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時間:2023-06-14 13:10:50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精選6篇)

          《大學語文》是高等職業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公共課,它對于傳承中華文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起來看看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吧!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精選6篇)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1

          摘要:樹立大語文觀,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去學習語文,在生活的大舞臺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作為提高農村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改變語文學習只局限于課堂和課本的唯一局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語文學習,教學方法,提高效果

          一、注入新的內容,突破課堂局限

          怎樣在有限的45分鐘貫穿無窮的知識呢?為此,我們通過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有關資料,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在力求學好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博的土地上。我們在教學中通過給文本注入新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在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報刊、電視、網絡上的熱點話題,還積極開展各種演講競賽活動,舉辦優秀作文展,自編自演課本劇等,使語文教學不僅僅滿足于課堂的45分鐘,要學生把課內課外的語文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目的。如教《蘇州園林》一課,課前可以讓學生多方收集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介紹、評論等,然后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蘇州園林的特點,這樣學生交流積極踴躍,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這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容,還激發了學生探索欣賞園林藝術的興趣,把學生學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課后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研究的成果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展示,有的寫了有關園林的日記,有的把自己查找的圖片資料打印整理貼在教室的專欄里,也有辦成手抄報進行展示的'?傊蜻@一節課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是我們無法用45分鐘來衡量的。

          二、整合其他學科,改善知識結構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與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語文這門學科也不是孤立、自成一體的,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通過把和語文相關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改善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狀態,使我們的學生借助于語文這個工具去學習其他學科,同時其他學科的教學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各種實踐的機會。如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篇課文,就可以調動學生學過的物理學知識,光學知識和生物學方面的知識解釋花兒這樣紅的原因。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相關學科知識和能力遷移運用的過程。學生不僅在語文課堂中學到語文知識,也可以在其他學科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包含著語言文字的應用實踐,它們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三、深入社會實踐,拓寬學生視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古人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聯系起來,當作求學的兩大途徑,就在于人不光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我們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融學校、社會為一體的語文訓練形式,讓學生沐浴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潛滋暗長聽說讀寫的能力。積極開展“體驗實踐”活動,給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一些很好的機會。如體驗在農村的實踐活動,金秋時節帶學生去田野拾稻穗。那金黃的稻浪猶如一張寬闊的地毯,辛勤勞動的農民,熱火朝天的收割場面,使學生無比興奮。大家比賽誰拾的稻穗多,誰拾的稻穗少,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當大家滿載而歸回到學校時,仍然抑制不住那種“豐收”后的喜悅,再問學生你們收獲了什么?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說自己看到的,自己聽到的,怎么拾的,誰的多,誰的少,也有的學生感悟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快樂。無論交流什么,都是一種分享,都是一種“碰撞”。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表達。當把這次活動再現于作文中時,學生自然不會無話可說了,好詞妙句是層出不窮。

          四、引領閱讀天地,提供生活素材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其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皯撟寣W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币虼耍抡n程標準明確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梢姡n外閱讀的意義深厚而廣泛。語文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通過培養讀書興趣和習慣,給足讀書的時間,指導閱讀的方法,還讓學生讀寫結合,強化語文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比如舉辦讀書沙龍,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搞課前3分鐘講演、語文開心辭典、巧接詩詞名句等趣味閱讀活動等,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個別閱讀和小組閱讀相結合,積累運用相結合。通過課外閱讀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并努力將學生閱讀所獲運用于學習生活中。通過幾年的培養,學生普遍反映良好,課外閱讀及其活動雖然擠用了學生一定的課余時間,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供了無數的間接生活經驗,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了健康的審美情趣。課外閱讀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鑒樣式,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所以,只要學生堅持以讀促寫,為寫而讀,讀寫結合,就能真正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

          如今,現代教育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步深入到各學科領域,深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學的高效率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我們通過讓教師在教學中巧妙運用信息技術,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與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在教學《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一課前,筆者了解到不少學生沒有到過北京,對北京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像以前的教學一樣,只是讓孩子們讀讀課文,聽聽教師枯燥的講解,是很難感覺到首都北京的雄偉壯麗的。為了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首都北京的雄偉,從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鳴,筆者精心制作了教學課件。教學時,當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展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激動得叫了起來:“真是太美了,太壯觀了!”那一幅幅直觀的圖片加上教師簡單的介紹,孩子們很快就對北京首都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參與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壯觀,也是孩子們渴望一睹為快的。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筆者選擇恰當的時機,播放了升旗、閱兵儀式的錄像片斷。國旗班戰士優良的作風、雄壯的國歌聲、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還有數以萬計的圍觀群眾,無不吸引著學生的眼球。觀看后,筆者讓他們說說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想到了在奧運賽場上奮力拼搏的體育健兒,有的說想到了解放軍戰士保衛邊疆的辛苦,有的說自己將來也要為國爭光……這一節課,架起了學生認知和理解教材之間的橋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學生還利用信息技術來檢索、搜集、分析、處理所給的相關資料。這不僅是一個有利于學科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信息素養的過程。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語文。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吧!讓語文教學從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生活的過程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吧!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2

          摘要:語文教育是一種美育, 應當給人以豐富的心靈體驗。通過吟誦經典名篇, 體味經典中所反映的美的教育, 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和內涵, 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文本材料的選擇, 理解經典文本的內涵, 用心感受經典, 對經典誦讀文本材料進行深度揣摩, 才能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文本視角; 語文教學; 經典誦讀;

          在現代大學的基本功能中“培養人才”是最重要的功能, 因而大學就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我國大學專業劃分較細, 加之存在著重理輕文、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輕能力、重當前輕長遠等部分問題, 造成了大學人文教育弱化的傾向。如果大學生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牢固, 就業能力將受到限制, 過弱的文化熏陶將使學生缺乏學養, 而大學“傳承文化”的基本功能也將落在了空檔。

          大學的目的在于“提供心靈的訓練和教養”[1], 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反復的講述與反復的背誦古典語文。可見, 經典教育領域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所以說, 在大學階段實施經典誦讀課程,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可以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經典誦讀是誦讀者用自己的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 并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和再現經典文本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經典誦讀可以使人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 實現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 這種再創造的活動是以誦讀材料為前提的, 不能脫離經典文本而獨立進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文本材料的選擇, 理解經典文本的內涵, 用心感受經典, 才能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落到實處。

          一、經典誦讀文本材料的選擇

          并不是所有的經典文本都適宜拿來誦讀。經典誦讀作為一種傳情達意的語言藝術, 其過程就是誦讀者在經典文本的基礎上, 實現文字向聲音轉化的過程, 通過經典誦讀來塑造形象、傳遞感情, 引起聽眾的共鳴。為了保證良好的誦讀效果, 需要審時度勢、量體裁衣。通常情況下,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在選擇經典誦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 誦讀材料的經典性

          經典誦讀材料的選擇要求具有經典性。一是在內容上具有普適性, 最好與學生普遍關注的人生問題或生活問題密切相關。二是要有思想性與影響力, 通過經典誦讀能夠激勵學生積極健康地生活。三是具有歷史性, 經典誦讀材料需要經過時間的淘洗。四是語言具有形象性。這是誦讀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有了形象性的語言才能使得學生有形象的感受。如果誦讀材料多是枯燥的書面語言, 就很難在課堂上對學生構成豐富的形象感受。

          (二) 誦讀材料的階段性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重視的是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強調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因此, 對于經典誦讀材料的選擇, 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接受程度等因素, 對經典誦讀材料的難易程度作出相應的規定。既要照顧到各個學生的特點而有所側重, 又不宜將經典誦讀材料作生硬機械的分割。一般可以按照詩歌、散文、小說等進行分類。每種類型的誦讀材料既有突出的重點, 又有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

          (三) 誦讀材料的目的性

          誦讀材料要考慮目的性方面的需求。如果是大學語文經典誦讀課程課上或課下自由誦讀, 一般可以不考慮受眾的需求, 完全憑借自己的喜好來確定誦讀的經典文本。但是如果是需要將課上內容與誦讀實踐活動相結合, 比如誦讀競賽、誦讀表演等, 那就要根據誦讀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 從眾多經典文本中選出合適的經典作品。例如國慶經典誦讀, 就應該選擇一些勵志愛國的經典作品, 比較適合場合和聽眾的需求;如果是在中秋節舉辦的誦讀活動, 就應該選擇一些深情的經典作品, 從而更好地適應場合和聽眾的需求。

          (四) 誦讀材料的風格性

          經典文本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是一個經典文本思想、形象、形式特點的總和, 是內外一致、形神統一地顯現出來的經典文本的風貌、神韻和品格。經典文本誦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是公開誦讀或參加誦讀競賽, 誦讀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風格和水平來選擇相應的經典作品。大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可挑選一些難度小些的, 自己較為熟悉的經典作品來讀;對于經典誦讀水平較高一些的高年級學生則可適應的風格會更廣泛一些, 因為他們可以更好地駕馭經典文本, 演繹經典文本?傊, 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二、經典誦讀文本內容的領會

          經典誦讀不同于經典朗讀。經典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 是閱讀的起點, 是理解經典文本的重要手段。經典誦讀也不同于經典默讀。經典默讀是日常誦讀之法, 只看書, 不出聲。經典誦讀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經典文本背誦出來, 以傳達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 它不僅是記憶, 而且有理解, 在抑揚頓挫中理解經典文本。學生應該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課程中好好把握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 應該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準確理解詞句

          葉圣陶先生認為, “吟誦 (誦讀) 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必須理解在先”, 才能“傳出文字的情趣, 暢發讀者的'感興”[2]。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誦前, 除了要搞清楚誦讀材料中的文字的讀音, 掃除讀音障礙之外, 還必須搞清楚誦讀材料中的生詞、俗語、成語典故等的含義, 避免不求甚解, 甚至望文生義。在正確把握字詞的音義之外, 在誦讀之前, 還要很好地把握作品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只有注意到這些, 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文字向聲音的轉化, 收到良好的朗讀的效果。例如, 在誦讀復句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分句之間的關聯詞, 根據關聯詞來理解分句之間的關系。如表示遞進關系的“不但……而且……”, 表示條件關系的“如果……就是……”, 表示并列關系的“一邊……一邊……”, 表示選擇關系的“與其……不如……”, 表示轉折關系的“雖然……可是……”, 表示因果關系的“因為……所以……”等等。這對于準確的語氣運用和表達是必不可少的。

          (二) 要正確把握結構

          正常情況下, 經典文本中的任何一個自然段都表達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意思。每個段落圍繞中心意思, 我們都能找到相對的中心句。當然, 段落的組合也有很多種方式。段落內部之間的關系可以是因果關系的組合, 也可以是層進關系、并列關系 (包括同義近義的并列和正反內容的并列) 的組合。同時, 還可以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 或者分說和總說的關系等等?傊, 段落內部的關系多種多樣,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關系, 都應該要求學生在誦讀前必須理清脈絡, 區分主次。同理, 同一篇經典文本中不同段落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只有先搞清楚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關系, 才能掌握篇章的結構, 從而理清全篇的脈絡, 誦讀時便能得心應手。同時要提醒學生特別注意, 不同的誦讀文本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抒情性經典文本注重的是濃郁的情感;議論性經典文本則注重表現辭氣的承接轉折, 要特別突出其議論精密的感覺。所以要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進行區別誦讀。

          (三) 要深入領會內容

          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應該要求學生對經典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 只有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才能正確地表達作者的深層意蘊, 使聽眾也進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中。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理解經典文本字、詞、句的含義, 且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 還需要對與經典文本相關的其他材料進行把握。比如, 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平思想、創作動機等方面都應深入地了解和領會。例如很多文人一般都是在自己遭受貶謫之后, 有感而發創作了許多經典文本, 因而他們在情感上往往都有抑郁、憤懣的感覺。這些相關內容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我們只有對經典文本的內容有了透徹的了解, 才能夠在誦讀中用恰當的聲音、表情、語調和動作去感染和打動聽眾。比如說明文, 應該從它的結構層次入手, 研究他如何將概念、相關知識表達出來;例如議論文, 便要弄清楚它的主要論點, 它是如何通過論據、論證方式將主張展示出來。而如果已經有前人注釋或近人評論的經典文本, 則應該博采參考, 以幫助理解。節錄中非獨立成篇的經典文本, 我們必須從它的原文入手, 著重分析它的上文下理, 從而避免斷章取義。

          三、經典誦讀文本的深度揣摩

          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要求學生將經典誦讀內容與形式相結合, 完成文字向聲音轉化的復雜活動, 在正確選材和大致理解經典文本之后, 學生還必須對經典文本進行深度揣摩, 通過對誦讀材料深刻而細致的感受, 感知作品的深層意蘊和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 才能完成經典文本的有效呈現。

          (一) 要用心感受經典

          “所謂感受, 就是讀者的心與詩人的心起了共鳴, 仿佛詩人說的正是讀者自己的話, 詩人宣泄的正是讀者自己的情感似的。”[2]感受作品是情感的誘發因素, 主要是可以將誦讀者的思維很好地引向情感。感受是指誦讀者由于經典文本的刺激信息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從而反映到大腦中, 使人形成了不同的認識。根據人的眼睛、耳朵、舌頭、鼻子和皮膚這五大類感覺器官, 就分別形成了五種感受形式: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如果在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感受不夠深入, 沒有真正走進經典作品, 沒有把握經典作品的精髓, 而是在那里主觀臆造情感, 即使朗讀的聲音再好聽, 聲調再怎么抑揚頓挫, 也難以感染他人。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對經典誦讀材料反復琢磨, 仔細體味, 然后進入經典, 進入角色, 進入情境, 才能喚起聽眾的感情, 使聽眾與己同喜、同悲、同呼吸。比如, 我們讓學生誦讀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边@是一幅峭拔雅致的山水畫:千山無鳥鳴, 萬徑無人走, 冬天之冷、雪天之寒、小船之孤、釣翁之獨, 以及詩外的江天一色和群峰疊巒融為一體。整首詩給人以視覺、聽覺和觸覺全方位的刺激。學生在誦讀每一篇經典作品之前, 教師都必須引導他們來體味這種感受。

          (二) 要真正理解作品

          情感的傳遞是經典誦讀的重要目的之一。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 它的生命力在于其承載著人的感情態度!案杏X到了的東西, 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盵3]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 在經過對經典文本的字詞句的具體分析和感受的同時, 應該讓學生形成豐富而逼真的想象, 好似經典文本的文字內容在學生的心中動起來, 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一般。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讓學生把握經典文本的內容, 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 從而更好地體味經典文本的情感。例如誦讀王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苯處熞龑W生去體味“直”“圓”二字的妙處, 在頭腦中再現詩中所描述的畫面。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給‘孤煙’加上個‘直’字, 可見沒有一絲風, 當然也沒有風聲, 于是帶來了寂靜的印象。給‘落日’加上個‘圓’字, 并不是說唯有‘落日’才圓, 而是說‘落日’”掛在地平線上才見得“圓”, 周圍的一輪‘落日’不聲不響地襯托在長河背后, 這又是多么寂靜的境界啊。一個‘直’, 一個‘圓’, 在圖畫方面說來都是簡單的線條, 和那曠遠荒涼的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正相配合, 構成通體的一致……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畫來, 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盵2]葉圣陶先生的這段話, 當是經典誦讀時運用形象思維體味經典文本內涵的范例。

          (三) 要準確把握基調

          基調是指經典文本所包含的多種情感色彩混合后的總的趨向, 即經典文本的基本情調。大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整體感知并理解經典文本, 而且還應該從經典文本的體裁、主題、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認真地分析、有效地解析, 從而準確地把握經典的感情基調。通常來說, 任何一部經典文本都有它本身相對統一而完整的基調。要讓學生把經典文本變成有聲語言, 就是再創造性地把文本中無聲的態度情感轉化為有聲的態度感情。只有深入地體會和整體把握經典的基調, 學生才能具有出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任何一個經典文本所體現出來的感情都可以是多樣化的, 但是它的基調卻是每個部分、層次、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 即整體具體感的總和。在經典誦讀的教學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深入細致理解和體會經典文本的深層蘊意之后, 要準確把握經典文本的整體精神傾向。例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 局部內容表現出了作者對人生苦短的慨嘆, 顯現了緩慢而低沉的情調, 但總體基調是豪放、輕快、活潑的, 在部分低沉情調的映視之下, 全文更能顯出一種豪邁、奔放的感情。又如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詩中表現出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傷, 但是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絕望, 而這只是緣于詩人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 所以其基調可以說是“哀而不傷”的。再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通篇基調熱情高昂, 同時又隱含濃重的悲憤、深沉的憂慮、空前的危機感和強烈的焦灼情緒。所以, 教師引導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要準確把握經典文本的要旨大意, 準確感知經典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 才能夠使經典誦讀達到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境界。

          四、經典誦讀文本的誦讀表達

          (一) 要掌握經典誦讀語音的準確性

          1. 要讀準字音

          教師要求學生在誦讀中要特別注意每個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方面的差異, 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語言現象, 比如文本中會出現一些上聲的變調, “一”、“不”變調和“啊”的音變等問題。另外, 在漢語中存在很多一字多音的現象, 這是容易產生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師應該多加留意。如果在經典誦讀中不能準確讀音, 輕則破壞了作品的美感, 重則歪曲了經典文本的思想內容。比如“賠了夫人又折兵”中的“折”字就是多音字, 不同的讀音意思相去甚遠。對于這種一字多音的情況,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分析清楚多音字的各個不同意義, 然后去記住它的不同讀音。另外, 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讀音的字詞也應重視, 如《上邪》中的“邪”、《將進酒》中的“將”、《阿房宮》中的“房”等。當然, 外來語譯音等情況也應該引起注意, 在誦讀中作正確的處理。

          2. 要注意方言之間的差異

          對不同方言區的人來說, 在誦讀經典時尤其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音差異。其實在語音上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是有規律可尋的。比如有些方言平舌音與翹舌音的混淆 (z、c、s和zh、ch、sh) , 有些方言聲調的變化等。這種規律可以總結為一些大規律以及一些小的規律, 而且還包含一些例外情況, 老師要好好幫助學生去總結。在總結的同時, 遇到問題要要求學生多查字典、詞典、從而加深他們的記憶, 積極督促他們反復地練習。

          3. 要注意避免近似誤讀

          漢字中有很多字的偏旁類同或字形相近, 進行經典誦讀的時候易引起誤讀。如由于甲字與乙字字形相似而把甲字讀成乙字, 或者將乙字讀成甲字。另外, 由于不認識某些字詞, 而由偏旁本身或者偏旁組成的較常用的字的讀音去類推另一個生字的讀音, 這種誤讀情況也很常見。所謂“秀才認字讀半邊”就是指的這種誤讀。老師應該讓學生做好相關的辨析練習, 避免出現誤讀。

          (二) 要注意經典誦讀表達的層次性

          按照經典文本的感知程度, 可以將經典誦讀分為四個層次。一是試讀, 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 在文本信息的獲取過程中, 首先形成一個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覺。采用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試讀, 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同時, 可以讓他們形成自身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二是略讀, 主要是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整體感知。這是通過一種速讀的方式來理清經典文本的的整體思路, 從而把握主旨大意。略讀可以說是試讀的延展, 是整體思維的聚合。略讀時要能夠通觀全篇, 化繁為簡, 去粗取精, 使經典的主要內容逐步變得明晰。三是研讀。研讀就是要參悟體會, 進行研究性和研討性的誦讀, 進而能夠熟悉經典, 順暢朗讀。四是品讀, 就是鑒賞性地誦讀, 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美讀”, 即“激昂處還他個激昂, 委婉處還他個委婉”[4]。

          參考文獻

          [1]黎海燕, 鄢建江.美國的通識教育與閑暇德育[J].當代青年研究, 2008, (1) .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

          [3]白先同.教育心理學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4]梁開喜.談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性[J].語文建設, 2007, (11) .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3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藏著的文化品質,對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作用,大學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肩負著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包括傳播知識、傳播思想以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中勢在必行。因此,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民族的人文思想、精神內涵都根植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換言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展示民族力量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根本。近年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問題得到政府、社會的重視,文化自信成為熱詞,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大學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學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語文課程與文化傳承密切相關,應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的語文課程教育,對于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應當以一種迎難而上的態度,積極尋求解決路徑。本文通過分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就教材、教學、目標三方面提出幾點拙見,希望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獲得更好的傳承效果。

          一、大學語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思想與文化融入到了我國社會當中,從某一層面來說,這削弱了我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大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其中難免會存在一些負面思想,大學生不加以思考就進行全盤吸收,就會出現崇洋媚外、崇尚享樂主義的現象,而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矯正學生的思想,并重新喚醒他們的民族情懷,從而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也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其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體系建設。

          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現狀

          大學語文自開設以來,作為一門大學公共基礎課程被推廣,但隨著課程的發展以及環境的變化,語文的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被忽略,高校教學中,更注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在教學中,以工具性為導向制定教學方案,無異有礙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高校語文課程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其中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部分較少,教材內容決定了課堂的內容,因此,必須加強對語文課程教材的把關,選擇有益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在制定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大學語文的課程實施存在課時少、課程安排計劃性不足、學生接受度不高等問題,應當加強語文課程實施,借力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使語文課程成為一門人文性、文化性、民族性、工具性兼備的課程。現有教學目標過于重視學生使用語文這一語言工具的能力,忽視了語文對學生情操、思想的熏陶作用,應當思考、嘗試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轉變。

          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改革途徑

         。ㄒ唬┙滩耐黄

          教材包括課本、圖像、音頻、視頻等,語文教師應當跟上時代發展,根據當今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中,應當根據實時熱點,結合語文課程相關內容,綜合課文、圖像、視音頻等,為學生開展教學,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在為學生選取教材時,應當加強教師的把關作用,注重教材的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不僅僅局限于工具性,根據學生個性、水平,選擇能夠引發學生喜愛的教材。在實際教學應用中,教師應當加強自身文學水平的提升,做到以教材為主,發散式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開展教學,更不應該照本宣科,僅僅以教材內容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教師對教材的態度,應當是將其作為參照、標準,嚴格制定教學方案,而不是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唯一工具,教學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而不是教材的課堂,教學的目標應當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主,而不是以學生掌握語文這一工具為主,教師應當明確這一點,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我,擺脫教材對教學的完全掌控。

         。ǘ┙虒W改變

          在教學實施環節,教師應當時刻注意教學內容的致效性,轉變教學態度,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收集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教學反饋,并根據反饋轉變教學實施方法、方式,以達到更優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本地區的人文底蘊,并在教學中將其結合起來,引發學生對課程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到人文景點參觀,激發學生的文化需求。語文課程是一門“靜”的課程,課堂實驗、實踐較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豐富教學方式,以活潑的教學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如在課堂上增加朗讀、話劇表演、模擬思考等,使學生深入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有趣、有味。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應當調整對傳統文化、實踐板塊的分值,加強比例,使學生重視起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達到增強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的目標。同時,在教學中,應當根據社會生活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目標,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拉近語文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有所想,對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應該結合寫作教學,突出傳統漢字魅力。閱讀是知識的輸入,而寫作是知識的輸出,在學生學習完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后,如何才能了解學生對這些文化知識的理解程度,是值得教師深入探討的。另外,由于大學語文是基礎性課程,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專業,因此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吸收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中華語言的表述技巧,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

          (三)目標轉變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語文課程相結合,教學上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有力手段,引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體現在具體語文教學中,表現為對文言文、詩、詞等內容的教授,教師應當加強自我學習,深刻理解文言類文章,對基本的詩詞韻腳、文言文體、古文寫作常用句法、句式等有全面、到位的了解,高度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找到文章的閃光點,結合當下熱點或實際生活為學生講解,培養學生的文言學習能力與情感把握能力。教師應當深刻理解到一點,語文課程目標的轉變,并不是拋棄語文的工具性,而轉向完全的人文性、文化性、民族性,強調語文課程的人文目標,而是在加強學生基礎語言掌握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四、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中國從戰火中走出,不斷發展的強大根基,在社會高速發展中,傳統文化對時代發展的重要作用被忽視,傳統文化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沉寂。但隨著社會精神生活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逐步得到重視,文化傳承、文化自信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重歸民眾視野。大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課程,同時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接觸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針對目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現狀,應當加強語文課程教材的把關,遴選優秀教材,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以更高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深刻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這一大背景,實現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張維2018《大學語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思考》,《漢字文化》第22期。

          陳家華2019《大學語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分析》,《流行色》第2期。

          蔣海英2020《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路徑思考》,《課外語文》第6期。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4

          摘要:文章通過實際情況分析深度學習與翻轉課堂內涵,創新設計新課堂,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然后根據實踐教學實現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強深度學習理念導向下大學語文翻轉課堂與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把研究策略貫徹落實到底。

          關鍵詞:深度學習;大學語文;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與深度學習理念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它是指學生在脫離老師的情況下還能夠進行獨立的學習,不需要老師面對面的指導,學生自己就可以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的一種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積累知識,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比如說,在大學語文課堂上,面對一些研究性課題,老師提供的知識是片面的,只是一個引導的過程,具體知識研究還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收集查找,像專業書籍、專家視頻鏈接、知識講座等等,都是翻轉課堂的內容,也就是自我、主動學習的一種方式。在教育體系中,深度學習主要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知識及學習方法,畢竟,現在的學習環境不像過去那樣只有書本知識和老師指導,現代的教學環境有高科技產品的輔助,有高質量老師引導,所以,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學習方法都是多角度、多樣化的,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調整知識的難易程度,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簡單的知識具體化,通過知識“降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這樣長期以往就能夠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知識體系,把所學知識有序連接起來,便于分析和應用。深度學習理念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它結合學生的行為、情感、認知等經過不同緯度的學習與總結,建立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深度學習主要還是在于學生的態度,那就是對知識有好奇心,有探索欲望,能夠主動學習挖掘知識內涵,把知識不斷融合、重組,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全方面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思考能力,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有利條件,這就是深度學習的結果,這種理念導向下的大學語文學習過程才能夠體現價值,才能夠鍛煉學生個人的能力。

          二、深度學習理念導向下大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應用

          (一)改善學習目標

          深度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在翻轉課堂實踐中,老師分析課堂知識和教材內容,區分重點、難點,把概念性的知識與技術性的知識區分開來,根據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知識進行有序排列,把知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表達出來,從而達到改善學習目標的目的,同一知識,以不同方式表達,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理解能力。對知識了解透徹,在相同的問題當中能夠熟練應用知識,讓學生不再生搬硬套,而是靈活運用。學習目標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確定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對學生進行分類,畢竟,在一個班集體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風格都不盡相同,特別是大學語文知識,概念性知識比較多,相似性又大,如果不是特別確定的知識很容易混淆,所以,對于學生的記憶力來說,也是不小的考驗,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技巧和方法,改善學生學習情況,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滿足學生需求,這點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夠確立適合不同風格學生的學習方法。

         。ǘ┰O計有效的教學過程

          翻轉課堂的創新設計方法主要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現代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一般都是多媒體教學,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的創新研究中,少不了計算機的輔助,計算機不但有龐大的知識體系,還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知識進行分類總結,所以老師也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工作,首先根據教學大綱把需要的知識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分類,然后再把知識細分,利用計算機把知識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像視頻、動畫,或者是相關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氛圍,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比如說,在大學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知識辯論活動,把所有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制定獎勵制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行收集資料,對知識細心研討,除了課堂上與同學討論交換資料之外,還可以采用翻轉課堂針對難點問題,把不懂的知識通過翻轉課堂來學習總結,為贏得辯論結果做準備,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合作、交流能力,同時也能讓他們學會獨立尋找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制定學習目標從而達到獨立自主學習的目的,這樣自由的、開放式的教學過程設計,能夠很好地釋放學生的天性,降低教學過程的難度。

          (三)打造舒適的學習環境

          在深度學習理念導向下,大學語文翻轉課堂設計越來越科學化,考慮到大學生的現狀,他們要背負學院與社會的雙重壓力,所以,翻轉課堂設計不只是專業知識的指導,更多的是把專業知識與社會融合,比如,老師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文學比賽,在比賽過程中不但能夠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還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明白理論知識與實踐的'不同之處,擺正心態,不管比賽結果如何,總結經驗,在舒適的學習環境中消化所有的情緒,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課堂上,應該沒有時間限制,而且知識范圍較廣,把知識層次化、多樣化。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將知識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而不是乏味和無聊,所以,老師在翻轉課堂設計中,可以與學生適當交流,采納學生意見,為學生打造舒適的學習環境,提供高效的學習條件,使知識相互融合,在一次次學習與總結過程中進一步加工知識,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合理利用知識,創造價值,打造屬于自己的知識世界,為未來建立橋梁。

         。ㄋ模┨岣邔W習效率

          深度學習理念之所以能夠充分融合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因為翻轉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好奇心,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思維能力的建立,讓學生在知識上能夠自主探索,辨別事物的真善美,提高個人的合作與交流意識,從而深刻了解知識,應用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中適應社會規則,全方面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水平,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價值,體現自己的工作能力。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除了在學習上有幫助之外,還能夠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發現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自我評價,如果在翻轉課堂上設計出自我評價環節,那么我們就能通過提高自我評價對翻轉課堂不斷進行更新、加工,推動學生深入學習、改變學習策略、優化學習方法,讓課堂教學有目標、有方向、有計劃地進行,而不是一體化,老師只根據自己的課程設計來講解,與學生的互動極少,而翻轉課堂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讓老師和學生自然互動起來,共同探討知識要點,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

          三、結語

          深度學習理念導向下的大學語文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應用在目前的教育體系當中,格外受國內外教育部門歡迎,雖然,早期的翻轉課堂在應用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但是現在,學生通過課前視頻預習,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吸取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翻轉課堂不只是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而是注重教學方法和學習環境的創新,把教學目標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應用和實踐當中,翻轉課堂不僅在課前能夠有效應用,在課后還能夠幫助學生溫習知識和知識拓展,幫助老師開展教學活動,建立自由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全方面提升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踐應用,促進我國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馬凱、姜延2018《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實踐》,《課程教育研究》第2期。

          何麗、湯莉、劉軍2019《基于深度學習的MOOC混合式語文教學設計與實踐》,《語文學刊》第6期。

          邢翠芳、劉瑜、呂海燕2020《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施》,《計算機教育》第3期。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5

          摘要:課程思政建設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大學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在實施課程思政建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要從深挖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豐富大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考核標準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落實,需要注意提高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平衡好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以更好地進行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指導高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深度挖掘各門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作用!毒V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從課程教學中去貫徹落實所提出的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學語文課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文本所選內容包含大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等特點。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大學語文課程學習能夠學以致用,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為學好各類專業課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一、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ㄒ唬└呗毚髮W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目標,重點關注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和實習實訓,因此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不受重視,教學中僅僅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進行德育滲透,沒有重視人文性和審美性特點,大學語文的教育價值沒有完全體現。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文以載道,教以載德,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準確把握課程文本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哲學、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相結合,激發學生向往美好的情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們感悟人生的真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ǘ└呗毚髮W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可行性

          首先,大學語文教材所選內容大多數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品,如由徐中玉、齊華森、譚帆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第11版)教材為例,本書包括12個單元共71篇課文,既有古典詩詞,也有現代優秀散文小說詩歌等,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自然地將文本中的思想傳遞給學生,把德育元素融進課程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其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隱性教育功能,隱性教育功能即“學生在學校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計劃性的、無意識的、非預期性的價值觀念和知識能力”。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知人論世、主題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作家的人格魅力,了解文學作品所賦予的主題。如教學《赤壁賦》這篇文章時,從了解作者蘇軾超曠豁達的一生,到分析《赤壁賦》中所表達的作者身處逆境依然保持樂觀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增強學生的價值觀認同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

         。ㄒ唬┥钔诖髮W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大學語文》(第11版)每單元都有一個人文主題,如“和而不同”“胸懷天下”“故園情深”“禮贊愛情”“關愛生命”等主題。專題化編排教材讓學生更加明確教材所呈現作品的目的,一個單元相同的主題文章學習能起到強化思政元素的效果。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融入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作用,培養學生優秀品德,塑造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以“故園情深”主題單元為例,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家國情懷展開,《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描繪了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看到家中小院的欣喜心情;《鄉土情結》以故園之思為線索,從小家到大家,從離家到歸家,將鄉土之情升華到了愛國主義之情;《故園之戀》作者在文中把一個炎黃子孫赤誠的中國心和盤托出;《聽聽那冷雨》作者細述了心中那一縷剪不斷的鄉愁,抒發了對祖國刻骨銘心的愛和思念;《夢回故園》描寫了從臺灣歸來的姑姑面對故鄉的巍巍青山,表達出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濃濃鄉情。同主題的文章一起教學,更有利于營造愛家鄉、愛祖國的濃烈氛圍,引導學生將對故鄉、對親友的款款深情,凝聚成對祖國、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升華為炎黃子孫赤誠而火熱的中國心。

          (二)豐富大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以課堂為唯一教育陣地、以教材為唯一教學內容、以講課為唯一教育手段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建立互動型課堂,重視師生間交流互動,雙向激發教學熱情和學習興趣,滲入式地將課程思政入腦入心,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將立德樹人要求內化到課程教學中。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比如在講解“仁者愛人”主題單元前,布置學生思考問題——“孔子與孟子的仁的思想有何異同”,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將相關學習資料在課前發送給學生,學生可在課前分組討論,自由查尋資料,不拘泥于教材的內容。通過解決課前預習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集體協作意識。課堂上,學生匯報課前預習解決問題的情況,學生在課前收集材料,可了解到,孔子主張把個人道德修養的意義提升到仁愛天下的高度,孟子繼承其思想并進而倡導“仁政”,把執政治國的道理建筑在民為邦本的基礎上。學生匯報結束后,教師進行適當講解并進行總結和點評,讓同學們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自覺地去關愛他人,關愛身邊的一切生靈,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達到思政目標。課后指導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參加學校志愿者活動,組織主題性演講等,鞏固大學語文理論教學成果,進一步延升課程思政課堂,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ㄈ┙⒔∪己藰藴屎驮u價機制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學習不僅要收獲語文應用型知識,還要實現思想道德、修養情懷的提升。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不可再是傳統的一張試卷定成績的方法,應從多元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進后,相應的學生課后作業應該有所提升,課后可布置一些開放式的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如在學習完《<老子>二章》這篇課文后,可給學生布置作業:“在老子看來,世界上的`事物既相互矛盾對立,又相互依存轉化,你認為這一思想的哲理性與深刻性何在?對我們科學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有什么啟迪意義?”通過學生的作業可以檢測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對自己的世界觀有所審視。教師在課堂作業點評時可對思想認識深刻的同學進行表揚,可在課后對存在思想偏差和認識不足的同學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多元評價不僅僅通過作業和試卷體現,還可從學生的課外學習、課堂表現、互動程度、課后實踐等方面體現出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知識運用能力、價值觀體現等,從而對學生形成全面的綜合素質評價。

          三、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提高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教師是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取決于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實施。因此要注重提升大學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強化師德師能建設,提高大學語文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出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素養,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思政素養。在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加強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理念的學習,自覺提升“雙素養”。同時教師要時刻堅守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重視學生這一教育主體,注重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積極探索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徑,既要重視課程思政的文本取向,也要重視課程思政的人本取向,有意識地利用課程教學滲透德育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

         。ǘ┢胶夂谜n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的關系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要正確處理好語文教學和思政教育的關系,有的放矢地實施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首先,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含有思政元素,在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所取舍,不可生拉硬套。其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課程,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進行思政教育,不是在語文課堂上全部進行思政教育,大學語文課堂的主導依然是語文學習,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如果忽視了語文課的特點,沒有了語文味,將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理論課,那是違背了課程思政的初衷。高職大學語文老師應當調配好專業知識和德育元素的比例,做好“責任田”上的責任人,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將教師、專業內容、德育元素、學生共同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建設之中,形成課程思政學習共同體,在課程教學中進行價值觀引領。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建設是相對持久的過程,需要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優化工作思路,在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提升工作境界,用課程思政來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進行價值觀塑造,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育水平。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 篇6

          摘要:信息時代的來臨給高職教學環境、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的優化創造了有利契機,積極把握時代機遇實施新型教學體系建設,將現代信息技術科學運用于高職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種渠道加強了師生互動,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更為有效,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顯著激發出來,教學效率相對更高,對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大有助益。本文將探討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重大意義,并闡述先進技術依托下構建高效信息化語文教學體系的有效路徑,希望能夠在實踐教學中起到參考和借鑒的作用,從而促使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煥發出全新氣象,全體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為培養高端的應用技能型人才給予有力保障。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建設;信息化教學

          引言:

          新形勢下,企業正處于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對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有著旺盛需求,作為相關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實施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體系,滿足大學生身心發展需求,讓大學生從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從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存在著不少問題,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遇到了不小的阻礙。轉變這一局面可以從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入手,創新教學模式,網絡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使用,激發了語文課堂活力,向學生展示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奇妙無窮,讓學生能夠正確客觀的認識世界,打開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真正成為了語文課堂的主體,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之中,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夠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目標由此得以達成。

          一、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優化語文教學內容

          現階段,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有著明顯的滯后性,語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的學生少之又少,大學生不再單純從課堂上獲取知識和信息,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開展。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擴充課堂容量,促使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到一起,讓學生知道各行各業的發展動態,了解到語文知識在崗位工作中的應用方式,明確企業崗位職責以及自己與人才之間的差距,這樣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就能與學生個體發展相契合,學生自主學習動力更強,成長將十分迅速,給學生的就業增添了不少砝碼。

          1.2有利于拓寬語文教學載體

          互聯網平臺給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提供了巨大便利,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由選擇時間和地點學習語文知識,通過觀看網絡教學課件彌補知識點漏洞,徹底夯實語文知識體系,不會落后于整體教學進度,更易于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與此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當遇到問題時能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同樣的也可以積極幫助他人,實現了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和經驗,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由衷的信任教師,認真完成語文學習任務,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活動將會順利高效的開展。

          1.3有利于建構高效信息化教學體系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建立信息化教學體系,構建精品課程,擴充教學資源,將課件在網絡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自主觀看,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知識現狀有選擇性的反復觀看教學課件,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問題,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奧秘。高職語文教師還可以運用線上加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教學陣地予以延伸,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還能在與他人的溝通合作中獲得閱歷和經驗的積累,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明顯提高,是傳統教學模式遠遠無法比擬的,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1.4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新時期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大學生應該順應互聯網時展要求,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信息素養,以便充分勝任崗位工作,運用計算機進行操作,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務,給企業、給社會創造巨大價值。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技術手段實施教學改革,打造開放、自由的課堂環境,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待人以誠、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大學生群體會將正能量傳播開來,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無限生機,為和諧社會構建貢獻一份不可小覷的力量。

          二、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建設思路及其主要特征

          2.1建設思路

          為保證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有效構建,首先要明確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協同發展,從語文學習中感受到無窮樂趣,將語文學習當成是一項終身性的活動來開展,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勞動者的角色,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需要高職語文教師能夠抓住信息時代賦予的機遇,勇敢邁出教學改革步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考核評價著手,構建一體四環九層式教學體系。該體系著重強調了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不斷拓展教學渠道,致力于給學生帶來新鮮感,重視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多重培養,更要注重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的結合使用,以此來形成良性教學循環,達成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2.2體系特征

          一體四環九層式教學體系主要遵循素質教育理念,以滿足學生個體發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信息素質為最終追求,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高職語文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再是單純的進行書本內容的灌輸,而是應該利用網絡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了情感交流,準確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不再是課堂的邊緣人,他們的所思所想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紤]到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創設多種職業情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靈活采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強化了其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教師會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及具體表現等相關信息收集起來,思索當前教學體系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優化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體系建設路徑

          3.1持續優化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所用教材中很少涉及到溝通表達、求職應聘、社交禮儀等方面的內容,不少學生在找工作時不知道該如何介紹自己的長處,表達自己的意愿,對于社交禮儀也不甚了解,致使其就業競爭力大打折扣。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新添這些模塊,與原有教學模塊構建成為完整內容體系,對于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協同發展意義非凡。比如說,寫作教學中布置求職文書的寫作任務,讓學生認真進行簡歷創作,突出自己的個人特長,提高簡歷的吸引力。有些學生會在求職意向一欄中簡單填入職位,殊不知這種做法使得自己陷入了劣勢,就如一片森林里的一顆樹苗,很難得到面試官的注意。進行簡歷創作的指導時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職業定位也要明確,若能夠將自己對該職位的認識侃侃而談,表明自己的獨特優勢,勢必會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贏得就業機會的有效途徑。

          3.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可供選擇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可謂是多種多樣,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線上自學、線下指導的方式,通常會取得較好成效。例如《短歌行》賞析教學中,教師精心制作微課視頻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并藉由QQ群或微信群通知學生及時完成預習任務,這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素材。學生登錄系統平臺后熟悉全詩內容,將自主學習存在的疑惑記錄下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課件,到互聯網上搜索有關樂府詩的發展和特點,了解東漢年代歷史背景及曹操的生平,將這些信息加以整合生成多媒體課件,上傳至教學平臺。課上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讓每個小組依次展示預習成果,展示過后提出幾個相關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如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述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情感等。學生會對中國歷史和作者生平產生深入了解,從不同角度進行《短歌行》的賞析,思維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充分鍛煉。

          3.3完善創新教學活動

          通過對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活動形式進行創新,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學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借助這些活動給學生創建一展所長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優秀的文化接班人。譬如說在教學相關課文以后舉辦演講、朗誦、課本劇表演等比賽活動,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讓其他學生進行投票打分,開通互聯網投票通道,便于更多學生參與,票數最高者獲得優勝,給獲勝者頒發獎勵。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感受到快樂,以興趣為導向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深入探究,思維更加靈活,還能掌握職業技能,對語言的應用能力也會有所提升,能夠在不同職業情景下正確使用所學知識,真正樂在其中。

          3.4科學設計考核評價方式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結合,是完善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一步,學生制作課件的質量、課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是否從全新角度進行文章賞析、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都會計入到期末總評中,從學生的知識、態度、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考核,更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和學習質量。尤其是對于那些表現出色的學生要給予適當加分,會讓學生更加踴躍的參與角色扮演、討論辯論、文學作品的賞析等活動,課堂氣氛空前熱烈,教學效果不斷增強。教師還要聽取學生建議進行考核評價方式的更新,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最大化的展現出一體四環九層式教學體系的價值功能。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增強課堂活力,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考核評價方式,將語文知識用微課視頻來呈現,課內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語文教學活動得到廣大學生的積極支持和踴躍參與,教師與學生形成了和諧穩定的關系,學生可以靈活高效的進行語文學習,還能得到價值觀引導和健全人格塑造,實現了對現代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大學語文經典的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語文素質教育論文03-23

        大學語文現狀及改革探究的論文03-18

        微課在大學語文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論文11-21

        職業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論文03-07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論文03-07

        互文性理論在大學語文教學的運用的論文11-05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探討論文03-07

        大學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2-18

        體育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思考論文12-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