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與生活節奏加速,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所引起的心理應激反應增加,由此使得高血壓、潰瘍病、糖尿病等心身疾病逐年增加。針對心身疾病的防治,單純依賴于藥物治療是片面的,難以完全奏效,必須結合積極有效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方能提高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抗病能力,防止不良心理的刺激,改善病情,增進效果。
心理護理的對象是病人,主體則是醫護人員和親屬,是通過他人對病人進行的心理支持和幫助,解決病人心身癥結,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氣,克服心理障礙,更好戰勝疾病;谶@一認識,在針對心身疾病開展心理護理時,首先要求醫護人員及其親屬能夠尊重和關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諧的醫患關系、護患關系及家庭關系,形成良好氛圍;其次要求醫護人員及其親屬有一定的心身醫學知識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應。在這樣的基礎上,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心理護理:
1、溝通:一是言語性溝通。通過語言交流如談心、說話來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說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諱什么,從而采取相應措施開導病人和幫助解決問題。二是非言語性溝通,即用表情、眼神、姿勢、動作等進行交流,這點對于醫護人員更為重要,因為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對病人造成較大的影響,運用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理解:心身疾病大多為慢性疾病,病情波動性大,病人顧慮多,特別希望得到醫護人員和親屬的理解。因此,心理護理不能僅停留于幫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夠理解病人,給予心理上的支持。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輕心,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次能夠理解他的痛苦與煩惱、顧慮,用同情心去幫助他、支持他,使其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促進心身健康。
3、安撫:心身疾病的病人通常表現出心理應激水平較低,每遇心中有解不開的疙瘩時,單純的說理方法難以奏效。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時,醫護人員特別是親屬應了解其內心矛盾,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后顧之憂。 總之,心理護理不同于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種經常性行為方式,需要有耐心和技巧,具有針對性和知識性,爭取取得良好效果。
相關推薦:
應該對抑郁癥朋友說的十句話
高考失利心理疏導
給對方足夠的空間
解決高考焦慮的方法
消除考試焦慮的方法
【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相關文章:
護士資格考點: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措施05-10
試談患兒心理 心身疾病及防治10-27
心理護理的論文09-20
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精神護理05-19
老人的心理如何護理09-30
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10-02
腦卒中病人的心理護理07-10
兒科病人的心理護理10-26
護理心理的工作的論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