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會議技巧,在職場中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那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職場會議技巧。
想當優秀的參會人?問問自己這9個問題!
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看過很多技巧,卻依然開不好一場會。
因為“熟讀并背誦全文”實在是太難了。
因此,本文不打算讓你去記下一條條生硬的技巧,下次開會,記得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就夠了:
會前:
Qwest 運營官Teresa Taylor 在發送會議通知時,會要求所有參會者回答三個問題:
你為什么要參加這次會議?
我們要決定什么事?
你是否有問題要在會議尾聲時問我?
會中:
我在會議中的角色及職責是什么?
我的發言是否有助于會議核心議題的解決?
在對他人提出異議前,我是否已經充分理解了他的意思?
會后:
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Robert C. Pozen表示有三個問題需要在每場會議結束后提出詢問:
我們的下一步是什么?
誰負責這些事情?
時間表應該是怎么樣呢?
憑什么這9個問題就能幫你開好會?
那就讓我們看看什么才叫一場“好會”。
開一場高效的會議需要做到這6事情
1、可以不開的會,還是不要開了
開會不是一件討人喜歡的事,它讓你必須打斷手頭的工作,而且還占用與會所有人的時間。
所以,決定是否開會的核心原則是,只有阻礙共同利益的事情才需要開會解決。
分配任務?打電話發郵件就可以了。
調和矛盾?一頓火鍋就能解決,不行就兩頓。
工作出了差錯?誰污染,誰治理;誰挖坑,誰管埋。
能別開會的事,還是不要開會了,今晚還要加班呢!
2、把無關會議的人員趕出會議室
蘋果前員工肯·西格爾(Ken Segall)日前在自己出版的新書《Insanely Simple:The Obsession That Drives Apple’s Success》中表示,喬布斯自始至終認為,人多并不是更好創意的必要條件,他不會因為把不需要的人趕出會議室而良心受譴責。
當然不應該受譴責,因為那些莫名其妙被邀請參會的人,就如導語中的程序員一樣,在會議中其實也是如坐針氈,既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又不能什么都不說。
通常,把與議題相關度不高的人請進會議會帶來兩個結果:會議時間的延長和無關話題的增多。
所以,想要會議開短點兒?參會人員先少請點兒吧。
3、能在會前想清楚的事,不要帶到會上想。
會議不是頭腦風暴,是風暴后的災后重建。
每一個參加會議的人,尤其是會議的組織者,都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除去臨時會議與緊急會議,絕大多數會議不應是問答題,而是選擇題。
會議不應鼓勵大家臨時對問題提出看法,而應在會議開始前就讓參會者準備好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在會議中對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
會議是集體活動,而思考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所以,可以在會前想清楚的事,不要帶到會上想。
4、想讓會開得快,就別讓自己太舒服。
不是所有的會議都專治疑難雜癥,有許多會議,討論的問題其實并不復雜。
但正因為不難,所以大家也都很放松,有的聊著最近該追什么劇,有的討論最近的電影哪部是爛片,有的干脆掏出手機刷朋友圈。
這樣的會議就算解決了問題,投入的時間成本也十分高昂。
限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與話題當然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多少顯得有些沒有人情味。
不如從會議本身入手,如果會議環境沒有那么舒服,就沒有誰愿意去拖延會議的時間了。
比如,不算復雜的會議直接找個地方面對面站著開就好,面對面站著說話還玩手機的人,多半找不著對象。
比如,預計半小時能開完的會議就把開會時間定在下班前半小時,想講閑話?那就準備迎接加班狗們的憤怒吧!
5、不分角色的會議,還不如小孩子過家家。
有些會議,對問題的討論會演變成無休止的爭論,最后會議時間無限延長,卻仍然得不出任何結論。這樣的會議,缺少一個決策者。
有些會議,氣氛活躍,大家各有高論,看起來無比充實,但說過的話就像劃過天空的流星,再燦爛也不過是瞬間的光芒,會議結束之后還是什么都留不下。這樣的會議,缺少一個記錄者。
有些會議,開著開著就突然有了一種初戀的氣息,大家四目相對,如同初次約會般手足無措,不知下一句話究竟該說什么。這樣的會議,缺少一個引導者。
大多數人在找工作時都經歷過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這樣的面試中,得分最高的,不一定是話最多的人。
得分最高的,通常是知道自己擅長什么角色,并至始至終扮演好這個角色的人。
會議也是同理,話說得多跟會議表現好,其實沒有太大關系。
有的人喜歡不停提問題,挑別人方案的刺,似乎這樣就顯得自己思維敏捷,比別人更高明。
但在會議上,所有只提問題不給解決思路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有的人胸懷天下,涉獵甚廣,上至新常態一帶一路,下至神探夏洛克什么時候出第四季,都要在會上引經據典地論述一番。
但在會議上,所有說閑話的人都該被拉出門面壁,用你小學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你一個人說一分鐘閑話,就浪費了全班60位同學一小時的時間。
要想通過會議表現自己?別想著怎么搶話了,想想自己該做什么角色吧。
沒有角色的會議,就是一盤散沙,都不用風吹,開著開著就散了。
6、會開完了,然后呢?
會議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會議本身解決不了問題。
再好的會議也只能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但任何方案,都得靠人來完成。
因此,任何會議的成果,除了解決方案,還要有一張任務分配表和一張時間表。
當然,還要有一個拿著鞭子在后面趕的人。
為什么說會品見人品? 一個好的參會者具備如下品質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學會開會對自己而言并不重要。
我又不是領導,既不能決定開不開會,也不能決定誰來開會,別人瞎扯我也管不了,老板開完不安排任務,我也不敢替他安排,我一個人學會開會有什么用?
這么想,你就有點狹隘了。
要知道,會議可能是你在職場中經歷頻率最高的集體活動。你在會議中的形象,很可能會決定你在職場中的形象。
即便你不是領導,你在會議中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你可以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整理出會議記錄,發給沒能到場的人,這說明你善良而細心。
你可以在討論陷入僵局時稍加點撥,或是巧妙轉換話題,這說明你機靈而且識大體,當然你如果能指出要害,只要領導不瞎,你的思考能力也能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了。
如果他瞎,那這樣的領導也不值得追隨。
所以,要讓別人覺得你優秀,首先你自己要把優秀當習慣。
最后讓我們再來審視一下,一個好的參會者具備哪些品質:
找到自己的角色,擔當好自己的職責。
遵守發言機會均等原則,不打斷他人發言。
選擇并表達自己的立場,不人云亦云。
文明表達,多講道理,少講道德,多用客觀事實,少提主觀標準。
做好會議記錄,會后及時總結。
仔細想想,這些品質,實質上就是領導力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做一名優秀的參會者,不需要你說很多話,也不需要你改變整個會議的格局。
一個聰明的人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能讓自己的角色影響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