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表法的地理教學論文
一、從靜態看
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到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此日,北京與廣州相比,北京的白天長。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夜越長,到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冬至日: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夜越長,到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此日,北京與廣州相比,廣州的白天長。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到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到此也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
二、從動態看
1.晝夜長短的變化冬至日→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北半球白晝→長,但晝長<夜長;到春分日,晝長=夜長;過了春分日,白晝繼續增長,晝長>夜長。南半球恰好相反。 夏至日→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北半球白晝→短,但晝長>夜長;到秋分日,晝長=夜長;過了秋分日,白晝繼續縮短,晝長<夜長。南半球恰好相反。 教師可以在此引導學生做出小結:冬至日是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夏至日則是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恰好相反。
2.極晝極夜的變化冬至日→夏至日:北極圈內極夜范圍逐漸縮小,到了春分日消失;過了春分日之后,北極點及周圍開始出現極晝,且范圍逐漸擴大,到了夏至日達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 夏至日→冬至日:北極圈內極晝范圍逐漸縮小,到了秋分日消失;過了秋分日之后,北極點及周圍開始出現極夜,且范圍逐漸擴大,到了冬至日達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 由例子可以看出圖表教學法的優勢所在。
一 、化難為易,加強理解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門檻高,理論性強。其中很多知識學生在初學時都難以理解。要想讓學生輕松攻破這些難點,在講述時采用圖表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比如“地球的公轉運動”這一內容就可采取圖示法結合多媒體演示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弄清楚地球的運動是自轉和公轉兩種運動的疊加,而不至于讓學生憑空想象,難以理解。
二 、通俗精練,利于記憶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概念多,地理規律和地理特征復雜,在教學中適當采用圖表教學法,會將這些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從而激發學生的聽覺記憶、視覺記憶及動態記憶。本來課本中許多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都用較大的篇幅來闡述,采用圖表教學法,就可以很輕易地講透這些知識的實質和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突出重點。例如,低壓和高壓天氣系統就可以采用圖示法和表解法結合的方法進行闡述講授。又如,“我國的人口遷移”這一節在課本用了較多的文字闡述,其實要是把這個過程簡化為圖,內容就簡單多了。
三 、化靜為動,直觀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插圖眾多,學生普遍有地圖冊及常用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但這些插圖和地圖內容畢竟是靜態的,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某些地理知識的演變和形成過程,如果采用板圖、板畫教學,邊講邊繪,化“靜”為“動”,不僅闡述清楚了地理知識的相互關系、分布規律和時空變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形象直觀的思維。
四 、條理清晰,結構完整
圖表的特征是形象、具體、直觀、生動,運用圖表教學,可以幫助突破重點和難點。如講到海水運動當中的洋流時,就可采用全球圖和各大洋的分區圖來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腦中有圖,心中有譜,且不易混淆。由此可見,圖表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優勢是顯著的。它不僅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基本特點———知識和圖表的不可分割,而且,它還具有使用頻率高,容量大,硬件要求低,適應課題廣,清晰易懂,講授效果好等突出優勢,同時也反映了地理教學中的改革趨勢———知識圖表化。
【圖表法的地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圖表繪制高中地理復習教學方法論文10-25
“學案導學”法的地理教學反思論文10-07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6
初中地理教學圖表的高效應用07-31
學生地理圖表判讀能力培養研究論文10-17
地理教學論文06-14
中學地理教學論文09-17
地理教學的論文內容09-22
地理教學的論文參考10-26
地理的教學小論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