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芻議刑事司法改革

        時間:2024-10-22 20:44:35 法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芻議刑事司法改革

         自清末變法以來,器用之爭、中西文化論辯、文化傳統與現代化的關系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學術思考。在刑事司法改革的大潮中,許多人想把我國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設成與原來完全不同、同時又能與西方國家的刑事司法制度相區別的一種制度,但無情的現實是:在刑事司法領域,過去曾被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些內容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如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在刑事證據法學中的核心地位、被刑事指控者的“如實陳述”義務等。從國際背景看,主要是經濟全球化、人權普遍化、法律世界化帶來的影響;從國內背景看,這種觀念的轉變則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建立法治國家的目標相關。顯然,中國的刑事司法改革發生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下,既應對刑事司法制度發展的世界性潮流作出回應,也應對中國的社會轉型作出觀念更新、學理遞進的演變。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及其具體制度的構建,既要考慮世界范圍內刑事司法制度發展的總體趨勢,又要考慮我國刑事司法制度發展的現實需要。 
                如何將我國的刑事司法傳統與現代性融會貫通,如何促進我國刑事司法制度在“中西新舊”合理配置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是擺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課題。96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在原來的職權主義的基礎上吸收了英美法系國家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因素,初步建立了一種混合式的訴訟結構。針對這種狀況,一些刑事訴訟法學者試圖對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發展模式作出理論回答。如龍宗智教授認為,在司法改革中應奉行“相對合理主義”,這是對國際標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一種理論表述。其理論前提是視國際標準為普適性公理。他認為,中國目前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無法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因此,只能采取相對合理主義,“不求最好,只求較好”。[1]建林教授提出了中國刑事司法的現代化問題。他指出,在全球化的、現代整體社會發展的視野下,現代化的刑事司法所應體現的品質有二:一是對人權的尊重;二是對程序正義的強調。[2]左衛民教授則認為,中國刑事司法制度應當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現代型刑事司法制度的主要特點是人權保障優先、訴訟職能分離、控辯平衡、審判中立。[3]上述學術爭論的背后,隱含著對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的認識。在社會科學領域,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論爭一直呈此消彼長的態勢。刑事訴訟法學領域也是如此。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采取漸進或激進的方式推進我國刑事司法制度向國際標準靠攏,也有少數學者強調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主張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改進司法制度。從總體狀況看,普遍主義顯然占了上風,但特殊主義并未從人們的心里徹底逸出,這或許與整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危機有關。但是,目前的改革僅僅側重于對司法權的內部關系和司法程序進行調整,基本未觸及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等體制性問題,作為現代司法制度基石的司法獨立原則未能通過刑事司法制度改革而得到明顯加強。一部分學者提出對刑事訴訟法要進行全面修正或者進行結構性改造,使其能夠較長時間不變,以后只是作某些或個別調整。也有學者認為,目前進行大修的社會條件尚不成熟,技術準備也不足,進行大修缺乏相關制度以及實際條件的支持,而且人們對這種改造的必要性普遍缺乏清醒的認識,因此,主張進行溫和的漸進式的改革,即以大修為目標,近期實行中修,而后再視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最終實現刑事訴訟的現代化變革。

         從目前的討論看,再修正《刑事訴訟法》的具體建議主要包:(1) 修正《刑事訴訟法》第12條,明確規定無罪推定原則和一事不再理原則,改造再次起訴和再審制度;(2)賦予被指控人沉默權,完善律師辯護制度,保障律師會見在場權、調查取證權、閱卷權、法庭言論豁免權;(3)改革證據制度,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強化證人作證制度、強化控訴方的證明責任、完善司法鑒定制度,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證明標準;(4)完善偵查程序,解決強制性措施的司法控制、審訊程序的正當化、技術偵查與秘密偵查的法制化等問題;(5)完善不起訴以及變更起訴的法律規范,適當擴大相對不起訴的適用范圍,實行比較靈活的量刑建議制度;(6)完善審判程序,調整庭前審查程序,完善庭審質證制度,強化二審開庭審理,收回死刑復核權,改死刑復核制度為死刑案件的三審終審制;(7)強化刑事訴訟法得以嚴格執行的保障程序。尤其要就違法取證的法律后果、超期羈押的法律后果、律師權利的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確規定,以增強刑事訴訟法的剛性。[5]從保障被指控人人權的角度看,強制性偵查措施的法律控制與辯護律師訴訟權利的保障應當成為刑事訴訟法再修正的重點。 
                筆者認為,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努力推動一些結構性問題的解決。例如,通過制度和條件設置,真正實現審判權的獨立行使;改革審判前程序,實現對偵查行為的法律控制,尤其是對強制偵查的司法控制。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正,在整體模式上應推動由國家權力獨大的傳統型刑事訴訟向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相對平衡的現代型刑事訴訟轉換。在修正《憲法》尚不具備現實可能性的情況下,應在現行憲法的框架內盡可能調整訴訟結構,完善制度規范,重點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從而使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實質性改善。在具體制度的構建方面,應秉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促進我國刑事司法傳統與現代性的融合,并以法治精神貫穿始終,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 

        參考文獻: 
        [1]龍宗智《:相對合理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頁。 
        [2]建林《:刑事訴訟的現代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頁。 
        [3]左衛民《:司法程序的基本特征:傳統型與現代型之比較》,《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4]陳衛東《〈模范刑事訴訟法典〉的起草思路、原則與框架》,載陳光中、陳衛東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頁,第50頁 
        [5]龍宗智《:徘徊于傳統與現代之間—論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政法論壇》2004年第5期

        【芻議刑事司法改革】相關文章:

        關于司法的制度屬性與司法改革02-26

        司法改革與律師業03-24

        刑事偵查權的司法控制12-26

        我國檢察制度改革芻議03-22

        刑事再審程序之改革與重構03-21

        對我國刑事司法中量刑均衡的思考03-20

        司法改革的目標和界限12-05

        我國刑事司法應引進修復性司法理念03-21

        芬蘭民事司法改革的理念與實踐03-22

        近代中國的司法改革思想03-0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性色免费视频福利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