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要想招聘到理想的人選就需要多花心思,尤其需要避免招聘誤區。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招聘的3個誤區,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個誤區,像我。
比如說你和一位應聘者在面試中不斷地聊,結果發現你們倆不僅是一個學校畢業的,而且還是一個系的。后來又跟另外一個候選人聊,發現他跟自己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從而在心里產生好感,影響原本的判斷。
再舉個例子。你招聘一個總經理秘書,你發現有個小姑娘特別合適,什么技能都好,就是有點粗心,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大毛病,自己不是有時候也粗心嗎?而且那個小姑娘性格很開朗,個性與自己很合,就忽略那個粗心的缺點,錄用了她。實際上,對老板或HR總監來說,粗心也許不是致命的,它并不在考察的維度里面,老板可能需要戰略觀、決策力等,而HR總監可能需要控制力、協調能力、影響力等等,這些是重要的維度,它不需要考慮粗心的因素。
而對于總經理秘書職位,是否細心就是她是否能勝任工作的一個維度了,因此,像我是要不得的。
相應地,一些聰明的應聘者也會努力地制造“像我”的機會,俗稱“套近乎”,制造與招聘者共同的東西,這個時候代表企業選人的經理就要警惕了,因為你腦子里會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叫“像我”,因為發現“像我”的人我給他評估的分數就可能要高一些,這個誤區基本上去不掉。
所以企業招聘人才需要公正、公開,你必須隨時保持警惕,為了避免這個誤區,最好將他們的話記錄下來,筆記要記得更真實、更客觀,并且由2人以上共同參與面試,根據筆記的內容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受“像我”因素的影響。
第二個誤區,暈輪效應。
據說瑪麗蓮夢露死后,有一位收藏家買到了一只夢露的鞋子,他把這個鞋子拿到市場上去展示,參觀者如果想聞一下,必須出100美元的高價,但愿意出錢的人竟然絡繹不絕,排起了長龍。
夢露的鞋子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就是暈輪效應。由于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的印象過于深刻,從而愛屋及烏或抱有成見。
暈輪效應在企業選人過程中也十分常見。比如原先我在松下做人力資源處長的時候,面試一個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維修設備的,各方面都合適,完全符合崗位的維度,但是他有個小缺點,長了個酒糟鼻子,紅紅地,粗大的毛孔全部張開的,我看了嚇一跳,他那鼻子就在我腦子里怎么都揮之不去,后來就沒要他。做過多年的人力資源工作后,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初的做法是多么地不夠職業,其實酒糟鼻子對于他做工程師這個職位有什么關系呢?會不會影響他從事的工作?不一定。但是由于他那個鼻子在我腦子里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它身上其他的特點我都看不到了,紅鼻子在他身上形成了一個光環。這是企業選人的大忌。
一個企業在判斷一個人才時,有可能因為他有同行業知名企業工作過的經歷,從而形成了一個暈輪,他的優點被放大,而真正企業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則沒有被考察出來,或者說,即使考察出來了也被暈輪給掩蓋了。
第三個誤區是相比錯誤。
這是指不自覺地把應聘者與另外的人相比較,而不是根據維度來確定人選。
比如,招聘一個設計專員,如果原先的設計專員做得很好,你會不自覺地拿他與原先的人做比較,以那個人作為標準,實際上,人有千差萬別,這個人的優點也許是別人的缺點,但別人同樣有那個人所不及的別的優點。
再比如,有5個人一起應聘,其中一個人特別光彩,各方面都是強手,那么一同來的其他人都要倒霉了,因為這4個人都比不上他那么光彩。許多負責選人的經理這個時候會犯錯誤,緊抓著這個最光彩的人不放,但實際上,他并不一定就真的是最合適的,等你發現他不合適,不愿意來,再回來找其他的4個,別人可能已經在競爭對手的公司上班了。
相反地,今天有5個應聘者來到公司,都是“半斤八兩”不怎么樣,但可能由于你急著用人,或是其中一個比其他4個某方面要強些,就錄取了那個從矮子里頭拔出來的將軍。也是犯了相比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