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企業文化到底從哪里來?企業文化到底從哪里來?難道企業的文化是花瓶,只是擺設?
一、 企業文化到底從哪里來?
個人認為,企業文化首先就要解決一個企業的價值觀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企業要讓員工知道,他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企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很多人也許都說過的)。當然,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大前提。企業如果是純粹為了牟利,那就告訴員工,你們的工作任務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公司賺得多,大家的收入就更多;企業如果既是為了實現利潤,同時也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那么就要告訴大家,工作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還得關心社會,為社會做更多是貢獻,企業和員工要有使命。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企業要保證合理利潤。企業發展得越好,利潤越合理,規模越大,對員工和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一個300人的企業,和一個30000人的企業,對社會的貢獻是不一樣的,拋開經濟的指標不說,至少為社會解決的就業是增多了。而企業如果沒有合理利潤,如何才能發展到30000人呢?說不準,連現有員工的生存都無法得到保證。加上經濟上的因素,大到國家的GDP,小到地方財政,都有關聯。企業沒有合理利潤,是沒有意義的,企業要有存在的理由。
第三層意思,員工首先關心的應該是企業,而不是個人。大家工作都是為了個人的小九九,工作首先考慮的只是自己,假如大部分員工都這樣考慮,這個企業一定完蛋。為什么?私心過重的人所組織起來的集體,一定是一個私欲橫流的集合體,干活首先是從個人角度來考慮,先想好了對我有沒有利,那企業提倡的團隊合作,大家彼此協助,只會是一句空話,工作的責任心又從哪里來呢?所以,很多企業盛行的“企業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非常有市場就不奇怪了。假如大家都這樣,企業會有合力嗎?企業會有凝聚力嗎?企業會有戰斗力嗎?企業會有發展嗎?這也是境界問題。企業都倒了,大家還不是會失業?還不是要再找工作?假如一直是這樣的心態,大家就倒一家企業,換一家工作,周而復始,這樣的心態是不行的。套用一句老話:沒有國,哪有家?企業和員工的價值需要共存的土壤。
第四層意思,企業文化要解決企業和員工的責任問題。企業有企業的責任,員工有員工的責任。企業的責任是幫助員工成長,盡量滿足員工合理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但是,企業的責任需要通過轉化之后,再分解到每個具體崗位的員工,讓每個員工都參與進來,一起把責任擔當起來。說容易,做很難。簡單點,舉例來說,我們的企業對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而且保證不重疊,無遺漏,非?茖W。具體操作起來呢?不主動、不配合、不講效率、執行不到位、互相扯皮等等現象,在企業里比比皆是。為什么?員工缺乏責任意識。所以,當“人性管理”一提出來,尤其是所謂的“溝通”,大家滿肚子開心。你看,人家辦事要求我來了吧?要來和我溝通了吧?要我幫忙了吧?混帳!本來是你職責內的事情,為什么要人家來和你溝通?!你為什么不能主動完成好?!為什么你就不能把事情先做好,不影響別人的工作?!話是重了點,但是,對那些只有嘴上工夫、一肚子糟糠的人,實在不要給他們好臉色!
企業文化至少要解決:員工為什么要好好工作?企業和員工都應該有責任。
第五層意思,就是企業要有規矩。假如企業追求什么,員工追求什么都解決了,那么,遵守什么法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F代社會提倡的是契約經濟,大家都要講游戲規則,能做和不能做什么,要先講清楚。企業要有企業倫理,員工要有職業道德,大家按照規矩做事,不按規矩來的,彼此就不要攪和到一起。即使君子和小人可以在一起,那也必須是先小人后君子,凡事說在前面,大家才好和睦相處。最后大家都成為君子了,企業也許就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第六層意思,就是企業要有好的經營方法,員工要有做事的方式和標準。這是智慧,甚至是藝術,需要研究。積極創新,很好;遵守流程,也很好;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路子來經營,企業會走得更加順利。
二、 企業文化到底從哪里來?
個人以為,企業文化還是隨著企業的發展歷史不斷演變而來的。企業在不同階段,所提
倡的文化應該是有區別的。創業時期的企業,企業是為了生存,為了養活員工,為了不被市場所淘汰,賺錢也許是第一目的;企業有了較扎實的基礎,社會責任就更加明顯,絕大部分企業家們都懂得一個道理:為了賺錢而賺錢的企業注定是難以長大的。企業將會擔當更多一些社會的責任;企業很強大了,就是如何使企業更上層樓,實現從“好”到“優秀”、再從“優秀”到“卓越”的遞延,完成企業更宏大的使命,可以公開而且理直氣壯的站起來說為國家,為民族做貢獻了。
企業文化如何來?從實踐中來,從企業一步一步的成長軌跡中來,從企業運行的基本道理中來。企業文化不能忘記最基本的東西,也許就是最樸素的東西,企業文化是最實在的、最能體現企業在現階段最有代表性的價值觀念!
從上面來看,企業文化其實也是最具有企業個性的。任何企業的企業文化也許都看似相似,互相對接可能都有道理,可是,實際上,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獨特的、是有明顯區分的,否則,就不是這家企業的文化。
那叫什么?叫“抄襲”!抄襲不能成為企業文化的來源。
如何來?企業發展過程中凝固和沉淀下來的精華,就是企業文化。
三、 推動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我所說的推動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定有很多人不贊同,這里僅僅作為一家之言。當然,
我這里說的一定只是其中的某個面。從企業文化的教化中,有理念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不知道有沒記錯),至少理論上非常有道理,姑且信它。
我們來分析一般企業經營的要素。先說外部的,政策、環境、競爭狀態、機會等等,很多;內部的,資金、項目、人力資源、技術等等。撇開外部環境不說,單說企業內部,如何將企業內部的資金、項目、人力、技術等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發揮更大的效益,核心應該是制度、流程和標準(任何企業都是有“人”的)。
為什么?我們從反面來看。 企業是人和物的組織,假如企業沒有制度,沒有流程,沒有標準,資金該怎么規劃?該怎么使用?項目如何管理?如何推進?人員如何組織?技術如何操作?沒有制度的企業很難說是一個規范的企業(幾個人的小作坊,制度什么的可能是在老板的腦袋和嘴巴里,他還是要說出來)。 企業文化同樣需要推動,需要貫徹,需要落實,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有規范且較完善制度的企業,并且制度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企業文化也相對容易得到落實。連制度都遵守不了,還談什么推動和執行企業文化呢?拿文化來引導員工遵守制度?個人以為,可以,但是很難。文化是自覺行為,既是實際的,同時也是抽象的,員工的自覺主觀應該要在能夠把具化的東西消化掉的同時,也將相對虛化的精神進行貫通。這樣的企業文化的執行才算得上有保證。 不難看出,雖然上面的表述難免艱澀了一些,偏頗了一些,但是,個人以為,規范企業行為,必須依靠制度,文化也不例外。 四、 企業家在企業文化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我們談企業文化,不能不說到企業家。
企業家在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中,占有核心主導 地位。企業家的境界,胸懷,思想,甚至思維方式,對企業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 墨守陳規的企業家有,很少。一般而言,企業家隨著企業的成長,個人也在不斷的豐富著自己的思想,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和道德水準,完善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企業和企業家精神的結合。 一心只想賺錢的企業老板,無論他表面上的話說得多么堂皇,他的哲學里,金錢所占的位置一定很重,所追求的也只會是高額利潤甚至暴利,什么社會形象,公眾評論,在他眼里也許一文不值。這樣的企業文化,傳達給員工的信號,就是拼命賺錢,惟利是圖,很難幸免。這樣的老板也很難成為企業家。 關注企業的社會公信力,關心社會福祉,將企業財富更好的轉化成為社會財富,這樣的企業家值得稱道,由這樣的企業家所帶領出來的企業,將更具生命力,企業文化也更為健康,員工和社會也更樂于接受和認可。 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中,企業家的價值觀對企業的影響大些,其他形式的企業,各有千秋。
有的企業,雖然企業商號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產品傳播遍及每個角落,我們卻不知道企業的創始人到底是誰,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就是這些企業家在企業背后的影響力! 企業文化不能脫離企業家的主觀思想,這是本段落的結論。 五、 企業文化為什么不是花瓶? 好的企業文化到底是什么?也許我說不上來,但是,個人以為,好的企業文化至少應該 是這樣的:體現企業精神,來自企業本身,符合企業實際,對企業所有成員都有很強的方向引導作用。 那么,那些花很多時間整理的、很花哨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企業文化;那些依靠抄襲或者冥思苦想拼湊出來的文字,也不一定是好的企業文化;那些文字漂亮、層次清楚、脫離企業實際的,也不一定是好的企業文化;那些印刷在精美員工手冊上的、空洞無物的,也不見得就是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是漂亮的外包裝,也更不是花瓶,而是讓員工能夠真切感受到的企業責任和使命,才是優秀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