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具有現實意義。探討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及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隨著現代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生作為社會的一員應恪守職業道德,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以人們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較高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目的,具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其職業道德教育的指向十分明確,加強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具體表現為:
1.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是由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
高職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服從社會需要為目標,在此基礎上滿足個體的個性需要,是一種相對某一職業崗位領域的教育,其專業設置與社會工作崗位的對應性較強,具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高職畢業生能否勝任崗位工作和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要看他的專業知識技能,更要看他對待工作的態度及工作責任心,看其是否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端正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職業形象。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將來勝任崗位工作打下基礎。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需要道德的支撐,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是一種競爭力,行業、企業的職業道德水平最終要轉化為行業、企業的形象,轉化為其市場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職業道德良好的行業、企業,其社會績效往往更好。因此,高職教育應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運行和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道德與市場經濟的關系,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生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用人單位十分看重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往往把職業道德素質作為錄用人才的首要條件。一些高職生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不高,既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又缺乏艱苦創業的精神,不愿意到能夠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自身優勢的地方去,過分強調自我利益,把追求輕松、舒適、經濟收入較高的工作放在第一位,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敬業精神。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高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行業知識教育,使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發展歷程與前景、性質和特點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自覺認識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明確自己在職業生活中的地位、權利和義務,樹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高職學生明確自己成才的努力方向和前進目標,有助于他們走向社會后邁出成功的第一步,順利成為合格的人才。
4.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迫切需要
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等。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中的首要素質,其核心是學會做人,而職業道德素質則是學會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綜合素質的高低。因此,高職生在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學會如何做事和怎樣做人,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以適應社會、適應市場,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實現自我價值。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2006年11月,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指出:“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該文件明確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以“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責任意識、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高職生職業道德素養。
1.開展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高職生一切品質形成的基礎和保證,是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和靈魂。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道德法制建設不夠完善,發展的迅速、競爭的激烈、利益的驅動,出現了一些較為嚴重的誠信缺失行為。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都會對高職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其對誠信問題認識存在偏差,誠信信念迷茫。因此,加強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非常必要。高職大學生應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
2.開展以愛崗敬業為基礎的職業情感教育
愛崗敬業就是從業人員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崇敬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中國人民大學一項調查發現:“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欠缺的指標中,敬業精神高居第一。”說明當前高職大學生奉獻意識弱化,比較強調索取,缺乏實干精神和基本的敬業精神。因此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迫切需要加強敬業精神的培養。首先讓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就業形勢,引導學生變就業競爭壓力為敬業樂業動力,珍惜和熱愛自己的職業。其次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再次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實干精神。總之,在職業活動中,充滿熱情是敬業的前提,追求完美是敬業的關鍵,講求奉獻是敬業的根本,這應成為高職學生追求的職業道德境界。
3.開展以責任意識為基礎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責任意識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祖國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一種自覺態度。高職生作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責任意識的有無與強弱直接影響著社會產品質量的優劣、生產效益和經濟建設水平的高低。只有使高職生具有報效祖國、報效人民、報效社會的責任感,才能真正成為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4.開展以遵紀守法為基本要求的職業紀律教育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品質。一個人的職業生活是否順利、是否成功既取決于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取決于個人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具備較高的職業法律素質是高職生將來依法從業的必要前提。因此,對高職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從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做起,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才能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不做違法的事,才能成為具有較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1.課堂教學是加強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一是通過“兩課”教育。“兩課”教學在培養高職生道德及職業道德修養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只有一章涉及職業道德修養,內容顯得單薄,并缺少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要加大職業道德教育在其中的比例,結合行業職業道德建設要求與現狀,通過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課堂與課外的關系、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系,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教師要把各行各業的道德規范和典型事例融入教學內容中,注重在各學科中滲透職業道德內容,挖掘和提煉各門學科中的道德因素,以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2.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是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校園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功能就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行。企業文化是一種經營文化,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大部分要走向企業的一線崗位,企業文化的陶冶和職業實踐是對高職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要使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時就能感受這種職業(行業)文化,初步形成較好的相應職業的職業素質,就必須關注企業文化,重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企業文化在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滲透企業文化,把先進的、健康的企業文化寓于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優化學生對企業、對社會的認知,增強對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素養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更好地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和職業道德修養的升華。
3.社會實踐是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范都是從實踐中來,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才能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因此,培育高職生職業道德意識,強化職業道德行為,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
首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專業技能競賽、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強高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艱苦奮斗和自強自立意識,為他們自覺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打下基礎。
其次,工學結合是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工學結合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重要實施途徑。高職教育的行業性和企業特點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走出校園,到企業中去,與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實際相結合,走工學結合之路。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在生產的真實環境、企業管理的規范環境、企業文化的人文環境、人際交往的社會環境中,按照實際的生產項目、工藝、規范、操作要求等進行產品的設計與制造,經歷從一名學生向一名職業人和社會人的轉換過程。在這一真實的互動過程中,不僅有職業操作技能的訓練,還有人與人之間思維的碰撞、創新理念的萌芽,更有各方面利與弊的沖突、取與舍的衡量。這種真實的職業環境賦予了學生多重角色,為職業道德的培養提供真實的情境。
再次,加強實習、實訓是高職生職業道德養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頂崗實習,實現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有利于幫助學生對行業和崗位作深入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崗位和社會的適應性。同時能感受真實的企業文化,有利于培養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及競爭意識。在校內實訓過程中,創設企業生產活動氛圍,嚴格按企業要求對學生進行實操,可以將實訓場所模擬成企業生產車間,學生實習分組按企業班組劃分,真正做到學生像徒弟、老師像師傅、實訓場所像車間。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真正體會企業精神和企業制度,為強化行為習慣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打下基礎。總之,通過校外實習、校內實訓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職業道德的認同,培養了學生職業道德和吃苦耐勞精神、遵紀守法觀念、安全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
總之,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加強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對高職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試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相關文章:
試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思考06-06
試論高職院校圖書館借閱環境的優化08-06
談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08-12
試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成長問題的研究08-28
試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成長問題的研究論文05-01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08-12
淺談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管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