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實踐探討論文
課程改革強調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有效教學研究從關注教學行為轉向關注學習行為,教學設計研究逐漸轉向對學習者及其學習行為的關注,學習方式的變革也體現出學習行為研究的重要性。對高中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研究不僅順應時代的需求,而且對相關理論的進一步探討及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意義深遠。為了討論問題方便,本文基于影響教學系統運行的四個因素,從準備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學習三個階段探討學生有效學習行為的實現途徑。
一、教師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的有效行為(包括內隱行為和外顯行為)能夠引發學生更多的有效學習行為。因此要培養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先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效教師。
1.在準備學習階段應做的工作
。1)集體備課,鉆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
備課環節要求教師依據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測,并努力尋求解決的可行辦法,以保證學生有效學習。但是化學教師的現狀是只要按照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將知識點講到即可,這樣就失去了備課的意義。在現實化學教學中,通常會出現某些演示實驗現象不明顯,成功率低等實際問題,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研究教材、改進并創新實驗及實驗教學。例如,制備氫氧化亞鐵的實驗,如果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如圖1④)來做這個實驗,學生幾乎看不到白色絮狀的氫氧化亞鐵。由于氫氧化亞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經過化學教師的不斷嘗試、改進,發現利用其余四種裝置做這個實驗,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氫氧化亞鐵的色狀?梢,學習是無止境的,不光學生要學習,教師更要不斷增進專業技能技巧,為實現有效教學行為做好鋪墊,進而提升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
。2)明確學習目標,強化教學資源意識
化學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導航儀,沒有了化學目標就沒有了方向,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化學學習行為的有效性。而且通過閱讀資料,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提取信息和控制注意力等能力。例如,在教授《化學》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前,可以告知學生下節課要學習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相關性質,并且與二氧化碳的性質聯系較為密切。根據所給資料和已有的知識基礎,總結CO2有哪些性質和硫的氧化物的來源及其對環境的污染情況。這樣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學習,有利于提升化學學習行為的有效性。
2.在課堂學習階段應做的工作
。1)努力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教師要擅長創設情境,運用多樣、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還能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即創設教學,主要目的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般來說,通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自我監控能力,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性。例如,在講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可以利用氯氣的發現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好奇和疑問,在心理因素的驅動下生成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同樣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參與有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支架式教學法,該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也是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針對學生的需要,為學生提供逐步的、適當的、有效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憑借這些支架,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以促進學生養成有效學習行為。
(2)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引發學生有效學習行為自覺
五顏六色的實驗現象是化學最美的地方,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基本的方式方法。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要求學生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并獲得結論。不管哪一層次的學生都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帶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將實驗帶進課堂,這樣能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例如,講“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對于配制過程及在配制過程中哪些操作會造成誤差,學生在頭腦中就會很清晰,效果要比教師用語言描述實驗過程好很多。
3.在課后學習階段應做的工作
。1)設計層次性習題,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維持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
作業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科具體問題進而鞏固學科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有效途徑;瘜W作業的有效性也會影響學生課后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層次性習題就是根據不同學業水平學生認知結構上的差異所設計的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習題。層次性習題是有效作業的一種。因此教師根據新學化學知識的特點及不同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設計能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的層次性習題,有利于維持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
。2)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師生即時互動,使有效學習行為得以持續
對于學生的作業情況,教師要及時給出評價并反饋給學生,建立在線輔導答疑平臺,方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及時、順暢。有效的教師能根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作業情況分別給出恰當的評語,評語不僅包含了對學生學習化學的指導意見,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熱情,提升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可信任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信念,強化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還可以利用平臺讓學生之間進行作業互評,借助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激勵性評價,督促學生強化有效學習行為,同時有利于學生對后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二、學生
學生是學習行為的主體,因此要實現學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發生,最不該忽視的就是學生自身的作用。
1.在準備學習階段應完成的功課
。1)激活學習態度,為實現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做好心理準備
對于學生來說進入化學學習前首要的工作是激活學習態度。而在激活工作中對已有知識技能激活和化學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尤為重要的。進行化學新知識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可以通過下列方法激活已有的相關化學知識技能:在學習新知識前先復述或復習作為學習基礎的化學知識技能;回憶有關的化學知識技能的獲得過程,重溫原先形成化學知識技能的問題解決過程;用跟新、舊課題關聯的新問題來組織有關化學知識技能的回憶和再認,等等;瘜W學習動機是化學學習的動力,化學學習動機的激發,不但有利于學生傾向于化學學習,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化學學習行為的主動性、積極性,為發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做好準備。激發學生化學學習動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明確化學學習的目的及意義,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行為的積極性等。
。2)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指引有效學習行為發生
依據筆者的一線教學經驗和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不會有計劃地進行化學學習,即使有也多數都是依據各類考試進行制定的,并不是依據自身的知識水平,這樣的化學學習計劃往往都是考試前3-5天臨時制定的,效果并不顯著。學生要學會對自己的化學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診斷,然后根據診斷結果,制定相應的階段性的學習計劃,過了這個階段,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計劃,使得每一階段的學習計劃變得更為有效。在有效的學習計劃的規范下,使學生收獲好成績同時幫助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生成有效學習行為。
2.在課堂學習階段應完成的功課
勇于參與課堂討論,保持化學學習積極性,引發更多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參與課堂討論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在新課開始前提的問題,通常是為本節課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盡快從思想游離的狀態轉到化學學習上,同時這個問題還能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結構中提取出與新課知識相關的內容,方便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重組加工。另一方面是當所學知識和已有認知基礎產生沖突時敢于說出自己的疑問。提出問題的過程是在本身知識基礎上對新知識的重新建構,同時有利于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問題是思考的結果,又是思考的開始。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主動學習,引發更多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學生要時刻記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要積極參與化學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化學學習行為的有效性。
3.在課后學習階段應完成的功課
做好新課和習題的概括、總結,在總結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維持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瘜W知識技能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學生應該適時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發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能使學到的化學知識技能系統化,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形成化學知識網,不僅有利于知識的再現,還能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化學學習行為的有效性。概括、總結知識的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是圖表,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選擇思維導圖,在制圖過程中學生的頭腦在積極思考,這種行為的有效性要比教師總結學生照搬好很多,而且為后期復習提供了一份有自己特點的學習資料。對于習題學生可以將一種類型的題歸結到一起,以便發現這類習題的共性,找到這類習題的巧解方法;還可以準備錯題本,幫助自己發現化學學習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減少無效學習行為的發生。
三、環境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笨梢姯h境對人影響的程度之大。創設適宜的環境能使學生對化學學習本身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行為準備傾向,有助于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發生。
1.課前學習環境
創設安靜、民主、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滿足學生發生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需要。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只有滿足了學生的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感、愛、自尊),才能引發學生的生長需要(認識和理解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事實上,越能夠滿足學生認知和理解的需要,學生越有更強的動機去學習更多的東西,越能引發更多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目前學生普遍的狀況是自控力較差,學習上需要依賴家長和教師的監督。一個安靜極簡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學生學習時注意力集中,以便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生成有效學習行為。除了生活環境,對學生課前化學學習行為影響較多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系,一個民主的、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會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2.課堂學習環境
改變座位排列方式,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保持化學有效學習行為。課堂座位排列有很多種方式:秧田式、分組模塊、餐桌式、馬蹄式、圓形式。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比如說目前班級采用最多的秧田式,這種排列方式整齊劃一,有利于教師管理課堂、維持紀律和有計劃地傳授知識,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控制地位,但卻不利于師生交流互動,也影響后面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分組模塊有助于增強學生間的互助交流,但是教師不容易監管課堂;馬蹄式的排列有利于師生交流,但只適合小班教學。課堂座位管理模式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是教師要根據授課方式、授課內容和班級情況,選擇適宜的座位排列方式,這樣能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學習效果,使學生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得以發生、維持。例如:講《化學》必修一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這部分知識時,可以選秧田式的排列;講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時,可以根據班級人數選擇馬蹄式或者分組模塊。
3.課后學習環境
創設有利于學生與同伴討論學習的環境,幫助學生維持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筆者身邊有一幫很有想法的家長,這些家長發現孩子在家學習時效率特別低,總是坐不住凳子,后來他們商量在課后班租個教室,讓孩子們放學后到課后班上自習,每天派一位家長在教室里看自習,一段時間下來,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環境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程度,學習是需要氛圍的。但筆者認為更應該給學生討論問題的時空,問題討論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思維迸發,提升學習行為的有效性。
四、媒介
媒介是學生學習的工具,媒介的選擇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性。
1.課前學習媒介
選擇自己喜歡的化學智能移動終端,維持化學學習興趣,生成化學有效學習行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走進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對于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大,各種各樣的智能移動終端可以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這也給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帶來了便利。學生自己可以選擇喜歡的化學智能移動終端輔助化學學習,使自己的學習行為更加有效。比如:小猿搜題,這款軟件適用于各個學段各科的學習,主要幫助學生解答那些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而且每次搜索都給出三個與掃描題目最接近的答案及解析;虛擬化學實驗室,是一款專門針對化學實驗開發的軟件,學生可以在這里選擇儀器、藥品等重溫學過的化學實驗,再次體驗化學實驗的奇妙;高考化學,這款軟件為高中學生提供了海量優秀學習視頻,還可以進行專屬訂閱,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不斷加強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強化自己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
2.課堂學習媒介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模型教具,彌補語言描述的局限,使學生清楚直觀地認識化學物質的結構,便于給學生灌輸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思想,使學生學會利用化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引發化學有效學習行為。例如,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這部分選修內容涉及了很多物質的立體結構,對于缺乏立體感的學生來說學習選3時倍感吃勁,因為在他的頭腦中想象不出來空間立體構型,那就會影響學習效果,如果教師能夠使用教具和多媒體將物質的空間構型直接展示給學生,這樣不僅讓學生對這種立體結構有了清楚直觀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化學有效學習行為不斷持續。
3.課后學習媒介
充分利用化學教科書上的各類資源,選擇適合自己認知水平的教輔資料,鞏固并檢驗自己一天所學的化學知識,保持有效的化學學習行為。化學教科書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文本材料。不但教師要仔細琢磨化學教科書的資源,特別是教科書上的各個欄目及其價值,尋找恰當的利用角度,充分發揮欄目的作用,學生更要以教科書為依據進行化學學習,特別是課后習題更要高度重視并利用,不但是對本節學習的檢驗,還能帶動學生參與到化學實踐活動中,感受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對化學產生深厚的情感,帶動有效學習行為發生。而且課后習題里經常出現高考題的身影,例如:化學人教版必修1第63頁習題9的A選項對應2013年全國新課標Ⅱ卷選擇題第10題的A選項,人教版選修4第64頁實驗3-5對應2013年全國新課標Ⅱ卷選擇題第10題的D選項?梢妼瘜W教科書上的資源,我們一定要仔細琢磨,充分利用。教輔資料對學生學習化學有很大的輔助作用,選擇一本或兩本符合自己知識水平的課外輔導資料,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拓展化學視野和化學思維,便于更多的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生成。
綜上所述,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使學生生成有效學習行為并得以持續,是衡量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標準,也是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只有有效的學習行為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中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實踐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剪紙藝術有效教學探討的論文09-07
高效課堂始于的有效提問探討論文08-30
QAIT模式對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啟示論文08-27
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措施論文09-23
有效開展養成教育探討論文10-19
學法讓學習輕松有效教育論文09-10
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性論文09-23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有效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踐與反思的論文10-14
教學論文:觀念轉化為行為需要有效的管理08-08
高中化學科學教育內容及實踐的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