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的“問”論文
摘要:“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學問。
關鍵詞:問題探究、信息技術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一方面使知識由外向內轉移和傳遞,知識不斷豐富;另一方面學生在自主建構知識過程中能力不斷地發展和提高;谏鲜隼碚,我運用以建構主義為指導的“問題探究”法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問題”的探究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解決一系列“問題”,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同時,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自主探究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在QBSIC語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問題”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設計的生活性。
有專家說:“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讓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而厚重!边@充分說明了在知識中注入“生命”的重要性。那么課堂教學就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的經驗和體驗,而不是從書本到書本。應該立足促進學生的發展,設計出與豐富多彩的生活相聯系“問題”,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之中,給學生創設用中學、學以致用的學習情境,更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INPUT”語句教學時,我抓住這個時機,向學生提出每次考試結束后,老師除了批卷,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統計學生的考試分數,你能不能編寫一個程序來提高統計分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呢?接著提出解決問題的要求:這個程序要求只要從鍵盤輸入任何一位同學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計算機就能自動計算出這位同學的總分和平均分。再如,在進行編寫收款程序教學時,我又針對剛剛結束的六一活動(支助貧困學生大型義賣)為同學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次義賣活動中,由于我們沒有收銀機,同學們在買商品時經常要排很長的隊,等很長的時間。你愿意為同學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嗎?請你編寫一個收款程序來幫助同學們解決收款這個實際困難。這樣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就能讓“問題”走近學生,使學生對“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這就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基礎、動力和保證。
二、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問題的設計要有坡度,層層遞進,以點帶面,逐漸擴展和深入,使學生從一個問題的解決中,有層次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適應了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所提的問題太難,就超越了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生就會感到望而生畏,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設計的太簡單,又低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學生不用思考即唾手可得,又失去了問題設計的意義。所以,教師在問題設計上,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完賦值和輸出語句后,我設計了下面一組練習題
。1)利用PRINT語句,編寫程序求12與4的和。
。2)利用LET語句和PRINT語句,編寫程序求12與4的和。
。3)你能修改這個程序,使它可以同時計算并輸出這兩個數的和、差、積、商嗎?
這組題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體現了知識縱深發展的過程。同時,適應了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
三、問題設計的整體性
“問題”設計的整體性,就是圍繞課標對“問題”的設計作整體的考慮。教師要在把握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在設計問題是要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小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題目,通過探究這些小的問題來實現總的學習目標。讓其形成問題鏈,不僅產生布局設計的整體效果,也同時取得相對強化的特殊成效。例如,在學習IF語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輸入一個年份,判斷該年是否為閏年。在編寫該程序時,首先要知道判斷閏年的條件是:能被400整除或者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
針對這一較復雜的條件判斷程序,我將該題分解、細化,分成3個小題,即:
(1)能被400整除,寫成條件表達式為:
yearMOD400=0
(2)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寫成條件表達式為:
yearMOD4=0ANDyearMOD100<>0
(3)把上述兩個條件用邏輯或(OR)連接起來組成完整的條件表達式,應寫成:
yearMOD400=0ORyearMOD4=0ANDyear100<>0
這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解決一系列“問題”,從而讓學生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如下程序:
CLS
INPUT"PLEASEINPUTYEAR:"year
IF(yearMOD400=0)OR(yearMOD4=0ANDyearMOD100<>0) THEN
PRINTyear;"isaleapyear!"
ELSE
PRINTyear;"isnotaleapyear!"
ENDIF
END
因此,對較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細化,化整為零的設計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
四、問題設計的開放性。
開放性與封閉性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在教學中,封閉性是指在設計問題時,有固定的條件、解題方法和明確的答案。反之,開放性則是沒有確定的條件、方法和答案。如果說封閉性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那么開放性的問題則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因此,在問題設計上要從能夠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元化的發散性思考,答案不要太死,思路不要太窄。面對問題,不同層次、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都能夠得出一個自己的答案,可能深淺有別、繁簡各異,但是每個人都能從思考中獲得成就感。例如,在講授《復雜的條件判斷》這一節課時,我設計這樣一道編程題“新年快要到了,聰聰準備去商店買一些賀年卡送給老師和同學們,商店正在促銷活動,活動規定:購買10張賀年卡(包括10張),每張價格為0.5元;如果超過10張,每張價格為0.3元。”SOLO(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理論認為各結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1)單點結構(回答問題時,只能聯系單一事件,找到一個線索就立即跳到結論上去。)層次的學生會編寫出如下程序:
CLS
LETA=0.5//每張賀卡0.5元
LETB=8//購買8張
PRINTA*B//購買8張賀卡的價格
END
。2)多點結構(回答問題時,能聯系多個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關問題的知識網絡。)層次的學生會編出如下程序:
CLS
A=0.5//每張賀卡0.5元
C=0.3//每張賀卡0.3元
INPUT"B=";B/輸入購買的張數
IF0<B<=10ANDBMOD1=0THEN//購買的張數只能是10張以內
PRINTA*B//輸出價格
ENDIF
END
此外,還有關聯結構(回答問題時,能夠聯想多個事件,并能將多個事件聯系起來。)層次的學生和拓展抽象結構(回答問題時,能夠進行抽象概括,結論具有開放性,使得問題本身的意義得到拓展)層次的學生。
注重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可以讓學生根據相同的條件,得出不同的結果,學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時,會感受到有跡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的,學習興趣也就隨之而來。
【淺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的“問”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的“問”12-01
淺談數學探究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教育論文11-19
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2-27
探討問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20
淺談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12-23
淺談“誘思探究教學”中的興趣培養03-04
漢字教學模式探究03-28
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的應用論文02-17
高中體育課教學模式探究論文02-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