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

        時間:2024-05-31 01:54:01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基本內涵

          1、人是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存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類的發展必須依靠自然界,自然界和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另一方面,實踐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但人的實踐要有對象,自然界就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同時這種實踐活動要受到自然界規律的制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2、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存在與活動雖然要依賴于自然界,但并不意味著人完全的受動于自然界,即人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盡管人的身體存在與自然界之中,但人卻在理性、意識、認識等方面表現出了高于一般自然界存在物的本質特征,即人能夠通過勞動來認識和改造自然,此時的自然界卻成了被人認識和改造的客體和對象。因此,人的勞動實踐屬性決定到了人在自然先在性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主體性存在。這是人區別與其他自然界存在物的本質屬性。

          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面臨著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和人同自身的和解。人同自然的和解,是指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如何和諧統一,其實就是人類面對的生態文明建設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復活,是人實現自然主義和自然界實現了人道主義。人同自身的和解,是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人的社會性問題。馬克思認為,要實現人與人的和解,主要是要建立和諧的社會制度。人必須按照良好的社會制度來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人與自身的和解。

          二、破除生態文明建設中幾個認識上的誤區

          1、生態文明就是回歸自然。回歸自然,即傳統意義上的原生態,也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征服、侵蝕、占有等傳統工業文明的時期尚未形成的工業文明狀態。當前,我們所講生態文明不等于回歸原生態,不是追求田園牧歌式的浪漫主義。生態文明和傳統的原生態相比,是歷史的進步,是人類對自然認識上自覺的反省。人們隨著文明的發展,需要從原始的依靠自然、占有自然、侵蝕自然的叢林狀態向自覺保護、遵守自然規律的生態文明進步。

          2、科學進步必然會導致生態危機。恩格斯認為:“科學技術只有被資本役使的時候,才成為對自然盤剝的工具”?茖W技術對自然的危害主要是在違背自然規律和扭曲自然進程,造成與日俱增的、難以根除的污染和核技術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的廣泛運用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時才會成為生態的天敵。但這種情況往往是發生在資本瘋狂追逐剩余價值的無限貪欲時才會產生。因此,科學技術本身沒有危害生態環境的本質屬性,只是看使用科學技術的人是帶著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去利用它的。從保護生態環境的歷史角度看,貌似科學技術要對生態危機負責,但這種責任不在于科學技術是否現實地改變了生態環境,而是在于科學技術本身是否代表著人的某種力量。如果人在使用科學技術時一味的追求“自我”意志的實現,而把其作為一種手段或工具時,可能科學技術就成為了危機生態環境的幫兇。但如果人們遵守自然規律,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使用科學技術,這時,科學技術就會為生態文明服務。所以,人只有超越資本的邏輯,使科學技術具有真正的人民性,人類運用科學技術就會實現他對生態文明的題中之義,才不至于遭受自然界的報復。

          3、市場經濟一定伴生生態危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經濟的運行由資本作為主體,它才會不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而資本的性質往往又受制于社會性質。在資本主義社會,對資本的任何限制,都會遭到資產階級的歪曲和削弱,無限放大它的逐利性。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為了貨幣量的增加,生態文明建設只會是他們對落后地區行使經濟、政治制裁的借口和依據。而在社會主義中,市場經濟并非是一味追求剩余價值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質上是為了服務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運行是被調節和規范的,只發揮其促進社會資源合理化配置的積極作用。

          三、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治力量的推進

          1、加快科學立法。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即一是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二是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本身又應該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因此,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所遵循的法律必須保障其是良法。而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立法的科學性。一要努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從“生態環境保護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原則,向“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原則轉變,切實改變生態保護從屬于經濟發展的被動地位。二要從主要運用“行政強制手段”搞生態文明建設,向更加關注人、關心人,致力于推動建立企業與周邊居民和睦相處、自然保護區與原住民形成“伙伴關系”的方向轉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三要從主要強調立法的數量和速度,向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立法的質量和效果的轉變。

          2、強調全民守法。再好的法律如果沒有人遵守,或是只有一部分人遵守,這都會削弱法律的約束力和規范性。黨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在全社會各個層面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律規范和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被普通百姓所知曉,并逐步深入人心。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拓展宣傳法治的方式方法,重視生態文明道德對社會公眾的規范和約束作用,精心培育尊重生態文明光榮、破壞生態文明可恥的道德風尚,在全社會盡快形成依法維護環境權利,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的現代公民意識。

          3、重點提升“關鍵少數”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依法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提升各級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也是黨的十八大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形勢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這對新時期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就必須時刻牢記職權法定,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辦事。一是努力做到越是經濟建設項目重要,越是項目審批事情緊急,越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突出,越要自覺堅持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越要嚴格執行生態文明等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二是要善于運用立法、行政執法和司法的方式,實現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三是要堅決糾正法治與經濟建設對立,依法辦事會束手束腳,阻礙發展等不正確觀念和做法,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努力使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的進程相協調、相統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已經吹響了加快法治建設步伐的號角。這也是給我國依法重構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方式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堅持法治規律與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相結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合力推進,就一定能開創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局面,為建成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生態文明的論文06-06

        外貿進展狀況與應對路徑思考論文03-01

        高等林業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02-19

        生態學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啟示11-20

        生態文明的論文參考文獻06-25

        淺議文明生態校園規劃與校園綠化的生態論文11-17

        生態文明素養畢業論文提綱03-17

        創新思維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論文03-16

        生態課堂構建思考03-28

        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思考論文03-27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