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人力資源 > 企業文化 > 企業文化案例精選

        企業文化案例精選

        發布時間:2017-08-27編輯:曉玲

          引導語:要塑造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實行準確的企業文化定位。只有通過準確的文化定位,充分了解、認識企業的過去和現在、方向和目標、長處和不足以及與競爭對手之間存在的差別,才能從中提練出最具價值的有別于其他企業的文化要素,最終構建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彰顯企業個性,避免出現企業文化大同小異的現象。

          企業文化案例精選

          IBM:電腦帝國的企業文化

          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是有明確原則和堅定信念的公司。這些原則和信念似乎很簡單,很平常,但正是這些簡單、平常的原則和信念構成IBM特有的企業文化。

          IBM擁有40多萬員工,年營業額超過500億美元,幾乎在全球各國都有分公司,對其分布之廣,莫不讓人驚嘆不已,對其成就莫不令人向往。若要了解此一企業,你必須要了解它的經營觀念。許多人不易理解,為何像IBM這么龐大的公司會具有人性化的性格,但正是這些人性化的性格,才造成IBM不可思議的成就。

          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hr/)BM公司時設立過“行為準則”。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業家一樣,他希望他的公司財源滾滾,同時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個人的價值觀。因此,他把這些價值觀標準寫出來,作為公司的基石,任何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

          老漢森的信條在其兒子時代更加發揚光大,小托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總裁,老沃森所規定的“行為準則”,由總裁至收發室,沒有一個人不知曉,如:

          l、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這些準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準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對公司的“規章”、“原則”或“哲學”并無專利權。“原則”可能很快地變成了空洞的口號。正像肌肉若無正規的運動將會萎縮一樣。在企業運營中,任何處于主管職位的人必須徹底明白“公司原則”。他們必須向下屬說明,而且要一再重復,使員工知道,“原則”是多么重要。IBM公司在會議中、內部刊物中、備忘錄中、集會中所規定的事項,或在私人談話中都可以發現“公司哲學”貫徹在其中。如果IBM公司的主管人員不能在其言行中身體力行,那么這一堆信念都成了空口說白話。主管人員需要勤于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全體員工都知道,不僅是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個人的成功,也一樣都是取決于員工對沃森原則的遵循。若要全體員工一致對你產生信任,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所經營的企業在任何一方面都將受益無窮。

          第一條準則:必須尊重個人

          任何人都不能違反此這一準則,至少,沒有人會承認他不尊重個人。

          畢竟在歷史上許多文化與宗教戒律上,也一再呼吁尊重個人的權利與尊嚴。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同意這個觀念,但列入公司信條中的卻很少見,更難說遵循。當然IBM并不是惟一呼吁尊重個人權利與尊嚴的公司,但卻沒有幾家公司能做得徹底。

          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金錢或其他東西,而是員工,自從IBM公司創立以來,就一直推行此行動。每一個人都可以使公司變成不同的樣子,所以每位員工都從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公司也試著去創造小型企業的氣氛。分公司永保小型編制,公司一直很成功地把握一個主管管轄十二個員工的效率。每位經理人員都了解工作成績的尺度,也了解要不斷地激勵員工上氣。有優異成績的員工就獲得表揚、晉升、獎金。在IBM公司里沒有自動晉升與調薪這回事。晉升調薪靠工作成績而定。一位新進入公司的市場代表有可能拿的薪水比一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要高。每位員工以他對公司所貢獻的成績來核定薪水,絕非以資歷而論。有特殊表現的員工,也將得到特別的報酬。

          自從IBM公司創業以來,公司就有一套完備的人事運用傳統,直到今天依然不變。擁有40多萬員工的今日與只有數百員工的昔日,完全一樣。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員工都有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在將近50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位正規聘用的員工因為裁員而失去1小時的工作。IBM公司如同其他一樣也曾遭受不景氣的時候,但IBM都能很好地計劃并安排所有員工不致失業。也許IBM成功的安排方式是再培訓。而后調整新工作。例如在1969年到1972年經濟大蕭條時,有1.2萬IBM的員工,由蕭條的生產工廠、實驗室、總部調整到需要他們的地方。有5000名員工接受再培訓后從事銷售工作、設備維修、外勤行政工作與企劃工作。大部分人反而因此調到了一個較滿意的崗位。

          有能力的員工應該給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好讓他們回到家中,回想一下他們做了哪些有價值的事。當他們工作時能夠體會到公司對他們的關懷,都愿意為公司的成長貢獻一技之長。IBM公司晉升時永遠在自己公司員工中挑選。如果一有空缺就由外界找人來擔任,那么對那些有干勁的員工是一種打擊,而且深受挫折、意志消沉。IBM公司有許多方法讓員工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使公司變成不同的樣子,在紐約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間辦公室,每張桌子上都沒有任何頭銜字樣,洗手間也沒有寫著什么長官使用,停車場也沒有為長官預留位置,沒有主管專用餐廳,總而言之,那是一個非常民主的環境,每個人都同樣受人尊敬。

          IBM公司的管理人員對公司里任何員工都必須尊重,同時也希望每一位員工尊重顧客,即使對待同行競爭對象也應同等對待,公司的行為準則規定,任何一位IBM的員工都不可誹謗或貶抑競爭對手。銷售是靠產品的品質、服務的態度,推銷自已產品的長處,不可攻擊他人產品的弱點。

          第二條準則:為顧客服務

          老托馬斯·沃森所謂要使IBM的服務成為全球第一,不僅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而且要使每一個銷售IBM產品的公司也遵循這一原則。他特別訓令IBM將是一個“顧客至上”的公司,也就是IBM的任何一舉一動都以顧客需要為前提,因此,IBM公司對員工所做的“工作說明”中特別提到要對顧客、未來可能的顧客都要提供最佳的服務。

          為了讓顧客感覺自己是多么重要,無論顧客有任何問題,一定在24小時之內解決,如果不能立即解決,也會給予一個圓滿的答復,如果顧客打電話要求服務,通常都會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派人去服務。此外,IBM的專家們隨時在電話旁等著提供服務或解決軟件方面的問題,而且電話是由公司付帳。此外還有郵寄或專人送零件等服務,來增加服務范圍。IBM公司還要求任何一個IBM新零件,一定要比原先換下來的好,而且也要比市場上同級產品好。服務的品質取決于公司訓練及教育,在這方面,IBM已經在全球所屬公司投下了大量的錢財,所提供的訓練與教育是任何公司無法比擬的。相信在IBM公司受訓所花費的時間超過任何一所大學的授課時間。每年,每一位IBM的經理要接受40個小時的訓練課程,而后回到公司內教導員工。有時甚至定期邀請顧客前來一同上課。經營任何企業,一定要有老顧客的反復惠顧才能使企業成長,一定要設法抓住每一位顧客。最優異的顧客服務是能使他再來惠顧才算成功。

          第三條準則:優異

          對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的觀念去化無論是產品或服務都要永遠保持完美無缺,當然完美無缺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但是目標不能放低,否則整個計劃都受到影響。公司設立一些滿足工作要求的指數,定期抽樣檢查市場以設立服務的品質。從公司挑選員工計劃開始就注重優異的準則,IBM公司認為由全國最好的大學挑選最優秀的學生,讓它們接受公司的密集訓練課程,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日后定有優異的工作表現,為了達到優異的水準,他們必須接受優異的訓練,使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達到成功。IBM是一個具有高度競爭環境的公司,它所創造出來的氣氛,可以培養出具有高度競爭環境的公司。它所創造出來的氣氛,可以培養出優異的人才。在IBM公司里,同輩競相爭取工作成績,又不斷地強調教育的重要,因此每個人都不可以自滿,都努力爭上游。每個人都認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能做得到。這種態度令人振奮。

          小托馬斯·沃森說:“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若要生存并獲得成功的話,必須有一套健全的原則,可供全體員工遵循,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對此原則產生信心。”

          在企業經營中,公司的任何運營都有可能改變。有時地址變更,有時人事變更,有時產品變更。有時公司的名稱也變更。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不斷變遷、在任何公司里,一個人若要生存,一定要有應變的能力。在科技高度進步的今日,社會形態與環境變化很快,倘若營銷計劃不能隨機應變,可能會毀滅整個公司。你不是往前進,就是往后退,不可能在原處不動。在任何一個發達的公司里,惟一不能改變的就是“原則”。不論此“原則”的內容是什么,它永遠是指引公司航行的明燈。當然公司在許多方面要保持彈性,隨機應變,但對“原則”的信念不可變更,由于IBM有這三條基本原則做為基石,業務的成功是必然的。

          公司內部必須不斷地把其信念向員工灌輸,在IBM的新進入人員訓練課程中,就包含了如下課程:“公司經營哲學、公司歷史及傳統。”談公司的信念與價值觀不能僅是空談而已,至于能否讓其在公司里發生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公司里空談無益,最重要的是:運用策略、采取行動、切實執行;衡量效果,重視獎賞,以示決心。

          IBM的新進銷售學員無論在辦公室或外出接洽業務,都能遵守公司的準則。他們知道,IBM準則“必須尊重個人”的真諦如何。他們一進公司開始就感到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是基于尊重原則,只要他們一有問題,別人再忙也來幫助他們。他們也看到,公司人員是怎樣對待顧客的,也親耳聽到顧客對市場代表、系統工程師及服務人員的贊美。他們周圍環境的人都在那里努力尋求優異的成績。有關IBM公司的信念,常在所屬公司中定期刊載,有關IBM優異服務之實例亦常在公司訓練課程中講授,在分公司會議中特別提出來,在邀請顧客參加的討論會中亦提出介紹,主要目的是把公司的理想一再重復,以確保理想生存。

          Microsoft:別具一格的文化個性

          1975年,保羅·艾倫和比爾·蓋茨合伙創建微軟公司。產品是微軟BASIC,雇員為3人,當年收入16000美元。1977年在日本推BASIC。1982年,在英國建立歐洲分部。1986年,微軟在NASDAQ上市。

          1986年上市后,經營利潤率持續保持在30%以上,到1995年,年收入已達59億美元,擁有大約200多種產品,約17800名雇員。微軟控制了PC軟件市場中最重要的部分——操作系統的80%—85%。這些軟件在操作系統上運行,使用戶能在計算機上執行特定的任務。沒有哪一個與計算機或信息技術有關的行業和用戶不受到微軟及其產品的影響。

          微軟從最早賣程序設計語言,到出售操作系統,再到向零售店出售各種應用軟件產品,從國內到國外,不斷獲得發展。但微軟始終保持著公司早期結構松散、反官僚主義微型小組文化等特性的基本部分,從而與顧客更接近,更了解市場的需要。

          面對市場和技術方面的挑戰,微軟總是奉行最基本的戰略,向未來進軍。它擁有出色的總裁和高級管理隊伍,以及才華過人的雇員,擁有高度有效和一致的競爭策略和組織目標,組織機構靈活,產品開發能力強、效率高。微軟人有一種敢于否定自我,不斷學習提高的精神。當然,在其優點和成績之后也潛藏著很多弱點。但微軟正是在克服弱點和發揮優勢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

          微軟公司令人吃驚的成長速度,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透過輝煌業績,我們不難發現其成功不僅在于科技創新和優異的經營管理,更重要的是創設了知識型企業獨特的文化個性。

          一、比爾·蓋茨締造了微軟文化個性

          比爾·蓋茨獨特的個性和高超技能造就了微軟公司的文化品位。這位精明的、精力充沛且富有幻想的公司創始人,極力尋求并任用與自己類似的既懂得技術又善于經營的經理人員。他向來強調以產品為中心來組織管理公司,超越經營職能,大膽實行組織創新,極力在公司內部和應聘者中挖掘同自己一樣富有創新和合作精神的人才并委以重任。比爾·蓋茨被其員工形容為一個幻想家,是一個不斷積蓄力量和瘋狂追求成功的人。他的這種個人品行,深深地影響著公司。他雄厚的技術知識存量和高度敏銳的戰略眼光以及在他周圍匯集的一大批精明的軟件開發和經營人才,使自己及其公司矗立于這個迅速發展的行業的最前沿。蓋茨善于洞察機會,緊緊抓住這些機會,并能使自己個人的精神風范在公司內貫徹到底,從而使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產品開發等活動都帶有蓋茨色彩。

          二、管理創造性人才和技術的團隊文化

          知識型企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一大批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微軟文化能把那些不喜歡大量規則、組織、計劃,強烈反對官僚主義的PC程序員團結在一起,遵循“組建職能交叉專家小組”的策略準則;授權專業部門自己定義他們的工作,招聘并培訓新雇員,使工作種類靈活機動,讓人們保持獨立的思想性;專家小組的成員可在工作中學習,從有經驗的人那里學習,沒有太多的官僚主義規則和干預,沒有過時的正式培訓項目,沒有“職業化”的管理人員,沒有耍“政治手腕”、搞官僚主義的風氣。經理人員非常精干且平易近人,從而使大多數雇員認為微軟是該行業的最佳工作場所。這種團隊文化為員工提供了有趣的不斷變化的工作及大量學習和決策機會。

          三、始終如一的創新精神

          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工作內容就是創新,創新精神應是知識型企業文化的精髓。微軟人始終作為開拓者——創造或進入一個潛在的大規模市場,然后不斷改進一種成為市場標準的好產品。微軟公司不斷進行漸進的產品革新,并不時有重大突破,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的機制,使競爭對手很少有機會能對微軟構成威脅。其不斷改進新產品,定期淘汰舊產品的機制,始終使公司產品成為或不斷成為行業標準。創新是貫穿微軟經營全過程的核心精神。

          四、創建學習型組織

          世界已經進入學習型組織的時代,真正創建學習形組織的企業,才是最有活力的企業。微軟人為此制定了自己的戰略,通過自我批評、信息反饋和交流而力求進步,向未來進軍。微軟在充分衡量產品開發過程的各要素之后,極力在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和避免過度官僚化之間尋求一種新平衡;以更徹底地分析與客戶的聯系,視客戶的支持為自己進步的依據;系統地從過去和當前的研究項目與產品中學習,不斷地進行自我批評、自我否定;通過電子郵件建立廣泛的聯系和信任,蓋茨及其他經理人員極力主張人們保持密切聯系,加強互動式學習,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建立共享制影響公司文化的發展戰略,促進公司組織發生著變化,保持充分的活力。建立學習型組織,使公司整體結合得更加緊密,效率更高地向未來進軍。

          戴爾文化

          犯的錯誤愈多,學得就愈快。

          ——戴爾

          1、塑造出戴爾公司文化的一以貫之的要素,許多都是在初期形成的。在發展初期,公司還在風險頗高的階段,所以戴爾會甄選具有高度冒險性格而又變通能力強的人。戴爾在財務、制造、信息技術等方面,當然會延聘專業人士負責,如果聘用了好的人員,他們在有所作為后,會帶進更多的優秀的人才。

          戴爾從一開始就以非常務實的方式動作。戴爾常問:“完成這件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來,戴爾杜絕了所有產生官僚體制的可能性,這種作法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把產品賣給大企業與賣給一般消費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所以戴爾聘用了曾經對大企業進行銷售的銷售人員,其他的銷售人員則專門負責銷售給聯邦政府、州政府、教育機構、小公司或一般消費者。

          這一切都源自于“消除中間人”的基本設想。

          2、在一次電腦展中,戴爾領悟到產品功能和上市時間的重要性。戴爾自己都還沒搞清楚,就已成為眾人的焦點,這全是因為戴爾做出創新的機器,一舉在競爭中拔得頭籌。戴爾從原本可能會被放在《PC周刊》不起眼的第87頁,一躍成為封面故事的主角。

          3、庫存流通不僅是致勝的策略,更是必要措施,它有助于抵抗原料的快速貶值,而且現金需求較少,風險較低。

          4、不管在哪一個產業,都應該及早找出潛在的問題,然后盡快修正;另外,在發展的過程中盡早讓顧客參與,他們會是你們最棒的意見小組。不但要盡早傾聽他們的意見,而且要仔細聽。

          5、和競爭對手比較起來,5%的獲利其實偏低。但他們的成長率不及戴爾。戴爾覺得,在發展過程的那個階段,戴爾比較需要的是一個成長策略,而非一個擴大利潤的策略。

          6、一旦現金善重新上軌道之后,便可以賺進利潤,重新加速成長的腳步。因此,戴爾公司新的營運順序不再是“成長,成長,再成長”,取而代之的是“資金流通,獲利性,成長”,依次發展。

          一旦建立起明確的制度與評量方式,就能夠一眼看出哪一個項目營運不佳,進而視情況需要來改變策略。

          要推動利潤和虧損的管理。要求每個營業單位都提出詳細的損益表后,戴爾才明白,事實和數據在管理復雜業務方面具有非凡的價值。壯大成熟的戴爾公司,成為一家非常重視數據和損益表的公司,而數據和損益表,可說是戴爾進行所有事情的核心。

          7、能從錯誤中重振旗鼓,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溝通。

          8、事情平順時,沒有人會思考:是什么方式讓戴爾成功的?為什么會成功?而想要整理出成功事件的因果關系,比分析出失敗的原因來得困難。但戴爾必須做到,才能躋身全球獲利最高的公司之列。

          9、戴爾以損益表為前提,與拜恩合作,對公司的營業結構做一番細分;依照這項分析,發展出一套評定的公式,判斷業務項目的表現,并且加以比較,確認發展潛能,鎖定可獲利的重點,使之加速成長。一待確定了哪些部分表現不佳,便會在得到足夠信息之后,判斷該如何改進;如果確定無法改善,便評估是否要降低虧損,予以裁除。

          如同其他許多公司一樣,戴爾依照功能來組織公司,分成產品發展、融資、市場行銷與產品制造等功能。但戴爾這個功能性的組織,其成長已經遠超過先前自設的功能范圍,而各項功能已經自行其事了。隨著戴爾的長大,漸漸難以一個整合的團隊方式來運作,不但沒辦法以一致的步伐前進,各功能性的部門反倒像戰國諸侯般四分五裂了。

          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關鍵在于最高層人員是否能分享權力;高層人員必須把重點放在整個組織的發展,而非個人的權力擴張。

          10、規模大、成長快的公司,很顯然不能采用傳統的功能性結構來分工,也不能完全采取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功能性結構往往造成各部門分散運作,責任歸屬不明;完全分散則又成了共同基金,不再是一家公司了。所以必須既維持功能的優越性,又做到責任分明。為達到上述目標,戴爾創立了一種“雙主管”制度。負責財務、人事與法律事項等職務的資深經理,要與負責某地區事務或某產品線的管理人員分擔責任。

          常有人說,“一軍不容二帥”,或“矩陣式管理法行不通”。但事實上,這種雙主管制在戴爾公司成效極高。而戴爾成功的關鍵在于權限雖然重疊,責任卻一定分明。經理人員必須一起督促他們所共同管理的員工,也要分攤最后的表現結果,即使在技術上那是屬于他人的職責。戴爾經由正式的工作表現來評估經理人的績效。

          這其實是一種制衡的系統,權責共享不但能成就共榮的態度,鼓勵合作,還能使得全公司都能分享不同的觀點與創意。雙主管制為全公司帶來極大的能量與熱情,戴爾把所有能量化為行動,通過所謂的“細分化”過程來創造成長。

          11、戴爾在服務器市場的機會,無異于最初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時的情形:經由提供低價位的高效能產品,快速建立市場占有率,同時強迫對手也降低他們服務器的價格,打垮他們的利潤空間,讓他們沒有余力補貼其他產品的虧損。

          12、大家會問戴爾:“你怎么讓你的員工愿意用電子郵件?”戴爾回答:“很簡單,你只要問他們有沒有收到你用電子郵件傳過去的通知就行了。”沒有人希望自己漏掉信息,對不對?

          13、人人各司其職,對結果負責,重視事實與數據。

          14、戴爾定下規矩,所有人都必須尋找并發展自己的接班人,這是工作的一部分;這不只是在準備移調到新工作時才必須做的事,而是工作績效中永續的一環。

          如何找到確實可以成為明日領導者的人才呢?戴爾公司找的是具備學習者的質疑本質,并且隨時愿意學習新事物的人。因為在戴爾成功的要素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即是挑戰傳統智慧,所以戴爾會征求具有開放態度和能提問思考的人;戴爾也希望找到經驗與智慧均衡發展的人、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怕犯錯的人,以及視變化為常態并且熱中于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和情況,進而提出極具新意的解決辦法的人。

          戴爾在面試新進人員時,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們處理信息的方法。他們能以經濟的觀點思考嗎?他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么?如何與人相處?他們真的了解今日社會的商業策略嗎?對戴爾的策略又知道多少?然后,戴爾幾乎每次都故意大力反對他們的個人意見,原因是戴爾想知道他們是否具有強烈質疑的能力,并且愿意為自己的看法辯護。戴爾公司需要的是對自己能力有足夠信心并且堅持自己信念的人,而不是覺得必須一味保持表面和諧、避免沖突的員工。

          15、當事業突飛猛進時,許多新的工作會衍生附加責任,而變得過于龐大與復雜,連最有事業心、最辛勤的人都不得不犧牲個人發展,要精疲力竭才處理得完工作。

          一個讓員工愈來愈難以成功的公司結構,完全沒有必要固守。公司的組織結構必須有足夠的彈性,讓員工得以共同演進,而非反而阻礙他們的發展。

          以特定方式劃分出不同的事業體、產品組織或功能性組織,讓新細分出來的結構更易于管理,更能把重心放在商業契機上。這種做法不但能維持員工的滿意程度與成長,也能保持高度的成長率。

          在傳統的做法里,責任縮減,象征著降職、不認同、失敗。在其他公司,也許依據部屬人數的多寡,或為公司賺錢的程度來評估一個員工的表現;而在戴爾公司,成功的宣言是:業務成長太快,所以戴爾把你原先負責的部分減一半。有時侯,即使戴爾把團隊分為兩到三個新的單位,新單位卻可能比原本團隊在兩年前的規模還大兩倍。

          有一個做法能有效克服員工的憂慮,那就是不但要計劃未來的組織結構,也必須與整個組織溝通“未來的狀況”。這樣做,可以不斷增加組織性的調整;而組織性的改變是一點一點進行,不是驟然在某一天就完成的。,

          事實證明,及早溝通,可以收鼓勵之效,因為員工可以先從個人的工作機會及事業發展上看到公司成長所帶來的實質改變。

          工作細分化,完全與傳統做法背道而馳,但其邏輯絕對合理:戴爾希望優秀人才能茁壯成長,協助公司繼續興盛。戴爾認為,若欲使員工的新工作有意義,并且更適合員工的專才,這是最好的辦法。期待任何一個人變成超,是絕對無法產生附加價值的,反倒會招致失敗。

          工作細分化也有助于戴爾找出自己的弱點,并因此形成企業的策略。如果戴爾不考慮進行細分,也許根本無法了解公司在財務或行銷方面的不足;一旦發現了這些問題,或許便會發現戴爾沒有足夠人力來執行這些新的責任。就一個制衡系統的功能而言,細分化是一種非常實際的做法。

          其實,細分化最大的好處是能為員工創造新的機會。當新的事業創立,組織會出現新的空缺,而這能鼓勵員工成長。由于做了細分,戴爾得以確定公司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驕縱自滿或無聊怠惰,與他們建立一份更長久,而戴爾也希望是更充實的關系。

          16、有問題產生的時侯,戴爾不需要進行額外的研究,也不用指派專人去找出議題所在,因為戴爾手邊恒常擁有全部信息,可以立即集合相關的人,做出決議,立即執行,過程非常迅速。不容許浪費時間,在一個決議上躊躇不定。盡管戴爾致力于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戴爾相信,甘冒錯誤的風險而搶得先機,總比做出百分之百正確的決定,卻比別人晚了兩年要好多了。然而,若沒有數據,不可能做出最快速最正確的決定。信息是任何競爭優勢的關鍵。不過數據不會從天而降,你必須主動搜集。

          17、要深入了解所有事情發生的原因。經由提出問題,可以開戶創意的新大門,最終便有助于提升公司競爭力。

          戴爾的學習方法,還包括在全公司各部門詢問同樣的問題,比較其結果的異同。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團隊之下運作,追求相同的目標,所以可借此讓全公司各事業單位分享最好的概念。如果其中一個小組在中型企業市場出奇制勝,創下佳績,戴爾便會把他們的想法傳布給全世界的分公司;而另一個小組可能想出了針對大型律師事務所進行銷售的方法,戴爾也會把他們所學到的經驗與整個組織分享。

          18、當一家公司的所有人員都以同樣的方式思考時,是非常危險的現象。

          你可以鼓勵公司員工,以創新的方式來思考公司的業務、所處的產業、顧客等課題。以不同的觀點來處理問題、反應或機會,便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機會,得到新的理解或學習。而經由對公司營運的所有層上提出疑問,可以不斷把改進與創新注入公司文化中。

          要怎么教導別人,讓他們更具創新能力呢?一個很好的方法是,要求他們以整體的概念來處理問題。戴爾一開始的做法,便是請教顧客:“你真正希望達成這件事情的方式是什么?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嗎?”戴爾與供應商商量:、能不能換一種做法?“接著,戴爾會試著想出超越原來目標的截然不同的做法。

          19、戴爾的公司文化不屑于只滿足現況,總是試著訓練員工,去尋找突破性的新觀念,讓他們在公司面對大型的策略挑戰時,可以根據實際狀況迅即提出最佳解決方案。你必須經常訓練員工提問的能力,要他們思考:戴爾可以用什么方式改變游戲的規則?哪些做法可以讓戴爾達到這個目標,而其他人從未想到過?

          如果公司的發展史就是以非傳統智慧為基礎的成功歷程,更能激勵員工全力以赴。而營造出能敦促員工以老板角度來思考的環境,就能不斷發想出新的另類創意,也賦予員工更大的自由,鼓勵他們冒險。

          20、要鼓勵人們更具有創新精神,就必須讓他們知道,失敗了也沒關系。許多公司說自己樂于見到創新的做法,也期待見到創新,但同時也告訴員工:“只要別搞砸就行了。”然而,所謂失敗,有各種定義。

          戴爾的事業本來就充滿了創新與實驗,因為戴爾所嘗試的許多事是前所未見的事物。戴爾在面臨新的挑戰時,因為找不到相關的經驗,所以無法參照前人做法。戴爾的網址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戴爾剛開始通過www.dell.com銷售電腦時,必須從頭開始建構操作模式,其中包括從公司的不同部門里聚集人員來組成小組,接著以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中心進行組織。這個問題就是:“如何迅速確實地完成這個任務?”

          如果你認為現狀“已經夠好”,你便會以如同后視鏡一般狹窄的視野來進行管理。而以現在的經濟環境來看,你未來鐵定會摔得粉身碎骨。光為了要保持競爭性,就必須不斷質疑目前的所有作為。

          21、“自我批判”的態度,已深植戴爾公司的文化中,戴爾隨時質疑自己,隨時尋找改進事物的方法。戴爾試著由上至下建立起這樣的行為模式,聘用具有開放觀念的人員,并且把他們培育為領導者。這些人在自己犯錯的時侯,必須能夠接受他人公開的反對或糾正。這樣可以促進公開的辯論,鼓勵理性的“能人治理制度”。

          戴爾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成就過度自傲。如果戴爾開始覺得自己功成名就,便會把自己推往他人的光芒之下,終將黯然失色。

          正面迎接問題,而不否認問題存在,也不找借口搪塞。戴爾試著用這種斬釘截鐵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錯誤,坦白承認:“戴爾遇到問題了,必須進行修正。”戴爾很清楚,如果自己不這么做,別人會。

          戴爾的口頭禪之一是:“不要粉飾太平。”這話意思是說:“不要試圖把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事情遲早會出現,所以最好直接面對。

          22、戴爾公司不允許信息緩慢到達。由于戴爾處在分秒必爭的行業里,因此必須通過會議、電子郵件和公司內部網絡,進行及時的“討論”。早上發生的事情,最遲到下午就必須作出反應。戴爾必須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具備最高的競爭性,否則就會失去主意。立即溝通,以及立即解決問題,是絕對必要的。

          戴爾在開放的企業文化中,大家可以盡情采取直接的渠道,得到所需的信息,電子郵件穿梭在傳統的“等級”路線中的情況,在整個組織中隨處可見。如果任何人覺得只因為他是副總裁,就應該只跟其他副總裁講話,戴爾便會打壓這類想法。過度僵化的等級制度會限制信息的溝通,對誰都沒有好處。

          等級制度不但代表速度慢,也暗喻著信息流通的阻塞;它代表著一層又一層的許可、命令及控制。

          信息在成形的最原始階段,并不是以很明確清楚的完整面貌呈現,所以公司更必須鼓勵信息在各階層自由流通。戴爾如果發現任何異狀,便會立刻詢問任何一個可能知道事情原由的人。反之亦然,任何員工有問題時,也會知道公司希望他能把問題提出來,通過電子郵件或在會議中提出都可以。

          當然,重點不在于規避管理的責任。相反的,直接的連結有助于提供更多知識,以便能以更快的速度,進一步了解在營運實際發生的狀況。

          23、戴爾公司大部分的員工都擁有公司股權,這是員工認購股權計劃、配股獎金還有退休計劃的結果。戴爾評估了員工對公司的表現之后,不但以現金獎勵,還贈送公司的股票。不過在戴爾公司還有另外一項承諾。要成為公司的老板,你必須以老板的思維來思考。當大家的思考行事都像個老板時,他們所感覺到的個人投資也就會更明顯表現在對公司的全心投入。戴爾很驚訝為什么大部分提供股份給員工的公司,沒有看出這一項重點。

          要讓員工以老板的思維思考,你必須提供他所能夠接受的度量方式。戴爾公司每個員工的獎勵和獎金制度,都與企業的健全息息相關。而戴爾所學到的評估健全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資資本回報法”。

          聽到全公司上下熱切討論盈虧或資產負債表,或討論和思考公司的投資資本回報,而在決策時也會以其為標準,是很有意思的事。

          24、一家所有員工都是自律的“老板”的公司,在理論上聽起來好像很了不起,但如果目標不夠明確,可能會變成一片混亂。這套制度在戴爾公司能行得通, 全因為戴爾擁有一貫的策略,以及解釋明確的目標:

          把學習視為一種必需品,而非奢侈。

          研究明確的現象,以求得隱而未現解決方案。

          如果失敗可以創造學習的機會,就要樂于接受。

          不斷提問――即使對看起來沒問題的事物也提問。

          與所有人溝通組織目標。

          即使員工實際上尚未擁有股權,也要把所有的員工當成老板。一旦他們真的擁有公司,他們便會開始注意整個大方向的目標。榮譽感一旦能與強烈的個人投資并存,便會產生神奇功效,建立起更大的責任感.

          讓你的員工擁有知識、能力及權限,可以放手去做他們最在行的事,將其帶到“公司屬于員工”的最高境地。戴爾發現,這個方式為公司帶來的成就,超過其他任何的方法。這是戴爾到目前為止的心得。

          25、戴爾公司最著名的一點,就是與顧客的親密關系。公司初創時,這種“直接連結”讓戴爾不但在眾多競爭者當中鶴立雞群,還使得戴爾有效分配資源,以提供最高科技、最新產品與最大價值。

          把重點放速度與服務的完整顧客體驗,是企業競爭的下一道戰線。

          這種趨勢現在就看得出來了。除了爭取顧客和滿足顧客之外,你還得次又一次讓他們高興,這才能建立顧客忠誠度和持續公司發展。

          戴爾發現,要抓住顧客需求及維持他們滿意度的最好方法,是建立一種互惠的對話在關系。你不但能知道哪些事行得通,也能明白為什么行得通。如此一來,那些耗資千萬、用才無數的新的創意,便可以在這些顧客中試銷,還能通過他們的回饋,來了解整個運作是不是方向正確。

          26、針對顧客需求來設計產品或服務方式,不只是找到顧客要什么,也不只是提供合理價格與高性能產品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比顧客自己更早知道他們的需求。

          怎么做才能提早知道顧客的需求呢?

          想得到答案,你只需要開口問就行了。

          27、顧客們最在意的其實是戴爾征詢他們意見的誠意。能與制造商有直接的對話,要比被迫向別的商家購物更能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顧客回饋還能幫助你由整個市場的創意中獲益。電腦業有成千上萬家公司,如果某家公司有任何好的創意,消費者很快就會采用。他們會問:“你們為什么不像某某公司那樣做?”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沒有人能獨占所有的好創意,因此,學習與執行創意的速度便是關鍵。重點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是能以多開放的方式和多快的速度,來學習新創意。與顧客建立直接關系后,除非你對他們的意見充耳不聞,否則你一定可以得到市場上的最佳信息。

          28、不過戴爾的做法遠超越一般人所認識的電子商務。通過網絡,戴爾提供內部發展的種種技術支援工具,顧客要求的任何服務,都可以在特殊的電腦系統中取得信息。

          比如說,顧客可以直接與產品制造部門連線,了解他們訂貨的進度如何。通過“頂級網頁”,他們也能和隔夜快遞連線,確實知道產品是不是已經寄送出來了。

          戴爾在公司的網站上增加一種自戴爾診斷的功能,涵蓋了數百種解決問題的模式,以互動方式引導顧客解決常見問題。由于戴爾網絡上技術支援的比率漸高,顧客們也逐漸由電話求援轉為在網上求助。因此,戴爾的技術人員便可投注在較高價值的工作上。在銷售與技術支援這兩方面,每五次網上服務可抵一次電話服務,每少通一次電話戴爾平均節省八美元。

          關鍵是在盡可能沒有品質落差的前提下,縮減服務顧客需求的時間與資源。這有兩條路可行:一是建立電子信息的雙向道,另一則是與顧客面對面溝通。

          29、你應該了解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再試著把他們的需求納入公司的策略。你愈能與他們連結,你的服務與產品就愈能被顧客采用。

          在任何情況下戴爾絕不會出售顧客名單。有些公司在出售名單前會先取得顧客同意,戴爾的做法則非常簡單:絕不出售。

          30、花費時間親自探訪顧客實際營運的地點后所得到的概念,遠勝過邀請他們到“你”的業務范圍。你可以體會到他們每天在營運上所遭遇的問題和挑戰,也能進一步了解他們在服務他們自己的顧客時,你的產品能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制造和產品發展的策略,應該基于顧客意見而調整,這概念對戴爾而言似乎是再清楚不過了;但對這個產業內的其他公司而言,看來并無太大功效。戴爾的顧客常在與戴爾談話時,告訴戴爾其他競爭的電腦公司的典型反應:“謝謝你們的建議。我們現在沒有辦法修正,但等到下次我們修正產品時,會試著做到這些。”而這一等,通常就是一二年。相反的,戴爾幾乎是立即回應這些建議,并融入戴爾的策略當中。

          31、產品和服務變得更有價值。這代表戴爾不再只是他們的個人電腦供應者,戴爾成為顧客的信息工程小組的一部分。

          32、理論上,一些很棒的創意,但并不值得去追求,因為顧客不感興趣。

          33、戴爾當然會犯錯,也還真犯下不少錯。當戴爾犯下任何錯誤時,至少可以因為戴爾的顧客反應比較迅速,能因快速修正而得到好處。戴爾通常不會讓所發現的損失惡化為更大的問題。而戴爾之所以知道要快刀斬亂麻,則仰賴于顧客所給的諸多寶貴建議。

          戴爾也會嘗試以下的做法:

          著眼于整體大局。

          以顧客所提供的建議來經營公司。

          永遠想到結果。

          更要扮演顧問的角色。

          以學生自居。

          34、與較少供應商建立較緊密的關系,是降低成本和更進一步加速產品問市速度的絕佳辦法。

          戴爾想出“培養親近關系,必獲利”這句話,把投資資本回報(ROIC)這套衡量標準推用每一零部件和每一供應商。一旦能計算出,向不同供應商購買某零部件能為股東帶來的實際回報,就會很明白,工廠距離戴爾較近的供應商,為戴爾帶來的ROIC高于工廠距離較遠的廠商。很顯然,如果供應商離戴爾比較近,運輸成本便較低。但由于零部件價值平均每星期降低0.5到1個百分點,與供應商保持親近關系,不但代表戴爾可以盡快拿到所需的產品,也可以充分運用零部件成本降低的好處。

          戴爾向地區性供應商說明:“戴爾有全球性的業務,也希望你們能成為全球性的供應商,供貨給戴爾全世界的工廠。但要做到這樣,你們必須能發展出足以服務全球戴爾公司的產能。”

          果然有效!有家廠商一開始在愛爾蘭和戴爾合作,后來知道戴爾要到馬來西亞建立一個制造中心,便在戴爾位于檳榔嶼的工廠旁也設立了一個工廠。接著又在戴爾在中國的工廠附近開廠。戴爾最近決定要拓展得克薩斯州的業務項目,這家公司又在當地增加了一個工廠。下一步:巴西。

          一旦你與全球性的供應商合作,那么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由于對服務和品質的期待不同所造成的不一致,就會大幅消失。這種簡化的過程,減少了內部的迷惑,縮短了生產程序的時間,也為顧客降低成本。

          35、為了打造和供應商的強勢結盟,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開發專家的才能,加以投資。公司應該想辦法為顧客和股東創造最大價值,至于其他部分,就去找杰出的合作對象,由他們來負責。

          保持單純。供應商的數目愈少,代表錯誤愈少、成本愈低、困惑愈少,而一致性愈高。

          維系親密的友誼,以及更緊密的供應關系。把供應商導入自己的業務體系,是虛擬整合的標志。若能保持與他們在地理上或聯絡上的緊密關系,會引導出更好的服務、升級的溝通、較低的成本,以及更快的問市速度。

          為雙方共同的成功做投資。

          保持明確而客觀的態度。在合作關系中,必須訂出公司的品質標準和瑕疵容忍度,明確且舉細靡遺,并且貫徹執行。使用具體的衡量標準,以判斷供應商在達到標準和自我評量的制衡系統上,表現如何。

          這些關系的建立,是公司成功的基本要素;但要如何運用這些關系,使其成為競爭優勢的源頭,則又是另一樁全新的課題。

          36、當了解減少存貨的重要性之后,首要之務,便是讓供應商擺脫以往只考慮要運送多少存貨的觀念。要反過來鼓勵他們思考,從他們的生產線,經過自己的制造線,再到上市銷售,這整個流程的速度該多快。簡單地說,焦點必須由“依計劃來購買”,改變為“依(實際顧客)訂貨量來決定存貨量”。傳統上依供給來決定需求的模式,必須改變為依需求來決定供給量。

          關鍵在于要讓供應商取得他需要的正確信息,幫助他們做決定。要做到這點,必須與供應商無私地分享你公司的策略與目標。

          “以信息代替存貨”

          供應商了解你這樣做的理由后,他們的工作得以大大簡化。

          37、由于戴爾的制造量是依顧客需求而定,前置期通常在五天以內。戴爾手邊現有的原料只有幾天的存貨量,有的甚至只有幾小時的存量。戴爾與供應商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讓他們知道戴爾的存貨狀況與補貨需求,與有些廠商甚至幾小時就聯絡一次,讓他們精確知道戴爾的需要。

          但戴爾不只是注意提高存貨流通的速度而已,戴爾出向價值鏈的下游發展,幫助供應商提高他們的速率。

          確實了解價值從何而來,如何取得,才能正確判斷何時是與他人結盟的時機,自己又該在何時投入。

          由于戴爾與顧客關系緊密,供應商能獲知其他渠道很難取得的信息。

          但如果你與供應商成為科技合作伙伴,對他們的設計提供有意義的意見,你們便能建立強而有力的關系。要達成以上目標的做法如下:

          不可低估信息的價值。

          與決策者直接溝通。

          反轉供需的模式。

          立即思考。

          研究開發經費要用得其所。

          連上因特網。

          38、自從戴爾公司成為電腦產業里認真爭取市場占有率的重量級戰士之后,很多人都問戴爾,如何處理競爭局面。對此問題,簡單的答案是:“當你只擁有個位數的市場占有率,而競爭對象都是大哥級的人物時,你只能盡量做到與眾不同,否則就任人宰割。”

          39、許多公司都太在意競爭對手的作為,因而受牽制;花太多時間在別人身后努力追趕,卻沒時間往前看。把全副精力拿來注意競爭對手的作為,只會讓自己忽略了自己最大競爭優勢的根源,也就是顧客。今日成功的公司――或希望能在明日致勝的公司,是那些最接近顧客需求的公司。

          40、要想在任何產業中功無不克,首先必須了解其基本的經濟結構,以覓得新的顧客機會、新產品和服務。如果要創業或經營,而把經濟狀況留到最后才考慮,一定無法發展出不可或缺的顧客和產品策略。戴爾把這些成功要素定義為市場占有率的成長(或說收入)、獲利率、資產流動性(或說資金流通)。

          了解產業內的利潤集中區,也就是競爭對手實際賺錢的范圍,這可以開闊視野,看到新的機會。先想出哪一個對手擁有高市場占有率、而且在市場某特定區塊獲利極高;再想想,如何把對手這項優勢當作弱點。通常,在面對猛烈的攻勢時,必得大幅降低利潤,否則無力招架。戴爾把這種做法稱為“和對手玩柔道。”

          1996年9月,戴爾公司以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推出一系列的服務器。整個市場為之震驚。這項野心勃勃的行動,重新建立了戴爾在服務器市場的地位,而戴爾現在已是全美第二大的服務器供應商,占有20%的市場。戴爾經由掏空競爭者的利潤來源,削弱了他們在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市場上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戴爾對抗的能力。

          事實上,戴爾七年前就曾在臺式電腦的市場用過這個策略。

          41、其他人以為是缺點的地方,往往是利潤所在。

          42、對于戴爾公司的許多人員來說,戴爾關于執行方式的領悟,來自于公司草創初期舉辦的“顧客權益推廣會議。”在這些會議中,銷售人員成為他們顧客的“權益說客”,而這些顧客經由與公司內不同部門的眾多員工分享議題,與戴爾公司產生關連。戴爾在會中當場決定要修正任何可能影響顧客滿意度的程序。

          43、要考慮現存的所有變數,包括顧客購買行為、科技、現存競爭狀況、潛在競爭對手等改變,而最根本的考慮,是能不能以不一樣的方式運作。

          44、強化自己的競爭極限的方法:

          想著顧客,而非顧著競爭

          維持一種健康程度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

          把對手最大的長處轉變為缺點。研究競爭對手的游戲規則,揭示對方最大的長處來利用其弱點。

          見機行事,保持快速

          當一個獵人,而不是獵物

          45、戴爾認為庫存價值已被信息價值取代,實體資產也已由智慧資產取而代之。任何一家小公司,都可以備有個人電腦,連上網絡,因而具備如同大企業一般的營運工具。

          46、以下各項戰略,在很多方面造就戴爾的成功。若以這些戰略為基礎,也能為你帶來網絡經濟之中的成功。

          期待改變,并且預作計劃。

          發展因特網。

          重定事情的優先順序。

          刻意追求成長。

          以虛擬方式整合業務。

          摩托羅拉:“肯定個人尊嚴”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電子業跨國公司,摩托羅拉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通過銷售產品(無線對講系統、蜂窩電話系統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1992年3月25日,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首期投資1.2億美元。1994年10月,1995年6月,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廣州分公司分別成立。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hr頻道©YJBYS.com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