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困惑:績效考評不考評績效
很多企業所謂的績效考評,根本就沒有考評績效。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企業都存在,只是體現的方式不同而已。例如:有的企業實施的所謂的績效考評,全公司所有的人統統使用一張考評表,考評項目當然都是一樣的“德、勤、能、績”四大方面。為什么在績效考評中考評這些東西?績效考評就應該考評績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攪在里面?我們這樣說,并不是認為“德、勤、能”、而是不要把這四樣東西放到一起考評,應該放到“員工招聘/干部晉升/任用/崗位調整”等等的考評上。
所謂的績效,就是該崗位的職責履行得如何,對任務完成得如何?該干的活,干得如何?這才是績效。其余別的東西都不是績效,就不應該放在績效考核中。所以,應該是員工做什么就考什么,沒干的事情根本不要考評!由此,考評之前必須要做一件事,就是明確每一個崗位的職責和任務。如果各個崗位的職責、任務都不清晰,不知道各個崗位該干什么,那么憑什么說人家干的如何呢?
并且,有些內容根本不要考評。例如,“工作態度”。你說我“態度不好”,你態度還不好呢!憑什么啊?結果是吵架。
“你重視什么就考評什么,員工會做好你所考評的,而不是做好你心里所希望的事”,讓員工做好你希望事情的方法就是,把希望做好的事,納入考評指標。
總結一下,三句話:第一:干什么就考評什么。第二:公司重視什么就考評什么。第三:不要把“德、勤、能”“工作態度、工作能力”這些內容納入績效考評,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是“績效”。
第二大困惑,總經理不參與績效考核
總經理不參與績效考評,這個非常麻煩?冃Э荚u、績效管理應該由誰來做?
第一,考評是大家的事而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的事。各位老總是主角。
如果總經理是旁觀者,光來看人力資源部來安排,這不行。如果老總們不懂得績效管理是誰的責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達到什么目的,如何來推進,績效管理就根本搞不好。所以我們講,“總經理是第一人力資源總監”。
沒有總經理直接參與,人力資源部門往往無法有效調度其他部門的總監/經理,特別是一些強勢部門(例如銷售/市場/營銷部門)經理。導致績效管理體系建設進展緩慢,沒有各個部門經理的全情參與,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往往不完善。
總經理不參與,各級干部以及廣大員工在實施績效考評時,往往敷衍了事,導致績效管理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總經理不參與,各個部門經理的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由誰來定?人力資源部門定不出來,各個部門自己也無法給自己定指標。必須是總經理才能定出各個部門的指標!
第二,總經理之外的其他人都有人考評,而總經理不被考評,也是不對的。
績效考核指標有三個層次:總經理的考核指標;部門經理的考核指標;各個崗位的考核指標。
各個崗位的指標由部門經理的指標分解而來,部門經理指標是總經理的指標分解出來?偨浝淼闹笜顺休d了公司的戰略目標,是績效管理的關鍵所在。
第三大困惑,各級經理的抗拒
一些部門經理,他們覺得,“人力資源管理是我額外的事,這怎么是我干的活?”
不少經理,徒有虛名,并不具備經理人的素質,不知道該怎么去做經理。管理者不管理,還把自己當成一個超級銷售員,把自己當成一個高級工程師。其實,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不是一個超級銷售員或高級研發、技術人員,而是一個管理者。你要給下屬們要分配任務;你要能夠識別、辨別誰干得如何;你要評價他們的表現,評價他們的貢獻度。你還要激勵你的下屬,培訓他們,讓他們更高效的工作。管理者必須要管理。
“我還忙著呢?”不少經理人用這樣的托詞。但,該你干的事你不干,你忙什么忙?越是處于高的崗位,你的精力就越是應該更多地放在管理你的下屬上。光你一個人,即使是呂布再世,又能夠殺幾個敵?
第四大困惑,人力資源部越俎代皰
人力資源部越俎代皰,不該你干的事你干了。人力資源部不專業,所以越俎代皰,讓他來代替公司各部門來制定指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那你也許會問,人力資源部不制定指標,又應該干什么呢?
首先,應該組織培訓,選擇好的顧問公司;收集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信息,出方案,出表格,出工具,這是都是該干的。
第五大困惑,指標過多
績效管理指標應該精簡,應該做kpi管理指標。不能把這個框框得太滿,一碼事歸一碼事。把績效這個框里什么都放,那肯定得撐破。
企業要給指標歸類,除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之外,企業所設立的指標還可以分為不同的體系,如干部任用考評體系,獎金體系等。只有分開來做,變成幾套系統,一步一步去落實,才能做得好。否則,把績效考核指標做得太復雜,大家會把績效考核作為額外的負擔而沒法落實,最后會以失敗告終。
第六大困惑,績效管理的考評標準難制定
績效管理的考評標準難制定,這也是我們企業一大困惑。
對于某項任務,大概15%-20%的員工能夠超額完成;60%-70%的員工能夠完成,另外總是有個5%-10%的員工完不成。根據這樣的難度設定指標就差不多了。
同時,對于這些超額完成的員工,要實行獎勵;對于老完不成任務的員工,你得有處罰措施,該獎的獎,該罰的罰。
公司要想訂一個合理的指標,一是要靠多年的基礎數據的積累,二是要靠管理者的經驗。另外,在指標設計出來后,不要一開始就正式實行,而應該采用試運行,我們的管理體系出來了,要先試運行三個月,如果還不行,再試運行三個月,可不可以?就像改革開放先設個經濟特區,等有成效了再向全國推廣。這樣成功的幾率會高很多。
第七大困惑:考評者的主觀影響
考評者的主觀影響常常表現為不公正、偏心。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誰又能做到完全公正?公平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不公平該怎么辦?實際上,這其中的核心問題是指標問題。指標要盡量避免或減弱考評者的主觀影響。
第八大困惑,考評結果運用不良
考評結果運用不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壓根不運用,考評完了就完了,好象考評本身是一個任務一樣;第二是運用單一,只做簡單的單項的運用,比如僅僅只用在加薪/減薪,或是獎勵/懲罰,或是升職/降職上。
一些人會對領導拍馬屁,也會討好人力資源部。但當他們發現這樣做沒用時,又會同人力資源部門的關系搞得很緊張。而這時候,員工的精力,沒有放在怎么樣做好工作上,而成了怎么樣做好關系上。這樣的考評當然有問題。
所以建議,考評要逐漸跟薪酬、晉升掛鉤。還要和對員工能力的評定結合起來。員工的晉升要根據績效表現,同時還要根據人事測量的結果,看到底這個人適不適合管理崗位或領域。
第九大困惑,缺少績效分析
企業做績效考評,首先應該明確,考評的目的是什么。
考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改善員工的能力、員工的工作態度,從而改善整個團隊的績效。而團隊的改善,整個組織的改善,績效分析不做是不行的。
考核下來一定要分析,通過面談等方式得出,員工能出色完成任務,是什么原因?員工的工作失誤,活干得差,是什么原因?要把原因找到,分析出結果后,做得好的加以繼承和推廣,做得差的及時改善。整個分析結果最后要作為公司的基礎數據加以存檔。然后改善,這樣才能達到績效管理的目的。
第十大困惑,迷信
企業管理沒有什么絕招,只有把公司的任務、目標理清楚,把公司各個崗位的sop(標準作業流程)做出來,像建一棟大廈一樣,踏踏實實地把地基打好,將這些基礎工作都做好,這就是絕招。做到這一點之后,然后再去找一些方法,所謂“先有道,后有術”。
不少人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還是相當迷信的,表現在:第一,迷信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經驗主義。第二,迷信明星企業。第三,迷信商學院、教科書。管理具有環境依賴性,借鑒時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的條件,不可照搬,不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