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績效更佳
世界各地許多企業丑聞不斷,在這紛擾之中,企業治理的作用顯得混雜不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或許是:更強大的企業治理是否帶來了更好的公司績效?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研究人員一直對企業治理的績效之謎緊抓不放。
他們發布了各個國家混雜不同且極不確定的各種結果,而其中很多國家擁有嚴格的企業治理法則和強大的公司。有幾種可能的原因:
第一,模型與方法的問題。許多治理措施的信息在向公眾披露時已經延遲了,比如通過年度報告這種形式。金融從業人員知道,在一個有效的股票市場上,從公共信息那里是賺不到股票收益的。因此,企業治理信息將很難導致績效研究中顯現出來的異常股票收益。
第二,會計報表可能被用來體現績效。我們知道,董事會尤其是他們的審計委員會,通常在財務狀況的呈現方面有著強大的話語權。作風嚴格的董事會可能更趨保守,而我們甚至會遇到較強的治理導致較弱的賬面利潤這種情況。
第三,有可能是因為較高的合規成本,治理要求實際上導致了較差的績效表現。很多公司都有這種情況。比如,《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在美國推廣后便是如此。
假如企業治理因此沒有作用或只起到負面作用,那么公司是不是應該忽視它?為什么股東們還要捶胸頓足地迫切要求多一些治理保障措施呢?
二、消極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某些公司的其他活動,這些活動和價值之間關系模糊而且時常引起爭議。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會計和審計工作,這一工作本身就和企業治理有著緊密聯系。這些工作是創造財富的活動嗎?很難說清楚,但如果沒有這些活動,就會有明顯的消極影響。
或者考慮品牌化。市場營銷人員馬上會提出,品牌化會增添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內在價值。然而,這個增添的價值是無形的,很難衡量。但從另一面來看,盡管它的影響不那么確定,無視品牌建設卻很可能導致銷售損失。
另一個幾乎已成咒語的因素就是質量。對于幾乎任何產品和服務而言,質量保證都是經營策略的基石。這一保證對績效的直接貢獻也不明確,但它在顧客做出購買決定時肯定起到了增長信心的作用。
三、預期
這些和企業治理的應用有什么聯系呢?實際上是,企業治理本身看起來似乎只增加了微乎其微的有形回報,但如果沒有企業治理,那將會產生天壤之別。這就像守法——遵守法律是一種預期或給定的情形,但不遵守法律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同樣的觀點還可以延伸到企業戰略。由于企業治理對公司績效的作用尚不明確,我們可以說,這種治理可能不會帶來競爭優勢。
要產生這一競爭優勢,企業治理必須允許公司獲取其經營行業的超額利潤。由于情況未必如此,我們只能說它最多只是帶來了競爭均勢。由于企業治理尚未確定和公司業績掛鉤,我們就需要正確地去實行它。我們對董事會和其他相關治理機制的預期必須有所調整。
管治者應慎重地發布新規定,有些新規定就像當日頭版丑聞那樣能引起人們不由自主的“膝跳反應”。同時,股東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辨別公司交易,而不要一味把企業治理當成可依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