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心理特征與教育的論文
隨著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于應付局面。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社會、學校、家庭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生在生理、心理發展以及道德、其他社會意識發展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一方面創造了個體個性發展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發展的空間,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過程的種種矛盾和沖突,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蕩性。正如別林斯基所說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過渡的時期,這種過渡往往總是分裂、不調和的……一個人已經不滿足于自然的意識和樸素的感覺,他想知道更多?墒且驗樗讷@得令人滿意的知識之前,必須經過千百次的迷誤,必須對自己作斗爭,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時候。這一點無論對于個人或是對于人類,都是一個確定不移的法則!
高中生心理發展的動蕩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銳,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沖動,有極大的波動性。他們的意志品質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沖動性,是意外狀況發生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常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帶來所謂“青春期騷動”,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劇烈的“性困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說,青年既不是一張顯露無遺、明明白白的“白紙”,也不是一張不可知、看不清楚的“黑紙”,而是一張以模糊不定、動蕩多變為主要特征的“灰色紙”。
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吸引著他們的目光,對他們一味的限制和要求,即使出發點是為了保護青年人不受傷害,卻是不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的,這只會使他們把自己真正的念頭更深地隱藏起來或產生強烈的反抗心。并且,對高中生心理和行為的限制,還使他們喪失了許多鍛煉和完善自身的機會,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但還應看到,不限制并不能等同于不聞不問。由于高中生分辨善惡、是非的能力還有待完善,心理免疫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在接觸外界、勇敢求知的過程中,他們還需要師長的幫助和有效引導。這就要求家長首先以身作則,以自身的真誠、善良及成熟的人格來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塑造孩子。其次,還應該充分認識到,高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動蕩時期,我們既不能繼續把他們看作一無所知的小孩子,也不能把他們看作自主自立的成年人,他們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卻不能給他們放任;他們需要外界的理解和認同,卻不是以愛為名的警告;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天地,卻不是無人問津的孤寂。在這特殊的時期他們需要特殊的對待,這無疑是需要藝術的,這藝術是教育的藝術,更是“愛”的藝術。
一、高中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
高中階段上與少年后期相接,下與青年中期相連,因此,在身心發育和社會成熟方面與之互有一些交叉。作為少年期的結束、青年期的開始的高中階段心理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特點。
1.不平衡性
青年期是個體在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上走向成熟的時期。作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處于與兒童的外界獲得時期相對應的內部獲得時期。在這一時期,高中生的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后于生理的發展,他們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也就是說,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系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時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
2.依賴性
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于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成了很大的依賴性。
3.反抗(任性)
這往往與父母的專制同時存在,這種專制往往表現于濫用威權,遇事過分:過分的愛、過分的嚴厲、過分的溫和、過分的嬌養、過分的急躁、過分的盲目和自作聰明?墒且院竽兀B固不再是一種反抗,而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間永久性的、習以為常的接觸方式了。由于獨生子女從小就處在家庭的核心地位,是家中的“小皇帝”,呼風喚雨,往往憑感情辦事,自我約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緒波動大,容易形成對他人的反抗性和任性。
4.自主性
高中生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事能力的發展,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張。他們不滿足于父母、教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現成的結論,對成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實事求是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于發表個人意見,并常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
5.閉鎖性
高中生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呈現閉鎖性特點。他們非常希望有單獨的空間,有個人的抽屜,并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好像有什么秘密似的。他們不大愛對長輩說話了,喜歡自己寫日記。這種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強烈愿望。他們熱衷于尋找理解自己的人,對知心朋友坦率地說出內心的秘密。
6.社會性
與小學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里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影響。他們對社會現實中的很多現象都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希望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喜歡“假如我是校長”這類角色扮演活動。對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結社、創辦協會及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們思考問題已遠遠超出了學校的范圍,做集體、國家主人的思想日益強烈,尤其是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
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當代青少年的這些心理特征,我們在進行青少年思想品德培育和前途理想教育的時候,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無論高一還是高三,在課外可提倡多進行體育活動,或在體育課上加強戶外活動。體育活動可以調節學生心理的情緒狀態: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有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并且能在運動過程中加強同學和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性情開朗。
2.教師和父母應尊重并支持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避免過分限制。當學習緊張時,學生們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等進行自我調節,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3.同學們不能避免或逃避與社會的接觸。學校與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在假期或有必要時參與社會活動,了解人事的活動和關系,弄清自己所處的生活境地,使心理更加成熟和穩重,同時鍛煉自己學習生活的自立能力。社會也應關心和幫助為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父母和教師要加強對抵制社會不良因素的指導,但不能主張完全隔離社會,使部分學生產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的心理
青少年在學習心理、社會適應、人格特點及異性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現象,一些不良的現狀有待我們深思。糾其成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會因素都是不容忽視的。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并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希望全社會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心和重視,讓青少年都能在一個健康而陽光的環境下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永鑫.學校管理心理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高中生心理特征與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電子商務顧客的消費心理特征論文11-24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與管理對策論文03-27
淺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12-05
教育論文05-22
舞蹈教育論文03-15
[推薦]教育論文06-06
美育教育論文06-11
中醫教育論文11-30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9
教育論文【優選】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