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裁員問題時,似乎將裁員看作了企業走出經濟的不二法門。但是,裁員真的能解決全部問題嗎?
當壁虎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自斷其尾,犧牲身體的一部分來保全自己。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失去的員工能夠通過重新組織找回,裁員的意義大概也在于此。但是,壁虎的新尾巴與原有的完全沒有差別,但員工對企業的信任、企業的社會聲譽是否能不受影響?企業即使能招聘到新的員工隊伍,也會為技能、新員工社會化等付出高昂的成本。
通過成本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它包括有形成本、無形成本以及風險陳本,其中,有形成本主要是由于對勞動合同的破壞造成的,并且是由企業直接負擔的,如
(1)勞動合同的訂立和維持成本。在企業裁員之前,企業為所招聘這些員工付出成本,而裁員使這種投入回報效益的持續時間縮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成為一種由企業承擔的成本。
(2)勞動合同的解除成本。在裁員準備階段,企業要進行規劃、溝通等許多工作,新勞動合同法之下,這些成本顯著增加了;另外,針對被裁員工的補償是有形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一方面要支付給裁減人員經濟補償金,另一方面,要對被裁員工的去向做出考慮。
(3)勞動合同的重建成本。包括與幸存員工重定勞動合同,以及與企業未來招聘人員進行的交易成本。人人力不足是先期裁員留下的隱患,因此是裁員中的預期有形成本。
無形成本是一種內在的成本,難于測量。企業與社會之間存在著契約關系,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與員工的無形契約是一種心理契約。裁員對社會契約的部分違背,尤其是對心理契約的企業單方違背,必將從社會層面和員工層面帶來成本。這種成本就如企業內傷,持續時間長,難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