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文化意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基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研究現階段大學生文化意識的現狀,筆一者在浙江中醫藥大學2007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文化敏感性,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與文化相關的困難,沒有形成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了解決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必要性與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現狀之間的矛質,筆者提出了關于培養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幾點建議。
一、文化意識的培養
1999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明確指出:“文化與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促進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該《大綱》強調了目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即比較系統地介紹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主要英語國家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及其文化傳統,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2003年11月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該《課程要求》非常強調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凇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要求,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只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而應把語言形式的講授與文化內涵的培養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目的語文化意識,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培養出既有語言知識又有語言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培養目的語文化意識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鄭立信先生曾在《美國英語與美國文化》一書的序言中提到,“跨文化的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經常會出現障礙,歸結起來,原因或者是語言方面的,或者是文化方面的,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相對而言,外語的聽、說滾,寫技能可以通過強化訓練較快地提高,但諳熟使用這一語言的文化規則卻很不容易。不少闖過“托福”考試難關的學生,踏上美國國土后仍然難以經受文化沖擊((cultural shock),感到無所適從。這也足以說明對本國與異國文化的理解與領悟是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因素。
二、大學生文化意識的現狀分析
為探索現階段大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文化意識現狀,我們進行了調查。
1.調查對象
本研究調查了浙江中醫藥大學2007級來自十二個不同專業(包括中醫、中藥、針灸推拿、生命釋學、護理、計算機、生物工程、中西醫臨床等)四個班的178個學生。其中A班一個,B班兩個;C斑井個。(該校大學英語進行分級教學,A,B,C分別代表從高到低三個不同等級)我們之所以選擇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不同等級的學生,是因為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受教與不同英語教師,英語水平各不相同,這樣的數據更加具備普遍性與代表性。在178份調查問卷中回收165份,有效率為92.7%。
2.調查方法
調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問題按目的主要分為三類:1-4題有關大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對文化學習的態度與認識;5-7題有關現階段大學英語課堂中對文化意識的培養現狀;8-10題有關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有關文化困難的反映。
3.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采用Likert, Horwitz (1987)五分量表分級法,1至10題選項內容為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1分)。
根據圖表二的數據,可以看出針對問卷中出現的三類問題,我校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打分平均值普遍偏高,尤其是第一類(1-4)及第三類問題(8-10)。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忽視了文化的學習,沒有養成良好的文化敏感性及正確的文化態度;大學外語課堂中,教師給予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的傳授,但內容不夠深人,形式也過于單一;大學生在外語學習和交際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些困難與缺乏文化意識緊密相關。
三、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態度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民通過創造活動形成并隨歷史發展而發展變化的產物。中西方文化由于各自人類文明進程不同,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所持的哲學觀不同,因而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眾所周知,中國文化以人本為主體,崇尚勤勞、樸實、謙虛、謹慎的美德;西方文化則以物本為主體,崇尚個體性、開放性、創造性、吸收性的文化傳統。中西文化本質差異使中西方人們的生活大有不同,包括感情表達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行為方式等等。而這些無不對語言產生影響。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即學生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礎上對異國文化的觀察、理解和反映能力應被視為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第一步。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敏感性首先要樹立學生正確對待本國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態度。如果借用Kluckhohn“文化地圖”的概念(“文化地圖”,即特定社會的價值觀、習俗、準則、體系的統一體),就是使學生對本族文化地圖和異國文化地圖有正確的認識,擯棄民族中心主義,消除文化偏見的文化相對主義態度—即文化只有差異,而沒有好壞之分。因此開展文化教學主要在于消除文化隔閡,促進跨文化理解。基于對本族文化的認知,基于正確的文化態度,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察覺到與本族文化有明顯差異并可能發生文化沖突的異國文化特征,才能在理論上或是理性地理解與本族文化有明顯差異的異國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際中真正理解對方的所做所為,解決文化沖突,實現有效交際。
2.選擇蘊涵豐富文化內容的教學材料
蘊涵豐富文化內容的語言材料是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資源,因而教師在選編教材時應有意識地多選取一些出自英美國家的原文材料,旨在使學生通過大量接觸、潛移默化地培養跨文化歷史意識。教學材料還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多元性。我們了解一門外語或一種異域文化的文學,總是要經過我們個人的和他方的文化,就是要求教師選擇或編寫的語言材料具有多元性。語言材料從類型上應包括己方文化、異域文化和跨文化的范疇。一味強調語言教學中異域文化的導人和異性文化的差異、矛盾、和沖突,相對忽視中西不同文化間的相互滲透、影響、融合與重組,以及外語使用中本族文化導出的意義,也使得跨文化交際陷人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加強學生的主體文化意識,教學材料在選編上應當適當引人中國文化,如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學說等。語言材料應按不同角度來構建,對同一問題,可以用跨文化的角度來闡釋。這種開放的結構可以帶給學生思考和爭論的空間,通過對己方、異域文化的認識,在中西方文化的沖突中,達到對己方文化的再認識,對異域文化的真正理解,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
(2)代表性。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文化的學習,學習者達到內在修養素質的提高,從而解放思想,在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同時,發展了合作能力。因此,在選擇教學材料時要注意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觸及西方文化本質,反映西方文化深層內涵的內容。例如西方的社會制度、人性道德、哲學流派、經濟理論、思想及價值觀等等,這些內容有助于學生自己去分析,去探討,加深對西方整個社會、人類的認識,得出自己的結論,最終達到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自身素質的完善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成熟。
(3)趣味性。教材不僅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還要盡可能通過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此,教材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提供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設置盡量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
3.課堂中利用多樣形式導人豐富的文化知識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文化的積累,又不能忽略交際文化的導人。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特別注重向學生傳授語言下面的深層文化,使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從文化知識過渡到文化意識和能力。對于文化知識可以分三個層次進行導人:引導學生注意異國文化的表面特征;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與本國文化有明顯差異的異國文化特征;引導學生觀察交際禮儀和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禮貌行為。在文化導人的過程中,除運用傳統的教師講解法,還應采用分工合作、情景表演等多種方法。分工合作,即分配學生課下查閱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課上向全班同學講解,與大家一起學習和分享。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還更好的激發了學生了解異國文化現象的興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情景表演中,要求學生特別注意以得體的、符合角色身份的語言和體態進行表演。在學生不斷實踐,教師正確點評的過程中,學生語言漸漸更加準確、得體,非語言因素(表情、眼神、體態等)也越來越恰當。這些都為學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4.開設系統的文化知識選修課
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第二課堂文化知識學習也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識是一個知識整體,是一種系統知識,在學生走人社會進行跨文化交際之前,在這方面予以充實、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大多數院校面向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開設的英語文化類選修課程內容還不夠多,結構不夠完善。現階段大學選修課程中可開設一些有關西方歷史、政治、宗教、人類學以及社會學方面的課程,如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學、英美概況、英語學習背景知識、英美文化人門等課程,以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為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5.充分運用各種媒介,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
閱讀、旅游、音樂、電影、電視、多媒體課件等都是文化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它們可以提供最新最生動的語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文化有直觀的了解,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收集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政治、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片、電腦網絡等教學資源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進一步增進課堂教學效果和文化知識的積累;向學生推薦體現外國文化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課外自行閱讀英美國家的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這些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外國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了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此外,還可以邀請外教現身說法,給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圖片展等,盡可能給學生創造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氛圍。
總之,學好一門外語,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具有對異國文化敏銳的感覺能力,科學的理解能力,自覺的處理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既有語言知識又有語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大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策略】相關文章:
跨文化意識培養策略11-14
論大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策略11-14
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策略11-14
淺談文化意識培養在外語教學中的問題與策略12-08
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02-20
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意識培養02-19
英語如何加強文化意識的培養11-14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問題與對策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