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眾多企業都面臨著員工不足的狀況,尤其是生產制造型企業,有訂單無人生產,老板們都在大嘆苦經,招人難,難招人。
其實,我們可以換種思維,做一番自我檢討,找不到人是誰的責任,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自身的問題。俗話說的好,家有梧桐招鳳凰。招工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招人不如吸引人,我們何不從自身的改變做起,唯有做好自己,我們自身才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好企業從來都不缺員工。好企業是好員工干出來的,好企業也吸引和造就了好員工,這本身就是唇齒相依,良性循環的雙贏互利關系。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吸引好的員工呢?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一、待遇吸引。
中國勞動力市場最豐富的資源是農民工。農民工背井離鄉,追求的是一種機會和工作平臺,并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
企業如何在這方面能夠給予重視,自身具有競爭力自然會有員工動心。俗話講,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良好的待遇,是吸引員工的基本條件。
一位老板曾經告訴我,優秀的員工是免費的,因為他在員工薪酬給付方面,總是要高于同地區同行業10%,并給予員工多勞多得,極大地刺激和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個人收入高,穩定性高,對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他們對公司的貢獻也大,穩定現有員工,使他們安居樂業,其實就是一種招人的策略。同時,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強調的還是一種“熟人社會”。員工帶員工,熟人介紹,就是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的問題。而且,需要一定的提前量,在每年的國慶節后就開始這方面的工作,包干到人,責任到人,完成任務者獎,才會有組團去打工的景觀。
二、環境吸引。
如今的員工,已不同以前,特別是新生代的80、90后,他們在尋找工作,選擇就業的時候,除了待遇,最看重的還是環境。
企業環境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影響員工的生存,精神環境影響員工的成長與發展。
中國企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硬環境方面都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食宿條件、工作條件等都有了極大的改觀,缺少的是精神軟環境的投入和建設,特別是工作氛圍,人際關系等都缺少應有的條件,不能適應新一代人的要求。
特別是員工內部交流缺少,除了工作任務,極少參與公司的會議,也沒有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機會,節假日休息時間沒有完全保障。員工的精神生活貧乏,容易產生對工作的厭倦。
三、事業吸引。
員工入職企業,一般都是基于兩種原因,一是生存,二是發展。
生存是最為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能夠適應企業的相關環境。在此基礎上員工要能夠看到希望,即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他們也能夠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只有這樣,他們也才能體會到不單是給企業干,而是在為自己干,他們才會把企業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干。只有大家這么來想的時候,才會真正地同心同力,我們才能夠形成自己的團隊,人心齊,泰山移。
四、文化吸引。
打造軟實力,靠的是企業文化,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最具吸引力,不僅是一種潤滑劑,更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一些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報刊、黑板報、公布欄、閱覽室等,還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諸如征文、書法、體育、文藝、晚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還定期評選勞動標兵、技術能手等活動,樹立榜樣、給予表揚,增強凝聚力,鼓舞人心。
對于員工而言,企業是一個舞臺,就如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一樣,造就了不少的人物。企業還是一個競技場,需要一定的規則,正是這些規則的公平、合理、公正、透明、人性等才具有了吸引力,才使得企業人才濟濟,不拘一格,天下英才為我所用,這就是格局,也是企業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