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教育學論文

        時間:2024-07-21 15:27:47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優選】教育學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選】教育學論文

        教育學論文1

          摘要:隨著成人高等教育學生規模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傳統學籍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等學校對成人教育學籍管理的要求。本文歸納了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的特征,探討了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和電子注冊工作在新形勢下所出現的問題,并創造性地給出了當前進一步規范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工作的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能力,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電子注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嚴格。增加學生獲得繼續教育機會、滿足社會對人們多樣化培養需求是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原因。學籍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組成模塊,是體現學校成人教育管理水平的首要環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是對提高學校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極大的促進。

          一、學籍管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1.學籍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組成模塊

          學籍管理是指依照規定,考核、記錄、處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它貫穿于學生從進校到離校的整個學習過程,每一環都關系到學生的切實利益。該項工作是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核心,它能夠幫助高校充分了解學生狀態,提高老師有針對性教育學生的能力,并且可以保證教學秩序的井然有序。

          2.電子注冊工作是學籍管理的首要環節

          電子注冊工作保障了畢業生應享有的合法權利,有效維護了學歷證書的公正性,該項工作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絡對在校學生進行注冊管理。高等學校將學生學籍以及畢業信息以計算機數據報表的方式上報到學信網,省教育廳審核通過后,再上報至教育部審核存檔,學生的學籍和畢業信息可由本人隨時隨地在學信網檢索查閱。電子注冊主要由新生學籍注冊與畢業生學歷注冊兩個方面來組成。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是指各個高校將新入學學生的信息上報至所屬的省級教育廳,省級教育廳依據當年錄取數據對高校上報數據進行審查、核對,然后將審核無誤的數據上傳網絡,以方便各職能單位在線查閱并上報給教育部,若新生數據沒有辦法立即注冊,需要高校給出充分合理的說明,否則不同意注冊。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是學籍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學籍管理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它是判決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過程是否開始啟動的要素,關系到學生畢業注冊能否順利開展。畢業生學歷注冊主要指校對當季計劃畢業人數與信息;審核畢業生的照片信息;核查畢業生成績;將符合要求的畢業生數據上傳至學信網進行學歷電子注冊;對于未能及時注冊的學生,由學校查明原因后上報教育廳審核,審核通過后上傳畢業數據。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的特征

          1.生源情況復雜、辦學形式靈活、管理難度大

          與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有大量的在職學生,其學習方式是邊工作邊學習。學生大部分被安置在高校位于各地的教學點接受教育,并由就近的校外教學點直接對該類學生開展管理。大部分學生不在學校常駐,流動性大,工學矛盾突出,信息交流很難及時,學校與學生溝通時需要花費很多精力,這給學籍管理工作也帶來了很多不便。此外,成人教育學生有不少是試讀生,沒有參加成人高考就先跟班上課。他們有的在校期間通過成人高考獲得學籍,有的雖然已經完成全部課程,卻仍然未取得學籍因此不能按期畢業,因此對這部分學生的成績、檔案管理難度就加大了。[1]

          2.校外教學點水平不一、管理人員素質存在差異

          各個高校都有經省教育廳批準的校外教學點,這些校外辦學點分布在各地,有的甚至和主辦院校不在一個省份,辦學條件有優劣,各個辦學點的管理模式也不統一,管理人員的素質以及工作態度存在差異,人員流動頻繁,這些都不可避免加大了總校的.管理難度。

          三、成人學籍管理工作的內容與問題

          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制度要求有法必依,有據可循。現階段,我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來制定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1.專升本前置學歷復查、學歷認證工作難度大

          新生學籍電子注冊非常關鍵的一環是專升本前置學歷審查與復查的工作。雖然1991—20xx年十年回登工作使得絕大部分畢業生的畢業信息都錄入到學信網,但由于一些學校合并、搬遷,檔案管理人員流動等原因,致使仍有部分學生的學歷信息未錄入學信網或者上傳信息有誤。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給專升本前置學歷復查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2]此外,招生錄取時審核不夠嚴格規范也給專升本前置學歷復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經常會出現新生錄取信息中的身信息與?茖W歷中身份信息不一致、?茖W歷不屬于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系列等情況,導致專升本前置學歷復查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大。

          2.成績與檔案管理工作量大、耗時耗力

          隨著成人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外教學點分布范圍越來越廣,學生成績與檔案管理難度和工作量也隨之增大。傳統的紙質學籍檔案管理方式操作不便捷,而且不易保存。往系統中手動錄入成績會發生遺漏、輸錯的情況。在畢業生成績審核時傳統的人工審核方法耗時費力,且需要和點反復核對學生的成績,一旦出錯將會影響畢業名單的確定,影響學生畢業。

          3.學籍管理成本較高、管理制度可執行力度薄弱、管理方式落后

          一方面從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來看,管理人員能與學生當面交流的機會僅存在于上課期間,其他時間只可以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郵件方式與學生練習,這會耗費更多的時間與經濟成本。另一方面高校與校外教學點也需要經常相互溝通,雖然可以利用網絡、電話完成部分工作,但學生成績登記表、學籍異動材料、畢業生資格審核材料等須通過快遞等渠道及時傳遞與送達,因此管理成本相對較高。此外,管理制度未按照成教特點考慮,可執行性缺失。雖然從理論上講,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很多共性,但兩者在學習形式、教學方式、學籍管理、學生管理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成教學籍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體現本領域的特色,不能同質化。目前很多高校都缺乏相對成熟完善的學籍管理規章制度,有的雖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但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領導重視和支持,規章制度淪為一紙空文,無法順利執行。管理方式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一套獨立的成教學籍管理信息系統,但由于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內容與形式相對繁瑣,投入開發系統的熱情薄弱或開發初期對系統需求的論證不夠,因此開發的學籍管理系統不夠成熟完善,適用性較差,造成各個業務環節如新生報到、成績錄入、統考報名、畢業申報、學位申報等工作銜接不暢通或者操作流程繁瑣,操作不便捷,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錯。[3]

          4.學年注冊、畢業電子注冊工作量大、易出錯

          在成教學籍管理過程中,學籍異動的情況經常出現,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變更個人信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由于成教學籍管理的特殊性,這些學籍異動信息傳達不及時會造成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反饋,從而給學年注冊和畢業注冊工作帶來麻煩。畢業電子注冊工作相對繁雜,難度很大,注冊數據量大,審核需要大量的時間,學信網上的畢業注冊又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工作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電子注冊信息需上報給教育部并方便各職能人員在線查閱,工作透明度很高,這就要求必須仔細核對上傳數據,不能有任何紕漏,否則該項工作的失誤會直接影響學生后期的就業和再深造。

          5.管理隊伍素質和人員穩定性有待提高

          成教學籍管理工作繁瑣、工作量大,學籍管理人員平時花大量的時間在常規工作上,無法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進一步深造和提升,業務能力停滯不前。校外教學點缺乏相應的專業管理人員,有的管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對于核對學生信息、上報學籍管理材料等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則對基本辦公軟件的使用不精通,這些都會導致上報材料不合格。此外,學籍管理人員隊伍不穩定,經常變更人員,造成工作交接上的斷層,這會給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四、加強和改善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的具體方法

          1.改善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制度,加強制度的執行力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依據,要想確保學籍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必須要完善相關規定。學校要依據教育部印發的文件,結合成人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工學矛盾等問題,制定真正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學籍管理制度,使學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維護教學嚴肅性。好的制度必須要加強可執行力,每一個管理工作者均要有把管理制度落到實處的意識。例如,學校應該嚴格把關和重點審核學生在校期間學籍異動情況,制定明確的工作流程,在制度中明確轉學、轉專業、休學、復學、個人身份信息變動等異動事項的具體要求,對于不按照學校規定執行的學生,學校依據情況作出相應處理和處分。各個學校必須按照教育部文件規定,依據本校特色編制電子注冊工作的管理制度。

          2.加強成人教育學籍管理人才隊伍培養

          (1)設立專職的學籍管理人員,建立合理的管理人員架構體系。成人學籍管理是一個專業性、政策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崗位,學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工作質量,其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學校名譽與辦學質量,學校應對選拔學籍管理工作人員極度重視,挑選責任心強、細心、有較強計算機能力的人員,上崗之前需經過嚴格的崗前考核和培訓。(2)定期培訓和考核學籍管理人員。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和推薦相關學籍管理人員參加專項培訓,提高學籍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對新的法規、文件精神的領會,通過與各高校的學籍管理人員的交流溝通,共同探討工作中發生的問題以及處理對策。學校還應進一步完善學籍管理崗位考核獎懲制度,將責任明確到個人,提升學籍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學校應該規范校外教學點的學籍管理制度,通過定期舉辦校外教學點外站會議對校外教學點的學籍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學習各種學籍管理規章制度。(3)保障學籍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學籍管理工作業務性強,事務繁瑣,管理人員不但要細心、負責,還要有一定的經驗,因此必須保障學籍管理崗位人員的穩定性,盡量不隨意調動學籍管理崗位相關人員,即便有人員調動,也要提前對替換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學籍管理相關業務,從而完成交接工作。

          3.加強學籍管理的數字信息化建設

          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和學籍學歷管理平臺體系架構的搭建完善,要求我們具備一套與之匹配的管理模式與方法來實現資源共享、高效檢索、學籍信息透明,因此數字信息化管理是學籍管理的必然趨勢,它可以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避免管理人員將時間浪費在繁雜,高重復性的工作上。(1)加強教學管理平臺建設。教學管理平臺是學籍管理工作的技術支持,只有依靠該平臺才能順利實施學籍管理各項工作。教學管理平臺依照教育部的電子注冊工作,應有計算機網絡搭建滿足各項教學管理工作需求的系統平臺,將招生錄取等一系列的環節通過網絡平臺的方式使主辦院校、校外教學點、學生共同擁有資源與信息,做到對自身學習狀況與成人高等教育水平了如指掌。管理平臺應該真正能為學籍管理工作所用,因此應加大開發經費投入,選擇能長期合作并且業務能力強的軟件公司,在開發和投入使用之前,應該反復聽取相關業務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并對系統試運行。此外還應加強管理平臺后期的升級和完善工作,對于管理平臺中不符合當前工作需求的部分應及時修改升級。[4]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以及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逐漸開發和完善用手機APP客戶端登錄教學管理平臺的技術,為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詢模塊。(2)建立電子學籍檔案數據庫。電子學籍檔案是利用計算機存儲介質對學籍信息進行存儲。傳統的紙質的學籍檔案管理,操作起來不僅麻煩而且效率低。電子檔案信息存儲量大、整理標準規范、信息無論在何時何地均可以自由查閱,能極大提高工作效能。在每學年新生報到入學后,可根據招生錄取庫導入相關學生數據,按不同教學點、專業、層次分類,建立學生的基本信息數據庫,除了常規學生檔案,還可以搭建學生信息數據庫檢索平臺,依據不同分類查詢學生學籍情況,準確給出每個學生正確、完整的電子學籍檔案。

          4.加強對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視

          領導必須深刻認識學籍管理的重要性,改變“重招生,輕管理”的理念,把學籍管理工作當作重點工作來抓。成人學籍管理工作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工作量大、業務繁瑣、責任重大,該項工作離不開領導的重視,確保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成人的學籍管理工作水平,推動成人教育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達到新的臺階?偠灾,社會對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成人教育學籍管理的現狀要求高等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工作,選取有效辦法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模式,逐步推進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與此同時,學籍管理人員也要利用先進管理方法,不斷汲取現代化管理知識,掌握管理新技能,進一步維持管理水平的提升,推進成人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美嬌,王佩.我國高校學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xx(2):59.

         。2]李淑芳.對成人教育學籍管理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xx(21):64.

          [3]劉曉艷.電子注冊制度下成人高教學籍的信息化管理[J].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5):132.

          [4]崔。畬W籍學歷電子注冊制度下我院成人學籍管理辦法建設研究[J].新校園,20xx(2):39.

        教育學論文2

          摘要

          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于什么是健康,人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

          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

          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

          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

          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于品行障礙,對于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采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采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 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采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

          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于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于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并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

          由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采用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里,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教育學論文3

          藝術與藝術教育都是人類社會逐漸進步中發展起來的,是我們人類特有的文化形式。藝術的本質應該是發現美創造美,如果脫離了美就可以說與藝術相背離。美術是通過實踐而產生的視覺藝術創作,在構圖布局、色彩搭配、整體的和諧等多方面,都給人們以精神上的快樂、理智上的滿足和視覺上的舒適。在美術作品的熏染下,人們陶冶了情操,升華了靈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來,認識、教育、審美三者在美術的教育活動中是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綜合版畫是繪畫的一種,也是多年來版畫新發展出的一個重要的門類。它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通過綜合版機器印刷出來的圖畫作品。隨著國外藝術思想與觀念、先進的繪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藝的引入,綜合版畫藝術得到了大力發展推進。從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種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個版種混合并用,從最原始版畫單色的木刻到目前綜合材料的運用,加之版畫本身所具有的試驗性、復數性與交流的便利性,這些都使其被廣大藝術愛好者們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學校已經把綜合版畫教學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繪畫和手工實踐的綜合運用,對培養與提升同學們的實踐創新能力相當重要。因為綜合版畫不僅包括繪畫技能技巧上的應用,還需要熟悉各種材料包括雕刻、化學、物理與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眼、腦、手協調能力。

          中國版畫歷史淵源雖已有上千年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版畫藝術創作卻始于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當時受柯勒惠支、麥綏萊勒等世界著名版畫家創作思想與風格的影響。版畫創作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上都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即重在對社會現狀的寫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現的是深刻的對社會與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對廣大勞動者們的無限同情。綜合版畫的創作過程,首當其沖考慮的是作者構思的新異性,然后再進行草圖的創作,與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進行印版完成。版畫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是不盡相同的,如國畫、壁畫與音樂等。制作版畫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非常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開設的綜合版畫課程,比如木材與紙的混合材料版畫,在表現上就有著可變化的布局、創意性造型手段、質感細膩的印痕等藝術特色,和少年兒童們率真活潑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說,綜合版畫以純樸、童趣、可愛而又富于激情的視覺藝術語言,反映出孩子的內心。版畫教學非常容易喚起學生們繪畫的靈感,發揮他們的個性,讓其大膽構思,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且版畫課程實踐更能滿足學生們好奇的心理,還能鍛煉他們擅長邊動手邊動腦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的版畫教育發展有著不平衡的特點。在新課標的大力倡導下,版畫課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有些發達地區已經開始積極推進版畫教育的發展,還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版畫作品的展覽與交流等教學成果匯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學碩果。然而,有部分家長對版畫所帶來的諸多好處知之甚少,繁復的制作程序使得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不高、任課者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夠為部分學校綜合版畫教育的推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限制,最終難以達到課程所預期的效果。

          綜合版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應當因地制宜,注意材料準備的多樣性、靈活性與方便性。準備材料困難是難以推進版畫教學的原因之一。教學中版畫機可以購置小型的,價格低廉又很實用。油墨、木蘑菇、滾筒與手工紙等材料往往比較稀缺,這時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東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實在難以配備齊全,教師可以自制或廠里定制等,總之務必要克服重重困難。例如印畫或修畫時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屬勺子予以代替,紙張方面可以用國畫多層夾宣紙或銅版紙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還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畫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師應重視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活動,力圖讓所教授的內容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對低年級學生還要重視教學形式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課堂活動都得到原有學習層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學時“一鍋煮、一刀切”不加以區分對待,極有可能造成低年級學生產生理解障礙,喪失學習興趣。讓各年級學生都能夠認識與讀懂版畫,喜歡去制作版畫或制作自己喜歡的版畫,鼓勵其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用綜合版畫語言加以創造性表現,同時,教師在綜合版畫課堂中重視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充分意識到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這些因素對于綜合版畫的開展與大力推進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學生很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片,就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心儀的動漫形象以綜合版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經過裝裱后還可以舉辦課程作品展覽,讓同學們在欣賞展覽時能進一步認識版畫在審美意義上的獨特體現。筆者通過對綜合版畫的介紹,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版畫這門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現狀的分析和美術基礎教育實踐中策略的應用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認:綜合版畫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整體而言已有了不錯的成果,只要教學方法合理,義務教育階段版畫課程的教學終將在日后結出累累碩果。

          當代版畫藝術蓬勃發展,版畫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家們都在為了將版畫藝術基礎化普及化,做著不懈的努力無論是在作品創作觀念上還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國內外市場上,以及版畫、藝術、設計與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上這些教育家們都在全方位地進行著努力,讓師生們邁開雙腿,振奮精神,放開視野,去迎接中國現代藝術事業新的藝術高峰!

        教育學論文4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而建立一種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高效的發展,努力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都得到和諧發展。課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動、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前提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勇于實踐和創新的學習習慣,還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和諧教學模式的形成,從而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

          一、利用好奇心激發智賠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新課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學生以積極、輕松的心態去認識豐富多彩的化學,勇于去探索化學的奧秘,幫助學生養成化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強烈愿望。例如,在學習化學教材中的“化學研究些什么”中有一個“雞蛋放入白醋”中的實驗,從而老師就可以將這個小實驗布置給學生回家里單獨做,這樣無疑就會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狀況進行提問,如:氣泡是怎么產生的?在醋中,為什么雞蛋會上浮后又下沉,循環往復?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認真閱讀教材內容,觀察實驗并了解其中的奧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而且設計實驗正是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

          二、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智賠班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一般而言,對于初中化學知識,往往會涉及很多理論知識,如:微觀粒子的結構、運動及變化,較為抽象,與宏觀現象有著根本的區別。由于多媒體有機地融合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內容,更何況,智賠班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教學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而且生動的畫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以動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化學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果。例如:在講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的時候,倘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就能夠很好地向學生闡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體過程,從而學生對于書本中所講述的“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夠分解為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識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和回報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學生的收獲也是衡量課堂教習有效性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深刻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教學的有效性還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學生也逐漸由不懂變為懂,懂得少變為懂得多,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喜歡上化學課了。也就是說,高效教學能夠讓學生得到充分展示,實現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的有機結合。知識與技能要在過程與方法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在過程與方法中培養,同時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中不斷升華?傊,在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初中化學的“高效教學”是很重要的。筆者就從充分準備教材知識、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應用多媒體教學、開展有效實驗以及學生有所收獲闡述了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課堂質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要注意的是,實現“高效課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從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三、激發智賠班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巨大潛能,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進行研究從而創造新知識。例如,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教師可以先做幾個實驗,如:“白紙顯字”“清水變牛奶”“燒不壞的手帕”等一連串有趣的現象,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秘,燃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整個課堂摘要:隨著新課改向縱深方面的不斷開展,我國的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尤其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課堂是教學活動進行就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就應把學生納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聽取學生評價和反思課堂教學的意見,這樣就實現了課堂“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提出課堂教學意見,既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又高度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從學生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參與、評價和反思,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并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和有針對性的教學。

          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高效教學課堂構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的大腦就像一泓平靜之水,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如同投入其中的一粒砂石,瞬間可激起思維的浪花,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其處于最佳思維狀態。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而且精力也比較集中,這是創造教學情境的好時機。問:是何種物質使燒杯A中液體變成紅色的?經討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蒸餾水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二種認為大燒杯上有某種物質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則認為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后進入燒杯A中,從而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此時揭曉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去驗證,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方法都發生了改變,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初中化學教學創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總之,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育學論文5

          一、教育危機是什么

          樂觀主義者對教育的前景充滿信心,他們認為教育能夠豐富個人的生活,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悲觀主義者則認為教育在發展中遇到了諸多阻礙,教育在豐富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展方面力量有限,教育自身危機重重。 1983年,美國對教育危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80年代中后期,我國教育界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并開展各種教育規劃工作。國內有教育社會學學者認為,教育危機是教育系統與社會其他子系統甚至與整個社會長期而又嚴重的失調。[ii]歐洲則有學者對現在經常提及的教育危機表示異議。

          庫姆斯報告在敦促各國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合理規劃教育方面產生了重大的積極影響。但是,他是作為一個教育規劃專家而提出這一概念的,他不是在探討教育本體的危機或者說教育自身的危機,而是在探討教育發展中面臨的障礙與危機。

          我們必須承認,由于翻譯、理解方面的原因,國內為數甚眾的各級各類教師、教育研究人員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教育危機產生了誤解。實際上,中文譯本《世界教育危機:八十年代的觀點》的英文書名為TheWorldCrisisinEducation:TheViewfromtheEighties,無論從該書的內容還是從書名字面上理解,主標題譯為《教育中的世界性危機》都更為貼切。如果采取現有譯法,一般人根據字面意思,會傾向于將其理解為世界性的教育危機或世界教育的危機。

          在此,我們愿意提出對教育危機的一種新的理解:教育危機的實質是教育中人文價值的失落,它是教育被徹底工具化的必然后果,是教育本體的文集,而不是教育中存在的危機或與教育事業發展相關的危機。

          省察我們自己的教育經歷和周圍的教育狀況,可以發現:教育有時成了異于師生心靈和生活的一種東西,我們在追求理想、崇高和美好言行的同時,逃避、冷漠、隔閡、麻木、欺侮、壓迫產生了。人們在教育實踐中長期以來形成的“任務的眼光”(即將教育看做是為實現特定目的而上傳下達教育內容,教育被當作任務一樣執行)[iii],使教育在為社會進步、文明傳承、為兒童有一個好的將來的諸多崇高理由下,我們的學校、課堂中出現了發生在師生之間的逃避、隔閡、欺侮、壓迫和暴力沖突等種種不良情況。

          我們不難看到,在教育過程中大多數教師被教學任務牽著鼻子走,他們不去考慮或者不用去考慮這類問題:什么知識最有價值(斯賓塞提出的問題)?知識在我的經驗世界和兒童的經驗世界中意味著什么,差異何在?知識如何成為我的經驗,我的經驗與兒童的經驗如何溝通?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是經驗與經驗的關系,而是信息的傳播與接受的關系。然而,在現實的教育中,信息的傳遞(教學內容的傳遞)并不像電子通訊那般準確無誤,而是發生了多重失真。[iv]如果從技術的眼光來看,可以稱這種現象為失真,而如果我們回到教育生活的現場來看,則呈現出師生經驗世界的隔膜。經驗世界的隔膜是先教育而在的困難,它首先需要教師在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學生與學生)的情境中去看,融入交往情境中去理解、領會這一層隔膜。實際情況是:好的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把握得失成敗、輕重緩急,而已有的一些教育心理學知識是不足為憑的,這些知識轉化為教材時已經去掉了活生生的現場教育實驗背景,這就使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依然無從著手,他們實際遵從的還是自己的經驗偶得、習慣;壞的教師僅僅將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他們很少思考也絕少學習,他們以隨隨便便的態度混日子,而有的人秉性修養就不適合做教師,總之,不少教師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感情,扼殺了兒童的天性,日積月累下來使兒童對學習深惡痛絕,因此有些兒童被逼上逃學的境地,乃至以更極端的方式拒絕忍受“教育”和“學習”。教師行為的失當(遠離兒童世界)使師生經驗世界的鴻溝進一步加深,而濫用手中權力的教師則將隔閡的師生關系推向危險的境地。

          我們目前的教育面臨著生活意義和長遠價值的考驗。為了避免急功近利的教育,避免教育中生活意義的失落,避免上述癥狀的存在與惡化,我們必須做這樣一件工作:揭示現存教育的現實邏輯和必然性,找到教育危機的癥結(病態結構),理清責任主體,以期分擔責任。本文研究試圖表明,教育中的社會問題的突破口在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而解決教育問題本身的關鍵在于教師行為的改變,寄希望于教師去探索其與學生一起的教育生活道路,因為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確保個人生活意義的實現。

          我們只有將這種必然性或現實邏輯揭示清楚,才能理清責任主體并對癥下藥。

          二、教育危機隱含的現實邏輯

          (一)人們對教育價值與功能的過高期望與師生對現實教育生活的失望

          像唱詩班歌詠上帝一樣,人們美譽教育,有人甚至提出“教育萬能”的觀點。家長對教育寄予厚望,有如宗教般的虔誠;教育研究者發掘的“教育功能”已經快堆成堆了(暫且不論教育還有負面效應),好像這些功能是現成地擺在那兒一樣,他們不是分析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結構有什么樣功能。[v]教育研究者熱衷于此,造成的`假象是教育功能問題仿佛就是教育問題了,教育學或教育哲學在上面大做文章。然而,與此相應的是,人們包括我們的教育學專家已經不知道怎么教學生了,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教育的失望。表面看來他們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實際情形或者回到教育的現場是:他們是對以傳授、灌輸知識為主旨的整個教育模式的失望,就像觀眾、讀者對待一部失敗的作品一樣。除非我們對這一癥候有較深層次的揭示,否則問題得不到澄清。

          (二)社會的利益邏輯取代了師生的生活邏輯

          自然,教育于社會的價值舉足輕重,然而價值實現的可靠基礎卻在于師生共處的現實生活(生活如果是有意義的,它就要遵從自身的邏輯,即便“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的追求也需要經濟生活作可靠的保證),所以社會的利益邏輯奠基在師生的生活邏輯的基礎之上。然而,在現實教育狀況下,社會的利益邏輯演變為衡量教育的惟一尺度,成了教師不得不唯命是從的權力。這種利益邏輯缺乏長遠的眼光,因為對學生而言,利益的獲得并不長久和有效。

          1.家庭、民間寄希望于教育的利益邏輯

          受教育程度,或者更直接地說,文憑是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獲得利益、分配資源的一個決定性前題和尺度,而身份、地位、利益、資源又意味著抬高自己、支配別人的權力,權力加重了利益的籌碼,且能迅速地攫取聲望。在資源相對有限、人口眾多的中國,文憑自然眾望所歸,因為文憑是參與分配社會資源的通行證。而此前的升學考試則是獲取文憑的必要條件,它就成了民間判斷一所學校、一位教師教學質量的尺度。事實上,他們不是在看教育的好壞,而是盯著一年一度的升學率,甚至默認了一種摧殘師生身心健康、忽視師生生活意義的“教育”。人們以為考試是有限資源分配的公平尺度,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所謂“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殊不知,由于受整個社會利益和心理的" 驅動,教育體制早已將兒童分成三六九等,以便于一級級地篩選,絕大部分兒童在教育中的命運以及考試后的命運已經被注定,總之,圍繞教育方面民間順從的邏輯是:教育→文憑→利益?權力。

          2.國家包括各級政府、社會利益集團寄希望于教育的利益邏輯

          國家包括各級政府、社會利益集團對教育感興趣的是指望教育生產出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成了教育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一旦教育與人力資源、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脫鉤,他們就會對教育投資及其走向失去興趣,東西部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就是明證(當然歷史上不是這么一層關系,那另當別論)。政府重視的是人才的規格和每一級人才的標準,代表國家、社會利益的考試題的出發點就是知識和能力并重,以此來影響教師的作為。至于教育的具體運作,則認為那是手段,意味著無論采取什么手段,只要實現目標就行,現實就是人們為了一級級的升學考試不擇手段,國家目標與私人目標不謀而合。

          3.教師的艱難處境

          在整個社會功利心態的烘托和壓力下,教師行為似乎只有順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道路前進。教師是現實社會中的人,教師的名稱、地位是社會賦予的,現實教育中,教師順應的是國家的,社會的利益邏輯,而違背自己生活的邏輯,他們成了機械操作的技師。生活,自己的生活即是要體現自己存在的人性,為了自己的幸福和信念而努力,教師在教育中生活即是要體現自己處理教育問題的智慧,通過與學生交往,拓寬交往的空間和深度,追求教育的意義,以使自己獲得在教育中的幸福體驗;而機械操作恰恰需要在操作中忘記自己的存在,使自己機械起來以合乎操作的規范和流程。而現實中的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由來已久只把教育活動當成教學任務的上傳下達,教材編寫者、教師、學生只是三個傳感器,雖然在其中也注意到教育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但對兒童身心發展的現場研究卻沒有合適的方法和道路,對這一類知識的性質缺少艱辛的連續不斷的探索,也就更談不上教師教育經驗的連續不斷改造了。

          4.教師權力的來源:利益、價值→知識+成人經驗→位置→權力→教育(使順從)

          教師代表國家、社會的利益,國家、社會的利益和意志體現為具體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或課程方案)再進一步轉化為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教材(或教科書),教師擁有這些知識及其教學法,加之固有的成人經驗,就使教師處在教的位置。位置象征著權力(positionmeanspower)。由于教師對兒童世界的疏離、隔膜,教師就不能合理地運用手中的權力,而將這些權力演變為霸權和粗暴,在法制不健全或得不到保障的時代,這類教師行為隨處可見。而教師由于失去了學生(童心),也就失去了在教育中交往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只有通過愛他人,創造性地去愛才能實現,愛他人體驗到的是幸福,而僅僅對他人擁有權力至多只能獲得快(kuai)感,而且這種權力的快(kuai)感是以犧牲自己的獨立人格為代價的,因為權力是外界給予的,而不是本己的力量(如人格的修養、人生境界的開拓)。它(指教師行為)甚至忽視了人與人交往的基本關系,即理解的關系、同情的關系。一種相當嚴重的代溝業已存在,換言之,我們有的教師還不知道如何與學生交往,對自己與學生一起的生活還缺少持續不斷的有意識的反思,因此他們還沒有學會這一類生活即教育生活。即便許多老師有著與學生交往、成為兒童“天國”的引路人的愿望,但這種美好的愿望難免會被當今社會的功利和價值取向所壓抑和湮沒。

          總之,社會多方的利益邏輯取代了教師的生活邏輯,教師成為國家、社會的代言人而不是兒童“天國”的引路人,急功近利的心態最終打亂了教育生活的秩序。

          如果我們用這一思路檢討一下時下被當作靶子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就可免于不切實際的批評和不著邊際的策略!捌孀非笊龑W率”是多種利益及利益驅使下的心理烘托的結果,它是把教育徹底工具化的集體行為;它以“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的傳統仕途策略滿足了多方的利益,使多方利益和利益驅使下的心理在教育中或者在考試前達到了平衡。因此,僅僅從價值層面來考察“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是沒有出路的,必須在更深的社會學層面上揭示它的危機和失敗,也就是說,它的確實現了社會價值,卻在其中丟失了人存在的意義!捌孀非笊龑W率”是社會現象,,是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綜合發展的產物。只要它存在的社會條件存在,它就會存在,不僅不可避免,而且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作用,僅靠教育的力量使其消失是不行的,更不能靠轉變教育觀念來實現。

          三、教育中的問題、教育問題、教育意義

          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發現,正如教育中的危機(crisisineducation)與教育危機(educationalcrisis)是有區別的概念一樣,教育中的問題(problemineducation)與教育問題(educationalproblem)是有區別的。

          教育中的問題與社會問題緊密相連,是社會問題、社會各方面的沖突及妥協在教育中的聚集。因而,教育中的問題也是需要由多種責任主體共同承擔的問題,各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檢討自己行為的失誤之處并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教育中的問題只能由代表國家、社會的利益和意志的機構以及法人通過自身制度和體制的革新來謀求解決。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基本思路在于:為學校、教師行為的選擇留有更大的余地,以使他們能夠去發現教育問題,也就是為教育提供寬松的文化環境。

          教育問題則主要是教師行為問題,它有賴于廣大教師對自己與學生一起的教育生活持續不斷地反思和選擇,由于教師處境的艱難,一方面他們需要遵從國家、社會的意志,滿足社會的需要,實現公認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教師又要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即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體察兒童世界,尋找自己經驗世界與兒童經驗世界的距離,尊重差異并謀求理解。因而,對教師而言,處理教育問題的智慧對他們充滿了挑戰和魅力,而在其中反省自己的行為的方法和道路,即尋找教育生活的出路,則是教育意義顯現的希望之光。

          意義(meaning)是人生活于世的一種創造,凝結為“作品”,有意義的生活本身即是作品,如一次友誼、一次愛情、一次精神的相遇。意義是人內心的尺度,標明他所說的、所做的和他自身(觀念及其背景)的關系。人因為有意義而活得真實,因為無意義而失落。意義隨著人生活于世創造的作品而顯現出來,是根本客觀的,它是人生活本身的命題形式,是拋棄宿命論色彩的命運,在當今工具化了的言談環境里,只能顯現而不能一般地言說。師生一起的教育生活是師生共同成就的作品,是師生生活意義的源泉,師生的生活意義就是師生內心衡量自己生活質量的尺度,它隨著師生創造的教育生活而顯現出來。良好的教育生活,我們從中獲得的意義,可以懷念,可以感激,再清楚不過。

          意義是價值的不斷顛覆。價值是外在的尺度,衡量我也衡量你,是你我的公共部分,而經過價值衡量的你我,就既不是你也不是我了,因為我、你的指謂就是要標明二者之間的差異、界限。教育意義是教育價值的不斷顛覆,是教育研究者(自然,最大多數是現場的教師)面對各種各樣的教育價值(各種利益主體對“教育”所持的要求)的一次次內心覺醒,并堅持去創造自己的教育生活。教育在價值的紛爭中已經失去了意義,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身不由己,他們說的不是來自內心的話,各種價值牢固地指引著教育的方向,師生沒有自己的手腳和心靈,他們亦步亦趨地完成來自上面、來自外面規定的動作。已有的教育可能實現了多方面的價值,但當前師生生活的狀況這一事實卻標明它是缺失意義的,并由此形成了教育危機。

          我們所尋求的教" 育意義,是教育本身的意義,即教育作為一種生活形態整體對于師生現實人生的意義。師生在教育中時時參照它,時時評價它,而不僅僅是教育最終獲得的各種可能價值;并且,它指明教育價值的實現不可避免地建立師生良好生活的根基之上。

          參考書目: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三聯書店1991年版。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趙汀陽:《論可能生活》,三聯書店1994年版。

          殷鼎:《理解的命運》,三聯書店1988年版。

          王煥勛主編:《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

        教育學論文6

          素質教育中音樂是重要的組成,音樂可以陶冶小學生美的情操與趣味,形成對美、善的追求心理,在提升小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加速小學生全面的發展。而小學音樂教育在當前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師素質不足,忽視小學生音樂教學的主體性,小學音樂教學氛圍單調和枯燥,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速度過慢等實際問題,這會影響小學音樂教育的全過程,特別不利于小學生對音樂教學學習興趣的建立,出現小學對音樂教育的模式,起不到小學音樂教育應該發揮的作用。新時期應該從小學音樂教育的重點和細節出發,更新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與藝術素質;在充分尊重小學生音樂教學主體性的前提下,形成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更好而全面的實現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和推進作用。

          一、小學生音樂教育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成因

          (一)小學音樂教師素質不足

          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存在教育觀念落后的實際問題,將小學音樂教育只是簡單地看作欣賞或學習,沒有從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高度看待小學音樂教育問題,這樣的教師會在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表現出創新能力不足,不能夠根據學生需要開創性地展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也就不能引起小學生對音樂教育的興趣。

          (二)忽視小學生音樂教學的主體性

          小學音樂教育改革中反復強調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而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卻沒有做到對學生主體作用的尊重,出灌輸和片面說教的問題,導致小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也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教育教學的興趣,使小學音樂教育活動淪為一種機械性的單項灌輸。

          (三)小學音樂教學氛圍單調

          一些小學音樂教師不具有利用環境有利因素和教材中潛在教育元素的能力,只是照本宣科地進行音樂教學,這勢必會出現小學音樂教學氛圍和環境的枯燥與單調,既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導致小學音樂教學效果難于保障。

          (四)小學音樂教育改革速度不高

          小學音樂教育進行改革是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而當前在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導致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認知不夠清晰、行為不夠科學,這會直接造成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出現速度和質量問題,進而會影響整個小學音樂教育工作。

          二、培養小學生音樂教育學習興趣的途徑

          (一)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

          應該從小學音樂教師的觀念出發,形成小學音樂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轉變當前不能正視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的缺陷。當前的教育管理部門首先要端正小學音樂教育管理的態度,指導小學音樂教師積極對自身的意識進行轉變,形成小學音樂教育素質和能力的持續提升,進而確保對音樂教學、學生、教學內容等各方面把握能力的提高,在實現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根本性、基礎性地支持。

          (二)尊重小學生音樂教學中的主體性

          要尊重小學生音樂教學的主體地位,要通過各種有力地措施使學生真正成為小學音樂教育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找到學習音樂的方向和手段,以此來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水準,在歡樂中體會和領悟音樂的真諦,進而實現對音樂教育主動性、積極性的提升,達到學習興趣的建立與培養。

          (三)創設提高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情境

          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主動創設故事情境,并根據學生意愿挑選學生表演劇情,好似一部音樂劇,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享受樂趣。比如,在學習《時間像小馬車》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表演,音樂教師在一旁放背景音樂,跟著歌曲的旋律節奏跳動,在表演的過程中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真正懂得珍惜時間,把握時間。

          (四)加速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當前,許多學校的音樂設備還不夠完善,應該通過教育改革和物質完善兩個手段來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也可以激發小學生對于小學音樂的.學習興趣。應該將多媒體設備也應該引進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上級教育部門應給予資金上的支持,按期撥一些款項來加強小學音樂的建設,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才能在一個其樂融融的氛圍下,輕松愉快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無限魅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音樂課堂的趣味性設計為這門藝術增光彩,這需要創造的勇氣、激情以及智慧,只有在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小學音樂教育的趣味性設計才能真正地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

          三、結語

          通過本研究的論述,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能夠看到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同時也應該看到學習興趣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應該在對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高的表現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全面研究的同時,探尋小學音樂教育變革的方法,使小學音樂教育做到全面地改革,在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積極而全面興趣的基礎上,做到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目標達成的保障。

        教育學論文7

          一、提高成人教育學校發展活力和效益的方法和策略

          1。努力開拓生源,保障成人教育

          學校穩定發展生源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沒有生源保障,何談發展與效益。要開拓生源,就應該抓住以下幾點:

         。1)選擇恰當的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終身學習的認識。如到中職類學校宣傳?茖W歷教育,到大專院校宣傳本科學歷教育。

         。2)到所開設專業的對口行業單位和部門開展宣傳與合作,開展學歷提升、專業深造,以拓展生源。

          2。靈活辦學方式,開辦校外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打破傳統的單獨依靠固定教學點開展教學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

         。1)開展校企合作,針對部分單位成人函授學員人數較多且專業統一的情況,可以和其單位合作并利用單位休息日及節假日等空閑時間開展校外班教學。

         。2)開展校校合作,和專業對口的中職及大專院校開展學歷提升對接,在其學校建立成人教育校外班。

          3。突出專業特色,打造品牌優勢

          目前大多數成人教育學校的專業設置重復現象嚴重,加劇了競爭,減少了效益。因此開設特色和優勢專業,才能突出重圍,獲得良好的發展和效益。因此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特點,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專業。例如,如果當地是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那么其對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就比較多,可以開設礦物加工、資源勘查、冶金技術等專業。同時,把其作為特色專業來發展,并通過提高教學質量把其培養成為優勢的.品牌專業,形成品牌效應。

         。2)根據本校的師資優勢,選擇開設專業。有很多成人教育學校是設在中職及大專院校校內的,那么就要充分利用所在學校的重點及優勢專業的師資,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又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師資,減少教學成本。

         。3)精簡專業,節約成本。砍掉那些與其他成人教育學校重復開設的且不占優勢的專業,以及那些報考人數很少的專業。這樣既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優勢專業,又可以減少成本開支,從而提高成人教育學校的效益。

          4。轉變教育觀念,把傳統的教育

          思想從重視學術型、研究型的人才培養,轉變到重視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養上來重視理論書本知識,忽視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這種思想在社會和高校中根深蒂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要在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切實按成人高等教育的規律和特點,進行教學改革,實現理論傳授與技能培養相結合,專業知識的傳授突出實用性。成人函授學員們對實用性專業知識是很渴望學習的,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從事著與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學員們能夠學到可以在工作實踐能用的知識,肯定會對成人教育學校的教學感到滿意,那么對學校的評價和口碑自然會好,他們就有可能帶動身邊同事和朋友也來接受成人教育。這樣隨著學生滿意度的增加就逐漸形成了良性發展,生源增加了,進而效益也增加了,同時學校也獲得了較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本人在工作中對此深有體會。

          5。加強學校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在傳統的學校里,學校只注重教學,而不太關心學生的各方面實際需求,因此在學校的一些制度和規定上多從學校自身出發,比較生硬和刻板,不夠人性化。在市場經濟化的今天成人教育學校的業務就是向社會提供一種商品,即教育培訓服務。既然是一種服務性商品,就要去不斷滿足消費者(學員)的需求,從他們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制度設計制訂到日常的工作都要以服務者姿態去面對學員。

         。2)轉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服務態度。成人學校的學員大部分是在崗工作人員,工學矛盾比較突出,很多事宜不能親自按時到校辦理,給學校的日常工作帶來不少麻煩,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因此就要求學校的工作人員不怕麻煩,不怕辛苦,有耐心,用良好的服務態度和積極的工作作風來處理日常的工作。

         。3)盡力而為,為學生提供幫助。有些學員的工作單位離學校很遠,或者因為工作原因,不能親自來校辦理的一些事情,我們學校的工作人員要盡力為其提供幫助,幫其完成相關事宜。你的無私付出和良好服務都會給學員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樣學校就得到了學員們的肯定和歡迎,最終實現了雙贏。

          6。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延伸產業鏈條

          傳統的成人教育學校的業務就是函授教育,在不斷挖掘完發展潛力后,就很難有大的發展,失去發展活力。只有打破這樣的發展瓶頸,才能獲得新的發展和效益。

         。1)開展相關的資格證書和專業等級證書考前輔導培訓,增加新的效益增長點。成人教育學校的學員大多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隨著專業技術的發展和工作崗位的要求,他們在成人教育學校學習不但為了提高專業技能和取得學歷,而且根據職業要求他們也要拿到相應的資格證書和專業等級證書。很多學員在拿到學歷后會去參加相關專業的等級考試,而考前輔導培訓班在社會上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成人教育學校既有專業的師資又有現成的教學設施,那么開展考前輔導培訓教育是個非常好的延伸產業。

          (2)為企業開展相關專業的崗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隨著技術的進步,企業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員工的技能,那么成人教育學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教師到企業去開展培訓,那么這企業培訓教育又是一個非常好的延伸產業。只要不斷開拓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就可以發現新的市場,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二、總結

          綜上所述,本人從自己的工作實踐出發嘗試探討了提高成人教育學校發展活力和效益的一些方式方法,敬請讀者共同討論,為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獻計獻策。

        教育學論文8

          我園結合省、市級立項教育科研課題《利用動漫資源促進幼兒園課程優化的實踐研究》,開展了有關動漫性主題的活動,圍繞此課題恰當地使用幼兒喜歡的動漫故事資源,幼兒的想象力在與動漫故事接觸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一、在動漫故事的閱讀中發掘幼兒的想象力兒童的思維是一種“自我中心思維”。處于前運算階段的中班幼兒.其思維的發展特點與神奇的動漫故事的特點是相對應的。

          有一次我們集體閱讀《青蛙王子》的動漫故事時候,當老師講到“公主開了門,青蛙跳了進來,接著公主蹦到椅子旁邊,大聲叫到:‘抱我上來。坐到你旁邊’時.一個小朋友蹦蹦跳跳到了我面前.我問:“你干什么呀?”他回答:“我就是小青蛙呀!”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也學著跳了過來? ? 當我們一起閱讀到:“公主實在氣極了。抓起青蛙朝墻上仍了去,小青蛙一下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瀟灑的王子”突然一個小朋友從凳子上掉了下去,當時我被嚇了一跳,急忙問:“怎么了?”他卻笑著對我說:“我剛才是小青蛙,現在是王子啦!”他站起來那高興的勁兒甭提多有趣了!好像他真的就是青蛙王子。從孩子這些活潑有趣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們借助成人繪聲繪色的講述,借著豐富的想象力.眼睛里閃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早已進入了神奇的童話世界中,在他們心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場景已被聯系和活化.上演著一出出“真實”的童話.在這里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可信的,每一個場景都是立體的。每一個物體都是觸手可及的。

          當我拿著書中那個變成王子的小青蛙給孩子們看時,突然一位小朋友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使勁大聲地說:“我家門口有一只癩蛤蟆,他叫得很難聽!苯又當場學叫:“呱呱呱? ?”這就是幼兒想象的特點,他們能從書上的青蛙想到門El的癩蛤蟆,當他們看見書中寫著的“用金(銀)色衣料做的華美的衣服”時.就會想到自己的小公主裙.于是想象自己變成了小公主。

          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總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構與現實的區別,或者是他們不想分開,他們樂于沉浸在童話的美好世界里。幼兒閱讀動漫故事的形式.不是簡單的昕一聽、看一看、說一說,而是一個綜合的認讀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聽說動漫故事、演繹動漫故事、編動漫故事。孩子想象中多彩的動漫世界以可視的形式表現出來,既滿足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特點和心理需要,也促使其想象力及思維能力得以發展。

          二、在與動漫故事的接觸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動漫故事閱讀中所表現的想象力的`特點是與其智力的發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這種想象能力在兒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發揮出來。豐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培養和鍛煉的。

          動漫故事作為文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其展現的幽默、輕松的藝術和智慧能極大地激發小讀者想象的火花;其獨特的敘述方式既為幼兒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又對他們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戰。有研究認為,在動漫故事閱讀中,中班幼兒想象力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想象的有意性逐漸發展。幼兒接觸動漫故事的過程就是不斷訓練其有意想象的過程.他們會循著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在頭腦中“有意性”地再現故事情景。4~4.5歲左右的幼兒常常會被自己感興趣或自己熟悉的但與故事聯系不大的細節所吸引,想象容易偏離主題,但隨著注意水平的提高、童話閱讀經驗的豐富,他們想象的有意性逐漸增長。例如:我們一起閱讀動漫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直到結束他們還深深地沉浸在動漫故事的情景當中,坐在我對面的一個小女孩突然對我說:“我家的魚缸里也有紅金魚,還有黑色的呢,他們好小哦!绷硗鈳讉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說:

          “金魚對他們多好呀,還變好多東西給他們,我要是金魚,就把漁夫的妻子變成一條小魚,把她放回海里去? ?”而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則說:“我家里只有一只小魚,它沒人玩,我和它說話它也不理我!”在幼兒閱讀動漫故事、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幼兒提的問題一般都是圍繞著故事情節展開的,而年齡小的幼兒則會想到一些與故事情節不相干的問題?梢娪變合胂笥幸庑缘陌l展是有一個過程的。

          2.想象的內容逐漸豐富完整。語言表達弱的幼兒只能在童話表面內容上展開想象,而語言能力強的幼JLN能想象到許多本質的內容。比如閱讀《白雪公主》動漫故事,語言能力弱的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多是動作描述:她一個人哭著向森林里跑去,一會兒,看見一座玩具房子(七個小矮人的房子),他們樂了。多可愛的房子呀? ?而語言能力強的幼兒似乎能理解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氛圍,能聯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有位幼兒說:“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個人在森林里,她多害怕呀!”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幼兒,其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們在做什么這些非常直觀的內容.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則能想象到內容之間的聯系、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想象的內容在逐漸地豐滿和完整。

          3.想象力的創造性逐漸增強。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往往不能獨自、完整地講述一個他所熟悉的動漫故事,但會增加一些動漫故事所沒有的情節,或在表演游戲中,使故事中的人物變成一個個真實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動漫故事變成具體活動的游戲情節。有時,從孩子不經意的天真的討論之中也可以發現他們的奇思妙想。如在班級動漫主題《海洋之旅》的閱讀活動中,我們借助動漫故事《人魚公主》開展“神秘的魚”的探究活動,當大家閱讀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許多小朋友們的兩條胳膊上下擺動。老師問道:“你們在干什么呢?”大家回答:“在游泳呢!”連膽小的宇韓小朋友也學著這個動作。當閱讀到“小美人魚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的情節時,宇韓小朋友就遠遠地坐到教室一邊,我問:“你怎么了?”他說:“我躲在礁石后面吶!”從孩子這些活潑有趣的表現中可以看出,與理性的成人相比,感性的幼兒更容易進入故事情景,他們與主人公一起在動漫故事世界里漫游,經歷各種或曲折或有趣的變化。體驗各種或喜或悲的新奇情感。他們的眼睛看著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耳邊回響著成人繪聲繪色的講述,借著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早已進入了神奇的動漫故事世界里,在他們的心里,一幅幅靜止的畫面早已活化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場景,上演了一出出“真實”的動漫戲劇故事。孩子們的想象是如此神奇和新鮮,幾乎每閱讀一個動漫故事我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不得不讓我想起著名哲學家馬修斯的那句話:“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而哲學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活動。”

          動漫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豐富多彩的幻想,而幻想是動漫故事的靈魂。故事中的幻想打開了通向另一種生活的窗戶。那里有一種自由的無畏的力量存在著、行動著,幻想著更美好的生活,因此閱讀多彩的動漫故事倍受孩子們青睞。想象力在幼兒的圖書閱讀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設法幫助孩子把他們頭腦中想象的動漫故事世界以可視的形式表現出來。最終達到深層次提高幼兒閱讀水平的教學效果。

        教育學論文9

          一、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的意義

          農村中小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絕大多數地處窮鄉僻壤,布點分散,學校規模小,辦學成本高,辦學水平低,經費投入不足是長期制約農村中小學發展的瓶頸。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預算管理制度,把農村中小學校所需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從源頭上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對于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促進農村中小學校加強財務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ㄒ唬┯兄趶母旧媳U限r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但由于農村中小學點多面廣,規模龐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普遍滯后,縣、鄉政府財力十分有限,對農村中小學校投入明顯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村中小學校的發展。建立農村義務學校預算管理制度,將縣域內中小學校所需經費全部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各級政府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尤其是明確了各級政府所應承擔的義務教育經費數額,這就從根本上保障了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來源。

         。ǘ┯兄谕晟啤耙钥h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規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行“中央地方共擔、經費省級統籌、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這也是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關于“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的體制”規定的具體舉措?h級政府作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除了按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規定的比例承擔少量經費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示,通過細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財政、教育等相關部門職責,確保預算批復的教育經費按時足額落實到位;加強監督檢查,把廣大農村孩子的“讀書錢”管理好、使用好,促使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ㄈ┯兄谕七M學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和規范理財

          農村中小學校既是預算編制的基本單位,又是預算執行的基本單位。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低,學校財務管理相當混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后,學校所需經費主要來源于公共財政預算撥款,財政資金的管理有嚴格、規范的程序;預算草案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即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以法定的形式規定了本年度學?梢允斩嗌馘X,可以用多少錢,以及這些錢該怎么花、在什么時間花都有明確規定;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根據預算公開的要求,學校實際發生的收支項目要及時公開,自覺接受監督,使得學校各項開支更加透明化,經費使用的法制性、民主性和規范性大大增強。

          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教育培訓不到位,學校領導普遍缺乏預算管理意識,財會人員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事前審查不嚴,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審計監督也因多種因素影響效果不佳,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管理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問題有如下幾條。

         。ㄒ唬⿲︻A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雖然《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及所屬單位都應按照規定編制預算,但農村中小學編制預算還是件新鮮事。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學校財務管理水平低,學習培訓機會少,預算編制起步晚,預算管理基礎非常薄弱,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普遍不足,更談不上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及監督機制,預算管理長期以來處于空白狀態。

         。ǘ╊A算編制方法不科學

          受客觀條件制約,許多農村中小學不知道什么是預算,更不知道預算編制的主要內容、總體要求和一般流程。以岳西縣為例,我們是從20xx年才開始試編農村中小學預算,在這之前,按照“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原則,農村中小學主要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學校自身不編制預算,完全依托鄉鎮財政所代為編制,加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不可能真正反映學校經費需求狀況,造成年度預算和實際支出相脫離,嚴重損害了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ㄈ╊A算執行隨意性較大

          近年來,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預算體系的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逐步實現了政府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農村中小學預算管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預算執行管理機制也進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強。但由于多種原因,農村中小學預算還較多停留在包干使用的層面上,特別是在經費使用上,隨意擴大支出范圍、提高支出標準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經費支出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形成“預算、執行兩張皮”現象,預算的剛性約束沒有真正到位。

          三、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預算管理的建議

          農村中小學預算是學校組織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法定依據,是學校優化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直接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關系廣大農村孩子的前途、命運。農村中小學校要切實提高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科學編制預算,嚴格預算執行,自覺維護預算的嚴肅性、法制性和權威性。

         。ㄒ唬┣袑嵦岣邔︻A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正確的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農村中小學應加強對《預算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等法律法規的學習,縣級財政、教育部門要按照“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要求,切實做好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工作的培訓、指導,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預算不僅是國家進行義務教育經費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學校規范財務管理的法定依據。只有正確地認識了預算的重要性,才可能編制出高質量的`預算,才能真正做到以預算管理來促進學校的發展壯大。

         。ǘ┛茖W合理編制中小學預算

          農村中小學預算體現了年度內學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政策性強,綜合程度高。在編制預算過程中,要按照“一所學校一本預算”的要求,在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由教務、總務、財務和教師代表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發揚民主,共同把預算工作做好。編制預算前要認真研讀有關文件,準確把握政策依據;在預算編制時,要全面考慮學校年度工作計劃與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對學,F有的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進行通盤考慮,統籌安排,確保編制出來的預算草案既能體現國家政策要求,又符合學校發展需要,各項收支數據真實準確,科學合理。

          (三)加大對預算執行的監管力度,提高預算剛性約束力

          農村中小學預算收支是否執行到位,預算經費有無被截留、擠占、挪用,對學校年度工作目標的完成和長遠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重點加強對農村中小學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預算目標全面完成。農村中小學應建立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預算管理監督體制。內部監督是指農村中小學全體師生共同監督學校的預算管理活動。根據預算管理的相關規定和校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要求,各校都要成立由教代會、工會和教師代表組成的民主理財小組,學校所有收支都要按程序經理財小組審核,定期公布審核結果。學校要在醒目位置設立公開專欄,將學校的年度預算、決算情況按規定公示公開,自覺接受全體師生及學生家長的監督。外部監督是指來自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計、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等外部力量的監督。中小學財務活動都要自覺接受權力機關和財政、審計等專門機關的詢問和監督檢查,按時報送財務報表,如實提供會計憑證和有關財務信息資料,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堅決整改。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不斷總結預算管理各方面經驗教訓,確保學校各項收支按照批準的預算項目執行到位。

         。ㄋ模┘哟笈嘤柟ぷ髁Χ,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

          在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預算執行不嚴,財務開支隨意性較大。究其原因,一是中小學校長法律意識淡薄,“長官意識”嚴重!吨行W校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財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公用經費在很大程度上由校長個人掌握決定,他的法制觀念和理財水平在學校財務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校校長法制觀念不強,把學校公用經費當成自己口袋里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就會導致財務管理混亂。二是學校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普遍偏低,專業化水平普遍不高。從中小學財務人員整體現狀看,絕大多數是半路出家,由學科教師兼任,不具備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對《會計法》、《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不強,學校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僅停留在資金收付、單據整理上。因此,必須加強對學校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要以新修訂的《預算法》、《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制度》、《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為契機,利用網絡媒體、宣傳櫥窗、法制講座等方式,加大宣傳普及力度,讓新法規、新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培訓班,使學校管理者和財務經辦人接受系統的培訓學習,提高管理財務工作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財務人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切實提高財務人員政治地位和有關待遇,充分調動廣大財務工作者積極性,促進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教育學論文10

          舞蹈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在學前教育學生的就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當前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狀況調查可以發現,學前教育學生的幼兒歌曲律動和表演、幼兒歌舞類節目的排演、幼兒舞蹈作品的創編、幼兒舞蹈訓練方法是各類幼兒園需求最高的舞蹈能力,而學前教育學生在舞蹈能力方面還存在舞蹈創編、創新能力不足,實際舞蹈教學能力欠缺等問題。

          學前教育學生就業需要具備幼兒園要求的職業技能,舞蹈能力便是其中之一。那么,當前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的舞蹈能力有什么樣的要求呢?學前教育學生所具備的舞蹈素養如何?學前教育畢業生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的舞蹈能力狀況又是怎樣的?

          一、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狀況

          為了解不同層次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狀況,筆者分別對X省省級、市級、縣級三類不同層次的幼兒園進行了調查,通過問卷、訪談的方式共調查幼兒園15所,省、市、縣三類不同層次幼兒園各5所,調查對象主要涉及幼兒園管理人員和教師。

          通過對幼兒園教學管理人員的調查了解到,學前教育學生的幼兒歌曲律動和表演、幼兒歌舞類節目的排演、幼兒舞蹈作品的創編、幼兒舞蹈訓練方法是各類幼兒園需求最高的舞蹈能力。但不同層次幼兒園對這些能力的注重程度存在差異,圖1是各層次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重視程度的分布圖,縱軸數值 1-5代表重視程度的逐漸增強,即從“不重視”到“非常重視”。由圖1可以看出省級幼兒園最看重的是學前教育學生幼兒歌舞類節目的排演能力,其次是幼兒舞蹈作品的創編能力,而市、縣級幼兒園最注重的'是幼兒歌曲律動和表演能力。同時,省級幼兒園重視程度低的幼兒舞蹈訓練方法,市、縣級幼兒園則比較重視。

          在對幼兒園教師的調查中發現,不同層次幼兒園的老師都有加強自身舞蹈能力的愿望和需求,其中他們認為最需要加強的幼兒歌舞作品創編與排演的能力,以及創新舞蹈教學方法的能力。綜上,不管哪類幼兒園都普遍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素養,教師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其舞蹈方面的能力,生動活潑地開展早操、語言、體育、科學、美術、游戲等日;顒邮怯變簣@實際工作的內在需求,幼兒園各種表演節目的組織排演也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舞蹈能力,從調查中也可以看到級別越高的幼兒園對教師舞蹈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這也告訴學前教育學生加強自身舞蹈能力的培養可在就業中為自己贏得優勢。

          二、學前教育畢業生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的舞蹈能力狀況

          活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在具體的幼兒園活動實施過程中,不管音樂活動、表演活動還是其它教育教學或表演、比賽都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舞蹈知識、能力。通過對三類幼兒園共75名新任教師的調查,可以對當前學前教育畢業生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的舞蹈能力有大致的了解。

          從表1可以看到,半數以上的新教師都掌握了舞蹈基訓、古典舞、民族民間舞和現代舞這些必備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對民族民間舞和舞蹈基訓的掌握比例達到九成以上。在工作勝任情況上,只有3名教師認為掌握的舞蹈基本知識和技能無法勝任目前的工作,從專業上來看,這3名教師并非畢業于學前教育專業,沒有經過系統的舞蹈訓練。這一點也很好地說明了舞蹈能力的掌握對幼兒園工作有很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新教師舞蹈能力的不足在于:第一,雖然能夠對舞蹈作品進行模仿表演,但是舞蹈創編、動作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忽視了從幼兒日常生活中尋找舞蹈教學素材,缺乏對幼兒舞蹈潛能的開發;第三,在幼兒園相關活動中,如六一、新年晚會中,排演、訓練方式過于陳舊老套,缺乏靈活性。因此新教師有必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舞蹈能力,接觸更多種類的舞蹈,拓寬舞蹈知識面,提高工作能力。

          三、對策建議

          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就業舞蹈能力,最關鍵的是在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前加強專業學習和訓練,讓學前教育學生具備更加扎實的舞蹈能力。

          (一)加強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的需求不止停留在模仿、訓練層面,舞蹈創編能力是越多越多的幼兒園關注的重點。學前教育學生創編能力的提高豐富創編知識首當其沖。在了解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了解幼兒的情趣,幼兒的生活的舞蹈創編才可達到感染和教育幼兒的目的。然后,創編技能的訓練是關鍵。在對于學前教育學生的舞蹈教學可以采用“素材重組”的方法,[1]鼓勵學生自如地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創編,動作的連接、動作的方向、隊形的變化、音樂的節奏都是重要的舞蹈改編點。

          (二)加強學前教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學生具備舞蹈能力是前提,能夠將所掌握舞蹈知識和技能以幼兒喜愛的方式高效率地傳遞給幼兒才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學前教育學生不僅要會跳,更要會教。這就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的教學能力。首先,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前教育學生的用語要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做到通俗易懂,準確、生動、親切;其次,要加強學前教育學生動作示范能力的訓練,掌握舞蹈動作的分解要領,注意身體和面部表情的配合,給幼兒留下美的印象。

          (三)豐富學前教育學生舞蹈知識

          學前教育工作強調的是生活活波,豐富多樣,學前教育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過大量的講解、示范和練習豐富學生的幼兒舞蹈語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幼兒舞蹈的特點,打牢基本功。其次,要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學生舞蹈學習的內容不能拘泥于各種舞蹈的學習,可以加入幼兒園教材、兒歌等素材,不僅能讓學生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歌曲、兒歌律動和歌表演的特點,進而掌握動作創編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表現力,而且在就業中有很強的實用性。 [2]

          (四)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舞蹈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還是要在實踐中得以檢驗,給予學前教育學生更多在幼兒園實習的機會,可以讓他們發現自身舞蹈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更多地接觸幼兒,了解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熟悉幼兒的生活,將所學舞蹈技能與幼兒生活相聯系,更好地將舞蹈能力運用在實踐中。

        教育學論文11

          《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嘗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為教師在反思性教學的實踐領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論參考,以利于對他們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盡快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運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圍繞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索了這一模式的理論基礎、目標、內容、過程、方法以及評價等,并初步探討了反思型教師的成長。介紹了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進一步分析了該模式的結構及其內部運行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分析了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反思性教學模式反思型教師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改革傳統的教師學習與成長模式,并尋求新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學開始興起和發展,并以其獨特優勢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學從本質上區別于經驗性教學,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學實踐的優化和合理化,從根本上要求改進教學實踐,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對實際教學問題的解決,進而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而且有利于推動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诖耍疚膰L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以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盡快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到反思型教師的轉變,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認識

          1.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目前學者們的理解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演進和豐富的過程。

          教師首先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美國的伯克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這一概念的基本假設是:教師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發展著的個體,任何教師在心智上還有著無限發展的可能和空間。其次,教師也應被視為“專業人員”,但是這種認識還不是目前教師的實然狀態。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達到激發教師的潛能,提升教育水準的目的。第三,教師要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蘭克曼(Blackman)認為教師始終都是持續的學習者,這種學習就是“專業成長”;教師也應該是積極的研究者,同時,在師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

          2.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分析

          現行的教師專業性質的定位是:教師工作是一門正在形成中的專業,但還不是一門成熟的專業。這一定位是我們構建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基點。當前,我國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實際是指是新教師的入職訓練和在任教師的培訓和進修,這種培訓模式往往強調知識的技術性,也就是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原理和技術的熟練程度。

          應該指出的是,在我國當前現有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和地區性分布不均衡的條件下,這不失為一條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但是問題在于,從本質上說,這種培訓模式忽視了中小學教師自身內在的因素,因而很難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從實際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學策略的優化,但沒有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獲得質的飛躍。具體表現為理論灌輸居多,內容、形式與教學實踐脫節。

          當前的一些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對教師進行一些有關教育理論的短期培訓,使中小學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促使他們的教學觀念發生改變,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但這些培訓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甚微。

          在國外,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比較著名的是美國學者瓦利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構建的觀點,瓦利總結了五種反思模式。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在這五種反思模式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實現有機的互補。問題在于,瓦利的五種反思模式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機聯系,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在具體的實踐中缺少有效的指導或者說缺乏操作性。通過對國內外的分析,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展開反思性教學就不能不構建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何謂反思性教學

          美國的舍恩認為,主宰著美國專業教育的是“技術性教學”的思想,教育實踐中過于強調單純的理論灌輸,輕視實踐問題解決,忽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師范院校開設的廣泛的學科課程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課程最多只能為學生將來做一名教師作好知識及思想上的準備。由此,傳統的教師教育是按照一條“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來設計的'。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師培訓模式的思想基礎,于是培養“技術熟練者”成為了教師教育的實質性目標。舍恩的這一批判性的觀點,無疑為反思性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實際上代表了其優于傳統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進步之處。因此,應當這樣來認識反思性教學:它是以優化教育理念,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改進為動力的教師全面發展成長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專業成長客觀上要求教師個人和群體具有強烈的專業成長意識,只有教師對自己的專業成長保持一種自覺的狀態,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活動方式,才能最終實現理想的專業成長。具體地說,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專業信念在教師專業素養中處于最高層次,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其它方面。通過以下案例可說明反思性教學是如何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

          向學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級某老師講述)

          上課鈴響后,我發現坐在靠墻位置的同學還在交頭接耳,我立刻點名批評了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發現剛才那個被我批評的女同學一直含著眼淚。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我沒有去過問,一直等到下課,我把她叫到我辦公室想問情原因。起初,她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說出原因。其實,上課鈴響時,她的同桌還在講閑話,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見了,我不分青紅皂白給了她一頓批評,所以她感覺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錯怪了她,連忙向她道歉?墒,之后幾天她心里一直有這個陰影,沒有露出過笑臉。

          都說“眼見為實”,可我親眼所見,還是錯怪了學生,這是深刻的教訓。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傷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們作為教師,每當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沒有?事實是這樣嗎?我批評得有理有據嗎?千萬不能憑主觀想象就草率行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有著豐富復雜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問,改變了該教師對課堂教學性質的看法,引發了他的課堂教學觀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善于觀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觀察、思考和反思的結果轉化為切實的教育行為,他們的教育信念就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要通過反思性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表現、教學行為依據和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不斷優化和改善不良的行為、方法和策略,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從而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在實施新課程的當前,教師必須注重反思性教學,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

          其二,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教學理論素養是構成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會形成一些對教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而支持這些理解和認識的教學理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外顯的理論,教師容易意識到,容易報告出來,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產生變化,但這類知識并不能對教學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另一類是內隱的理論,這類知識在直接對教學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但卻不容易被教師意識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當然,這兩種理論知識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外顯的理論可以轉化為內隱的理論,對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由于教師意識不到自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論,因而不容易發現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外顯的理論之間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行為自然不會產生改變。教師對教學中自己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并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與討論,使外顯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去,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使內隱的的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

          其三,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賦予了教師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需要教師成為一名研究者,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強調通過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表現出與其他專業如律師、醫師相當的學術地位,使教師群體從以往無專業特征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級上來,進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二、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

          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來增進其對教學現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關于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操作模式,比較著名的有埃拜(J.W.Edlby)模式和拉博斯凱(V.K.Labosk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學應由反思性計劃、反思性教學、反思性評價三個環節構成,其中,反思性計劃是起點。拉博斯凱認為,反思性教學由動力環節(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行動環節(包括情景、過程、態度和內容)和結果環節(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決實踐問題)。

          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應當是由這樣的四個步驟或者階段組成:

          動機階段: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教師職業內部動機來自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其中包含著教師對教學現狀的不滿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要求,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則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

          計劃階段:教師個人和群體的反思動機及這一動機在適當條件下的強化,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醞釀。在計劃醞釀過程中,教師個人和群體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對教學實踐加以不斷的反思,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制定,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

          行動階段:即反思性教學計劃的執行階段。在行動中,行動涉及到具體的反思內容、反思的情景、條件和反思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具體步驟、環節,教學反思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因素,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

          評價階段:對教學反思行為的評價,標準只有兩個: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優化。

          為了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有更為清晰、明確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扮演一個雙重的角色:一個角色是舞臺上的演員,另一個角色是臺下觀眾或者評論者。這種雙重角色使教師能夠發現他們潛意識中存在的東西,對自己的個體教學行為能夠獲得一種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認識,發現新的更好的促進行為變化的方法,了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二)反思性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

          關于反思性教學的運行過程,筆者認為,源于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深刻體悟,以及對教學實踐的強烈不滿,即教師職業內部動機的強化,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這兩種動機促使教師努力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和行動。在計劃醞釀階段,教師個人和集體因為有改變教學實踐的強烈動機,產生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并進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學實踐計劃的制定,在此一過程中,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誕生,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在行動階段,行動涉及到內容、情景和過程,也就是行動的具體步驟、環節和細節,教學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條件,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這也許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發生的事情,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對行動的評價,應當考慮的,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的優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發現新問題,從而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反思性教學有許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筆者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寫作教學日志,聽課和觀摩,個案研究。

          其一、寫作教學日志

          教學日志是教師個人的記錄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記錄教師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個人的困惑、個人的認識、對問題的解釋和看法等。

          教師在一節課或階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學日志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作為反思的基礎。教師或者獨自展開反思,或者與自己的同事展開討論,圍繞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以及在下次教學中應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這種討論很容易使教師從其同事那里得到許多啟迪和經驗。日志使教師經常地反思教學經歷,教師也可以把日志作為自己教學案例的一個發展史的記錄,以反饋教學的成功與不足。蹩腳的日志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記流水帳,一類是一般性經驗總結。

          通過記日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使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為行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每位教師都應養成寫教學日志的習慣,作為反思的手段,時常歸納、總結,往往可獲得對自己教學實踐比較全面的認識。久而久之,一定能成為一名對教學充滿熱情、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優秀教師。

          其二、聽課與觀摩

          互動和交流是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聽課主要是以相互聽課為主的形式,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教研室為單位,相互聽課,相互學習,觀察教師是否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如: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師生關系等,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聽課能使教師彼此切磋,集思廣益,互相借鑒,共同進步。這與傳統的聽課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學的檢查、評估,而是通過聽課這一形式,教師相互觀摩教學,同時記下所觀察到的情景,發現的問題等,然后彼此客觀地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課堂觀摩是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課堂觀摩情況,教師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設計改進方案,并再次回到課堂,直到取得相應的結論。課堂觀摩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保持開放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參與校內外的交流活動,以求發展。

          其三、個案研究

          教學個案是對教學實踐的描述,它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師與學生的行動、思維、感受。個案不僅僅是講故事,在特定的個案里還包含抽象的理論和原則。個案研究有助于發展和培養教師們對不同觀點和理論進行權衡的能力,有助于他們從多重角度看待某一問題。個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師們熟悉有關概念,然后從所提供的個案中進行概念和結論的研究,同時使教師們尋求與概念和結論相關的問題,并使之與他們的直接教學經驗相聯系,就先前階段的問題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進行深思和討論,最后運用有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論證,鼓勵教師們為個案尋求可能選擇的結論。

          (四)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在教學實踐當中,反思性教學的策略有兩種:一是內省,一是交流。內省和交流都是教師對改進教學實踐的內部動機作用的結果,內省源于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要求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交流則訴諸于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但是,無論是內省還是交流,反思性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性條件都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源于對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對于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不高的教師而言,即使教學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也往往把責任歸之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差,歸之于家長素質不高和不配合,歸之于社會、社區的環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缺失。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喚醒他們的職業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有的教師所任班級學生的成績不錯,而實際上,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嚴厲苛刻以及居高臨下的權威地位,以犧牲學生休息時間和文體娛樂為代價,通過大量的練習強化記憶以應對考試,“好”的成績完全是用時間磨出來的。當這些教師陶醉于學生成績并把它看做是專業水平標志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他們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做的事情,離“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遠。

          當教師由于責任感的缺失而導致教學行為不當時,學生受到的影響往往是內隱的、深層的,對其今后的發展勢必產生長期消極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走向和進程。沒有教師自我反思意識的增強,就缺少了教師走向專業成熟的內在動力和條件,反思性教學也就無從談起了。同時,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和專業理論修養,并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執著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

          (一)反思型教師的實質

          反思型教師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前進的方向,他們在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教學實踐、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同于經驗型教師的特點,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進步。反思型教師強調教材與師生間的對話,由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而經驗型教師只關心與教材的對話,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和信息的單向傳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反思型教師在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時,進行理性推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懷疑態度。經驗型教師依賴于機械模仿和經驗習慣,順從權威而又依賴已有經驗。在教學實踐上,前者把教學看成一門藝術,強調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化成一種技術性的控制過程。

          (二)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

          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要在宏觀的層面上實現,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微觀領域的操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專業成長。

          其一、教學研究

          反思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在認真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還應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出分析和評價,對于出現的問題給予注意,對經驗加以總結,使之形成理性的認識。自覺的教學研究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教師,有了教學科研的自覺性之后,還應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申報、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選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與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所謂行動研究,即教師自身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為的行動過程,其中貫穿著自我質疑、自我解惑。行動研究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教學改革實驗研究,規模比實驗研究小,它主要瞄準具體的某個教學環節、步驟、方法,通過搜集教學素材,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開展研究。教師可獨立思考,或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也可參考有關理論、模式以及與學生座談,提出設想,制定出計劃;然后在教學實踐中試驗計劃以確定其有效性。教師對這一系列研究過程、方法及有效性進行歸納總結并寫出行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是與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連的自我教學研究。

          其三、終身學習

          反思與不斷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保證,反思性教學建立在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基礎上。職業發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來自于反思,一部分來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因此,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是反思的必要基礎。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反思性教學能力,形成職業發展能力,而這一能力必須也只有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來培養。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需要精選幾部重要理論著作,反復研讀。專家學者的文章、相關教學研究的期刊也能幫助教師開拓視野,接觸最新的理論觀點和思想,促進教師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形成。教師也需要結合實踐深入思考,培養問題意識,將教學現場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納入科研課題之列,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堅持自學是教師終身學習以獲得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反思性教學既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又是促進自我變化的一種有效工具,它不僅會對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學習經驗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會改變教師職業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首先探討世界變化的觀點并以一種新的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新的世界,進一步探討態度信仰上的變化和新意義上的變化,然后探討自身教學行為的變化。上述變化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職業觀點,影響其團隊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行為。

          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要滿足這一發展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建構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反思納入這一動態的模式中,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曾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和方法。而教師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師“反省性教學”中的作用。有的教師不能進行好的反思性教學,不是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而是他們自身的人格出了問題。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術性的,也不是具體的條條框框,我們必須按照人格發展的原理和特點來進行反思型教師教育。關注教師反思性人格的發展拓展了我們的反思型教師教育途徑:反思型教師教育不單單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來進行的,也主要從教師人格發展的視角來進行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無疑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饒從滿.楊秀玉,鄧濤.教師專業發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9-55.

          [3]李金巧.楊向誼主編,思考·追問·探究——培養反思型教師的探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51.

          [4]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5]易森林.教師專業發展基本途徑的探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xx(4).

          [6]鐘秀英,周先進.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xx(11).

          [7]盧真金.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xx(5).

          [8]楊國燕.反思性教學: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4).

          [9]張貴新,饒從滿,反思型教師教育的模式述評[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1.

          [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種促進教師成長的科研范式[J]中國教育學刊.20xx(8).

        教育學論文12

          尊敬的答辯委員會主席、各位委員、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午好:

          我提交的論文題目是《××××××××××××××××××》對題目的解讀有兩層含義:基于學生認知的視角; 基于教師教的視角

          論文的總體框架包括了五個部分

          之所以選擇該題目進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慮:

          1、調查研究與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感到物理學習比較困難是不爭的事實;而大量的研究結論對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的歸因分析并不到位,對學生的認知發展的認識評價也顯得并不中肯。只有少數研究從認知的視角展開探討,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視角。

          2、教學實踐中,多樣化的教學策略選擇,既要遵循物理學科自身的獨有規律,也要尊重學生現實的認知發展水平、兼顧學生潛在的認知發展可能

          1、現實和理論上的困惑促使我們進行思考:學生的物理學習到底在哪些環節?陷入了怎樣的困頓?我們著重考察了兩個方面,嘗試從這樣兩個視角進行解讀

          2、并最終明確了本研究的方向:

          文章基于對認知理論的梳理,結合實踐研究,粗淺地將高中學生物理學習的認知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為什么要劃分階段?劃分階段是為了研究的方便,也有著切實的理論淵源;為什么是5個階段?基于物理學科的特點,我們認為5個階段可以比較好的分析學生的物理認知過程。

          并基于這五個階段,著重研究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高中生物理學習的認知過程特點;并依據對高中學生認知過程的把握,對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的選擇,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探討。

          研究通過文獻梳理,對現有的研究情況進行歸納概述,分析了目前高中學生認知過程的理論基礎及教學策略的內涵。通過問卷調查、學習材料元分析等多種形式,為研究收集到了較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本研究的核心部分著重分析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中,高中學生物理學習的認知過程的階段性特點,并進行了教學策略選擇的相關研究。

          時間關系,下面就以“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認知過程把握與教學策略選擇” 的研究為重點向委員會作出匯報

          綜觀物理實驗所承載的對物理學科問題的研究,我們發現,基于物理實驗的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一般主要由:

          1、觀察和感知研究對象的外顯特征

          2、體察和感悟構成實驗現象的基本要素

          3、策劃和構建探究規律的實驗方案

          4、實驗現象觀察及數據的采集

          5、完成實驗意義建構

          等等5個環節構成,對每個認知階段基于學科的角度進行的.深入的探討(實驗認知1張)比如在“物理實驗表象化階段”,著重對“屬性為驗證性的、屬性為探究性的、基于假設或猜想的”三種屬性的實驗的認知過程進行了認知要素分析并以對高中學生的物理實驗認知過程的把握實現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的選擇(實驗策略1張)

          比如“物理實驗雛形化階段的教學策略”,通過辨析學科原理和實驗原理的異同,著重研究了引領策略和規劃策略兩個方面的策略考量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 研究結論:(創新點1張) 1、高中物理認知過程五階段的提法源于對理論的梳理,并對實踐中的經驗進行了整合,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對高中生認知過程可以從這樣五個階段進行把握

          2、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可以基于高中學生物理認知的階段性特征體現出應有的層次結構

          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由于受到個人理論水平和教學經歷的局限,研究視角顯得狹窄,研究對問題分析得不夠透徹,而且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分析總結出來。

        教育學論文13

          淺談立體教育模式

          曾經在全國各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能見到這樣一條標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當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孩子在教育上萬萬不可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教育不僅僅是在經濟上的大量投入,同時,它還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與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起點和關鍵。每一個孩子從出生時即開始接受家庭教育。一個家庭的氛圍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及身心發展。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頭發又覺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么辦。當孩子總是處于這樣一種家庭氛圍中時又怎么可能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學校的學習。而恰恰一個孩子的教育最直接的來源是學校教育。

          正常的學校教育長達16年,學校教育是教育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學校教育的成果直接影響孩子成人后走上社會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當然,學校教育已不僅僅體現在分數上,也融入了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處理。

          而學校教育中,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干涉學生的業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位中學生談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詢問功課,被老師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責,并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里,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嗎..”,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導致他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老師指東他偏向西,而內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響了對學業的業趣。另有一位學生干部來訪談到,現在做班干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要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若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要批評班干部,故而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該怎么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嫌貧愛富”的,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系的問題.

          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他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他不信任,懷疑他對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的付出不夠多,使他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還有一位女生因兩們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與甲交往怕乙不高興,與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兩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內心又十分孤獨,寂寞,想恢復與朋友的關系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所以學校教育遺留下來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社會這個大家庭去幫助解決,以求讓孩子能在成長的歷程中少走一些彎路,多收獲成功的喜悅。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續,它起著獨特的調節作用。

          我們不難發現,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模式,而是立體的模式。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與配合,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教育學論文14

          寫到這里,意味著的絕不僅僅是一篇論文的結稿……此刻,我的心情很復雜,既有欣喜,又有擔憂,但更多的是瓶頸;叵雰赡昵,那時候自己剛踏入研究生殿堂,自己又能在一次沐浴在溫馨的校園中,而目乏眼之間,我又要再次啟程了。在此,要特別感謝那些曾經給過我幫助和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支持與促進的人們。

          感謝我的恩師一一教授。老師既注重培養我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手把手的教予我們很多實踐操作能力,讓我們知道不僅要動腦,還要學會動手;從老師身上,總能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來不及用語言一一表達的東西。老師的恩情,我將銘記在心。

          感謝評閱論文和參加論文答辯的苗元江老師、陳建華老師、楊琳老師、羅良針、王自強老師、杜志強老師等各位老師,是您們在對我論文的質疑和批評中,讓我更加明確了航行的方向,您們就是照亮我航行路線的燈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最應該感謝的是我那依舊操勞著的父母,是他們的辛勤勞作才讓我有機會在校園里待到快而立之年。終于,帶著點點期待我要畢業了,他們也可以歇歇了。

          最后,還要感謝我的同門一一團隊的冷淑敏、曹藝、周少仙以及所有成員/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大家彼此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和諧相處;感謝我的舍友、同學和好朋友,因為你們的陪伴,我的天空才更加明亮,感謝你們的不斷包容和激勵,讓我一路走來,走向更好的明天,我們都要加油!至此,人生的篇章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我滿是好奇,又有點志;^、,不知道將來會是什么樣子,我唯有一步一步,繼續探索……

        教育學論文15

          【摘要】小學語文拼音教育是是語文教育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小學拼音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 小學語文 拼音教學 有效性教學 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制定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識字,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備課,組織極具趣味性的識字游戲,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趣味教學方法在小學拼音教學過程的重要性

          所謂趣味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采取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以考試為宗旨,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在玩中學。小學生初次接觸漢語學習,拼音學習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對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在這種教學環境下,采取趣味教學法刻不容緩,趣味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尊重學生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愛上語文,從而教學工作可以更好的展開。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展開趣味教學

          (一)尊重學生天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

          小學生年齡較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例如,在學習拼音“AN”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節卡片游戲,教師先讓學生做韻母“AN”及四聲卡片,教師將卡片打亂,再讓學生反復練讀;再聽音辨聲練習;最后教師編制相應的音節卡片“YAN、WAN、BAN……”及四聲卡片,反復練讀;教師還可請家長當評委練讀;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幫音節卡片找家,如音節“hua”,把卡片貼在花上,音節“bi”,把卡片放在筆上……通過反復練習,能較好的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ㄆ谱魍瓿珊螅處熆梢岳米龊玫目ㄆ,教學生玩拼音牌游戲:首先讓幾個學生各拿數張牌,輪流出牌,誰先認出牌上的字母,誰就得到這張牌,誰得的牌最多就取勝;再按字母表順序前大后小比牌;最后隨著牌的增多讓學生出幾張牌拼成一個音節,比如拿出三張:ɑ、b、o可以組成ba、ao、bo,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鼓勵他們口頭組詞。在識字教學中融入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拼音,并將其運用在生活當中。

          (二)趣味兒歌教學法

          幼兒對音樂的敏感性較強,他們更喜歡直觀生動、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可以利用兒歌教學法,讓學生在唱兒歌的過程中記憶拼音。例如,在學習聲母的時候,由于聲母較多,學生容易混淆字母,教師可以將聲母和情景結合起來,編成兒歌讓學生背誦,如讀聲母要留心,堵住氣兒再發音。像個6字bbb,臉盆潑水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馬蹄走路ddd,一把雨傘ttt,一個門洞nnn,一根木棍lll,9字加鉤ɡɡɡ,一挺機槍kkk,一把椅子hhh,i下加鉤jjj,像個9字qqq,一個叉字xxx,z加椅子zhzhzh,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禾苗向日rrr,像個2字zzz,半個圓圈ccc,半個8字sss,像個樹杈yyy,屋頂相連www。用上述歌謠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聲母之間的不同,避免學生出現混淆聲母的情況,學生集體唱兒歌,可以緩解課堂氛圍,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拼音。

          (三)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習

          小學生年齡較小,大腦活躍,想象力較為豐富。教師可以利用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拼音創建不同的情景,并將其以圖片或者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拼音,掌握拼音。例如,在學習聲調的時候,為了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教師可以創建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狗媽媽對小狗汪汪說:“孩子,你長大了,幫媽媽去市場買菜,好嗎?”汪汪高興地答應。到了市場,汪汪買了許多東西,背著就往家里跑。一路上,汪汪一邊欣賞路邊的景色,一邊高興的哼著歌“āāā”,走在平坦的小道。這時,走到了一個斜坡,汪汪有點累了,可想到媽媽還在家里等著呢!今天要做骨頭湯呢。他就使勁走上坡,嘴里“ááá地喊著加油。沒想到,剛過了第一個斜坡,又碰到了另一個陡坡,汪汪為難了,“ǎǎ!敝睋项^。這時,熊伯伯推著自行車正準備上坡,看見汪汪背著大東西在哭著,就幫汪汪推著爬上陡坡。汪汪高興得直叫:“ààà,謝謝熊伯伯。再見!熊伯伯。”就這樣,學生在故事中學會了四聲的讀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情景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用動畫的形式將拼音故事情景展現給學生。這種圖畫與故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四)課堂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中學習拼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和家長積極溝通,幫助孩子有意識的學習生活中的漢字拼音。例如,每個小孩子都會有喜歡的零食和喜愛的動畫片,家長可以把零食名字的拼音貼在包裝袋上,家長可以在孩子吃零食的時候教孩子學習零食包裝袋上的拼音,并告訴孩子,如果記住了它們,就獎勵你一包零食。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獎品的鼓勵下,孩子學習起來更有動力?偠灾W拼音教育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采取趣味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拼音。

          【參考文獻】

          【1】杜連剛.趣味教學法靈動拼音教學【J】.教育藝術,20xx(07)

          【2】郭宗娟.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實踐【J】.知識窗(教師版),20xx(03)

          【3】賴忠娣.用心引領,讓學生趣學拼音【J】.初中生優秀作文,20xx(20)

        【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學論文05-19

        美術教育學論文09-02

        兒童藝術教育學科論文12-11

        教育學論文參考文獻02-20

        教育學術論文的寫作指導11-30

        教育學研究論文開題報告12-09

        教育學論文提綱17年03-29

        音樂教育學學年論文11-29

        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步驟與技巧03-18

        教育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