彼此之間才會發生競爭和壟斷的關系,以這類企業集合為研究對象,才能進行競爭、壟斷態勢的分析,從而達到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電信產業(或稱電信業),就是提供電信服務或產品的企業的集合。
就目前的電信業而言,可簡單劃分為電信制造業和電信運營業兩大類。電信制造業主要包括電信設備制造和電信產品制造,前者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基礎設備,如光導纖維、光有源設備和光無源設備、程控交換機等,后者是為電信消費者提供設施,如手機、固定電話、尋呼機等。電信運營業,主要是建設電信網絡,提供市內電話、長途電話、移動通信、增值業務等服務,是狹義的電信業。本文所指的電信產業既是狹義的電信業。
21世紀電信產業的發展將是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相結合,傳統電信和現代計算機網絡相結合,電信產業和媒體、金融相結合。這種發展方向的直接結果就是產業之間界限逐漸模糊、彌合,不僅傳統意義上的電信業將消失在新興的更為廣義的電信業里面,電信業的內涵也將不斷延伸。
二、電信產業的經濟特點
(一)規模經濟性
由于電信公司的初始成本很高,固定成本遠大于可變成本,只有當用戶數量達到相當大的規模,網上的通話量也達到相當大的量時,電信公司在每個用戶、每次通話上的收入才可能大于每個用戶、每次通話的平均成本,電信公司的運營才會有效益。即產品成本隨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降低,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會產生效益,這就是電信的規模經濟性。因此,電信公司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設才能在城市內和不同城市間為用戶提供電信服務。
(二)范圍經濟性
范圍經濟性是指追加新產品(服務)時的聯合生產的成本,要低于單獨生產該產品的成本。例如,一家電話公司要提供傳真業務,它只要在已有的電話網上增加必要的設施即可;而另一家新公司必須要新建一個網絡才能提供該業務。很顯然那家新公司的傳真業務成本要遠大于第一家,也就是說,在現有業務上追加新業務的聯合成本要低于單獨提供新業務的成本,這就是電信業的范圍經濟性。
(三)網絡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經濟行為對外部的影響,造成私人(企業或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相偏離的現象。外部性可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種經濟行為對外部造成積極影響。電信網具有正的外部性,即邊際效用遞增:對于電話網絡的發話方來說,網絡規模越大,網絡用戶越多,可通話的對象越多;對電話網絡的受話方而言,收到呼叫越多,得到的信息量越大,其網絡效用也就越大。不僅如此,隨著通話對象增多,反過來又會引發更多的用戶。所謂負外部性是指當電信服務的需求超過電信網絡通道的承載能力時,網絡服務的質量將會下降,或者對某一個人的服務是以其他人得不到服務為代價的。如,在節假日長途電話往往打不出去,因為太多人在占用通道資源。
(四)互聯互通性
電信網絡的規模效益使得新進入者的網絡必須和己有網絡相連接才能生存,同時電信網絡具有部分公共資本的特點,互聯互通使電信網絡正的外部經濟性顯著。實現網絡的互聯互通,往往需要政府的介入,而不會由市場自行完成。
(五)全程全網性
電信運營業是網絡經濟,必須在全國范圍內有統一的電信網絡,保證各部分網絡的互聯互通。一個地理區域內的電信部門,需要全網的配合才能完成網上的全部信息的傳遞;由于信息傳遞一般都由兩個以上網絡通過互聯互通完成,因而也必須有一個完善的運營商網間結算的方案。
(六)投資沉淀成本
電信網絡固定資本一旦投入很難抽回,并且很難移作他用,即具有很強的“沉淀性”。從規模經濟效應與投資沉淀成本等經濟特性中我們很容易想象:因為本地電話網投資規模和投資成本十分巨大,在同一用戶的房子里有若干家競爭性企業的電話線,或者在較小的地區范圍內有幾家競爭性企業的交換設備,必然存在浪費性的重復建設現象,由此形成了市內電話自然壟斷的基礎。
(七)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
電信業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產業,某些業務領域從技術角度看存在著自然壟斷。也就是說,在產業的“上游”,網絡重復建設對全社會而言是缺乏效率的,一般只能由一個或少數幾個運營商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直接規制成為彌補因壟斷定價而配置無效率的最佳替代選擇。隨著電信業務需求的增加和電信技術的發展,在產業“下游”需要多個運營商展開競爭。簡單地說,電信業是自然壟斷活動與潛在可競爭活動的結合。對于新進入者而言,為了能參與競爭就必須有接口,于是這些接入部分將成為進入者的瓶頸,接入定價的制定必須兼顧在位者和進入者。對在位者而言,接入政策要能夠激勵其建造和維護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對進入者而言,接入政策要允許有效率的進入者能夠進來而將無效率的進入者淘汰出局。
三、電信產業的改革與重組
中國的電信產業經歷了四個歷史發展階段,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變革和重組以引入和推動競爭,對促進中國電信事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電信產業已經從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一躍成為超前發展的產業?v觀中國電信業的改革,可分三大步:
第一步,1994~1998年:初試體制改革,初見電信競爭。
1980年以前,電信網的運營和基本網上服務由郵電部壟斷經營,郵電部既是公用電信業的經營者又是公用電信業的政府管理機構。在這一時期,國家對電話資費有嚴格的價格控制,電信業基本上是一個不盈利甚至虧損的產業。1981年初郵電部開始推行省局、市局經營體制改革,意味著中國電信業市場化的開始。1994年國家電信局從郵電部獨立出來,1995年正式注冊成為企業即中國電信。但是名為企業的中國電信仍是政企合一的混合體,既要獨立經營又要承擔許多規范和管理職能,離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相去甚遠。政企合一加上行政壟斷使中國電信的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服務品質差,極大地阻礙了中國電信產業的發展,引入競爭迫在眉睫。
1994年,中國聯通公司成立。從此,中國電信產業基本電信業務的壟斷局面被打破。中國電信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是因為進入規制的放松,使得電信業出現競爭的局面,兩個壟斷寡頭的競爭使市場效率得到改進;另外因為技術進步使電信服務的質量有很大提高,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雖然中國聯通打破了郵電部的獨家壟斷,但這種雙頭壟斷的格局是不對稱的。郵電部在電信業務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而且還從各方面限制和打擊中國聯通,電信市場并沒有形成公平和正當的規模競爭。
第二步,1998~1999年:機構改革和產業重組,第一次拆分中國電信。
1998年3月,政府機構改革,在原電子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組建信息產業部,隨后電信業實現了政企分開。1999年2月,信息產業部決定對中國電信拆分重組,中國電信縱向“一分為四”:中國電信-經營固定電話業務、中國移動-經營移動通信業務、中國尋呼-專營尋呼業務(后并入聯通)、中國衛星通信公司。
8月,信息產業部批準中國的網通經營長途電話業務,成為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吉通后的第五家電信運營商。1999年下半年,信息產業部陸續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吉通公司、中國的網通、和中國移動發放互聯網和IP電話經營許可證,擴大基礎電信領域的競爭。2000年底,信息產業部發予中國鐵通公司第六張電信牌照,使鐵通從鐵道部的一個生產部門,變為對外營運的電信業務公司,獲準經營固定電話、互聯網、數據通信及IP電話等業務。國內電信市場共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通、吉通、鐵通和中國衛星通信等7家電信運營商,初步形成電信市場分層競爭格局。
第三步,2002年上半年:第二次大規模重組,第二次拆分中國電信。
為了進一步“打破壟斷,公平競爭、優化配置、加強監管”,2001年底,國家計委和體改辦提交的《中國電信橫切方案》審議通過,中國電信經營區域被切分成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10省市與吉通、網通重組,組建新的中國的網通,長江以南和西北地區共21個省市仍歸中國電信。2002年5月16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的網通集團公司”正式掛牌,為這次市場重組劃上了一個階段性句號。重組后的兩大集團公司各自在對方域內建設本地電話網和經營本地固定電話等業務,雙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務。南北兩部分按光纖數和信道容量分別擁有中國電信全國干線傳輸網70%和30%的產權,以及所屬轄區內的全部本地電話網。至此,中國電信“5+1”的市場格局形成,即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的網通和中國鐵通加中國衛星通信六大電信運營商。2003年6月,依據國務院36號令,吉通并入網通集團,這個一度在中國通信業內幾經沉浮的名字正式消失了。2003年11月,網通國際公司掛牌,2004年1月10日,中國衛通與國信尋呼簽訂協議,6.77億購聯通國脈股份成最大股東,聯通開始退出尋呼業。2004年1月29日,鐵通公司由鐵道部移交國資委,更名為“中國鐵通”,作為國有獨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運作。電信產業改革如圖1。
中國的電信業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電信產業必須根據形勢不斷改革和開放,改善競爭環境。隨著3G牌照的發放和《電信法》的正式出臺,必將形成新的競爭環境和競爭秩序,中國的電信產業也將展開新一輪的改革浪潮。
參考文獻:
1、曾劍秋.電信產業[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
2、王紅梅.電信全球競爭[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
3、周其仁.數網競爭:中國電信業的開放和改革[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淺談電信產業經濟特點】相關文章:
淺談外資對我國電信產業的沖擊及對策02-27
全球電信產業戰略聯盟:特點與啟示02-27
資訊經濟是新經濟的產業支柱02-27
淺談經濟適用男12-06
淺談科技論文寫作的特點03-21
淺談經貿英語的特點及翻譯03-08
淺談語文教育的特點01-08
淺談網絡詩歌的特點與發展03-22
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研究:以電信產業為例02-27
循環經濟與產業集群效應研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