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4-07-17 02:22:48 文化藝術 我要投稿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園文化建設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

          [摘要]文化教育是學校教學育人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頭等工作。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就看學校文化工作做得怎么樣,學校的文化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升學率和就業率,對學生的未來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做好學校的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們將著重討論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如何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

          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形成的過程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和為人處世的原則等,是別人認識了解我們的第一步。同樣的,一個學校、企業在其發展過程當中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狀態和精神風貌。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涉及到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所知道了解的學校的校訓、建設背景、學校風氣、等軟文化背景;也包括學校的圖書館、教學樓、休息室、園林、食堂等硬件內容。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教育場所,不僅能夠陶冶老師和學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一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對學校文化的歸屬感和使命感,由此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活力與靈魂,我們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中等職業學校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在我國文化教育中就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具體如下:

          1.中等職業教育并沒有自己突出的特色

          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本校學生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中職高等學校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盡早的`適應社會生活,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立足之地。但是由于屬于我國教育的新興行業中等職業教育并沒有真正的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法,沒有做到為了學生的工作而教學。這其實跟我們的傳統教育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也就違背了其創辦的初衷。

          2.中職高等教育老師整體素質不高

          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經歷對老師的文化素質、教學素質、心理素質和教育觀念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是新興的教學團隊,雖然中職高等學校嘗試過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但是有教師素質始終未能跟上一般水準。他們還未找到適合自己長久發展和生存的適合的途徑和特色。如果僅僅是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不去改正的話,中職教學的水平將會持續如此,并最終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被淘汰。因此,我們應當盡快對教育問題進行改進。

          3.并沒有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中等職業學習創辦的初衷就是為了培養一批能夠對市場熟悉并且會應對市場變化的學生,并沒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走向社會后對新人對任何人的文學素樣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僅僅擁有一個好的專業技術水平而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對我們來說其實還不如不用。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出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等新型人才。

          二、如何建設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建設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問題是我們必須嚴抓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如何做好相關工作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1.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

          雖然說“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大家”,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老師的指導作用,相信天賦再好的學生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比較,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更為嚴苛老師不僅僅應當具備非常深厚的文化教育功底還應當能夠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交給學生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和成長。

          2.必須突出重點

          雖然文化教育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必經之路,但是,學生的專業知識才是決定其在職場上能否勝利的關鍵。因此,學校應當抓緊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把專業知識的學習作為重點工作,作為自己的特色工作,在抓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的同時抓緊學生的專業教育。

          3.樹立學校學生學習的榜樣、建立標準

          沒有制度的地方將會是一盤散沙,學校也一樣。抓好學校的制度建設,才能夠給學生樹立相關的典范和依據,讓學生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利用制度來對老師和學生的相關工作進行規范更好的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

          總之,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的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和艱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學校對相關教育工作的不斷努力和不斷探索,不斷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生存發展的方法道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才能夠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學校、和社會都需要進一步為其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相信中等職業教育很快就會找到自己的希望。

          參考文獻;

          [1]陳學平,陳永華.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xx.03.024.

          [2]周和平,周曦.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構建與策劃[J].當代教育論壇20xx.34.030.

          [3]丁世武.當涂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文化建設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03.217.

          [4]劉芳英.職業學校實訓中心VIS策劃[J].學周刊:C,20xx,(11):16-16.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2

          摘要: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其具體的活動空間就是學校,其最大的特點也就是校園生活方式和校園精神。職業院校的教育與我國當代的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極為緊密,其教學目標也和其他普通高校不一樣,它以就業導向為主導。本文主要針對以校企文化對接為基礎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對其具體的建設理念和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校企文化;職業院校;校園文化

          一、基于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

          1.企業化辦學理念

          以市場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具體能力為教學中心。知識框架要科學合理,具備職業性、行業性以及區域性。

          2.企業化的氛圍理念

          院校的氛圍理念即要模仿企業的具體模式,使學生具有團隊精神,在校園內部形成團結合作的氛圍,要重視師德建設,不斷引導學生去質疑,大膽進行探索。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主要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生產第一線的環境。

          3.融合和互動的理念

          在院校內部構建校企合作的平臺,將企業文化引入到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格局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4.校企合作的理念

          將各種各樣的文化進行整合,將校企合作的理念逐漸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理念當中,促進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不斷融合,使校企文化具備包容理念和創新意識。

          二、基于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1.提高精神文化建設的地位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建設,院校精神、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學風等都屬于精神文化,這些具體的內容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基本精神面貌,對于學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強了精神文化的建設,高度精神文化建設,那么這些具體細節也就隨之發生良好的改變。

          2.制度文化建設要進行規范和創新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制度文化建設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的保障,可以對其起到導向、約束以及規范的作用。職業院?梢猿浞治掌髽I先進的管理經驗為我所用。校園文化的基本建設可以進行整體的規劃,引入企業文化,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使其成為院校教育系統的一部分;要積極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將企業文化的實踐性充分發揮出來,促使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接納。

          3.物質文化建設載體要不斷得到優化

          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就是物質文化。要不斷完善教學場所的各種設備,根據專業的不同,設計具體的、特色鮮明的院系文化,可以用對學校有很大貢獻的企業人物的名字,對校園內的教室、實訓基地、廣場進行命名。在校園內各個醒目位置可以設計有關職業和創業的名言牌。加強校報、校刊、廣播、校園網等建設,將輿論宣傳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注重校園文化活動建設

          校園文化比較重要的載體就是校園文化活動,因此提高校園文化活動效果,可以有效促進職業院校健康發展。職業院校應該以就業為向導,以學生為主體,將社團活動積極開展起來,使社團活動具有多樣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示學生特色,促進文體藝術活動在職業院校當中的普及;重點是開展提高職業技能的活動,將校園內外各種教學資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學生享受到比較好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也可以多舉辦類似“校園之星”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具體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職業院校還可以開展校園科技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基于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與內涵進行了相關探索,希望可以使其可以發揮出更大作用,以不斷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國棟,李平權,程毓.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路徑的思考與探索——基于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xx,(2).

          [2]陳強,胡建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與校園文化對接問題探討——建設有利于職業素質養成的校園文化[J].遼寧經濟,20xx,(11):88-91.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3

          1利用信息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柄“雙刃劍”,這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是回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園網來配合校園文化建設,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1認識不足

          學校中不少師生員工缺乏對校園文化理論知識的必要學習,往往憑直覺認為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傳授的科學文化,而校園文化建設就是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業余時間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娛活動。還有人認為這些活動開展得多少,都影響不了學校的發展大局。在利用信息技術建設校園文化方面,則認為只要校園網能正常運作、各種規章制度能夠及時傳遞就萬事大吉。這種認識,很可能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處于邊緣化的位置,而利用信息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于便可有可無的境地。

          1.2目標不明

          由于認識上把校園文化看成是虛構的產物,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無足輕重,因此往往是建設目標不明,既沒有校園文化建設的綱要,更談不上校園文化發展的規劃。這樣一來,圍繞校園文化建設而開展的活動,既沒有系統性,又缺乏連貫性,都是漫無方向地進行,或干脆放任自流。因此,導致學校所制定的內部各項政策、規章制度,也和校園文化的建設毫無關聯。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校園網的建設,特別是在校園網的規劃時,只考慮如何為學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慮讓校園網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服務。

          1.3方法簡單

          在校園網建設上,對于師生提出的一些關于學校的發展、日常管理方面的問題,學校方面或是給個很簡單的回復,或是干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議都會石沉大海。而對于在校園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社會上流傳的思潮,學校方面則會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如果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一些評論或是指責的言論,很可能會被學校方面加以刪除或者禁言。于是在校園網上,除了一些規章制度、機構設置、日常業務處理、校園新聞以外,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少得可憐,甚至沒有任何鏈接可以進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頁面。結果是校園網往往成為學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園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沒有把校園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與校園文化相適應的校園管理信息化系統,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

          校園網的建設一般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這與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共同的特點。因此,校園網的建設可以與校園文化建設統籌規劃、共同促進。而且,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往往可以幫助學校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改善服務、增強透明度、促進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目標。校園網的規劃和發展,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優化管理流程,促進信息共享,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提升學校應對環境迅速變化的能力。從更深層次來說,校園網建設的目標是為了創新管理觀念,樹立先進理念,推動管理變革,塑造符合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校園文化。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提高科技信息含量,充分利用校園網成為現代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輔佐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的建設又需要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2學校信息化建設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引進和運用一些先進的理論、先進的方法,這就需要有個學習教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轉變傳統的思維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園中所有的師生員工不斷地自我學習、不斷地分析研究,才能總結提高,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可以不斷地提供支持和幫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獲取相關的理論外,還可以在校園網上開辟一定的空間,作為全體師生員工討論、學習、交流的園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平臺沒有時空限制的特點,使其在信息傳遞、理論學習、知識共享中不斷發揮它的影響力。因此,加強信息化的建設,不僅能為廣大師生員工的學習交流提供方便,而且還能在校園中逐步形成不斷學習、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校園風氣,同時也使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心,技術平臺的功能日益強大。所以,把信息化的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能使信息技術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大催化劑。

          2.3利用信息技術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術,廣大師生可以通過這個技術平臺及時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動態,學校也能利用這個技術平臺完成各項管理任務。此外,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2.3.1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傳播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早已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問題。由于校園并不是真空地帶,必然會受到社會上一些思潮的影響,尤其是網絡上還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所以,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校園網這個技術平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社會上、校園內的某些現象和觀點,可以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充分地辯論,相信“邪不壓正”,同時要通過校園網技術平臺,不斷宣傳校園內外發生的先進事例,大力宏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誠信教育,使學生做到明是非、知榮辱、守信譽,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擺脫網絡的束縛,積極投身于現實社會、投身于大自然中,讓身心得到熏陶和鍛煉,為將來在工作中挑大梁做好準備。

          2.3.2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

          校園網不僅能完成學校教學管理的任務,它的互動性還可以成為新的教學手段和途徑。雖然不少學校都開展了網絡教育,但效果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校方面可以鼓勵師生充分利用校園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補充和完善。由于網上交流氛圍相對來說比較輕松,所以教師完全可以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探索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提問,就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網上經常性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師能夠比較多地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案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某些知識點或觀點與老師作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因此,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對師生雙方都會帶來收益。

          2.3.3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濃郁的學術氛圍

          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各專業學科發展的現狀,邀請相關學術界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來學校作學術報告或講座,使廣大師生能夠及時了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將報告或講座的內容全程記錄下來,供那些錯過了報告或講座的師生自我學習,讓他們及時了解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而且所記錄下來的都是很珍貴的學術音像資料,可以長久保存。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形成一種機制,不僅在網絡上開辟一個空間作為交流討論互動的平臺,而且可以把相關學術的研究內容,以數據元的形式記錄在學校相關領域的數據庫中。建立互動的交流平臺,可以方便研究人員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交流,為形成良好學術團隊創造條件。所建立的數據庫,可以極大方便研究人員對相關領域進行數據處理和數據挖掘。總體來說,最終在校園內創建一個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

          2.3.4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師生員工溝通的橋梁

          信息技術能快速傳遞信息的特點,可以成為全校師生員工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的紐帶和橋梁。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及時把握師生員工的心理狀況,糾正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化解校園內的一些矛盾。在校園網上,學?梢蚤_通官方微博,架設學校與廣大師生溝通的新橋梁,占領校園文化建設微博的新陣地。通過官方微博,學校方面可以就一些政策,尤其是與師生利益相關的政策,廣泛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做到既要準確無誤地傳達,也要對師生提出的各項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反饋。特別是對師生員工的各項訴求,通過校園網等平臺做到“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著落”,讓校園網真正成為學校各級人員信息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項特點,來構建一個文明和諧、輕松愉快的校園環境,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校園文化。

          3結束語

          在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無法脫離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制約。所以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和信息技術利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當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更要讓它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4

          [摘要]隨著我省素質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斷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更是相對薄弱環節,同時也受到了學校自身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構建良好的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環境有利于小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形成穩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有利于小學生個性發展和情操陶冶,促進心智生全面發展。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為例,系統研究新時代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辦法,旨在對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體系和實踐指導進行探索,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和辦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時代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為學校教育“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綜合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校園文化不等于校風,其內涵要更加豐富:是學校歷史文化的呈現,是學校精神的載體,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體現了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要求。農村小學由于認識不足或是辦學能力限制,校園文化的建設一直停留在淺層的校園環境清潔、簡單文化活動的開展等層面,并沒有從精神層面或是價值觀的層面進行引領、建設和培育。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工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不斷促進學校的發展。良好、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是展現一個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吸引力的體現,更是推動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2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為例

          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師資配備46人,在校學生668人。同其他農村小學一樣,棧子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問題:一是農村校園文化師生參與面窄,缺乏后續支撐。目前一些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依靠市面上專門做校園文化的公司進行策劃、設計和實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網絡素材,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師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成了無源之水,缺乏后續的支撐,完善。以棧子小學為例,校園文化建設沒有過多的動員全體師生和廣大家長參與,提出的辦學理念等主要是學校領導層的決定,導致師生對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認同度不高。實踐參與度更不高,因此,盡管有了文化建設,但學校的文化力并沒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師資水平有限,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不進取、低要求。棧子小學對于語數外等課程的師資培養十分重視,但對于像美術、音樂等副科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則欠缺,而且師資人數嚴重缺乏,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指導力量貧瘠。當地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在校園內盛行,老師不積極引導導致校園文化風格偏離基本要求。三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棧子小學每年會定期舉辦“黑板報比賽”“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大,僅有較少部分的學生會報名并積極準備,其余學生則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賽中去。學校層面看來,只注重形式上熱鬧,條幅和標語懸掛等,只進行一時宣傳,缺乏系統性和長遠眼光。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引領著一所學校形象建設和精神風貌建設風向。良好的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探索、需要尋找積極有效的方法。

          3新時代有效推進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基于當地環境實際、基于教育實際、基于學生實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領導根據農村小學教育的規律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積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共建校園文化。

          3.1加強制度管理,保證制度的連續性,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延續

          完整的規章制度能夠有效的規范和指導師生的具體行為,同時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各個方面的活動和推動工作能夠高效的進行。一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圍繞校長負責制,進一步精簡現有的管理機構,嘗試增設“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鼓勵在校師生、家長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二是健全現有的管理制度匯編,與后勤管理制度進一步的進行結合,將“文化”字眼加入到匯編中去,確保每個部門能夠熟悉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熟悉具體做法。三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在參考、學習其他農村小學綱要的基礎上,要強調文化墻壁、文化活動等物質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強調精神文化建設。四是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制度落實的監督機制,保證建設的持續性和合理性,提高規劃綱要的落實效率,進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顯性文化建設和隱性文化建設齊頭并進

          顯性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宣傳欄、墻壁畫、各類指示牌、綠化環境等外顯的物質文化表現,隱形校園文化是指校風、學風、教風、教育理念等內在的校園文化。顯性校園文化和隱形校園文化共同組成了校園文化的總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發展過程中,既需要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同時也要重視隱形文化的建設,整體化規劃。一是切實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構建美化、綠化、亮化、凈化的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園認同感?梢岳眯@墻報等現有的物質基礎作為平臺,進行創意設計等。還可以利用師生自創書畫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為體現“校園對話”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注重思想引領。不斷的提煉和升華辦學理念,遵循現有的.校訓,不斷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挖掘和鼓勵學生特長。注重品德培養和提升、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師生關系構建等。三是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依托,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構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動的校園文化主流活動。進一步將學校精神提升至正確的三觀塑造層面。

          3.3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創新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求各所學校應該基于自身發展現狀建立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習慣以及校園文化表現。校園文化需要傳承和積淀,同時也更需要創新。一是活動創新,不斷豐富第二課堂內容。設計更多樣形式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鼓勵班班行動,鼓勵人人參與。如先進評比活動、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活動的內涵性,同時增強了團隊建設精神。二是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建設;A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力,更加科學、系統、開放的課程體系應該逐漸走進校園。對于學校而言,不斷提高了學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學校的精神水平。

          4結語

          優秀、科學的校園文化是農村小學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是構建新時代新要求新標準現代化學校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發展之路也是學校的建設發展之路。保障和促進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沉淀的積累過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動。

          【參考文獻】

          [1]杜育紅,楊小敏.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支撐的鄉村教育及其發展路徑[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81+192.

          [2]王葉子.“一校兩區”辦學模式的優勢與困境——浦江縣實驗小學的個案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33(11):106-109.

          [3]張迎春.國有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4):96.

          [4]許博.BK公司激勵機制創新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5

          摘要:當今社會,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無論是在傳統文化和當代文明之間,抑或是在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之間都存在猶疑和顧慮,都面臨著一個選擇,往往這種選擇會讓大學生遲疑、拿不定主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已經獲得了全社會的關心,因為這一群體是祖國的未來,但是在他們中,思想上存在問題的不在少數。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奇葩之一,其自身飽含的哲學思想,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修身養性,褪去浮華和稚嫩,變得更加穩重和成熟,此外,茶樹自身的精神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也會逐漸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過于落后,基本上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形同雞肋。將茶文化引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不僅能夠創新教育方式,同時更能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本文旨在揭示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入茶文化的概念,就茶文化如何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動做出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互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存在普遍的理解問題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一個我們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實:實際上,我國高校已經對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視,但問題在于即便采取了措施,卻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多數都表明存在理解問題。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存在理解問題這一現實我們應當分開來看,才能分析出其中的具體原因:第一,從大學生自身找苗頭。大學生毋庸置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方式,但這個理解方式尚未成熟,因此,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難以消化,其次,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沒有足夠的興趣,或者說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不認真導致跟不上;第二,從學校和課堂的角度出發,學校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沒有考慮到教學方法是否存在問題,只將自己的關注點投放在知識的灌輸上,形成了上述的結果。

          1.2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課堂,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這件事,說實話,言傳身教比課堂灌輸有用得多,親身實踐比言傳身教有用得多,而我們現在的高校采取的是下下策。高校普遍已經開始了相關的課程來對大學生的思想體系進行引導和指正,其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及早形成積極向上的三觀和人生態度。但是這種急于求成、揠苗助長的方式將學生禁錮在課堂里無法讀死書。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外,社會實踐在這里可能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很多細小的道理書上說多少遍,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過眼云煙,但是一旦自己親身體驗過則會變成永遠忘不了的教訓和經驗。因此,除卻理論知識的教授外,高校應該將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課時用來組織進行社會實踐上,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

          1.3教師過于依賴課本,缺乏課外素材的引證

          現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在課堂里進行的,因此,學生能夠受到健康思想教育的時間基本集中于課堂,這時候,如果課堂的氛圍死氣沉沉、沒有趣味性,那么結果可想而知了。而現實恰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課教師過分依賴課本,缺乏課外素材的引征,更不必去談論趣味性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這東西是死的,學生自己粗略的瀏覽一下就了解了個大概內容,這時候教師如果還過分強調這方面的內容就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教師真正應該做的是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和社會上的新鮮事、熱點甚至自己身邊的小事、趣事結合起來,同時,當然也可以列舉古今中外的事例,但要保證這些案例一定不是滿大街的老話題。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茶文化之間的關系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分析

          大學生是社會上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肩負著建設祖國、建設民族的偉大歷史重擔,少年強則中國強,他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偉大中國夢的美好藍圖能否實現完全依賴當代大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但是由于大學生依然是學生,雖然他們大多數是成年人,但是由于人生閱歷的淺短、社會經驗的匱乏,導致他們的思想和看法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地方,而高;旧纤闶菍W生繼續受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能夠將這些不成熟的、幼稚的想法剔除,那么這些消極的態度就會伴隨大學生走出校園甚至伴隨終身。而且,正是由于他們思想上的不成熟,導致他們及其容易受到社會腐朽思想的毒害,當今社會面臨的誘惑太多,一旦大學生走入歧途,傷害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損失。因此,在這個關鍵性的時刻,高校著實有必要進行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

          2.2茶文化的內涵

          茶在我國已經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它基本上和華夏文明保持高度的一致,換句話來說就是自從有了華夏文明,就已經誕生了茶文化。對于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無論是在歷史地位還是現實意義上都舉足輕重,其中飽含的文化,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割舍的瑰寶之一。翻閱歷史我們發現,中國茶道的創始人,《茶經》的作者,被奉為茶圣的陸羽,將唐以前的茶文化經過畢生的總結,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首先,茶的特性溫和,想要真正喝一杯茶,是需要花費一點兒功夫的,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你不夠耐心,最后的茶也就不會達到你的期待,因此,要么不喝、要么耐心。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了喝上一杯好茶,就會耐下性子來。一旦人們沉下心來,浮躁的情緒就會淡化,要知道,在這個紛雜的社會保持一顆平淡的心是多么的不易而寶貴。這不正是儒家的和諧思想嗎?在品茶的過程中幫助大學生培養耐心遠比在課堂里滿堂灌有效。其次,茶葉在水中慢慢張開,然后將水的顏色進一步改變,這一個過程是相當微妙的,我們大學生在觀察這一過程時,看到的不僅是表面的變化,更是整個大自然的變化,這就是道家思想里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3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本身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瑰寶,因此,對于茶文化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的重要方式。茶文化中飽含的精神、氣節以及茶樹自身的環境選擇、與惡劣天氣對抗對大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激勵效果,都是對于精神世界的塑造和穩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幫助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讓大學生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就像泰戈爾說的那樣,無論黃昏拔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和它的根連在一起。而且,當今社會浮躁之風愈演愈烈,人們很難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顯得更為珍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是為了重塑大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三觀和思考方式。這兩個目的和茶文化的初衷不謀而合,因此,將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3茶文化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3.1茶文化有助于當代大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

          茶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教育意義是深遠的,最后達到的效果絕對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它在我國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簡單的飲茶、泡茶以及茶藝中都濃縮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包含著無數前人的人生態度和處世觀點,這種茶的精神在當今社會已然具有不滅的啟發精神。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思想受到嚴重的撞擊,自己的三觀也逐漸開始動搖,甚至會被外界的消極文化、負面思想所左右,在新時代下,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顯得重要而迫切。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似乎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繼承與發展,甚至被越來越多的人淡忘,這是一件遺憾的事情。茶文化中飽含的精神和氣節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思想,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3.2茶文化有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茶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個人修養的提高,個人境界的升華。有句話說,我們不止是我們肉身,我們更是閱歷、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見過的人的總和。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經歷和過往完成了我們。對于茶道的學習會讓我們逐漸培養出淡定的個性,讓自己在紛亂的世界中尋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了自我。其次,茶文化對于大學生素質的提高還包括思想道德的提升。茶樹與惡劣環境斗爭的堅忍不拔、茶葉多功能卻不炫耀的低調都會逐漸變成大學生的一部分,都會成為他們的品格。

          3.3茶文化有助于大學生平心靜氣,褪去浮躁

          喝茶可能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抓一把茶葉放進杯子里,然后倒熱水,一共五秒鐘的事情,但是品茶則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門學問,前者是“飲牛飲馬”而不是品茶。當今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心中充滿了欲望和利益,浮躁充斥著人心。大學生手機不離手的現象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雖然沒有走出校門,但是社會上的壞風氣卻學得比誰都快。茶文化里講究的天人合一原則,就是要讓人沉下心來去讓靈魂得到應有的休息。我們現在都崇尚讀書和旅行,因為這二者能夠讓人看到自己生活中缺少的部分,能夠讓心靈得到滌蕩,品茶亦如此。在所有人追名逐利的時候,你靜下心來思考,你會發現事情有很多個角度,放慢腳步有時候走得更遠。

          4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

          4.1有助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隨著我國大門的打開,西方文明像洪水一樣涌進我們國家,這種進入是沒有辦法經過篩選的,因此,無論是好的內容還是消極的內容都一并進入。這時候我國的傳統文化就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首先,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的變遷和沉淀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寶貴財富,古老世界的文明尚且能夠流傳至今的只剩下華夏文明。其次,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目前來看在世界范圍內是受到孤立的。上面兩點表明我國和其他國家不一樣。要想保證自己的獨特性,就一定要對自己的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否則就會成為歷史的塵埃,被忘卻。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茶文化的學習在當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4.2有助于大學生養成全面的價值觀

          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教會學生明辨是非黑白,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不應該做什么。這個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很可能會伴隨終生。茶文化中蘊含的哲理和精神氣節像是一本無形的教科書,佇立在那里,用它的生命在詮釋著艱苦樸素、謙虛低調、堅忍不拔等等概念。茶文化里,茶葉不僅能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而且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此外,還具有多重其他功效,如防癌等等,但是它卻沒有通過妖艷的花朵來炫耀自己的功績,這一點給當代大學生的啟示就是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多奉獻少索取,這樣的價值觀導向比傳統的教科書有用得多。

          參考文獻

          [1]朱生東,趙蕾,董慧君.黃山市茶文化旅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20-24.

          [2]景慶虹.論中國茶文化海外傳播[J].國際新聞界,20xx(12):69-75.

          [3]蔣艷.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xx(12):227-228.

          [4]安建良,邊宇璇.校園茶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J].福建茶葉,20xx(12):175.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6

          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經營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的一種綜合體。它內在地產生于企業自身,得到全體管理者和員工的認識與維護,并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企業進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大致相當,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文化,是組織精神層面的管理。在各自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導向性、團隊凝聚力、約束力、精神激勵及推動等;趦烧叩墓残,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將兩者實現高度融合: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學工結合”。在高職高專校園內營造企業運營環境,與高職高專大學的特色學科實現對接,這樣才有利于體現高職高專大學獨有的辦學特色,使校園文化成為高職高專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二、高職高專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1、缺乏文化底蘊

          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職高專大學成立歷史晚,不管在辦學規模、硬軟件設施、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就造成高職高專大學校園文化沒有歷史底蘊,顯得品味不夠、層次不高。

          2、盲目跟風

          社會中很多高職高專大學通常采用“拿來主義”,存在盲目“跟風”,模仿其他高等大學,尤其是本科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創造校園口號、第二課堂組織、注重表象化,造成“只懂皮毛,不倫不類”的局面,無法觸及校園文化的靈魂。

          3、缺乏特色

          高職高專大學的基本辦學理念就是要體現“職業性”,但是現實中高職高專大學往往忽略了此點。企業在錄用高職高專大學學生時,往往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希望招募的新員工做到“零培訓”上崗。對于企業文化的接受,企業也希望新員工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及企業文化,做到無縫銜接。現實情況卻事與愿違。因此我們需要迫不及待地建立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特色”的高職高專大學校園文化,增強高職高專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特色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意義

          1、有利于學校彰顯“職業教育”特色

          校園文化在教育、培養和塑造人的品行、情操、意識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和諧校園創建過程中的重要性是其它因素不可比擬、無法代替的。注入企業文化這一新鮮血液后的高職高專校園文化更是要彰顯出“高職高!碧厣,充分發揮其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

          2、有利于增強教師職業角色感

          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不同于企業中的員工,盡管現在高職高專大學教師在學歷層次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他們初出茅廬。理論功底也許很扎實但是缺少實戰經驗,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就要求教師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教學,掌握相關企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增強自己在企業中職業角色的認知。

          3、有利于培育學生職業意識

          現在的高職高專學生大部分為典型的“90后”,團隊意識、競爭意識、自律意識、自學能力等普遍較差,在就業中往往出現“不適應”癥狀。事實上,這就是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自己職業意識薄弱等因素的結果。因此我們將企業中的管理理念、人文情懷、生產氛圍潛移默化地植入校園文化,有利于未雨綢繆,在學校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4、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將優秀企業文化植入校園文化中,有利于企業文化的推廣,增強企業競爭力;有利于學校新鮮血液的輸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針對性,培育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

          四、企業文化特色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校園文化建設實質上是一場價值革命,但在建設過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校園文化建設本質上要求拒絕浮躁,應該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在感性中實現質的突破,用絢麗的表象點燃整個校園的激情。

          1、建立校園MI(理念識別)

          第一,建立全體教職工的價值觀。校園價值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關系著高職高專大學的生死存亡。高職高專大學不同于企業,它的“客戶”主要是學生和社會:立德樹人、服務社會,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作為高職高專大學教師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要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這就要求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榜樣示范,教給學生做真正的人、做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的道理。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第二,建立大學遠景及大學精神。高職高專大學應該結合自己辦學歷史及辦學目標來體現高職高專大學自己的價值觀。建立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校園精神及理念,培育個性鮮明和內涵豐富的校園精神及遠景,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教職工及學生的內在潛力。

          2、建立校園VI(視覺識別)

          在高職高專大學發展過程中,要以務實的態度建立并不斷完善校園識別各個要素,包括統一的標識、校園服裝、旗幟、宣傳語、印刷品等以此來規范教職工及學生的行為禮儀和精神風貌,在社會上樹立本校特色形象,增強學校責任感和辦學信譽。

          3、建立校園BI(行為識別)

          第一,教師、企業、學生實現聯動。學校將優秀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辦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實現管理的精細化。例如教師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訓室建設等方面加強徐企業之間合作,雙方共同進行專業建設,開發實用的課程,建立具有企業文化的實訓室,作為高職高專大學的“雙師型”教師必須深入企業進行鍛煉,將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建立全新的育人環境。在學校第二課堂方面體現企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理念、職業氛圍,建立具有企業特點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第二,校園外部服務社會。要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將學校確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社會實踐中,規范師生在校園外的行為規范,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展現學校風采。

          4、塑造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文化

          人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有機體,具有校園特色的環境對教師成長、學生培育產生深遠影響。因此要認真分析校園特色發育的物質文化,使有形物質文化和無形精神文化的有力因素成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動力源泉。例如根據自己辦學歷史,校園內部體現學校不同歷史時期的特色風采;將校園建筑物以企業冠名形式宣傳企業文化,根據學校辦學專業,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處處體現專業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7

          一、合唱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合唱不是一門獨唱藝術,不允許學生任意抒情,它是集體的表演。合唱活動的演出和排練是在指揮者的指揮下完成的,音樂的旋律、節奏、風格、演唱要求等,都需要通過合唱參與者與指揮者的默契配合來完成。合唱需要學生能夠一心多用,一邊看指揮,一邊聽別人的聲音,一邊感覺自己的聲音,所以長時間的合唱訓練,可以很好地強化學生的反應能力。合唱活動是由一個集體在同一場地唱同一首歌,這樣就要求全體參與合唱隊的學生收斂自己聲音的個性,多與人交流、磨合,才能適應合唱表演的要求;還要在音色、音量及情感表達上達到思想和行動的統一,這樣歌曲才會優美動聽,集體觀念便潛移默化地形成。合唱藝術是需要每個參與者配合意識與平等觀念,在此基礎上再去追求完美的效果。這種集體的學習和凝聚的過程使參與者在領悟合唱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具備了潛在的良好品質。和諧、協調、平等、包容這些體驗,無不對大學生的素養、能力、氣質和性格的產生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只有具備了以上良好的品質,才能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萬千變化的現代社會,并在穩定中求發展。

          二、合唱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種隱形的德育資源

          合唱活動是校園精神文的良好載體,校園文化應該以社會的先進文化為主導方向,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主體,以沉淀的校園精神為底蘊;校園文化既是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一種活動過程。一定的精神文化有賴于一定的物質載體,合唱活動的開展正是兼顧精神文化與行為文化的良好載體。對于大學生而言,隱形教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潛移默化教育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潛在的、間接的,可以避免現行教育中學生出現的逆反心理。所以,合唱活動是堅持正確的校園文化導向,努力創造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實用、有效的隱形德育資源,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合唱活動正是具備了這種功能,合唱教育在校園學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功效。經過指揮或藝術指導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合唱作品,可以使合唱參與者能夠完整地把握藝術作品的主題和風格,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這種藝術行為活動不僅能夠深深地感染合唱隊每一個參與者,而且還能夠與廣大聽眾中產生情感和心靈上的共鳴,使他們在藝術欣賞和表演的過程中更加熱愛祖國、增加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他們報效祖國的熱望與行動,從而達到對所有活動參與者和欣賞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遠比課堂說教要有更有效果。

          三、通過合唱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音樂修養、普及高雅藝術、弘揚嚴肅的音樂文化傳統

          合唱藝術是一門悠久歷史。馬克思說:“人的審美力是以往歷史的全部積累”。學生通過演唱和欣賞中外各時期的優秀合唱作品,可以更清晰地把握音樂發展史的脈絡,準確地掌握各時期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的藝術風格,對于高雅藝術在高校校園的普及、嚴肅的音樂的弘揚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知識性的合唱教育是奠定校園合唱藝術的基礎手段;情感性的合唱教育是增添校園合唱藝術文化感染力的重要措施;合作性的合唱教育是形成校園合唱藝術文化凝聚力的最佳途徑;創造性的合唱活動是校園合唱藝術文化提高綜合素質的最高境界。合唱藝術活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和內涵,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校積極地開展高校合唱活動,充分發揮合唱活動在提升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以及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對于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合唱藝術的全面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8

          一、校園文化建設中呈現的問題

          (一)網絡文化興起對校園文化的挑戰

          互聯網是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全球各種各樣的文化和社會狀態呈現在網絡環境里,人們所獲得的往往需要理論和實踐結合,這點在網絡上顯然非常的局限,只通過網頁上的文字和視頻,沒有活生生的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思考是脆弱,甚至會脫離實際,這樣的認知是不全面、不牢固的。大學生一旦陷入某些不良事物的漩渦,將很難自拔。比如個別學生上了大學遠離家鄉,沒有了父母的束縛,往往沉迷網絡,樂不思蜀,嚴重的還會荒廢學業。網絡上魚龍混雜,沒落腐朽的價值觀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認知,這是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長期的網上活動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視力和心腦血管都有著嚴重的危害,對網絡生活沉迷的可誘發“網絡強迫癥”,其表現為上網高度集中、反應敏捷,不上網時魂不守舍、反應遲鈍等,嚴重影響到高校學生的身心發育。網絡交往的虛擬性有時會使人喪失正常的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不知如何與人交流,顯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因此而產生的人際關系淡漠,疏遠,漸漸地性格變得孤僻、古怪。

          (二)商業文化的進駐對校園文化的沖擊

          大多舉辦校園活動的單位都會尋找資助單位,借以宣傳商品來獲得贊助費,在此同時,雖然會鍛煉相關尋找贊助商的學生的外聯能力,但是,與之俱來的商業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會充斥著校園。在大學校園中,學校一面強調著無私奉獻、普濟天下的思想,同時還要適當調節著商業化帶來的價值觀念。商業化往往要付出最少而獲得最大的利潤收益,那么“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也在感染著高校學生,使得對金錢物質的追求與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發生碰撞。部分學生只講利潤和收益,不講奉獻和原則。有些教師為了追求物質,托關系辦理停薪留職或者長期請病假去外地兼職工作,部分教師為了科研成果,不惜違背事實,背叛應有的道德和科研精神,竊取成果、抄襲等。這種功利思想還會影響學生,使他們在職業生涯規劃或面臨擇業時過分追求物質條件而忽視了自己適合的方面和自身所長。這種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傾向必須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三)對校園文化理解的誤區

          首先,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實物呈現,其真正內涵是所蘊含的精神文化。這種文化反映著學校的特點、個性和面貌。物質文化主要表現為教學樓、圖書館、綠化環境等,而精神文化則是長期的發展而形成的,比如校風、教風、學風等無形的校園風氣,校園文化通過校園風氣和校園活動、人文環境共同作用,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這種文化是超越口頭的知識傳授的一種高層次的教授方法,校園文化具有高尚的價值取向,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其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過于狹隘,有的高校把校園文化簡單地認為是單純藝術節、文化節、音樂會、運動會等活動,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物質文化建設和娛樂活動開展的效果,而忽視了作為校園文化核心和靈魂的精神文化建設,而在整個精神文化建設當中,校園則是最好的教育場所。

          (四)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客體不明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校園文化應該是師生員工共同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每個人應該樂在其中并且積極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在參與接收和改造校園文化活動中,教師與學校管理人員起著主導的作用,學生是學校的主要群體,是校園文化的'聚焦點,學生的求知過程和人際活動都折射到校園文化當中,既是校園文化的營造著,又是校園文化的受益者。各種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有學校批準的正式社團,也有學生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社團,這些社團活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們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勤于學習書本之外的知識,樂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老師都有自己的風貌,教師的教風影響著學風。教師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擔任著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務。還有一類默默奉獻的后勤服務人員,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后勤服務人員一直擔負著沉重、繁雜、瑣碎的膳食、校園清潔、維修等工作,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真正的客體是環境清幽的校園環境、政治、經濟、風氣蓬勃發展的社會大環境。但是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員結構不健全,大多數教師可能沒有這種意識,單純地把學生當做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師和其他人員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并不明顯,教師大多忙于科研或教學等活動,并且迫于成績壓力,還會壓制學生過多的舉辦校園活動,學生的各種文化活動往往單純依靠學校的職能部門去實施,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被激發。教師和管理者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明顯,使校園文化變成了單純的學生文娛活動。

          二、改善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增強對校園文化的投入

          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誰擁有足夠的辦學空間,誰就可以吸納更多生源,其規模效益就能凸現,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是學校教育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在營造校園環境時要注意軟、硬件的有機結合,近年來,我國很多學校的管理者們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強在硬件方面的建設,這固然是正確的,但不同程度地忽視了環境衛生、綠化美化等軟環境建設,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對它的營造也能反映出校園文化主體在營造校園文化是所擁有的文化觀念、文化品格。現在大量的擴招,致使老校區不能容納大量的學生,學校不得不采用置換土地的方法,把新校區建立在城鄉結合部的大學城區。大量的學生涌入,給基礎設施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基礎設施方面一般能夠一步到位,但嶄新的校區缺乏大學傳統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建設個性化校園文化

          傳統的藝術節或文藝演出,提前一兩個月就通知開始準備,精心的排練,但并不是所有的節目都能如愿表演,這就會損失很多人力和時間,也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是學校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而沒有實施,其實學生內心深處會向往自己動手、貼近生活的活動,比如將學生帶到野外,學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唱或表演各種風格的節目,所有的食宿安排除了由學校提供的基礎的帳篷和炊具以外,其余由學生自己安排。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促進學生間的互幫互助,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真正的體味過,才知道父母給予的衣來伸手的生活,體會到父母的辛苦。高校應根據自身條件,確定自己的辦學特色,現在一些高校存在著盲目攀比的心理,在學校目標、職能、辦學規模上刻意追求與國內一流的高?待R,忽略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傳統和特色。許多高校為了變身綜合性大學,千篇一律地設置了很多與其他高校相同的專業,忽視了將人才培養、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本校特色的有機銜接。

          (三)建設高水準的大學生社團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它把生命個體的需求分為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生活需求、贏得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贏得尊重和自我實現屬于較高層次需求,社團的發展同樣有自我實現的需求。社團不僅是會員發展興趣愛好的陣地,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去引導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使他們也受到教育和熏陶,也只有這樣,社團才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校園文化生活中贏得一席之地。從更高的角度看,學生社團的使命也在于使更多的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接受教育。社團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心理氛圍,將極大地激發所有的成員為著目標齊心協力,積極拓展活動陣地,辦出精品活動,參與者還能夠間接感受到社團文化對他們的影響。社團作為一條有效的途徑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更多的是在共性的基本原則上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和提高,而社團則主要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獨立進行活動。社團的日;顒訌牟煌姆矫鏋榇髮W生提供充裕的鍛煉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了解社會生活學會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社團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大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人文素質的提升,既需要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學習,更需要校園整體氛圍的熏陶。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學生社團活動,其擁有普及面大、自我特色較濃的特點,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繼而感染引導甚至塑造一個整體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新世紀人才群體。社團有助于學生自我規劃人生,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社團成員較易于完成自我規劃和自我實現。

          (四)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素質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兩個方面。在大學德育的教材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但是許多大學生都不以為然,對于入學的心理健康測試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有些問題學生不愿意面對心理工作室的老師,不愿意敞開心扉,也怕被同學知道自己的秘密。德育的根本任務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培養健康的學生。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而要從心而發的自覺參與。心理素質的培養,就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度過青春期困境的有力保障。學校應加強心理咨詢機構的師資建設,利用課堂內外的力量,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鑄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的壓力,更好地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三、小結

          校園文化必須有健全的保障機制,加強校園管理是發展和繁榮校園文化的關鍵所在。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艱巨的工程,教職工隊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助力軍,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不斷拓寬視野,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校教育責任,充分發揮文化傳遞功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對指導校園文化實踐,培養新一代高科技人才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9

          摘要:學校以沙地文化為背景,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達成“文化潤德”,最大程度地催生和壯大學生自身的品德成長力量,升華理想追求。

          關鍵詞:沙地文化;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動因

          一、沙地文化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動因

          每一個學校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不僅彰顯著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啟東市第二中專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堅持“文化引領,立德樹人”的理念,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充分依托家鄉的地方文化資源,以沙地文化為背景,積極構建一個地方鄉土文化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模式。

          二、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現狀與困惑

          (一)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現狀

          相對國內,國外更加注重校園文化的人本性質,從多方面考慮人的發展,考慮學校的長遠戰略發展。日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多的是堅持“人化”,以人為中心,適應人的精神需要,注重開放性;德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學術自由,趨向國際化交流,吸引世界優秀人才,注重實踐性,實行人性化教育;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國內,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城鄉教育失衡,尤其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我國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課題研究蓬勃開展起來,蘇州等地學校有“開發絲綢文化地方資源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特色課程的研究”、“絲綢文化背景下培養少先隊員創新精神的研究”等課題活動;浙江信息工程學校以學校文化引領,推出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湖州自古傳承駱駝與絲綢文明,該校弘揚“駱駝文化”,旨在弘揚湖州人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但是校園文化(尤其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系統性研究還不夠,特別是建設目標、思路、保障和評價體系還比較少見,所以本課題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借鑒其他地方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我校以沙地文化為背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必將取得理想的效果。

         。ǘ┲新殞W校文化建設面臨的困惑

          1.中職學校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跨世紀的青年學生具備較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感,強烈的自立精神,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劇變革的社會環境,又影響到青年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尤其是中職生,表現尤為突出,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此外,周邊環境的影響和家教的缺失也給學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學校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全新的挑戰。2.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的缺乏。職業學校的生源優勢明顯不如普高,然而學生自身問題是一個方面,傳統文化教育的缺乏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當前中職學生文化知識貧乏,人文素養低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方面,他們對于自己國家、民族、歷史、社會、家鄉的基本文化知識缺乏了解,對于社會生活中要遵守的文明禮儀知之甚少,甚至對傳統文化中的人物事件張冠李戴。另一方面,受不良影視文化的影響,他們對于歷史上存在巨大爭議、有負面影響力的人物那些胡編亂造的故事熟稔于心,津津樂道;谝陨侠Щ,我們提出沙地文化背景下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符合時代性和現實性。

          三、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背景分析

          1.地域背景

          我們啟東是無數優秀兒女圍涂開墾、艱苦卓絕,勤勞儉樸、勵精圖治,用自己的雙手圍墾起來的,所駐土地都是沙質土(是明顯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特征)。這塊沙質土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沙地人。從圍涂造田起,到現代農業、現代養殖業的發展,再到現代化工業區的形成,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塊沙土之上。

          2.歷史背景

          啟東海涂變化的歷程,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用“翻天覆地”并不為過。從原來的茫茫一片咸堿地,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區,無不凝聚著啟東歷代建設者的汗水和心血、魄力和智慧。由此誕生的沙地文化是啟東改革開放偉大成果的一個縮影和歷史見證,人們是不會忘卻先輩為此作出的努力和犧牲的。我們把紀念和弘揚這一文化,作為我們全體德育工作者的責任。

          3.人文背景

          沙地文化遺存極為豐富,江海交融的自然風物、彌足珍貴的人文景觀、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獨具風韻的鄉音俚語、古老而年輕的歷史文化,所有這些都物化在沙地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傳承于沙地的時令節俗、民俗文化風情。沙地學子每天生活在此、學習在此、嬉戲在此,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相當熟悉,以此為載體開展學;顒樱绕涫堑掠顒、實踐活動,不僅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會給學校沙地文化的研究帶來許多便利。陸欣先生編寫的《沙地風情錄》為我們研究沙地文化提供了豐富而詳細的一手資料。

          四、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價值取向

          我們沙地文化蘊含三大精神:一是沙地精神:1.大浪淘沙,經得起考驗的勵志精神;2.融于大地,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3.個體渺小卻善于融合,凝集眾力的集體主義精神:4.出污泥而不染,堅硬無比的廉潔自律的精神。二是圍涂精神:圍涂人(先輩)百折不撓、人定勝天、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永不言敗的圍涂精神。三是開拓精神:不斷創新、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科學發展的精神。學校以沙地文化這個地方特色文化為基石,為引領,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和實踐活動,不僅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教學的平臺,更為家鄉文化精神的提煉、挖掘和傳承提供了保障。本沙地文化背景下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以沙地文化為背景,以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為目標,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悟生活、體會成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德育素質,在文化教育活動中理解生活、鍛煉心智,實現德育內涵的“落地”。以沙地文化為背景,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活躍師生校園文化生活,構建靈動的校園文化體系;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有“魂”(精神)可守,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推進學?沙掷m發展,建構起農村職業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體系,帶動學校沿著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0

          摘要: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近些年來,醫患關系間的不和諧因素不斷凸顯和升溫,醫學類高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工作更為重要和緊迫。本文從圖書館影響校園文化的四個方面即物質條件、制度文化、精神建設、館藏文獻的前三個方面出發,闡述圖書館在促進醫學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引導作用和具體實施方法,以期達到服務育人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醫學類高校;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建設

          近年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醫療水準和服務質量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但與之不對應的是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的醫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對低下,從而一度導致了醫患關系的緊張。這一情勢給培養醫用人才的醫學類高校敲響了一記警鐘,讓醫學類高校意識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醫師醫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醫學類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擔負校園文化建設主陣地的高校圖書館也面臨著更為重大和嚴峻的任務。然而遺憾的是雖然關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早在20xx年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曾就高校如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以提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過詳細的闡述和指導[1],但針對醫學類高校如何更為有效快捷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至今很少涉及。使得眾多醫學類高校沒有行之有效的模式可遵循,仍沿襲著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無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校園文化建設。本文基于這一缺失,在總結現有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實際,加以綜合和延伸,著重探討醫學類高校在促進自身文化建設中特殊而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的同時,期望可以有效地促進醫學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達到服務育人的目的。高校校園文化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導下的,由高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可以分為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四個部分[2]。其中與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建設內容緊密相關的是前三個部分。醫學類高校圖書館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要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四個部分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面,既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更應該把如何建立學生的醫德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通過適合的活動和實踐寓教于樂地灌輸給學生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進行[3]。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物質文化方面,圖書館應盡力為師生提供一個技術先進、使用方便和層次性高的借閱環境。在這方面,除了更新館內硬件設施,美化室內環境,增大醫學類圖書購進數量和范圍等基礎工作外,分館還要注重細節管理,如定期購進有關提升學生素養、減輕心理壓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或是針對醫護人員素養和建立與患者信任關系等方面的圖書,放置于顯眼的位置,并通過展板、微信平臺等媒介進行大力宣傳,提升這類圖書在學生中的'借閱率[4],也可以在分館獨立出一片空間,放置舒服美觀的座椅和綠色植物,并為之取名研討休息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可以以書會友,方便師生進行交流,進行互相了解或就某個議題進行探討,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成長[5]。同時,可以制作精美的借閱提示語展牌,在常規的說明前面加入一些激勵警醒的名言,如“視自己為患者的家人,愛戴、尊重每一位患者”、“為了讓患者早日康復而努力學習”、“今天你在這里揮汗如雨,明天你將收獲患者的信任”等。這些提示語的目的是在鼓勵學生不要荒廢時光、要勤奮學習的同時,提醒他們作為一名未來的醫務人員應早早樹立以患者為親人的責任意識[6]。

          對學生進行精神文化教育是分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教育的重頭戲。但是精神文化教育的開展說起來簡單,真正執行起來卻有難度。如果僅僅進行宣傳,難免會變成形式主義,學生也會感覺枯燥,達不到應有的目的。為此分館將精神文化與行為文化相結合,主打通過宣傳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生動深刻地對學生進行教育[7]。分館首先舉辦了吉祥物海選,組織全體學生為分館設計一個吉祥物作為“形象代言人”,這個吉祥物需要具備的特質是可愛、博學和親和力,易于為學生們接受,通過評選最終確定吉祥物的樣子,這樣做既方便分館開展活動,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為了更進一步加深圖書館與各院系及學生間的溝通合作,分館還進行了兩項前期準備工作:一方面加強與各院系間的聯系,即除了進行正常的工作溝通外,分館還每年邀請各院系有關領導進行聯誼活動,如文藝表演、圖書館知識PK、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等,目的是讓各院系更加了解圖書館工作,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強與各院系學生會的聯系,建立讀者協會,由學生和分館共同主持活動,目的是讓活動更親民、更具時代特點,讓更多的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8]。在分館舉辦的各項活動中,分館采取邊進行、邊探索和邊改進的策略,即如果活動比較成功,就作為經典活動保留下來;如果有缺陷,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同時,根據學校每年教學目標的不同添加或刪除相應的活動。下面就推薦幾個分館近幾年舉辦并成效不錯的活動。第一個推薦活動是以宣傳為主的“今日報告廳”活動,即聘請專家或資深人士來館作報告。報告會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前輩醫務工作者在專業和醫德方面的言傳身教,邀請醫學界技術精湛并且醫德高尚的專家作報告;另一類是為了指導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盡快適應社會的能力,邀請有關社交、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專業人士作報告。

          20xx年分館曾請到了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首席醫師、82歲高齡的陳教授來館報告。這位“德藝雙馨”的老教授技術精湛、責任心強并富有同情心,經常替困難的患者墊付藥費;退休后仍堅持學習,在圖書館經?梢砸姷剿^發花白的身影。很多學生反應在聽完報告會后對這位老前輩的敬意油然而生,相信這會對他們勵志成為合格和優秀的醫藥工作者產生深遠和積極的影響[9]。第二個推薦活動是以分館與學生互動為主的“齊歡樂”活動。如評選分館“年度十佳讀者”,在肯定愛讀書學生的同時,鼓勵更多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還有我們舉辦的“讀者見面會”,定期邀請各院系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聽取學生對分館建設和圖書購進方面的好的建議;在每年年底我們都會舉辦“師生文藝匯演”,邀請優秀教師、學生和館員共同表演節目,通力完成游戲項目[10]。這項活動雖然傳統,但卻有效地消除了圖書館與師生間的隔膜,鼓勵了更多學生走進圖書館,暢游書海。推薦的最后一個也是分館的主推活動是以學生參與為主的“讀書節”系列活動;顒幼谥际谴龠M學生對讀書的熱愛,并通過歷屆學長與學弟學妹間的傳承,激發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11]。首先,分館每年會在年底舉辦“搜書比賽”,即分別在不同的書庫內指定三本書,由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將這三本書找出,用時最短和準確率最高的學生獲勝[12]。這項活動的初衷是加深學生對圖書及書庫的了解。而事實證明,學生在熟悉書庫各類圖書位置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圖書,從而間接地擴充了知識面。其次,圖書館會定期舉辦“我的大學生活征文比賽”,征文主題既有與時下熱點話題有關的內容,也有與學生實際生活和實習工作有關的內容。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學生對莫言作品的閱讀興趣大增,為此,分館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后舉辦了“走進大師,誦讀經典”的征文活動。此次活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圖書的借出率由于過高,學生不得不提前預定。

          學生們通過比賽,在了解大師作品的同時,也對大師的寫作歷程和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激勵了他們為了理想而努力的斗志[13]。在每年畢業季前后,分館還會舉辦針對實習期學生的“我的實習生活”征文活動。鑒于醫學專業畢業生必須進入各類醫院進行實地實習,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即將走進社會的學生靜下心來總結大學經驗、了解工作性質、做好應對心理的同時,與仍在校學習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些求學和工作經驗,讓這些還處于懵懂期的學弟學妹們得到專業和思想上的傳承[14]。同時為了更進一步教育學生,分館還會聯絡各院系團委組織“醫者仁心”的活動,即組織各院系老師和學生走進周邊養老院和福利院,為老年人及孤兒舉行義診和義工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并培養學生的醫德和責任心。這項活動最為深入人心,其實際感召力最大,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醫學部分館這幾年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邊探索邊實踐,校園的學習和精神文明風氣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學生更勤奮地入館學習借閱,閱覽室常常座無虛席,圖書借閱量每年以每生4%的比例逐年上升。讀者協會的入會率以每年20%以上速度遞增,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增加了和患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對患者的切實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做義工的過程中樹立了醫德意識,提升了自己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實踐證明,只要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醫學類高校圖書館必然可以在邊探索邊改進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主陣地的作用,更高效更有力地推進醫學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社會輸送更多技術水平和文化素養雙過硬的復合型高尖端醫用人才。

          參考文獻:

          [1]余秋冉.新形勢下高職圖書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初探———以云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展開(J)科技資訊,20xx(6):249-251

          [2]李旭東.高校圖書館有效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7):122-125

          [3]劉建平,毛蘭香.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下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湘南學院學報,20xx.33(4):82-84

          [4]唐艷霞.淺析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以欽州學院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xx.27(8):85-87

          [5]孟繁中,唐淑娟,郭江山.也談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xx(2):55-56

          [6]趙夏麗.試論當代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22(5):45-46

          [7]孫秀娟,柳延東.圖書館主動參與良好校園文化構建的途徑(J)賀州學院學報,20xx(3):112-114

          [8]劉金,何飛,張燕,李凌,張峰.對高校圖書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32):34-35

          [9]何飛,張燕,李凌,劉金,高峰.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導向作用———以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界,20xx(3):65-70

          [10]蘭雁.做好圖書館自身建設,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J)經濟師,20xx(11):142-143

          [11]王晶晶.圖書館介入醫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與途徑(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xx.13(4):72-74

          [12]袁明倫.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xx(8):140

          [13]徐釗,張慧,王霞.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發展研究———兼談成功學院圖書館建設和發展思路(J)科技信息,20xx(22):59

          [14]陳凡.論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xx(07):225-226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1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承擔著信息服務的功能,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源與服務保障,為讀者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與大學校園文化發展緊密結合,能促進大學校園文化的發展,有利于讀者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從而發揮圖書館的學術價值和公益性質。

          一、構建服務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高校圖書館

          (一)高校圖書館建設重在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圖書館管理的對象包括圖書館館員和廣大讀者。因此,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管理,既要注重“以讀者為中心”又要強調“以館員為本”。

          高校要加強對圖書館館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圖書館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全面提高館員專業水平,使圖書館館員能以優良的道德情操和扎實的專業功底為讀者開展優質服務,讓讀者在圖書館能得到尊重、獲取知識,從而體現圖書館的價值。

          (二)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應當科學合理、高效平穩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內部建設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工作效率,直接關系到圖書館能否為教學科研服務。因此,在圖書館的機構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到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科學合理地設置圖書館部門,根據館員的不同特點安排與其特長相符的工作以發揮各人的最大作用。同時應采取各種途徑大力提高館內人員的素質,以適應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從而能高效快捷地服務校園。

          (三)嘗試構建承諾制服務機制,強化信息服務意識

          承諾制服務是圖書館的一種創新的讀者服務模式,是以一系列規章制度為基礎向讀者開展可監督的、可操作的服務。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以讀者需求為中心、圖書館館員隊伍為依托的,因此要求圖書館館員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的業務工作技巧以及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承諾和諧服務既能增強高校圖書館自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又能增強自身的市場開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失為新形勢下讀者服務模式的一種創新手段。

          (四)積極開展閱讀推廣等系列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圖書館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結合全民閱讀活動,在高校廣泛開展閱讀推廣,針對高校特點將館藏資源向廣大師生進行推送,開展內容多樣的讀書活動和學術講座,通過定期編發圖情通訊,新好?)書介紹等,采用知識發現技術深入挖掘、開發文獻資源,向讀者提供信息服務,提高文獻利用率;在學校范圍內加強圖書館宣傳營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閱讀方向。通過系列活動,在全校形成一個人人關心圖書館、愛護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氛圍。寓育人于管理、服務中,使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在服務管理中得以強化。

          在高校構建和諧圖書館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為高等教育服務,更好地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文化導向作用

          圖書館應密切配合學校,積極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配合學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圖書館可利用館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獻開展專題書展等活動對讀者進行思政教育,培養讀者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二要幫助提升讀者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和圖書館利用方面的講座來培養讀者的信息素養和獲取知識的技能,為他們的學習和科研提供技術保障。三要注重提升讀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圖書館可利用優美的閱讀環境和豐富的信息資源為讀者建立基于學習與研討的信息共享空間,吸納讀者參與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從而提升讀者的綜合素質。

          (二)圖書館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教育部20xx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規程》中指出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形式多樣,許多高校每年讀書曰期間都會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讀書月活動,高校圖書館是活動的主要陣地,能為活動提供專業的指導,并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參與活動,吸引讀者關注圖書館、深入圖書館,把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巧妙地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由此看來,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和場地、環境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支持和推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信息保障作用

          教育部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高度重視,在《普通高校圖書館工作規程》里將其納入高校的文獻資源建設體系中,明確了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既具有專業性、學術性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歷史的連續性、現實的時代性,因而它能較全面地支持和服務于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圖書館要以自身的任務、類型和讀者需求為依據,科學、合理地組織文獻資源,使讀者通過閱讀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積極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展開離不開文獻信息資源提供的借鑒與參考作用,因此,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直接影響著各種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影響著校園文化的整體發展態勢和水平。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開展的重要陣地,它自身的文化建設以及它的環境氛圍,理所當然是高校一道絢麗的文化景觀,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應在不斷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秉持服務讀者、培育人才的理念,努力創造優美的閱讀環境,達成人與書的和諧統建立具有先進理念、具有深厚學術氛圍和文化氛圍的圖書館,只有在高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占一席之地,才能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加實用的信息服務。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2

          【摘要】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實現文化育人目標的重要舉措。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正確導向與創新發展的統一、以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培育良好學風與開展豐富活動、硬環境與軟環境建設的關系、滿足需求與引導升華、建設和諧校園文化與促進大學生和諧發展、共性建設與特色發展以及科學規劃與統籌協調這八個方面理清關系,才能推進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以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和諧校園文化 文化建設 八大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建設和發展既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明確目標,又要有系統的操作程序和完整的保障體系。正確處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各種關系,是推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一、正確處理堅持正確導向與創新發展的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創新發展,并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沒有繼承就沒有基礎,沒有創新發展就沒有生命力,也不符合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俱進的要求。但不管是繼承傳統還是創新發展,都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不堅持正確的方向,任何創新都會失去根本。

          堅持正確的方向就是要始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的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和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的必然要求。我們正處在價值觀念深刻變革的時代,東西方之間、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不同民族之間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的差異和沖突明顯。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進文化、有益文化與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時并存,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相交織。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必須努力構建具有廣泛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以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意識和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師生思想共識。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方向,并把它貫穿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使它成為全校師生員工奮發向上、團結和睦、銳意共進的精神紐帶。

          二、正確處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造并共享的。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教師是校園文化的主導者。師生員工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只有把主體性與主導性統一起來,才能調動他們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學生既是學校教育的對象,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主動地參與、自覺地體驗,把學生的能力發展、人格完善、道德品質培養等方面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

          教師作為教育者,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處于主導地位,在文化的生產和消費上起著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校園文化、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的素質對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至關重要,加強師德修養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廣大教師要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靜心教學、潛心育人。管理干部要不斷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把管理育人落到實處。后勤服務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育人的實效性。全校上下要形成業精育人、立德樹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三、正確處理好培育良好學風與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關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與培育良好學風密切相關。學風建設關鍵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學風建設既要關注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還要發揮第二課堂教育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活動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對良好學風的建設具有助推作用。校園文化活動依照學風建設的要求來策劃和開展,學風建設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來鞏固和加強。

          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不能只追求數量和形式而不考慮與專業學習的結合,不能只關注活動的參與面而不注意實際效果。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要體現時代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活動形式要體現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活動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培養和鍛煉學生全面的素質。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結合學風建設和專業特點來開展,讓學生喜聞樂見、樂于參與,在活動中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如,中文專業可開展“中文之光”、外語專業開展“外語文化周”、教育專業開展“美麗教師”等活動,把專業學習與學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院一節一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學校還可長期堅持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學術科技節等活動,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陶冶情操,進而形成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良好學風,以達到豐富文化生活、培養科學精神、激發創新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質的目的。

          四、正確處理好“軟”環境與“硬”環境建設的關系

          學校既是一個物質性的存在,也是一個精神性的存在。校園文化建設涉及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層面。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教學、科研與生活的物質條件,校園環境和設施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能折射出高校的管理思想、工作作風和審美觀念。校園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識、情感方式、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等,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靈魂,集中反映了學校的本質和個性特色。

          很多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相對物質文化建設滯后,把物質文化簡單地理解為物質條件,把建設重點放在學校物質條件的改善上,精神文化建設顯得較為薄弱。校園文化建設在保證物質條件的同時,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精神文化建設上,通過物質條件的改善提升育人效果,通過精神熏陶實現物質文化建設的實際意義和教化功能。

          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加強校園“硬”環境建設。校園“硬”環境建設要體現美育功能。在校內設置富有教育意義的雕塑、浮雕和景墻,張貼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或師生自己的書畫、美工作品,重視校園綠化的設計、規劃,提高綠化的文化品位,努力建造一個凈化、美化、綠化的校園環境,營造一個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優美校園。在自然環境中融入科學人文知識,使學生、教師產生美感,在思想品德、法律觀念、人際關系、習慣養成、美育修養和思維品德方面受到感染、激勵和熏陶。

          精神文化建設主要指校園“軟”環境建設。校園“軟”環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校園“軟”環境建設主要涉及思想意識、心理狀態、校紀校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在“軟”環境的建設中,應堅持德育為先,突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注重“學校精神”的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意蘊。

          五、正確處理好滿足需求與引導升華的關系

          建設和諧校園文化是為了滿足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應當鼓勵學生創作更多更好的具有校園特色的作品,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益的精神食糧。但是,滿足需求決不意味著放棄對校園主體文化消費的引導。要在符合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把校園文化導向健康、高格調和高層次。

          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努力做好清理整頓消極文化現象的工作,把那些有害的、丑惡的東西擠出校園,不斷縮小乃至消除它們在校園的影響。繁榮和諧校園文化是清理消極文化的前提,清理消極文化是繁榮和諧校園文化的必然要求,兩者相輔相成。滿足需求離不開對需求的引導,否則,滿足需求就成了迎合需求。引導需求是為了在更高層次上滿足需求,是以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和自我愉悅代替粗俗。所以,滿足需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常規工作,而引導需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

          六、正確處理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和諧發展的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在于育人,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大學生的和諧發展,做到大學生與國家、與社會、與群體、與自身的和諧。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學生與學校的和諧,二是大學生與群體的和諧,三是大學生個體內部的和諧。應當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狠下功夫,既要讓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又要積極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既要努力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又要積極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既要讓學生努力鍛煉強健體魄,又要積極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大學生與社會、與國家的和諧,就是要求學校在進行文化建設中,要始終注意把國家的建設、人民的幸福和偉大的社會實踐融入到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大學生與群體的和諧,就是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改善人際關系,關心其心理健康,讓學生在團隊活動的鍛煉中成才;要開展集體主義教育,開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使校園文化真正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關注貧困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成長,讓他們在集體溫暖中成長。大學生個體內部的和諧,就是要注意學生多種能力的鍛煉,通過創新活動、文化沙龍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求知之火,形成奮進的良好氛圍,增強學生的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完善自我、追求新知,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到知識與能力、文化與素質同步共進、和諧發展。

          七、正確處理好共性建設和特色發展的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無非包括四個層面,即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這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共性要求。就校園文化整體發展現狀而言,不少學校在推進實體文化、制度文化建設中,尤其是在培養觀念文化的核心即學校精神時,未能體現各學校自身的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趨于一般化,特色不明顯。鮮明的特色應當是校園文化魅力所在,突出學校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這意味著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要貼近于學校的歷史背景、學校結構和培養目標,以促進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精神”的形成。

          特色就是個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優勢。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憂民愛國。北京師范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激勵著一代一代的學子積極向上、探索新知、甘為人梯。廣西師范大學“尊師重道、敬業樂群”的校訓激勵著一代一代師大人淡泊名利、質樸和諧、敬業愛崗。可見,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創造個性化校園精神是一所大學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一所大學區別于其他大學的“標識”,是獨一無二的競爭力。在特色校園文化的發展上,一要重視學校的優良傳統。傳統即是歷史賦予各學校的特色,任何文化的建設無不是從尊重歷史開始的,繼承優良傳統,審視利弊,展望未來。二要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確定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各類高校培養人才的素質結構不一,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要立足于這種特殊要求基礎上,才能有利于學生成才。三要特色創新。既要以現有校園文化狀態為基礎,又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規劃和諧校園文化發展的前景,著力以特色立校,以特色確定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的定位。

          八、正確處理好科學規劃和統籌協調的關系

          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既要滿足眼前利益的需要,也要符合長遠發展的需要;既要有總體的建設目標,也要有分步實施的工作方案;既要系統建設,也要重點投入;既要統一部署,也要分項落實。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科學規劃和統籌協調的關系。

          科學規劃和統籌協調是統一的。沒有統籌協調的穩步推進,就沒有規劃目標的最終實現;沒有規劃目標的引領就難以推進統籌協調。我們要以寬廣的眼界審時度勢,以長遠的眼光權衡利弊得失,在統籌協調的思路框架中規劃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在一校多區或一區多校的辦學格局下,加強和諧校園文化的科學規劃和統籌協調更為重要。新校區的建設不僅是學校校園空間的擴展,更是校園文化的延伸和培育。在進行新校區硬件建設的同時,要著力加強校園文化的科學規劃,要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認真進行論證規劃,統籌協調推進。不僅要在新校區中培植老校區的文化優勢,而且要創新新校區的文化建設,做好新老校區之間的文化傳承;不僅要加強新校區的物質建設,而且要抓好文化建設,培育校園精神;不僅要持續推進老校區的校園文化發展,而且要統籌推進新校區校園文化的規劃和建設,做到吐故納新。

          【參考文獻】

          [1] 陳夢然: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J].商場現代化,20xx(12).

          [2] 劉紹輝、盧強:淺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

          [3]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xx]16號.

          [4] 李湘健、謝國忠: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20xx(7).

          [5] 彭磊、徐鋒:高校校園文化現狀分析與思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xx(5).

          [6] 黃永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淺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1).

          [7] 吳磊、肖池平:關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xx(2).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3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所好的小學校園應當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學園,真正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是生動、活潑的樂園,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健康成長,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的激情。是充滿親情的家園,使學生在家的溫馨和親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體味出人際交往的坦誠與和諧;是美麗的花園,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無窮魅力。并從中體會人與自然的生存關系;更是色彩繽紛的文藝百花園,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從中學會欣賞、創作和創造,而這一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和實現的,只有把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與素質教育緊密相結實的時代高度,才能使學校真正發揮巨大的育人功能。將軍小學正是以為色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校園文化更能使學生牢記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的生活。

          二、課題的提出

          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人為核心,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它強調的是人格自尊的人,是“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的人,是在一個以選擇為標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在一個以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經濟體系中,能夠選擇,能夠創新的人,這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但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而且需要高度的人格自覺,需要兒童少年的主體意識與學習能力的健康發育,而這些恰是基礎教育的最重要的責任。

          基礎教育要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要探索出一條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這一基本手段和過程是遠遠不夠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研究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研究和建設小學校園文化中,依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學生家長依舊很難擺脫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二是教育對象主體性認識不足,仍舊把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仍舊把高分視為主要目標;三是封閉式的校園管理模式,學校和教師懼怕承受因教育改革而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

          本課題正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從德育文化、活動形態文化、環境設施文化幾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其目的就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氛圍,提高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素質教育觀

          素質教育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教育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引導我國教育邁向21世紀的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建設獨具特色的小學校園文化,在學校中確立起合乎社會要求和時代精神,積極向上的新型教育價值觀念體系,充分發揮小學校園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應堅持以素質教育觀為核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達到形式與內容、目的與手段的完整、統一。

          2、小學校園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①、小學校園德育文化的內容

          小學德育文化的內容由校內、校外兩部分組成,校內側重于行為規范、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教育,校外側重于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②小學校園德育文化的種類

          作風類。主要包括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校園人際關系。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人際關系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學校園真正成為人才成長的搖籃,首先應表現在校園內營造處處充滿親情,洋溢著歡笑的和諧、民主、理解、寬容的德育文化氛圍。

          規范類。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規、條例、學校規章制度、班級公約、衛生公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3、小學校園活動形態文化的種類

          學科類。主要是指圍繞各門基礎學科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以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藝術類。藝術類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個性特點的校園特色活動之一。成立了唱歌、舞蹈、器樂、美術等活動小組,并開展諸如書畫展、現場作畫、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在小學校園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內容。我們在這方面開展了動植物標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識講座“崇尚科學,傳播文明”等活動。

          四、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8-9月):課題可行性論證與課題開題啟動。主要通過對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情況及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進行摸底;針對實驗學校的現狀初步確立研究的方向、重點、目標,撰寫、制訂實驗方案并提出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在實驗學校全面展開課題相關研究。借鑒國內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驗學校的現有實際,進行校園文化制度建設,加強學校環境優化、美化、育人氛圍及其它校園文化硬件設施的配制與建設。

          第三階段(20xx年3-6月):繼續深化實驗研究。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拓寬研究范圍,基本完成研究目標。

          第四階段(20xx年7-8月):總結實驗成果。通過訪談、對比、問卷、效果檢查等形式,總結課題實驗效果。匯總相關材料,完成結項申請和成果推廣等工作。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4

          摘要: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成為必然,需要大量的英語復合型人才,英語交際能力不可或缺。但對于大部分具有特色辦學模式的獨立學院來說,缺乏良好的校園文化底蘊,尤其是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方面與母體學校表現出較大的差異。通過對獨立學院當前的英語校園文化建設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出有效促進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完善的策略。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文化建設;探討

          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成為必然,需要大量的英語復合型人才,英語交際能力不可或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學校英語改革也必不可少,主要體現在英語聽說與英語交際能力上。在未來的英語培養和教學中,進一步加大聽說交際能力的考核力度也成為一種變化趨勢。在獨立學院營造全民英語交際的環境和文化,鼓勵學生處處接觸英語、自由使用英語,提高獨立學院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特點

          1.獨立學院多與母體高校地理位置分離

          新建校區在遠離老校區的城郊地帶或異地,信息的匱乏與文化底蘊的缺失導致大部分獨立學院校園英語文化的匱乏,與老校區校園文化的不平衡,新校區沒有老校區多年積淀的深厚文化,沒有母校區良好的濃厚學術氛圍,校園英語文化缺失以及沒有鮮明的特點,展現出了新老校區在校園文化上的斷層。

          2.師資構成和學生生源上的差異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新興的靈活的辦學模式,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優勢,但客觀地說,獨立學院教師構成是“兩頭大、中間小”,青年教師、輔導員和管理干部流動性較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自主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英語的基礎差,人文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存在差異。

          3.校園文化建設投入不足

          由于獨立學院是按照民辦模式運行且一般均為二本或三本院校,出于資本的投資收益與資本循環考慮,獨立學院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校園建設、招生、宣傳等方面,在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上缺少持續性和長期性的發展布局,而且認識上的不足和盈利目的管理,也成為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中不利的因素。

          4.校園文化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獨立學院沒有悠久的歷史,沒有高校應有的大學生校園文化,在學生活動中更多的是注重模仿、形式,不注重實效等淺顯的文化建設,忽視師生員工的自主意識形態建設。同時,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單一,缺乏足夠的創新性,學生社團活動缺乏有效的指導,照搬照抄,甚至沒有形成該有的英語交流氛圍,很多的活動只注重娛樂性,從而忽視英語交際能力在活動中的銜接。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厭煩心理和“啞巴英語”的事實,使學生活動缺少英語學習的語言和文化滲透作用,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使校園文化活動缺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學生沒有從活動中得到能力的培養。

          5.學生主體文化意識和語言能力有待加強

          獨立學院的英語課堂教學課時的不斷削減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減少,使英語教學僅僅成為應對考試的途徑。老師僅僅是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學生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忽視或弱化了英語學習是積累性的,是循序漸進的文化積累,學生在課外大眾傳媒接觸的文化熏陶僅僅是考試技巧以及考試對就業的重要性。致使獨立學院學生缺失英語學習的主體文化意識,英語學習具有目的性,沒有文化熏陶的深入性,沒有學習知識的積累性,沒有形成語言學習應該具有的一定持續性和自覺性。本身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母體高校相比就具有劣勢,加之缺乏循序漸進性,學過的知識不能得到實際的應用,考試過了之后就拋之腦后,實際的英語語言能力停滯在試卷上,而沒有文化熏陶、文化涵養。教育從根本上說是起著一種文化傳播和發展的作用,教育不在于人類獲得機械現成的知識,而是使人類通過對文化價值的攝取,獲得自我發展的能力,進而陶冶人的靈魂。在這方面校園英語文化比正統的教育教學更具有獨特的功能,能創設一個陶冶學生心靈的場所,對學校各方面特別是育人,起到指導作用。校園文化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文化氛圍,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人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諸多方面對既定文化產生認同感。

          二、獨立學院建設校園英語文化的措施與有效實施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文化底蘊

          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合作辦學方和投資方企業的資源優勢,特別是要把現代企業制度的優秀、積極的因素引入高校,實現實踐文化和大學英語文化的有機結合。更多地從長遠和戰略高度,以創業的精神探索管理好獨立學院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徑,提高校園文化底蘊。當前特別要借教學評估東風,重新清理和梳理現有文化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無從談起。本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成長還有一個過程,挑起大梁還需假以時日,外聘兼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上也存在難度。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要走出一條“在競爭中選擇人才,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在事業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關心人才”的路子。

          3.利用母體學校的資源優勢,發揮當代社會的先進教育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學教育不再僅僅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的簡單枯燥的學習方式。母體學校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具有一定的創新手段。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現今的科技手段和母校的先進文化理念,適當在文化活動中增加科技的娛樂性,改變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手段,鼓勵學生創新活動方式。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網、無線網絡、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學生感興趣的新興手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了解當代技術的同時,積極參與校園英語文化活動。

          4.鼓勵以英語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固然,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光有文化知識還是不夠的,要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一所高校的學生活力如何,大部分是通過學生的活動體現出來的。以英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選擇合適的形式和層次。讓學生在參與校園活動時,自愿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把英語的學習應用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從而把以英語為主題的校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學以致用。

          5.創設英語文化環境,潛移默化

          英語的學習最有效的手段是創建應用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不停的熏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由量變到質變。校園處處可見到英語內容,大量的外籍教師參與,形式多樣的英語角活動,學生宿舍的墻壁英語,教室的宣傳欄,櫥窗英語,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寫作大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歌曲大賽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異域文化和榜樣的作用。校園文化可以反射出高校的文化內涵,校園的英語文化折射著校園的活力和學生的素質能力。建設良好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這需要政策的支持,社會的進步,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參與,只有以創新的視角去思考和嘗試,才能更好地創建英語文化校園,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培養合格的復合型當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徐輝,季誠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2]嚴學仕.基于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xx.

          [3]孔平.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

          [4]劉龍海.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人本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xx.

          [5]陳恒初.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xx.

          [6]陶亦偉.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xx.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5

          摘要:近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僅使民族經濟得以高效迅猛發展,還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水平上得以快速提高,人們在的衣食住行消費上產生了極大的需求心理,需求帶動消費,“衣食住行”首當其沖,社會審美價值改變了人們對于服飾美及服飾文化的理解。服飾文化是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之一其中有包含著人類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飾能夠直接反映文化的變遷。隨著社會的發展,服飾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顯示出一個人的地位,還體現著一個人對于美的需求,同時,人們對于服飾文化自身所擁有的精神文化因素要求越來越多,人們通過美麗的服飾裝扮自己,增加對自己的自信,而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服飾文化;大學生;校園文化

          一、大學生服飾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

          校園服飾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不同于大眾時尚文化的特殊文化,它強烈地反映出學生在這一特殊環境下所擁有的特殊審美觀念、時尚觀念以及著裝觀念。1.大學生服飾文化能反映出校園的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占據校園文化的核心地位,是一所大學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而服飾穿著在人的身上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思想,不同的服飾不同的搭配就能夠體現出一個人不同的氣質,而大學生對于服飾的選擇無不顯現著自己的審美意識、審美習慣、審美追求,所以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對服飾美的追求體現出大學生的內在心理和對于美的欣賞與價值觀,服飾穿在身上就像賦予其生命,不同的類型形成了校園中不同的風景。2.大學生服飾文化能夠反映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在校園這個特殊的氛圍環境中,舉辦多樣化活動就成為大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而從服飾方面就能夠更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在校園文化建設里大學生對于自身的穿著搭配停留在怎樣才能通過服飾展示自己,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會體現出服飾文化帶給我們質的改變,整體環境的變化擁有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大學生服飾風格的研究現狀

          1.時尚前衛風格。大學生著裝引領著校園服飾文化的潮流,這是校園服飾文化的一顯著特點,他們追求時尚著裝,必然會帶動消費的時尚,有些大學生追求品牌、偏好名牌,追求前衛潮流、個性的服飾,顯現出隨性,標新立異的特點,而有一部分大學生追求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性格愛好,追求特別夸張而又不顯張揚的服飾,各種各樣的群體在校園服飾文化中都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特點,展示校園的文化形象。2.單一的服飾風格。大學生服飾中的時尚和簡約,體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服飾的單一化,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在大學大一、大二學生群體中,對于穿著類型的調查,擁有70%的學生穿著的運動服,15%的學生穿著休閑服裝,另外15%的學生穿著一些比較前衛時尚潮流的服飾,同時,他們對于服裝類型喜好的調查研究顯示,65%的學生喜歡前衛運動休閑裝,20%的學生喜歡一些品牌效應下的時尚服飾,15%的學生喜歡成熟穩重的服飾,服飾的單一顯示著學生的對于美的追求,以及審美觀念在大學校園這個特殊的環境氛圍下有一定的影響。

          三、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

          校園的文化精神是由教師與學生構成,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需要的精英群體。服飾的.藝術與審美功能以獨特的文化內涵理念影響著大學的文化建設,學生群體的穿衣打扮在新時期社會發展中體現著大學文化的精神。大學生群體對服飾認識與理解較為前衛,標新立異的穿衣方式體現著自身的與眾不同。1.服飾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服飾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因素慢慢滲透服飾文化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服飾慢慢向實用和美觀發展,更成為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大學生服飾文化是校園時尚精神的直接表達,作為一種時尚文化,體現出年輕人的審美觀念,生活品位和價值觀取向。大學生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素質修養,他們穿著的不同體現出文化水平的不同。2.服飾藝術傳播的意義。服飾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符號,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有重大的意義,服飾中蘊含著人們對于美的追求的觀念和習慣,體現一個人的審美標準;服飾還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身份,通過服飾的傳播能夠帶動別人的審美觀念,把前衛時尚積極的信息傳遞給人們。服飾也是審美文化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體現出個人的修養、氣質。

          四、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與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以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為突破口,加強和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深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和促進的作用。1.重視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建設,要活躍校園整體文化的氣氛,以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建設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首先,在很多大學的公共課程中,很少有關審美的課程,學校應通過這些課程讓學生學習美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通過美學提升自己。其次,有條件的院?梢蚤_設專業的服飾文化課程,提高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豐富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修養。提高對于美的鑒賞能力,拓展自己的審美視野。再次,培養學生養成關注服飾文化,學習服飾文化的習慣。對于一些學生在服裝審美層面上追求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特點,學校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和渠道進行教育引導。學生應加強個人的修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注重自己的儀表儀態,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2.避免校園內服飾的單一化,校園服飾的設計,特別是針對大學這一特殊環境,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運動休閑裝成為主流的服飾,就造成了穿著的單一性,在一個新的時代,更應該擁有新的生活方式,學會用服飾充分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時尚的元素,而學生整體的審美水平就會顯得特別重要。學校應積極為服飾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學校文化制度建設,對一些能夠弘揚學校文化的東西積極引導和推廣。運用校園社團的優勢,成立一些關于服飾文化的社團,提高服飾文化進行宣傳與互動。通過現有條件加強對服飾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校園的廣播、網站等平臺推進服飾文化的引導效果。學校定期舉辦服飾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服裝設計周等活動,堅持讓學生自己進行服裝設計,給予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理念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3.從學生的個人角度出發,在提高自己審美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服飾文化中自身的作用,提高自身校園文化的參與意識,主動接受、參與服飾文化建設。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使大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約束,樹立科學正確的服飾觀和審美價值觀。認真學習服飾文化相關內容知識,對自己掌握的內容進行研究和升華,并將理性、低碳的消費理念灌輸自己的知識中,成為新時代充滿朝氣的大學生。綜上所述,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效果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促進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人文教育的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服飾文化的傳播,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和審美價值取向,充分體現其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6-21

        淺議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3-03

        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論文03-06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論文11-25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15篇(優秀)06-21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論文03-16

        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論文01-01

        文化建設論文12-13

        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3-05

        大學體育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論文03-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