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管過高薪酬路在何方
資本市場低迷,各大券商紛紛降薪、裁員的背景下,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卻大幅提高薪酬及福利費用至32億元,較年初預算數增長57%,按照國泰君安3000多員工計算,平均每個人的收入達到了讓同行瞠目結舌的100萬元。(相關報道詳見本報今日A3版)
面對媒體爆出的驚人猛料,國泰君安的回應同樣顯得耐人尋味。在稍早之前,一位國泰君安人士稱,不應以人均收入看年薪。人均已經如此驚人,不人均又能怎樣?該券商的普通員工反映自己的收入遠遠沒有達到100萬這個平均數,那么更為驚人的薪酬大頭兒是不是被高管們笑納了呢?到4日下午6時,國泰君安作出正式回應,稱32億元薪酬福利費用只是“計提”,而不是實際發放。不過,計算與提取之后,最終還是邁不過發放這一關的。如果沒有媒體的曝光,是不是就不需要特別強調“計提”與“發放”的區別了呢?
長松“企業操盤手”——用最實操的方式,促進企業最高層管理文化高度統一,進而強大企業;
高管高薪一直被公眾所詬病,比如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6600萬的年薪,就引發了全國范圍曠日持久的爭論。馬明哲是幸運的,因為他還能夠以“靠業績拿高薪”來抵擋一陣來自公眾的憤怒。國泰君安似乎也沒有忘記這一點,在聲明中特意強調自己2008年的業務收入為預算的1.15倍。但是,按照相關報道披露的更為詳細的表格,國泰君安2008各項目實際收入情況較年初預算的完成率普遍不高,其中主要的項目都低于年初預算數,特別是數額較大的業務,年初預算收入超過3億元的業務均未完成。
在大部分指標完成情況不足100%,甚至某些指標完成情況為負數的情況下,國泰君安的薪酬福利卻完成了全年計劃的157%。在這樣的數據面前,“靠業績拿高薪”的理由顯得并不是特別理直氣壯。在宏觀經濟持續上行的時候,馬明哲們的天價高薪往往拿業績來說事。如今,形勢已經急轉直下,公眾準備拿業績說事的時候,才發現“難看”的業績也可能無法阻止“好看”的薪酬。對于高管薪酬如何監管,過去是一個問題,如今更成為一個問題。尤其是在市場低迷之際,不管不顧的利己行為,更是往社會的傷口上大把撒鹽。
央企和國企的高管薪酬問題似乎更容易解決,因為他們的“婆婆”手中握有直接起效的行政權力。甚至不用真正動刀,就已經有若干國企高管聯名承諾降薪以彰顯榜樣的力量。但其他類型公司高管過高薪酬的問題如何解決,一直是一個語焉不詳的話題。按照人們良善的想法,市場機制會自動解決一切問題。但在無止境的欲念面前,市場有時候是虛弱無力的,華爾街的海嘯證明了這一點。我們需要市場,但不需要信奉市場原教旨主義。必須的監管應當與市場同行,在高管高薪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奧巴馬怒斥華爾街高額分紅“無恥”引來輿論一片喝彩,其實中國并不是不存在類似的憤怒,而且同樣需要一個有效的監管機制。在公司內部,薪酬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并不少見,但關于薪酬問題最后的決策結果是否符合股東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卻是一個無法把握的難題。在國資作為大股東的股份公司里,如何確保國有資產不因管理層的自肥而流失,也已經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在這些問題真正得以解決之前,行政監管的及時介入未必不是一個選項。以自由市場標榜的美國可以大大方方地頒布“限薪令”,難道只有我們需要扭捏和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