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大學生心理論文1
1.方法
1.1研究對象
貴陽中醫學院20xx-20xx級學生5406人,男1763人,女3643人。年齡17-22歲間。
1.2研究工具
使用樊富民[1]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量表“UPI”對入校不同時長的大學生集體使用電腦施測,該問卷由64個問題構成,涵蓋了身體健康狀況、情緒反映、自我認識等方面,可分類解釋也可按總分評價,能較客觀地反映大學生的身心狀況。
1.3統計分析工具
所得數據全部在SPSS19.0軟件處理。
2.結果
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2=-254.87,p=0.00<0.05)。剛入學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于1學期末(Z=-10.19,p=0.00<0.05),也顯著好于2學期末(Z=-14.58,p=0.00<0.05)和3學期末(Z=-4.426,p=0.00<0.05)。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于2學期末(Z=-3.39,p=0.01<0.0)。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77,p=0.4>0.05)。2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59,p=0.55>0.05)。
3.討論
對量表總分的比較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性別上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女生比男生嚴重[2]。一方面女性的生理周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女性對自身問題的評價過于悲觀;另一方面,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使男生將自認為明顯不符合男生特質的選項直接否定,其結果就是,女生敢于承認軟弱或無能,而男生傾向把自己描繪得“無所不能”。比較測驗總分,發現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剛入學時最輕,第1、2學期后逐漸加重,到第3學期減輕。入學時的心理問題最輕,和其他時候相比均有顯著差異。這一結果提示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和教育不能停留在只監控其入學時的狀態,要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最好對在校生進行連續的監測和指導。
大學生心理論文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為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別是對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而言,每一個大學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們尤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預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有利于大學生的良好品質的發展。
有兩位來自農村的孩子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在所有人都期望他們能有所作為時,卻驚聞其中的一位已退學,為什么呢?原來林同學入校后,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際,因自己來自農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壓力下日漸消沉。最終,精神恍惚,成績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試中,竟有三門功課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學。而另一位呢?辰同學性格開朗,待人大方,并且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農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奮發努力,不但考試成績科科優秀,而且還榮獲了國家獎學金二等獎,成了同學、父母眼中的驕子。同樣的出身,同樣的環境,為何二人的境況會截然相反呢?我想這主要是由于兩同學的心理差異造成的。林同學由于內心自卑,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而不知化解,積壓心頭,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學習及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走向了退學,可見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誰不期望有堅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呢?然而,健康、幸福絕不是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豐富、科學的飲食,甚至體育煅練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決于人的精神狀態,取決于人的心靈世界,F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的心理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焦慮,困惑也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所以每個大學生要想取得成功,獲得幸福,就必須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無數事實主明,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沒有健康,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學生一定要正視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態。
況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鑄造美麗人生!
大學生心理論文3
摘 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未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系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 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梢娙缃翊髮W生心理問題愈發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并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游、 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松、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 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 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成預期的行為習慣, 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偉.《善待心靈》[M].北京:di震出版社,20xx.143-147
[2]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xx.229-243
[3]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164-170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通用7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建議分析論文 篇1
摘要:
目前,我國高校就業競爭壓力激烈、形勢嚴峻,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缺乏社會經驗,對自己步入社會工作缺乏自信心,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本文主要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認為大學生造成就業心理問題除了自身因素外,更突顯的是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并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問題;就業;對策;探究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高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負面心理。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過程中,一般會遇到不同種類的心理沖突,比如,他們既愿意走入人才市場又期望政府解決就業,既渴望主動競爭又擔憂遭遇競爭挫折,既想發揮專業特長又存在可能放棄專業的思想準備等。這樣的心理沖突隨著時間而不斷升溫發酵,進而促成種種心理矛盾的出現,F今,社會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作為剛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意氣風發,在就業過程中,為了增加人生閱歷,學習社會本領,本打算從底層做起,踏實穩定地走好事業的每一步,但是卻又難以忍受別人的異議,接受不了現實的考驗;他們渴求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一展才華,但是卻沒有勇氣去迎接挑戰,反而畏懼失敗后的一無所有;他們理想遠大,志存高遠,但是卻不愿承認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上述可見,矛盾心理嚴重阻礙了高校大學生的順利就業,這樣的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令他們難以在四年的大學生活后找到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讓他們陷入了就業-辭職-再就業的惡性循環中。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通用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 1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探索人生、掌握專業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與競爭的時代,借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一 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度和觀點,并且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著主觀性、復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群體屬于一個心理幼稚并且又擔負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面對來自于社會、環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盡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12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補充,該學派注重人的積極情緒和潛能優勢的開發。這與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發展、促進學生幸福的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一直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側重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心理危機干預方面,注重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和培養的方面較少。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試圖構建發展性積極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簡述
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于世紀之初,先驅馬丁?塞利格曼指出,積極心理學是揭示人類優勢和促進個體其積極機能的應用科學。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為主要內容,并致力于科學地探索如何締造個體的幸福生活與和諧美好的社會。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情緒狀態與過程、積極認知狀態與過程和積極行為。
培養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極情緒的培養對個體心理健康起著核心作用,積極情緒可以增加個體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源又稱心理能量,它主要用來支撐一個人產生或進行名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以及外在行為。積極情緒首先可以讓我們感覺良好,讓人感覺到輕松愉快。二是其可以擴建認知領域的功能,擴展注意思維的多樣性,可以改變思維的內容,將壞的想法改成好的想法;還可改變思維的廣度或邊界,拓寬我們的視野。三是可以改善人們對挫折及失敗的認知,提高抵抗壓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從消極狀態中的復原力。四是可以讓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給個體帶來最好的狀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論文1500字(精選9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論文 篇1
摘要:解決大學生中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是當前大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人格缺失、人際交往困難、戀愛情感波動和學習、就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學生的心理上存在著一系列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危害著青年學生身心健康,阻礙著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建立科學、有效、靈敏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方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標。一直以來,大學生都被認為是受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他們具備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但是,從當前反映的一些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潛伏著心理危機。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等等。
楊叔子院士曾經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現問題,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币虼,分析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已經成為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過度轉變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容易出現考上大學的自豪感和處理問題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的交往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容易出現心理問障礙。
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強調教育主體的參與創造,力主開展活動性的教育模式,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參照體系和思考框架,尤其是為解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行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啟示。鑒于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積極吸收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精華,重構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整合教育的內容和課程體系,創新教育的模式與方式,創設良好的互動環境和氛圍,構建重視教師與學生素質能力的評價體系。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知識理念,認為知識是人類主動建構而形成的,不是客觀產生的。
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重視建構的學習理念,重視學習者本身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也重視學習者現有的知識體系,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話語權,力主開展對話式的學習模式與方式,重視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
三是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習對于知識與意義的積極主動建構,主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各種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與方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證;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摘 要:
積極心理學關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積極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在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是一支蓬勃發展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獨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矯正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問題的出現,也不能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必須打破傳統局面,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據獨立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獨立院校必須結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靈活的用人機制,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學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成為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精選9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 篇1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探索人生、掌握專業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與競爭的時代,借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健康
一、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度和觀點,并且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著主觀性、復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群體屬于一個心理幼稚并且又擔負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面對來自于社會、環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盡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精選5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與彌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在我們享受自我的時候,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應該多為社會創造價值。很多大學生都能做到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1
[提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大學生幸福心理學論文(通用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幸福心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幸福心理學論文 篇1
一、積極心理學對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的啟示
(一)系統的訓練內容: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
第一是積極情緒研究,如愉悅、滿意、樂觀、希望、感恩和寬恕等和主觀幸福感相關的內在體驗。
第二是積極特質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優勢和美德,并且認為發揮積極特質是實現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第三是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研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會、廣泛的道德等,以及它們如何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在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從個體和群體層面,建構積極情緒訓練、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將整體上促進大學生幸福感的各個方面,從而幫助大學生掌握幸福技能,實現幸福人生。其中積極人格特質訓練是核心內容,成為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基礎;積極情緒體驗是個體層面主觀感受,積極關系獲得是群體層面交往技能與幸福獲得的保障條件。同時,在積極心理學三大研究體系內,積極心理學家們建構了大量的理論來解釋什么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如賽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學說、弗雷德里克森的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希斯贊米特哈伊的“心流”學說、弗蘭克爾的人生意義觀等等,這都將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核心主題和重要方法來源。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多數苦讀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學校門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環境,心態也會因此有所改變。大學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各種互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 大學生活 矛盾 心理健康
一、主題簡介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