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民生工程,除了引進領軍型人才外,還需要大批骨干人才。據測算,到2015年,僅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就需要填補4.3萬名人才。去年廈門推出的“海納百川”人才計劃,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針對軟件與信息服務人才。廈門將采用引進與培養并舉方式,為軟件產業和其他智慧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隨著廈門經濟轉型升級的日益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已逐步成為廈門經濟的新增長極。統計資料顯示,至2013年底,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820家,幾乎占全省半壁江山;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161.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098.8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8%,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9.9%。
加快創新驅動,科技為先導,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萬人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廈門也配套出臺了“雙百計劃”、“海納百川”等人才政策,引進了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科技創新創業核心人才,其中,近80%投身于廈門相關產業領域開展技術創新,10余個創業團隊集中于重點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全國同行業的領軍人物。實踐證明,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廈門產業轉型發展的助推器。
“人才帶動”戰略取得豐碩成果
2011年,火炬高新區開始實施“人才帶動”戰略,47名省“百人計劃”創新創業人才,63名市“雙百計劃”創新創業人才,高端人才數量居全市之冠。
2013年,火炬高新區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10.84億元,占廈門市的41.28%,70多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6家年產值超百億元,光電、計算機及通訊設備、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軟件四大主導產業已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產業集群,4條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
人才集聚 催生百億產業集群
福建省八成以上新藥在這孵化,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在這投產,國內第一個、全球第三個宮頸癌疫苗產業化項目落戶于此,國內首支尖銳濕疣疫苗也將在此譜寫神話。
一個個高科技含量產品的背后是海滄區搭建生物醫藥平臺,通過人才集聚產生磁場效應,推動更多人才和企業快速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的生動詮釋。海滄生物醫藥港2012年啟動建設以來,依靠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短短兩年內,迅速集聚生物醫藥企業147家,涌現出艾德生物、加巖高分子材料、奧普拓自控技術等一大批由海歸人才創立的高科技企業,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103億元,約占全市一半,全省四分之一。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火炬高新區;鹁娓咝聟^依托廈門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廈門軟件園孵化基地、廈門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等國家級孵化器,眾多人才創辦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技術創新水平高、產業化前景好的優秀高科技企業飛速成長。
技術突破 帶動新興產業崛起
“面向產業,依靠市場,突出創業”是近年來廈門人才發展的顯著特點。一個杰出的高端人才,往往能突破一項重大技術,帶動一個學科,催生一個細分產業。經過幾年的培育,廈門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技術等新興產業領域進一步壯大,誕生了一批符合經濟轉型發展方向、前景好的人才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城市新經濟增長點。各行業領軍型人才創辦企業近200家,以人才創辦企業為核心,成立光電、衛星導航等12個產業聯盟;與清華、復旦等高校簽訂全面合作協議,促進高端人才應用成果轉化。
2013年10月,國家第十批創業人才名單公布,黃劍成為其中之一。作為廈門首批“雙百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黃劍回國創立賽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率領團隊研發出目前國內最尖端的“NAS分布式集群系統”存儲設備。去年5月31日,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廈門市信息化局、賽凡信息科技三方在北京共同簽署框架協議,確定“中國統計信息云平臺暨大數據研究服務基地”將落戶廈門,成為福建省首個基于大數據開發應用的全國性云計算平臺。
類似黃劍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劉祥南與滕達攜手創辦了美亞柏科,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套電子數據取證勘察箱,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電子數據鑒定實驗室,推出了大批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數據取證產品,電子數據取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創新驅動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近年來,廈門全面推進“國家信息消費城市”創建工作,2013年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智慧城市獎”、“中國智慧城市推進杰出成就獎”、“中國智慧城市杰出貢獻獎”。廈門信息消費規模增長迅速,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批國家級動漫基地落戶廈門;互聯網商務應用發達,在線游戲、圖片處理等領域領先全國。
梅國贈率技術團隊開發出的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是人才在智慧城市中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該系統在全國率先創建了全新的數字化市民健康管理和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模式,使廈門市民健康管理進入“云時代”,目前已推廣到全國數十個城市。
智能手機、可穿戴電子產品等是當前智能產品的熱點,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廈門大學物理系主任蔡偉偉在石墨烯技術領域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并在產品的運用開發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民生工程,除了引進領軍型人才外,還需要大批骨干人才。據測算,到2015年,僅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就需要填補4.3萬名人才。去年廈門推出的“海納百川”人才計劃,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針對軟件與信息服務人才。廈門將采用引進與培養并舉方式,為軟件產業和其他智慧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