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通用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1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狀況
。ㄒ唬┻m應性問題。包括對環境和人際關系的適應、對學業的適應、對經濟狀況的適應和對生活自主性的適應。進入大學后,面對陌生的環境、生疏的人際關系,絕大多數大學生表現出不適應,心理沖突多,情緒起伏大,在實際生活中常出現諸多矛盾。如孤獨感與強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情緒與理智的矛盾;幻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當對這種因環境改變而出現的焦慮、不安、孤獨感超過限度時會產生心理問題,出現失眠、食欲不振、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有一部分同學對學習的適應常常會出現問題,表現為學習不得法、考試焦慮、不會安排學習時間和計劃,一旦考試的環節出現問題,就會表現出不自信,情緒低靡,甚至厭學等。
。ǘ┤穗H交往問題。進入大學,人際交往面拓寬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往往使學生不知所措。大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易引發人際沖突,陷入孤獨、逃避、自我心理設防。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交際心理障礙,表現為交往中溝通不足、社交恐怖、關系失調、人際沖突等時有發生,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ㄈ┣榫w問題。由于過分緊張,大學生通常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表現為情緒波動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時而積極情緒占據主導,時而被消極情緒主宰,遇事不冷靜、易沖動等。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ㄒ唬┥鐣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當今的社會環境有關。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變革、科技進步,正在轉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政治氣候的多變,中西文化的沖突,各種思潮的涌入,諸種矛盾沖突對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強烈和復雜。競爭的加劇、壓力的增大、東西文化的碰撞、價值觀念的多元、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等等,當這些展現在心理結構還相當稚嫩的大學生面前時,他們的理論知識和人生閱歷還無法使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出現心理失衡是很難避免的。
。ǘ⿲W校教育的原因。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環境和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更直接更深刻的影響。由于中小學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智育,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基本社會實踐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致使不少大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進入大學以后,由于學習的壓力和對大學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孤獨、壓抑、空虛等不良情緒。
。ㄈ┘彝サ脑。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每個孩子成長不可忽視的條件。家庭對于塑造學生個性、養成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不完整的家庭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往往使其產生孤僻、冷漠、粗暴的人格特點;父母關系不良、緊張或沖突,經常吵架甚至相互敵視,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出自私、敵視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欠;家庭教育方式的“態度不一致”、“溺愛”、又會造成孩子懦弱、虛榮和隨心所欲的毛病;嚴峻冷漠、家長的經常打罵、缺乏人情溫暖的家庭會使孩子遲鈍、猶豫不決、具有兇犯暴力的傾向。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便會誘發心理疾病。
。ㄋ模﹤體的原因。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其正處于心理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發展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是一個人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但同時又是心理發展與成長的困惑期。由于我國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學生身體發育快,但身心發展呈不平衡狀況較為普遍,心理成熟滯后于生理成熟。心智能力無法控制生理成熟而衍生的沖動。其心理傾向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例如富有理想又易脫離實際;熱愛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觀失望;思維活躍又易于偏激;自我意識強又難以對自己客觀準確的定位。因此,經常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沖突、心理困惑。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全員參與,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開展,全過程進行,以最大限度健康發展學生為目的。
。ㄒ唬┢占靶睦斫】抵R。首先,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卻不自知,或者是知道但無法擺脫,主動尋求幫助的學生較少。除了心理保健意識不強外,另一個原因是一些同學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有誤解,仿佛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人都會戴上一頂“不正常、有問題”的帽子,有同學甚至不敢選修心理教育的課程,還有些同學則是不知道心理咨詢是什么,哪些問題可以通過咨詢來解決。所以,在學生中普及心理衛生知識,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作廣泛宣傳是該項工作能有效開展的前提保證。其次,要通過開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選修課,幫助學生增強心理調適能力,維護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ǘ┙⑿睦斫】到逃龣C構,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首先,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必須建立集教學、科研、心理咨詢三大功能于一身的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承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宣傳調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等工作。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高校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是團委干部、輔導員、班主任等,以兼職為主。系統學習過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受過系統訓練的專業咨詢人員匱乏。應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ㄈ┲笇W生組建心理健康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能否普及和提高教育效果,還需要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心理教育的重點在于通過心育賦于受教育者強大、持久的內在的自我發展動力與能力,達到自我發展、自我預防、自我矯治的目的。學生社團可以發揮朋輩之間鴻溝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動性大等優勢,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服務他人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有效地開發學生中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這無論是對于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還是使工作的觸角更深入都十分有益。心理健康社團還可以起到一種在心理咨詢教師和學生之間搭設橋梁的作用,通過他們,可以及時得到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信息反饋和學生中正在出現的帶有共性的心理問題,可以對突發事件進行危機干預。
(四)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心理咨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消除心理障礙的手段。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就是給大學生提供支(下轉178頁)(上接177頁)持、幫助和發泄的場所,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努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在咨詢過程中,除了面對面詢外,還可以開設電話咨詢、報刊專欄咨詢、書信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為校內外求助者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除了個別咨詢,針對不同情況、不同背景的學生在特定時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開展團隊心理輔導,做到有的放矢。通過這些輔導使學生能更清楚地明了自身的需要,更好地設計自己的成長道路。
。ㄎ澹┘訌娦@文化建設,豐富業余文化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增強競爭意識,獲取奮進的信心,并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中獲得休息和娛樂,調整生活節奏,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以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2
心理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大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訓的力度。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不少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部分學生甚至存在嚴重的心理疾患。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會給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的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穗H關系緊張
交際困難已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F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受長輩溺愛,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周圍人的立場和感受。而家長和老師的保護使得一些學生上大學后仍然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一些大學生遇事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他人的看法、想法等與自己不一致時,他們甚至采取“以牙還牙”、自我封閉等方式予以解決。交際困難,一方面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則因沒有傾述對象而使得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二)情感困擾
大量案例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學階段,老師和家長在學生生活中所占份量越來越低,許多學生在心靈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歸宿,因此有些學生為擺脫孤獨寂寞或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談戀愛,種種戀愛心理的不成熟導致大學生戀愛成功率較低,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使其陷入自卑、焦慮的消極情緒狀態
(三)學習壓力大
很多大學生對個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現要求過高,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別人略勝一籌,卻往往忽略自我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需求,無法從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樂和喜悅。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優秀便不能接受,繼而感到壓抑和自卑,諸多壓力無從排解
。ㄋ模┚蜆I和前途危機
部分大學生在入學后,沒有明確的生活和奮斗目標,不知道如何完善和發展自己,不愿嘗試創造性的思維,終日隨波逐流,無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大學生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擇業前表現得盲目樂觀,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際水平,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一旦就業失敗就出現情緒低落、煩躁、焦慮等心理狀況,最終導致心理疾患的形成
(五)心理期望與家庭不符
部分大學生讀大學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為了“光耀門楣”,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現象在強勢父母與弱勢子女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擇業時,這部分學生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顧及父母的感受,當自己的期望同父母的意愿相違背時,往往會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因此勢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對策
大學生群體雖不是一個問題群體,但其所面臨的特殊壓力及其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值得關注。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不應僅限于對有問題和困擾的個體,更應關注整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對不同環境做出良好的適應,而各個高校也應做出相應的干預政策,更多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拓寬交際范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ǘ┮凶约旱穆殬I規劃
大學生要盡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沖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ㄈ┛鞓返膶W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善于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并時常帶著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著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ㄋ模└淖冇^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于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也就是說,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ㄎ澹⿲W校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
1、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機構
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在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許多高校已將其作為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機構。此外,學校應將其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同時各高校應經常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以全面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采取心理干預措施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大學生數量龐大,而高校心理咨詢機構人員有限,致使心理咨詢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設一支素質較高、責任心強、專兼結合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以加大對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疏導的力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應積極主動與學生聯系,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并創造條件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全面反饋學生狀態,以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3
【摘要】自閉與自卑、學習障礙、情感困惑及過度的網絡依賴,是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根源有社會、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積極關心和資助特困大學生等,是解決上述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高,強烈的成長欲望與個體心理發展不成熟的矛盾決定了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最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壓力,產生心理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閉與自卑。閉鎖性本是大學生出于自衛本能的需要而設置的心理屏障,它是大學生適應能力發展的表現,但如果過度地掩飾自己,不敢在他人面前以一定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則會出現嚴重的自閉心理。
青年時期,由于身心的迅速發展,帶來了自我意識的強化,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比較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明顯增強,但由于大學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突出,過度地自尊在一部分人身上容易滑向自卑,產生攀比心理和消極聯想,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自責,最終在消沉中難以自拔。
自閉與自卑心理是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的重要因素,最近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交際困難問題已成為大學生首要的心理問題。
2.學習障礙。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障礙有:缺乏學習動力、嚴重的學習焦慮、學習疲勞。而目前多數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則是缺乏學習動力,其主要表現有:
①逃避學習。
不愿意上課,不能積極思維;課后逃避學習,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撲克、下象棋、玩游戲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無求知欲,無抱負、無期望;
、诮箲]過低。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考試成績不及格也不在乎,缺乏必要的學習壓力;
③注意分散。
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軈捑耄淠那榫w。
學習動力的缺乏常會讓人說到或者想到學習就頭痛,導致在校學習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應付差事;⑤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因為不能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而難以適應緊張、繁忙的學習生活。
3.情感困惑。由于初、高中階段學校與家庭關注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少注意學生情感上的需求,特別是性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夠,男女同學相互間有種神秘感。進入大學后,談戀愛已不是禁忌,大學生開始追求他們的愛情,突然的感情釋放使一些大學生缺乏有效的思想準備,特別是在戀愛失敗后,容易導致情感脆弱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極端,給社會和家庭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大學生心理問題,要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學生只有具有遠大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才能奮發圖強,產生經久不衰的學習動力。而理想信念并不是天生固有和一成不變的,在今天政治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格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極容易造成大學生理想、目標、認識和追求上的無所適從,一旦信念出現偏差,就難免不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高校必須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客觀對待當前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環境與氛圍是一個群體中相互影響,可以同化的力量,一個人置身于這個群體,日久天長,耳濡目染,就會熏陶形成共同的風尚和氣質。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心理健康與社會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優良的校風學風能激勵大學生自覺地培養愛祖國、講奉獻、重思想的高尚情操和嚴謹、求實的、勤奮的治學態度。所以,高校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構建一個優良的人才成長環境。具體做法是:
①堅持以育人為目的,融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體,使大學生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
、诔浞掷脤W校的人才資源優勢,聘請有影響的專家、教授為大學生開設文、史、哲、經、音樂、美術等系列講座,提升校園文化的格調和檔次;
、垡詫W生社團為龍頭,開展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使學生社團成為開拓視野、增長才干、培養創造力、擴大信息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素質、增強團結協作精神、煥發青春和熱情的校園文化場所;
、芡ㄟ^校園文化節、藝術節、學術節、科技節、文化周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增加心理衛生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從而達到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和發展的目的。同時,學校還應建立健全各級心理健康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盡快克服心理障礙,心情舒暢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韓永清.高校特困生心理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9).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4
摘要:
本文旨在通過對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提高學生的職業決策能力,為就業指導和咨詢干涉提供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體系構建;途徑和方法
隨著我國高校的招生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之一,引起了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研究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特征,認真分析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有效開展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科學合理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1、當前高校開展職業心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職業心理教育的發展,已經從注重學生畢業時期的指導轉移到注重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成長和發展上,這是個巨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工作起步比較晚,高等院校的職業心理教育還處于安置就業的階段,即謀職指導,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特別是對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教育缺乏深入系統的輔導。
(1)職業心理教育缺乏系統性、協調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職業心理教育把職業選擇當作個人在就業時出現的單一事件,沒有認識到人的職業選擇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職業心理教育的對象僅限于畢業班學生,只局限在就業這一個環節,而對非畢業生、對就業之外的環節包括學業、職業和事業發展問題,則缺乏指導與幫助。職業心理教育缺少全程性服務,全方位切入。
。2)缺乏專業的職業心理教育隊伍。
目前,許多高校職業心理教育專職人員數量少,專業化水平低,職業心理教育工作一般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者思想政治輔導員來負責,他們在從事學生工作的同時兼做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工作,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缺乏專業知識背景,缺乏既能跑市場,又能上講臺的雙棲型人才,更缺乏既能進行政策闡釋,又能為畢業生提供職業生涯設計和就業心理輔導的專家型人才。
2、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體系構建的對策。
。2)教育方法。
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學生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有信心,不會因為信心不足而妨礙選擇職業的范圍,同時會有積極的求職行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職業決策并成功就業。而且在所選擇的職業領域,其自我效能感越高,所取得的成就的機率就越高,在這一職業上堅持的時間就越長,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愿意去克服。因此,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提高其工作績效,并改善其對工作的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作者認為提高個體職業自我效能感是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僮晕曳治龊吐殬I分析相結合,建立合理的職業需求體系。
職業選擇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決策,作好這樣的決策,需要充分的信息。職業選擇實際上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求職者對職業進行選擇,同時,職業也對求職者進行嚴格的選拔。個體求職成功與否取決于雙方的需求是否能夠達成一致。因此,求職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巧來促進選擇和選拔雙方的相互了解與統一,就顯得十分重要。實現“人一職”匹配和促進人生各階段職業發展兩個層次的目標,促成職業中的人與職業組織、與職業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達到人與職業、人與社會的整合,使人、職業、社會一起發展是我們進行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最大理想和目標。
②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完善大學生職業人格特征。
學校教育要按照明確的目標要求,利用現代心理輔導技術和手段,在職業心理教育實施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建立走向社會所應有的心理素質。學?梢詫W生進行心理測試和職業分析,通過測試和分析,使學生對自我各方面的素質有個客觀的評價,能夠明確自己適合于哪種職業,什么樣的職業更能發揮自身的潛力等等。
。2)工作方法。
、俸侠砼渲寐殬I心理教育內容,實現職業心理教育的階段性要求。
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應該是整個貫穿大學四年的一門重要課程,不同階段任務不同,每個年級都從不同方面開展職業心理教育。讓學生認識了解社會相關職業的性質、要求、信息,并根據自身專業情況、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并結合社會需要實事求是地進行職業初步規劃。注重就業政策和擇業技巧的指導,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的主要是進行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完成大學生向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谒枷胝谓逃c職業心理教育相結合,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念。
大學生就業偏差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帶來的擇業觀的偏差。因此,解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問題是解決職業問題的關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方面的優勢,指導他們采取積極向上、奉獻的、求實的擇業就業行動,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奉獻精神,促進畢業生全面發展,實現充分就業。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就業穩定和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將個人的成長與單位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和諧發展。
、劢⒁恢Ц咚刭|的職業心理教育師資隊伍,推動職業心理教育體系全面實施。
職業心理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只局限于畢業生這個群體和就業這一環節,而對非畢業生、就業之外的包括學業、職業、事業發展等問題都應該給予指導和幫助。從目前高校的實際狀況看,職業心理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也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工作?梢酝ㄟ^培訓、增加投入等方法解決指導教師專業化的問題。通過培訓,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輔導、學習成材輔導、心理輔導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投入,為指導教師提供實現職業心理教育工作專業化的保障條件。就業指導教師自身應加強在職學習、在職提高,做研究型教師。注重在教學中研究,加強在職業心理教育方面的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總之,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強、時間跨度大、社會化程度高,且十分緊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對其進行系統研究,全面推動。高校應當對學生未來職業所要求的心理素質進行系統的研究,建立在校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內容體系,把職業心理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教育整體規劃加以實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5
一、弱勢群體的心理、行為特點及對公園的普遍需求
在進行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時,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研究弱勢群體的心理及行為特點的同時,也應充分了解其對于公園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創造條件,消除人為環境中的各種障礙,使弱勢群體也能正常生活并參與社會活動,讓全體公民都能平等地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典型弱勢群體對公園的使用,如老年人行動相對不便,一些必要的輔助設施應更為便于使用,如方便輪椅通行的道路;殘疾人則由于現代公園中缺乏專為他們設置的公共空間,而普通公園不安全因素過多且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故他們多選擇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附近;兒童由于身高和體能的限制,高差較大的地段或臺階都無法獨自通行,且他們由于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及薄弱的自我保護意識很難避開環境變化帶來的危險,另兒童經驗知識有限,故要盡量在保障他們安全的前提下設置一些新鮮有趣并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設施。
老年人對公園環境的需求:老年人腿腳不夠靈活,行動相對不便,比較看重活動設施是否方便使用,一些必要的輔助設施應加以強化,方便輪椅通行的道路也是老年人是否能愉悅的享受公園環境的必要條件。
殘疾人對公園環境的需求:現代城市公園中缺乏專門為殘疾人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普通公園由于存在不安全因素和無障礙設施不完善造成的不便利因素,以及正常人異樣的眼光使得大多數的殘疾人不愿光顧,許多殘疾人選擇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的附近。
兒童對公園環境的需求:兒童由于身高和體能的限制,高差較大的地段或者臺階都無法獨自通行。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由于好玩好動、注意力分散、安全意識不強,不太懂得保護自己,很難避開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危險。因此一定要注意兒童游園玩耍時的安全性。另外兒童生活經驗較少,而且看問題也很單純,對不常用的字或語言不容易看懂,在設置導向標識時應簡單易懂,盡量采用圖形等形象、易懂的標志物。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在保障他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設置一些新鮮有趣并且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環境設施,滿足他們對世界的求知欲。
二、目前我國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1.無障礙意識的匱乏
目前,很多園林設計者和管理者為追求含蓄的意境,忽略了可達性,從而忽視了弱勢群體的利益,增加了他們的游園難度,因而設計之初就應注入無障礙的設計的理念,并踐行于過程中,才能營造出真正的無障礙環境。
2.缺乏系統化的無障礙設計
大多數城市公園只是為滿足相關規范而進行無障礙設計。設計者沒有仔細考慮過怎樣才能將無障礙設計做的既巧妙又實用,加上我們缺乏弱勢群體使用感想的信息反饋機制,長期以來無障礙設計處于一個相對粗放型的發展狀態。
3.無障礙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不完善
城市公園中很多受到無障礙設施無法得到正常使用,形同虛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作為公園管理者,應不斷完善公園的功能、方便廣大游客,改造和修繕相關設施,使無障礙設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基于行為心理學的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新方向
城市公園的無障礙設計不僅要排除弱勢群體的各種障礙,滿足弱勢群體的游覽需求,更要為他們營造多樣的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通過巧妙的設計讓使用者獲取最大的身心自由和愉悅,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也對今后城市公園的無障礙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樹立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提高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水平要樹立科學的設計理念,將設計工作轉移到滿足弱勢人群的人性化、安全、使用需求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無障礙設計水平。
無障礙設計必須要明確每一項設計的標準、尺寸、關聯性等;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弱勢人群的行為需求以及公園環境與弱勢群體的行為關系。
2.融入無障礙的設計元素。在無障礙設計中對一些公共性的設施、園路、建筑、小品、植物、標識等進行設計時,考慮到弱勢群體的需求加入無障礙設計元素。公共設施需要專門設計,如:園路,考慮到弱勢人群行動不便,園路路面鋪設材料必須要平坦、防滑、避免摔倒。
3.加強感官的交互性設計
在城市公園設計中,一切相關的組成元素都包含了人們各個方面的感受,而交互設計中交互的對象,不僅僅是無障礙設計,還包括了不同層次、感官、感受的交互性設計。
對于公園設計來說,無障礙元素的加入必然要與正常的設計相融合,公園還有著許多其它的功能,通過景觀設計與多種園林組合元素的搭配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在無障礙設計中要保持這種感官、感受的協調性,即選擇了無障礙的設施設計也要保證整個公園整體效果,能夠從各個感官角度給人以心靈上的感受。除了最直接的視覺感受外,聽覺、觸覺、嗅覺這三種感應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方式與內涵,新材料、新技術、新手法的應用可以帶動設計思維的革新,技術進步可以打破固有的傳統思維方式,帶給用戶更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綜上所述,無障礙設計作為滿足弱勢群體在生活中使用公共設施的一種安全保障,使他們最終融入社會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這也是設計師的社會義務。完善無障礙設計,營造無障礙環境,是體現公園人文關懷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體現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提升城市公園品位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對促進社會進步,培養公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篇6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高度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大學生承受的壓力逐步加大,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有: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就業問題,等等。
1.適應問題
大學生適應問題主要是指大學生對新的大學校園環境及生活不能從心理上很好地適應,這類問題主要發生在大一新生中。據一項調查顯示,對大學生活感到不適應的比例約占25%。從高中到大學,面對環境的巨變,一些學生會產生內心沖突,出現心理問題。一方面,是生活上的不適應,包括對環境的不適應,獨立生活的不適應,以及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大部分新生都是從一個生活多年的地方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因此會感覺到孤獨和寂寞。另一方面,很多學生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高中時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有老師、同學的相伴,而到了大學以后沒有了奮斗目標,人際關系還沒有建立,因而感到迷茫、困惑。
2.學習問題
進入大學以后,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奮斗的目標暫不明確,對專業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對大學學習方式方法的不習慣等,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大學生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方法的不適應。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考上大學。到了大學以后,一些學生沒有了學習目標,失去了學習動力。另外,中學教育從課前預習到課堂聽課、做筆記,再到課后作業都是老師安排,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大學階段主要是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和復習,一些學生由于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因此對大學的學習方式表現出不適應。
3.人際交往問題
人要想在社會上獲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目前大學生人際交往存有三種問題: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會交往。第一種是認為人們之間不需要交往,孤獨、孤僻;第二種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絕;第三種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現交往技能障礙。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以備將來立足社會之需,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大學生由于性格和交往能力的局限性,不敢交往和不善于交際,導致人際關系不好,心理上孤獨,情緒上壓抑,從而產生心理障礙,可能會導致極端行為的產生。
4.戀愛和性心理問題
大學生的性發育基本成熟,感情處于沖動期。由于此方面的知識欠缺,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少數大學生對性心理和戀愛方面的問題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因而陷入困惑之中①。大學生中常見的戀愛問題有單戀、暗戀和失戀等。戀愛最使人激動,也最容易給人帶來痛苦。
5.就業問題
我國實行大學生自主就業、雙向選擇以來,使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大,競爭激勵,甚至出現一些困難,由此而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更突出,在大四畢業生中表現尤為明顯。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前或畢業后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心理問題就凸顯出來,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嚴重。
(二)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大學生自身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90后”,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成長的道路非常順利,很少遇到挫折。因此,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較差。加上他們正處于心理的相對稚嫩和生理的相對成熟期,對戀愛和情感問題往往躁動不安,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武漢大學關于“遇到挫折心態”的調查顯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有72.3%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新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總結經驗,從頭再來”。這組數據表明,大多數“90后”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抗挫折能力明顯不足②。
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外部原因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也是最重要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多數,他們缺少集體鍛煉和生活的影響,加之祖輩、父輩的過分呵護,導致他們任性、敏感、自我為中心,抗挫折能力弱,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淡薄,等等。學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學管理制度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很多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便會產生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薄弱,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一些心理問題。社會方面的原因。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本來就很脆弱的他們產生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二、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研究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下面筆者主要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提出看法。
(一)建立高校心理危機四級預防和干預體系,預防和處理心理危機事件。
建立高校寢室、班級、學院、學校四級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體系,一級預警:寢室,充分發揮室長、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的骨干作用,用多種方式積極了解同寢室的同學,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立即告訴班主任和輔導員。二級預警:班級,充分發揮班級心理委員、學生干部、學生黨團員的骨干作用,關心同學,廣泛聯系同學,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和心態,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向輔導員、班主任報告。三級預警:院(系),各學院任命專人做兼職心理輔導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和心理問題高危人員預警庫。輔導員、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心理、行為,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一旦發現重要情況就立即向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報告,并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及時干預。四級預警: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每年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素質測量,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提供心理輔導。另外,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對全校師生開放,為全校師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從寢室、班級、院系到學校的四級危機預防體系,可以迅速反映心理危機,有利于及時發現心理危機并及時干預。
。ǘ┢占靶睦斫】抵R,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課程,讓學生都學到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除了開設相應的課程以外,還需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動,通過活動的方式將心理健康的知識傳達給每一位同學。學校每學期可以開展一次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通過講座、班會、征文、攝影、繪畫、發宣傳單等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另外要求每班每學期至少開2次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通過收集本班學生近期存在的心理問題,然后在班會上討論,最后由班主任提出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
。ㄈ╅_展心理問題專題教育,對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開設專題教育。
在大學生成長的不同時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一樣的,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區別對待,給予針對性的輔導。一方面,高?梢园汛髮W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成幾個板塊,對這幾個板塊開展專題教育,比如本文提到的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大學生學習方法教育,大學生人際交往教育,大學生戀愛和性心理教育,以及大學生就業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還應該針對不同年級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開設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幫助學生認識不同時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如對大一學生應注重適應性心理問題的輔導;對二、三年級學生,重點應該放在目標教育、德才教育和情感教育,幫助他們提高心理調節能力,使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正確判斷并采取正確的方法;對大四畢業生則應該進行擇業觀教育及相應的心理輔導,幫助畢業生樹立自信、堅強的品格,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競爭,在遇到挫折后能夠用自我調節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態。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重大,以上提出通過建立心理危機四級防預體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專題教育三項措施,減少和預防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問題探析與對策12-28
大學生幾大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10-18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分析03-16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08-19
青少年心理問題與對策08-23
小孩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09-03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07-15
關于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04-03
淺談修護士心理問題及對策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