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設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旋律!在企業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建設和諧企業就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2005年1月1日國家GB/T19580-2004,“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正式開始實施。這標志著卓越績效模式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效的先進管理工具在國內的正式推廣。追求為相關方平衡地創造最大價值才能為自身創造最大的價值!運用卓越績效模式就是企業的成功路線圖,就是當前建設和諧企業最有力的武器!
企業普遍存在的管理困惑
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近期曾組織過一份對CEO的廣泛調查,并公開發表了《國家的CEO們對未來的展望》調查報告。這些 CEO 們來自大型、小型和幾個非公司性的組織,有來自財富500的公司,也有來自名不見經的組織,調查樣本很具代表性。
多于70%的CEO們認為,如下趨勢將可能是在近些年中顯著影響經營環境的主要方向:
全球化。94%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改進知識管理。88%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成本降低和周期時間縮短。79%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改進全球供應鏈。78%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在許多國家的多個地點制造。76%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管理更多的業余、臨時和合同工的使用。71%的CEO認為這一趨勢非常重要。
多于51%的CEO們聲稱,下面提到的這些趨勢是近些年將可能影響到經營的主要方向。它們包括(從最多69%到最少52%):
- 開發基于績效的新員工關系
- 加強戰略執行
- 制定最適宜的戰略
- 測量和分析組織的過程
- 開發一致的全球性的企業文化
- 制造的外包
- 創建一個學習性組織
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舉世注目的成就,也涌現了海爾,聯想等優秀國際化的優秀企業,但總體上我國的企業管理的成熟度與發達國家的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們國家的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哪些薄弱點呢?
自2001年起,中國質量協會開始通過設立“全國質量獎”等方式大力倡導卓越績效模式,引導企業關注市場競爭的焦點,重視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進而重視經營質量,加速培育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幾年來“全國質量獎”已經成為中國經營管理最好的公司之重要標志。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馬林根據近幾年來“全國質量管理獎”的評審結果,總結了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改進空間:
1、對競爭市場和競爭對手缺乏分析
一些企業雖然已走向市場,但市場意識和競爭觀念薄弱。制定戰略缺乏對競爭市場的詳細分析,不了解競爭對手的策略;對顧客的需求和變化沒有科學的調查,寄希望于搞好促銷可以獲得好的績效。
2、對顧客滿意程度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企業普遍認識到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的重要性,但至少企業沒有建立一套顧客需求調查和顧客滿意程度評價的體系及科學的方法,不少企業僅限于顧客投訴管理,對顧客滿意程度調查信息的分析和用于改進不夠。
3、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不夠科學
卓越績效模式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把人作為最重要的資源進行開發。但有些企業仍停留在單純通過獎懲對人進行管理,對員工滿意度的調查結果,沒有很好分析和用于改進。
4、信息分析和利用不充分
企業基于事實的管理離不開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這是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基礎。不少企業投以巨資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統,能及時收集到市場、內部生產、管理和經營績效的數據,但沒有下功夫對這些信息進行很好的分析利用。
5、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體系單一
企業的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反映顧客滿意程度、產品和服務質量、員工發展、供應商、財務績效及承擔社會責任等有關情況。但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只關注銷售額和利潤指標。在評價方法上,主要是自己和自己比,缺乏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沒有充分重視找出差距進行改進。
企業成功的路線圖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時期存在不同的管理困惑,存在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準自己的問題根源而盲目采取一些進補措施。
一位黑龍江的老板每周坐飛機去參加清華大學的高級經管課程,還送自己的高管們去參加各類管理培訓班,幾年下來不能不說這些培訓沒有取得效果,但這位老板還是困惑這些培訓獲得的知識如何與自己企業的管理實踐結合起來,管理改進到底從何處入手?
在過去十幾年中,在組織的管理方面出現了兩股值得關注的熱潮。熱潮之一是許多國家的政府參照美國波多理奇國家質量獎通過設立國家質量獎的方式提升本國各類組織的管理水準,強化和提高本國產業的競爭力。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個國家實施了類似的計劃。熱潮之二,國家質量獎評獎準則已成為各類組織評價自身的管理水準和引導內部改進工作的依據。在美國每年申報國家質量獎的企業只有幾十家,獲獎企業更是每年只有數家,但是每年依據評獎標準開展管理模式提升的企業成千上萬,由這套標準所體現的管理方式便是“卓越績效模式”。
卓越績效模式充分體現了11項核心價值觀,是世界級成功企業的經驗總結。
十一項核心價值觀
1 遠見卓識的領導
2 以顧客為導向追求卓越
3 培育學習型組織和個人
4 尊重員工和合作伙伴
5 快速反應和靈活性
6 關注未來
7 創新的管理
8 基于事實的管理
9 社會責任與公民義務
10 重在結果及創造價值
11 系統的觀點
我國企業從80年代后期開始了以貫徹ISO9000族國際標準建立和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為主要內容的質量管理,現在我國已經有大量的企業獲得了ISO9000標準的認證,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企業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工作的水平和企業管理規范化的程度,強化了我國企業的產業素質,但是下一步怎么辦?卓越績效模式的誕生為企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從更加全面的視野,更加完整的框架出發,認識質量管理到質量經營的變化,為企業追求卓越經營績效提供了系統的、標準化了的方向。
很多企業請管理咨詢公司做過多個管理咨詢項目,如薪酬管理、績效管理、流程優化等等,但企業的整體績效改進不大,這源于對企業管理的系統性缺乏深入的認識,卓越績效模式旨在評估經營管理的七大領域,識別強項和改進機會并予以排序,以此可將企業原有的管理體系如ISO9001、ISO14001和GB/T28001進行整合,同時可將六西格碼、QCC、BPR、TOC、平衡記分卡等改進理論進行整合從而建立卓越績效管理體系。
卓越績效模式是全面質量管理(TQM)的一種實施細則,是對以往的全面質量管理實踐的標準化、條理化和具體化。它為組織勾勒了“卓越績效”的設計圖;提供了一種幫助組織認清現狀、發現長處、找出不足并知己知彼的一個聽診器;同時它還是企業管理駕馭復雜性的一個儀表盤。
1995年,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曾發布了一份報告,對于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的公司與一般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進行了比較。其研究結果很有說服力。國家質量獎項目并不能保證某個特定的財務成果,但整體上的比較研究顯示出了顯著的差異。實施馬爾科姆。鮑德里奇國家質量獎的企業作為一個群體,其績效表現勝過了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比較約為2.5:1.這些企業實現了362%的增長率,而一般公司增長率只是148%.美國質量協會主席在出席2005年“全國質量管理獎”頒獎大會上談到了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阿爾波特?林克教授和達特茅斯學院的約翰?司哥特教授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卓越績效模式上的收益與成本的比率按保守的估計為207比1.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只有均衡地考慮客戶,員工,股東,供應商與合作伙伴以及社會這五大相關方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為自己創造價值!在這方面,卓越績效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成功路線圖,也是建立和諧企業的成功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