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曾經說了一句風靡一時的話:21世紀,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這句話放到小微企業發展中也是金玉良言。當小微企業度過了最初的“錢荒”之后,如何凝聚人才、選拔人才、如何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時損失商業機密……都是企業“升級”必須要完成的“通關”。
而這個“人才”瓶頸,僅僅依靠企業努力是無法完成的,需要人才市場秩序、行業市場秩序、行業法律規范等多方面制度的完善和規范,遺憾的是這些領域直到現在幾乎還是政府關注的盲區。以下是中關村一個企業的遭遇:一位副總的流失,不僅讓企業損失了上千萬,還讓他們險些不能在行業立足——
招人
多想把珍貴留京指標留給骨干員工
戶口到手轉身就走 沒少吃“過路精英”的虧
說到周末加班,我的第一個苦惱就是人才引進中的戶口問題。
我們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比較高,因為他們提供的技術服務包括汽車、網絡、保險、軟件等多行業技術,所以公司對新員工至少需要半年的培訓時間,找到一個能獨立工作的員工非常難。因為一直是發展前景比較好的企業,我們公司也曾經得到了北京戶口的指標。但是,這個指標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期待中的人才。因為根據現行政策,這個指標只能給應屆畢業生,所以我們很慎重,在決定人選的時候,公司的幾個副總全部參與討論后才最終定下了人選。但那位讓我們非常欣賞和期待的男孩,辦妥留京戶口手續之后,也就在企業呆了半年,幾乎就在他們剛剛完成新員工培訓之后,沒打任何招呼,就直接走人了。
我們周圍很多企業都吃過這個虧,應屆畢業生把我們這些民營企業都當作跳板,拿了戶口就走,雖然簽過勞動合同,約定了最低服務年限,但是違約金不可能過高,否則合同沒有法律效力。而且違約金即便高也沒有太多作用,企業多數情況下并不了解這些新員工的去向,即便找到了,這些社會新鮮人也沒有賠償能力,企業也沒有精力跟他們多耗。對于這種“過路精英”,企業基本沒什么辦法。
有了失敗的教訓之后,我們企業不再申請留京指標,但幾年下來,問題也開始出現。有一些員工真的非常優秀,經過幾年慢慢成為公司的骨干了,可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沒有北京戶口,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不止我們一家,中關村很多小微企業都面臨這個難題。
對于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我覺得也不必大動干戈,只需要政策小范圍略微調整。取消戶口畢竟不現實,我只覺得不必單純限定留京指標只能給應屆畢業生,應該允許企業把留京指標獎勵給經過幾年考查后篩選出來的優秀骨干員工。這樣,也能提高小微企業在招聘人才中的競爭力。而且,我想,這種調整并不會讓北京新增人口過多,反而可能降低新增人口的增速。
用人
到哪里能找到靠譜的職工信用檔案
核心員工另起爐灶 “競業禁止”輕易被破解
雖然在人才引進上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但是真正困擾我的難題還是就業人員信用檔案資料的缺失,這種信用空白很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我們企業就曾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在公司成立的初創階段,聘請了一批技術型年輕人。當時,國內保險業還沒有遠程定損的概念,車輛理賠中使用的證據多數還都是膠片相機拍攝完成的。我們一邊推銷自己的理念,一邊咬牙堅持了多年,投入了很多資金進行研發,收集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形成了我們獨有的數據庫、處理模塊、軟件系統和數據分析等內容。
2005年后,企業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最好契機,國家鼓勵電子信息化產業發展,對行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要求。保險行業就此步入信息化處理的時代。而我們正是能夠為保險行業提供信息化技術的少數服務商中的佼佼者。
我們很快就拿到了第一筆大單。簽單之后,正準備大干一場的我發現眼前的路面轟然下陷——公司的一位副總帶領重要崗位的技術骨干和中層全部辭職,復制了大量的數據資料、數據框架處理模塊、軟件系統等前期關鍵的研發成果,很快成立了新團隊,并以比我們公司更低的報價來爭奪客戶。
企業一時間處于危難之中。危機面前,我們高薪聘請了有該行業工作經驗的“外援”才得以順利實施了第一個最重要客戶的合同。
反思這次挫折,我認為最大的教訓就是,小微企業在初創階段把精力全放在技術創新和開拓市場上,幾乎沒有關心過知識產權的保護,結果四五年的研發成果,輕而易舉地就喪失掉了,而當時也沒有簽訂完善的競業禁止協議。即便簽了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作用也不是太大。多數的競業禁止協議也只是禁止員工在同一個行業做同一個崗位的工作,因為禁止的條件越苛刻,在員工競業禁止期間,企業需要支付的保障金越多。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這種情況下,當這名員工拿到了核心的技術機密后,他只要不從事技術崗位,就破解了這個競業禁止協議,這對很多“靈活”的人來說,不是件難事。
因此我認為,比較急需的是建立一個有公信力的職工信用信息平臺。小微企業如果要發展,應該有職業道德和誠信的職業經理人的參與,而這種職業經理人恰恰是中國缺口最大的崗位之一,造成這種缺失,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缺少就業誠信信息的統計和約束。
現在的信用查詢也就是是否按時還貸的信息,對了解一個人職業信用完全沒有幫助。其實,即使是正常的人員流動,新東家也會希望看到員工工作方面的信用信息。如果政府有關部門成立類似信用促進會這樣的機構,給企業搭建一個平臺,由第三方進行員工就業信息、誠信信息的采集和核查,所有信息對外開放,個人和企業能夠隨時查詢。如果有重大誠信問題的員工就業時會碰壁,我想,對建立職業誠信規則、行業誠信規范乃至建立誠信體系都會有利。
防人
商業秘密認定何時不再是棘手難題
直接“山寨”省心省力 創新誰還愿意做
其實,與人員流動密切相關,甚至說讓人員流動如此受人關注的主要原因,還在于那些因人員流動而發生的商業秘密的流失。這也是我最近幾年最棘手的難題。公司擁有的智力型服務產品始終無法擁有專利權,創新和勞動成果不能有效得到保護,這方面的成果也很難從法律角度確認為商業秘密,而這是創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給予保護,企業在創新的時候就有顧忌,在同業競爭的時候,面臨惡性競爭的風險就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