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擔機制的思考
摘要:高校人才培養成本是多少,教育成本應該如何分擔,收費標準是高或是低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圍繞教育經費的不足與困難以及學費收取問題,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從不同角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表了許多看法和建議。本文擬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其分擔方面參與大家的討論。
關鍵詞:教育成本、成本核算、成本分擔、教育投入、高校收費
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十年來,作為科教興國重要戰線的高等教育,擴大招生規模,深化教育改革,實現了改革與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發展和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辦學經費緊張以及辦學成本越來越高的困境,促使我們必須對教育成本核算與成本補償進行研究。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其必要性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學校為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所消耗的能以貨幣計量的教育資源價值的總和。它是綜合反映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的一項重要指標。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指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人才培養過程發生的各項耗費進行記錄、計量,并根據成本對象加以歸集和分配,計算出教育總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的會計行為。教育成本核算的過程,既是對教育耗費進行歸集、分配及其對象化的過程,又是對教育活動中各種耗費進行信息反饋和控制的過程。它是高校會計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高校財務管理的基礎。
。ㄒ唬、高校自身特點及運行規律要求進行成本核算。
現階段各界普遍認為高等教育是公益事業,不能實行產業化管理。但是,對高等教育產業化的否定,并不能否認教育是產業。產業是指在社會公共條件下的國民生產部門的總稱,其性質主要體現在生產性和價值性。馬克思在論述社會資本再生產問題時指出“勞動力的再生產實際上是資本再生產的一個因素!奔粗赋鋈魏我粋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既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又是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的生產無論是體力方面還是智力方面,起主導作用的是教育和訓練。教育活動中,教師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藝術等勞動手段,向受教育者傳播知識和技能,體現了教育的生產性。受教育者進入社會就業,便能創造財富,同時,教育資產和教師的知識、教學藝術等都是有價的,體現了教育的有價性。因此,教育是一種產業,高校也應該同其它物質生產部門一樣,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重視成本管理,力爭以最少的教育資源耗費,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大學生,獲得最佳辦學效益。這里所指辦學效益,是指培養的合格人才數量與教育資源耗費量的最佳比。
(二)、高校教育資源耗費需要有準確的價值補償尺度。
馬克思在論述成本價格時指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這一部分價值能否不斷得到補償,將影響到再生產能否繼續進行。因此,在教育生產中耗費的經濟資源必須得到補償,才能維持教育再生產。教育成本是教育生產耗費的補償尺度,高校只有實施科學的成本核算,正確記錄、計量教育耗費,有效控制教育生產耗費,才能保證教育資源耗費的價值補償和物質補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高等學校收費管理辦法》指出:高等教育實行收費制度,學費標準根據生均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實行學生培養成本核算,可以為制定高校收費標準,確定國家、社會補償教育成本的額度提供科學依據。它對克服國家教育投入的隨意性、增加高校收費透明度、規范高校收費行為起著積極作用。
。ㄈ⑹莿摻ü澕s型校園、確保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
教育資源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約型社會呼喚節約型校園。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關鍵是構建節約型校園長效機制,而成本控制體系建設又是建立長效機制的基礎。節約辦事,科學、合理調配資源,反對大手大腳,反對鋪張浪費,嚴禁國有資產流失,加強成本核算,是創建節約型校園、確保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其分擔的現狀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現狀及原因分析
1、高校的事業單位性質制約其進行成本核算。我國高校屬于事業單位,是非經營性組織,其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會計核算只要求對預算經費收支進行記賬和報賬,而不需要考核成本。具體體現為高,F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執行的是預算會計模式,尚未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2、對高校進行考核的各種評價指標不含經濟效益成本指標,使高校不計成本成為必然。國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考核,強調的是教育投入總量指標和教學質量指標,沒有考慮在同等教學質量下,教學資源投入量的比較,即經濟效益的考核?己酥笜说膶蜃饔茫偈垢咝闋幦「嗟慕逃涃M,往往是努力開避財源,但卻很少“節流”,成本意識淡薄,成本管理弱化,一方面是經費不足,另一方面卻存在著不少不合理的開支和浪費現象,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內部管理機制。
(二)、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現狀及分析。
當前高校教育成本補償面臨的問題是:生均培養成本是多少,這些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各方又該承擔多少。受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補償機制不完善的影響,高校教育成本如何分擔至今沒有科學合理的依據。國家財政撥款不到位,隨意性大,社會上關于高校亂收費、高收費的意見也很大。與此同時,多數高校又因收費的局限性及財政撥款不足、社會籌資困難,而導致教育成本補償嚴重不足。
1、教育投入總量分析。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是國際公認考核各國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標,它體現了國家考慮對教育支出的優先程度,反映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我國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在20世紀末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百分比達4%。然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1995年GDP為58478.1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為1409.32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2.41%;2004年GDP為136875.9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為3365.94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2.46%,遠未達到4%目標。同時可以看出,十年間,GDP增長了134.06%,而財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僅增長2.07%。目前,財政性教育經費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我國的水平距離欠發達國家的水平相差甚遠。
我國1995年與2004年財政總支出分別為4642.30億元、28486.89億元,這兩年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0.36%、11.82%。說明財政總支出增加,而教育支出卻相對減少。
我國1995年與2004年的財政收入分別為6350.72億元、26396.47億元,可以看出,2004年與1995年相比,財政收入增長了315.64%,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則只增長138.83%。
2、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及生均投入基本情況及分析。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教育總投入為17543468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8405779萬元、學生學雜費收入5057307萬元、其它教育投入4080382萬元,分別占總投入47.91%、28.83%、23.26%。當年全國高校在校生為1108.6萬人,生均教育經費投入為15824.89元(即生均培養成本),其中:生均財政性教育投入為7582.34元,生均交納學雜費4561.89元,其它生均投入3680.66元。
不難看出,高校在保證學費和財政投入到位的條件下,還需通過其它途徑生均融資3680.66元。而事實上是,國家教育投入存在著嚴重的地區差異和學校差異,一些地區高校得到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及全國平均數。如: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為6522.48元,湖南省為2910.08元,四川省為2215.68元。
3、學費收取基本情況及分析。學費的收取為緩解財政壓力,彌補高校辦學經費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社會反映高校收費標準高,認為已大大超過了居民家庭的支付能力。二是欠費率高,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許多高校的欠費生率都超過了30%,欠費總額在上千萬元以上。欠費生中確實有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力繳納學費,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誠信意識,有錢不交費,惡意欠費在高校已越來越嚴重,高額的欠費嚴重影響到學校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三是社會對少數高校的違規收費意見大。
4、學校自籌經費基本情況。學校自籌經費包括社會捐資款、科研收入、校辦產業收入等,是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除少部分高校外,多數高校由于學校社會聲望低、科研劣勢、校辦產業運作不佳等原因,自籌經費困難。
三、合理制定成本分擔機制的幾點建議
。ㄒ唬、制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1、確定科學的成本計算方法。隨著高校辦學向多元化發展,許多學校出現了全日制教育、夜大、函大、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辦學形式共存以及?平逃⒈究平逃、研究生教育等多層次教育共存的格局。從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來看,教育活動具有批次性特征。在選擇成本計算方法時,可根據分批法核算成本的原理,分批計算培養人才的總成本和生均培養成本。同時,適當調整高校目前執行的預算會計制度,改現收現付制為權責發生制,以應收應付標準確定當期的成本費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增設成本類會計科目,增加成本會計報表。
2、正確界定高校教育成本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確定成本開支范圍的總體原則是:凡是教育活動中直接或輔助用于教學及其管理活動的人、財、物的耗費,均應計入教育成本。包括:人員經費、教學業務費、行政管理費、學生活動費、獎學金、貧困生補助、設備及教學教輔行政辦公用房折舊費、圖書資料攤銷費等。在確定開支范圍的基礎上,確定每一項費用的開支標準,防止冗員越來越多、校園越建越奢侈、獎金越發越高的現象擠占成本。
3、建立內部成本報告制度。按各屆、各層次、各類專業分別編制內部成本報表,并定期上報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成本報表的編制,有助于決策者把握財務狀況和發展趨勢,為制定招生計劃、編制財務預算、制定各種消耗定額、進行財務決策提供依據。也為上級主管部門評價教育經費投入效率提供重要依據。
4、建立成本管理評價體系,實行按院系、部門考核成本制度?茖W合理的成本管理評價體系,可以從總體上起到正確的政策導向作用,對高校成本管理起到激勵作用。通過設計生均教學經費支出、生均教學儀器占用率、生均圖書資料占用率、就業率、師生比、教學投入效率(合格學生人數/教學投入總量)等指標,定期對相關單位進行考核,總結成績,發現問題,找出薄弱環節,使成本管理不斷完善,以達到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補償機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加大財政教育經費投入。
教育成本的補償特性,決定了教育過程中所發生的資源耗費應該得到等值回收。從經濟學范疇看,高等教育屬于公共產品中的準公共產品,其公共產品性質主要表現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而受教育者的個人收益又體現出私人產品消費上的競爭性,與沒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相比,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預期的個人收入和社會地位是不一樣的。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公平原則,國家、社會和受教育者都應承擔教育投入的責任,這符合經濟學原理。學校是國家資助開辦的,也應該負擔一部分責任。因此,應建立財政撥款、收取學費、發展校辦產業、支持集資辦學和捐資助學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確定成本分擔比例,并用法律加以約束和規范。
根據我國國情,學費標準如果過高,居民家庭承受不起,會造成國民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公,從而影響國民素質提高。學費標準如果過低,又會造成教育成本補償不足,教學經費欠缺,最終以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我們認為,應在準確測定各種學歷層次、各類專業社會平均生均培養成本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家及地方財政狀況、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學校辦學水平和條件、專業類別等因素,確定國家和受教育者分擔教育成本的比例,以明確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數額和學生交納學費的標準。社會各方捐資助學已成為彌補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一條重要渠道,政府應鼓勵社會民間組織和企業集團向高校捐資辦學,對捐資者在其經營活動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校辦產業對學校自籌資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政府繼續實行對校辦產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以促進校辦產業的發展。
。ㄈ、加強高校內部財務管理,提高辦學效益。
1、學校各級領導要加強成本管理知識的學習,全校上下要樹立成本管理的意識,轉變觀念,深化財務管理改革。要一方面抓“開源”,一方面抓“節流”,投入和效益一起抓,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金錢。
2、設計合理的組織機構,精簡機構、減少冗員,對各部門定編、定員、定崗,競爭上崗、優化組合,克服人浮于事的現象。進一步提高師生比,降低人員經費。
3、加強財產物資管理,合理配置資源,實行校有資產有償使用。對水、電、耗材的消耗實行定額管理,嚴格控制使用。
4、防止盲目上專業,要“量體裁衣”,“量力而行”,要根據學校資源優勢設置專業和確定招生計劃,不能不切合實際的追求大而全。
5、規范、理順和強化收費管理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政策,提高收費服務質量,改善收費條件。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建立有效的繳費約束制度。做好勤工助學、助學貸款等工作,努力降低學費欠費率。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
2.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
3.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4
4.張保慶.關于中國教育經費問題的回顧與思考
5.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6.張志成本會計.中國商業出版社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擔機制的思考】相關文章:
作業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應用03-24
會計角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考03-21
對我國成本核算模式的思考03-22
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的初步設想12-09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理性思考03-18
實行成本核算03-18
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應用12-06
信息成本核算初探03-25
醫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探討與實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