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浙江教育會與浙江教育近代化

        時間:2024-06-20 08:16:43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浙江教育會與浙江教育近代化

        浙江教育會與浙江教育近代化 摘 要:浙江教育會及其系列活動對浙江教育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1)是推進浙江近代教育的核心力量;(2)是浙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宣傳者和鼓吹者;(3)是各種新教育思潮在浙江的積極傳播者;(4)是團結和聯系浙江教育界進步力量的中樞。

        關鍵詞:新教育;《教育周報》;教育調查;社會教育

        浙江教育會是清末民初的一個涵蓋全省的民間性教育團體,存在于1912年1月到1926年11月,期間經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這四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時期,在研究新教育、傳播新文化、新觀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產生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一、創辦近代教育刊物,從輿論上大力宣傳新教育

        浙江教育會創辦的教育刊物,主要有《教育周報》、《教育潮》和《浙江教育會月刊》三種。1913年4月1日首辦《教育周報》,“為本會研究教育、發表意思之用!痹摽彩钦憬≥^早的一份專業性雜志,主要辟有言論、學術(思潮)、紀聞、時評、感言等欄目,周出一期,約二萬言。該會的主要骨干成員如孫增大、何紹韓、金學儼等先后主其筆政。共出有235期,止于1919年3月30日。對于已出的235期,筆者得見202期,結合《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所載,其全部篇目內容大致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到,《教育周報》所辟欄目竟有25個之多,其所含容量之大可見一斑。

        各欄目突出對新思想、新觀點、新教育的傳播。如紀聞:主要記載了國內外直接或間接有關教育的各種新聞,諸如“英國整頓學校之近聞”、“余姚陳女士熱心興學”、“青田知事漠視教育”等。其特點是容量大、速度快、信息靈,開啟民智,增人見識。該欄目總計4198條,是全部信息量的69%。這在向來“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沉悶氛圍中,無疑吹進了一股清晰的空氣。

        學術(思潮):以傳播新的學術思潮、觀點及近代的一些科技知識為主,其中有直接譯自國外的文章,也有通過國人自身消化后間接介紹的論文,及會員本身在實踐工作中得出的體會和認識等。如夏丐尊譯、盧梭著的《愛彌爾》,嚴復譯的《論東西二教育所以匯合之術》等。這類文章學術意味較濃,知識性較強,讀者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新的近代科技知識和教育方法。

        其它如“言論”、“法令”、“時評”、“調查”等欄目,無不表明了教育會在傳播新教育等方面所作的極大努力。對于教育界來說則可以不斷豐富更具現實意義的教學內容和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所有這些,顯然為教育走向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5年以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興起。為了適應這一新的形勢發展和更好地發達教育,1919年2月,該會經評議會決議,把《教育周報》改為月刊,易名《教育潮》,4月25日發行第一期!白越褚潦,將擴充其篇幅,變更其體例,刷新改進,以與全國教育界相見焉”。該雜志以“闡發教育之真義力圖改進為宗旨”,任務是“介紹世界新教育之思想學術,批評中國教育之弊病缺點,商榷新教育之建設,記載國內外教育之現狀”!督逃薄饭渤10期,止于1921車1月。其中前六期的文章內容多以積極傳播新文化、新教育為主,占70.5%。如經亨頤的“動學觀與時代之理解”,楊賢江之“現代教育主張與現代哲學”,杜威講演“平民主義的教育”和胡適講演“實驗主義”等。

        但第六期后曾一度停刊,到1920年10月復出第七期。復刊后的《教育潮》表面上主張“新舊兼容”,實際上已積極提倡“國粹”,反對新思潮了。第七期何競明的“新文化僅資考證應折衷經子并擬學校酌授經子說”,及第八期柯璜的“余對于新思潮之疑問”便是例證。因而立刻受到文化界進步人士的猛烈抨擊。

        《教育潮》內容的變化,正是當時浙江教育界進步和反動勢力在尖銳斗爭中進步勢力暫時受到挫折的結果。浙江教育會也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1924年11月,省教育會發行《浙江教育會月刊》(以下簡稱“月刊”)。至1925年5月,共計出10期,其中最后兩期合刊?v觀“月刊”,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較前兩種刊物大為遜色,已顯出一派蕭條衰落的氣象,其內容統計如下:


        從數量上看,“月刊”容量很。粌热萆弦膊蝗缫郧澳敲簇S富多彩;形式更顯單調、呆板。反映出教育會已無力“研究教育并力圖發達之”了。一年以后,教育會終因困于經費而停止活動。

        綜觀浙江教育會所辦刊物之演變,從生氣勃勃、順應歷史潮流、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推波助瀾,到后期的變質改向?梢哉f,正標志著教育會活動的高潮和低潮。

        二、舉辦講演、講習等會,在實踐上倡導新教育

        1914年4月3日,教育部訓令各省推行通俗講演,浙江省教育司也主張在方法上宜多采用講演的形式。浙江教育會積極響應部、司的有關訓令,同時也為了在實踐上真正倡導新教育,一方面主動邀請當時有關著名人士來浙講演,以廣浙人見識;另一方面本身也不斷舉辦面向全省教育界的各種講演、講習會,以養成浙江教育界人士的近代意識。如“五年國慶日在新市場;……六年縣視學會議;七年歐戰和平慶祝會,都在本會同人或各校教職員、學生等開會講演,以資研究”!捌吣甓,復商同在省中等以上學校輪流每月在本會講演一次”等。曾應邀來浙講演的著名人士主要有梁啟超(1915.6)、康有為(1916.8)、蔡元培(1916.11)、艾迪和余日章等。新教育共進社請杜威博士南下講演時,省教育會也特派李俊夫邀請來浙講演六次,聽者達數千余人。在諸多講演、講習會中,較大規模的專題講演會有:丁已夏期講演會、消夏會、日文講習會、注音字母講習會、國語講習會和開辦法文專修科,等。

        此外,省教育會還開設有經常性的講演活動——星期講演會(仿夏期講演會之辦法,于每星期日舉行,由會中聘請專門學問家主講,或對于一般學生,或對于社會大眾,授以相當之知識——筆者注。)。

        以上教育會的各種講演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多在新教育思想影響下進行,從而使眾多受過其聽講或培訓的知識分子,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近代知識的熏陶,在時間上大大加快了其接受近代知識的進程,對浙江教育的近代化是極有力的推進。

        三、主持全浙及全國教育會聯合會等,竭力推動浙江乃至全國教育的近代化

        浙江教育會雖然是一個民間性組織,但它立足浙江,面向全國,不僅發達浙江教育,而且還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對全國的教育事業起一定的影響作用。

        (一)創立全浙教育會聯合會,團結和聯系浙江教育界的進步力量

        由于地域及當時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浙江教育會活動的主要范圍只局限在會所所在地杭州及其附近區域,這與教育會研究浙江教育并力圖發達的初衷不符。全省各縣雖都設有縣級教育會,但因地方條件而致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徒有其名?傊,省教育會的功能因此而無法充分發揮。為了更好地推動整個浙江省的教育事業,教育會遂于1912年發起并成立了全浙教育會聯合會,以圖共同研究和協調全省教育事宜,并最終成為團結和聯系浙江教育界進步力量的中樞。

        省教育會通過全浙教育會聯合會,一方面把自己的一些教育建議、設想、觀點及各種最新信息及時傳播給各縣教育會,并通過縣教育會而至全省各地教育界,使之形成一覆蓋全浙的緊密網絡,有效地引導和協調全省教育界;同時,也通過縣教育會而掌握全省各地的教育動態,再由省教育會而至省教育行政官廳。所以,全浙教育會聯合會不僅有利于協調全浙教育,而且是聯絡和團結全浙教育界各層次的有效橋梁,其作用自是不可低估。

        (二)參加全國教育會聯合會,推動全國教育之近代化

        全國教育會聯合會成立于1915車5月,1926年后停止活動。主要發起人是江蘇省教育會代表沈恩孚、黃炎培、楊保恒和浙江教育會代表經亨頤等人。所以,浙江教育會從一開始就參與了該組織的活動。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共開過11次年會,每一次年會,浙江教育會幾乎都派代表參加,并多有提案。從已搜集到的資料中看出,浙江教育會提交全國教育會聯合會的議案涉及教育的許多方面,從學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到畢業生出路、職教員待遇等等,足見浙省教育會對全國教育事業的關心與參與之程度。

        此外,浙江教育會還很注重與兄弟省份的合作交流。江蘇省的教育事業,一直來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民國以后,在職業教育方面較有特色。江浙兩省教育會遂于1919年發起并成立了教育協進會,“共同研究教育之問題;交換教育之意見!币栽摻M織為聯結點,兩省教育界互相研究,共同探討,彼此傳遞最新信息,協力而進!坝写私M織而后對于兩省教育界共同之缺陷,可以合兩省之力而革除之;對于一省特別之缺點,互以其經驗所得之優點而補救之;對于教育進行之計劃,可以合二省之力而研究之”。正可謂取長補短!啊呦噍o而行,于兩省教育之前途,關系固甚大矣!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組織教育調查及視察活動

        發展教育事業,除要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外,更需要從具體實際出發,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學習他人長處。為此,省教育會曾先后進行過幾次較大規模的教育調查及視察活動,以促進浙省及全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了準確地把握浙江省教育的現狀,教育會計劃對全浙教育界作一模底調查,并于1916年9月派朱章寶周行各縣。朱章寶此行目的有五:1、調查各縣教育狀況;2、參酌地方情形隨時宣講;3、勸募創建會所捐款;4、推銷教育周報并催收報費;5、聯絡各縣教育會并催促其進行。其中,“調查各縣教育狀況”是首要任務。后終因經費不濟,只到衢嚴二屬即止。

        1918車1月省教育會利用寒假組織旅日教育視察團。團員共計32人,分為三組,分別對普通教育、實業教育、社會教育進行調查。視察團自2月5日由上海出發,經長崎、下關、神戶,10日抵東京;11日從東京出發,歷箱根、名古屋、西京、大板、宮島、門司,27日抵朝鮮京城;越二日由京城跨鴨綠江,歷奉天、濟南、曲、南京返杭,已是3月6日。這次活動,規模大,時間長,視察的地域、范圍都很廣;貒螅山浐囝U根據視察情形,作“視察日本教育所感”一文,以告浙省教育界同仁。

        在視察中,他們感觸最深的有二點,即穎才教育和奴化教育。在日本,穎才教育盛行,如在西京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竟特筑一寮,專集市內各校之優禿學生,選任最有經驗之教師,學級編制且減少人數為二十人,充量教授”。究其原因,是“近來日本有感于人才之缺乏”。我國人才缺乏尤甚于日本,而穎才教育卻付厥如。因此,經亨頤一行在作此視察之后,深有感觸地說:“穎才教育,誠當務之急也”。

        到朝鮮后,原“以為亡國后之教育,必如何悲慘。而誰知此預想亦與事實相反”。視察團員們驚異地發現日本在朝鮮的教育實行“和好兄弟主義”,其結果竟至朝鮮人對于“日本語之發音極自然純熟,”而“尤可概者,朝鮮今日之忘亡國,昔日未亡以前必望亡國”。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感。對此,經亨頤及全體同仁們感嘆不已,直以“不忘不亡”以勉朝人,更欲以“不望不亡”警告國人,憂國之心跌然紙上。

        回國途中車抵安東,“滿目仍是日本人”。剛從日本對朝鮮人奴化教育的感嘆中回醒過來的經亨頤及同人,不禁浮想聯翩:日本在朝鮮的作為難道不會在中國重現嗎?國人有何防范措施?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們對奉天的教育作一番調查。結果是對于“日本在南滿之經營教育費每年三百數十萬之多,學生乘車免費等種種手段”,竟至“并無注意”,因而深感憂慮。

        對于這次教育視察,經亨頤概括為四句話:即“并無方法,并無主義,并無悲慘,并無注意”。前兩個“并”可以借鑒,后兩個“并”則足以醒我國人,免蹈朝鮮之轍。

        通過這樣一次對中外教育現狀的比較視察,一方面開闊了同人發達教育事業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從中看到了許多值得引起注意的東西,進而達到取長補短,前車后鑒之效。

        這是一次規模較大、而又十分成功的教育視察話動,較典型地體現了省教育會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除此之外,早在1917牟4月18日——5月9日,省教育會還曾派遣會員蔡敦辛等赴蘇省境內考察教育狀況;1924車4月11日,該會再次組織中等以上學校調查各校概況,等等。

        不可否認,省教育會的這些努力,許多因各種主客觀原因(如經費問題等)而未完成。但這些調查和視察活動尤其對浙省教育的發展無疑有著明顯的借鑒和促進意義。

        四、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積極開展社會教育

        在社會教育方面,浙江教育會深知其與學校教育的相互制約性,因而倍加重視,明顯體現出近代教育的時代意識。

        1918年10月10日,浙省教育會在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上海會議上,提出“設立青年團案”并獲通過。認為對青年施行教育收效最大,所以青年時代的教育是頂要緊的。創立青年團可以充分發展個性,增進群性。所以,青年團的宗旨為輔導青年的德、智、體三育的發展,促其成為健全的國民。值得注意的是,在省會青年團的推動和影響下,浙江各地也先后成立了青年團,并開展了各種活動,其影響甚是深遠。

        此外如1924年4月13日,省教育會與其他團體合作,籌設杭州圖書館協會;同年6月14日,也與其他團體合作,舉辦浙江除毒協會第一次籌備會,等等。所有這些,在客觀上創造并凈化了社會環境,加強社會的正面影響力量,從而使學校教育能在一個較好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獲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事實上,省教育會的活動范圍及其所發揮的功能遠不止于此。它還積極參與社會的各項公益事業,以此進一步開展社會教育。例如:1916年,發起并成立浙江省教員儲蓄協會,以儲備救國基金;1917年11月2日,省教育會會同在省校長,為北京、直隸、奉天等處水災發起學界募捐會;1918年,省教育會會同商界呈請軍民兩署轉呈政府,要求維持煙禁以免指銷存土。

        在所有上述活動中,最令人注目、也是浙江教育會較有成效的一件事,就是積極倡導并發展體育事業。這主要體現在開展學校體育及大眾體育方面。1915年10月17日,該會邀集省會中等學校舉行第一次聯合會操,以后又分別在11月14日、次年4月9日和5月14日舉行了第二、第三及第四次會操,每次會操人數均在千人以上,成績也頗有足觀。后由聯合運動會取而代之。同時,省教育會又開始發起全省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把體育運動更講一步推向全省。會長經亨頤認為,開展運動會的目的,“決不限于運動者之中,當普及于社會一般,蓋運動會為學校兼任之社會教育事業,本不以競爭優勝為唯一之目的,聯合二字,寓有結合精神之意……”并提出開展大眾體育,培養團結合作精神的體育思想。

        隨著全省特別是省會杭州體育運動的開展及其影響的不斷擴大,浙江教育會遂于1916年鄭重呈請省署,希望設立公眾運動場,終獲省長呂公望核準,遂于1918年冬正式開辦。為浙江民眾體育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

        另外,省教育會還面向教育界同仁積極組建各種體育團隊,進一步擴大體育的普及面。如1918年冬,組織足球聯合會;1919年3月2日,發起成立庭球隊,等等。在教育會的積極倡導下,各地學校也紛紛仿效,體育活動遂在全省展開。省教育會還積極致函各有關省級行政官廳,要求參加全國運動會;組織討論參加遠東運動會;建立中華體育協會,以進一步講究和發展中華體育。由此可見。浙江教育會在這方面的努力,其影響所及己遠非一個浙江省。

        實際上,浙江教育會在社會教育和公益事業方面所涉及的范圍小到注意杭城的各種公眾建設及文化設施、自然環境的保護,大到國家大事,竭盡其所能而發揮之。因此,可以說,浙江教育會不僅在教育方面,而且也在教育以外的社會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促進著浙江教育的近代化,而且也十分有力地影響著整個中國教育的近代化。

        五、小結

        近代教育相對于封建傳統教育,其主要區別在于:

        【浙江教育會與浙江教育近代化】相關文章:

        把整理浙江地方文獻的工作有計劃地開展起來-祝賀浙江圖書館建03-19

        浙江民營企業的問題與建議03-21

        浙江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制03-23

        浙江產業結構的經濟分析論文12-06

        大芯數OPGW在浙江電網的應用03-18

        浙江民營企業資本結構研究01-11

        人力資本與浙江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12-09

        談論浙江經濟中的各地區收入差距05-25

        提升浙江民企品牌營銷競爭力03-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