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傳統教育的局限性
人類近代科學覺醒和科學成果的大爆發,出現在西歐,而不是原本具有古老文化以及農業生產力發展基礎的中國?這是一直困擾我們思想的問題,中國傳統教育的局限性。
其實,所謂科學的研究,發蒙于人類生活早期。一切活動,都在自然環境里發生,而解決問題也要依靠與自然力的抗爭與借用自然的力量。于是各類生產和生活工具被制造出來。冶鐵煉銅,這算化學工業的初步。天文學與農業發展的相關性也被注意到,而且有了很好的發展基礎。是否可以這么說,所謂科學發展總是要因為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作為動力基礎,而支持科學研究不斷成熟?早期中國的科學發展與其農業生產的需要,有很重要的關系。因為要精耕農業,所以各類農具就被發明了。農歷的發明也是解決農業生產問題。
遺憾的是,在一個社會的智識階層,當他們與生產隔離時,則這個社會在生產革新上就缺乏了進一步提升和實現生產力改造的機會。中國社會較早出現了教育,以及設計了科舉制度。這是促進中國社會發育高級文化,以及實現社會有序管理的重要舉措。然而,這種教育有其局限性。中國教育的先天優勢與不足并存。這個局限性體現在:
這是一種貴族教育,社會的極少數人可以接受教育,即社會的智識發展與知識積累,天然排斥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勞動者子弟很少有機會讀書,接受教育。于是,這個教育,因為服務人群的原因,也就拒絕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甚至鄙視勞動者。
這種教育主要為人文教育,即鼓勵學生有儒家思想,參與到未來道德社會的構建,而較少鼓勵學生接觸大自然,了解自然規律,教育文摘《中國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原本有了很好基礎的'天文學、化學、醫學、以及機械化制造等,作為技術不被重視,也不成為教育的組成內容。
于是,這種教育被幾本儒家經典所束縛了,思想也被局限住了,缺乏對于改造自然的興趣。反之發展出成熟的貴族藝術,以及官場學問。這就是人類的社會政治文化,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個資本主要表現在政治文化,以權謀為主。即使在民間也發展出厚黑的學問。一大批聰明人,本來是有條件實現社會革新生產力創造的,卻白白消耗了高貴的智力資源,用在了貴族消費,以及在詩詞里發發牢騷。
這種教育,還反對資本經營,以及民間多樣文化的發展,即希望以一元化的東西,來規定好你要思想的,行為的。這被稱為禮儀教化。中國社會從來沒有可能在民間自然經濟條件下,發展出一個資本優勢階層。也就是一批人依靠商貿聯系變成有錢人,而他們因為有錢了,要參與到政治格局中來,這種革命在中國社會不會發生。民間資本經營受到限制和打壓,商貿主要為國營,而小資本經營者在社會上沒有地位。這造成一個問題,以資本聚集,支持工業化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不太可能產生這種裂變效應。作為政治集團是非常警惕,作為宗教力量和資本力量,與之構成威脅的。
當教育出現了這些傾向,而且價值觀非常清楚——服務于封建貴族統治,需要實現思想上的同化,以及在行為上割裂了與生產勞動的關系時,則這個社會最具有智慧,而且可以累積智慧,發育出科學成果的一大批,一代一代的人,都成為了社會生產的邊緣人。他們袖手旁觀,與人類革新生產力,沒有貢獻。這就是說,教育有問題,也連帶社會文化出現問題,從而造成一個事實——在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地方,有知識傳承的地方,卻沒有發展出科學,沒有跟上生產力發展的步伐。
教育發展出現人文化傾向,逐漸排斥與勞動的關系,讓接受教育的人,不去參與勞動,甚至他們自以為高貴,鄙視勞動者。這個現象,在歐美教育中也出現了。本地人更樂于接受金融、法律等專業教育,拒絕理工類學習。如今遺民孩子,他國留學生彌補了這一類教育的空缺。教育的短板,在社會建設中的因應效應不是很明顯?墒,這也埋下來一個發展隱患。也就是教育也因為人的需要的滿足,逐步走向貴族化了,奢靡與享受成為一種大眾思想。
也就是說,教育若與生產相脫離,不論是哪種教育,都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我們對于傳統教育的如此反思還不夠;蛟S,打破教育的局限性,解放智識人群的思想,把人力與智慧的力量都煥發出來,才是未來教育革新最需要做的事。
【淺談中國傳統教育的局限性】相關文章:
4.淺談中國的教育
8.淺談中國餐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