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人文素質是現代醫學院校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注重具體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研究的同時,也要注重觀念的更新,將“以人為本”理念全面貫穿在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方法和實踐等各環節。
關鍵詞:以人為本;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當今,醫患關系的日益緊張引發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這不僅關系到醫療質量,而且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影響深遠。引發醫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滯后是一個重要的內因。每年有大量的醫學生進入醫療行業工作,因此,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必須從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做起。“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也完全適用于人文素質教育。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人’的主體性要求。以人為本,關注的是對人的價值和意義的肯定”。[1]“以人為本”要真正落到實處,就要讓人在社會發展中處于主體位置,因此,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必須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帶動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從根本上講,就是以人為中心,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的權利。要注重人文關懷,在社會各領域強調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權利,且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人文關懷突出的是對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創新,既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個體的差異,更凸顯“人”的主體性。
二、人文素質教育
“以人為本”是基礎內容醫學以“人”為工作對象,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醫學就是一個關注人文發展的領域。恩格爾指出,醫護人員必須要轉變觀念,正確理性地對待人類的健康問題和各種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這也契合了我國古代醫家“醫乃仁術”“醫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醫學的人文價值體現在以病人為中心的信念中,滲透于醫學高新技術的應用中,這對醫生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良好的職業素養,而且要心系患者,關注其身體健康和心理變化,從而減少醫患矛盾發生的幾率。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否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直接體現在其服務患者的過程中。人文關懷要求醫生切實為患者著想,“人性化的醫療”基于人文、科學、哲學的學問。對于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通過經驗的積累不斷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然而,傳統醫學教育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人性化醫療”的目標。
康德認為,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為了人,而不是以人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一視同仁,同等對待,這是踐行道德標準的基本要求。從本質上來說,“以人為本”的理念與儒家創始人提出的“仁者愛人”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強調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在醫療工作中,醫生直接服務的對象是“人”,因此,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是醫護人員的天職,醫護人員要始終以“關注病人身體健康,關心病人心理素質”為使命。[2]隨著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不斷調整醫學模式,強調人在醫療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引導醫護人員關注人的心理!吧-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表明,人不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心理屬性,而傳統的醫學模式卻忽略了這一點。醫療服務必須以人為基礎。對現代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除了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還要幫助他們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在醫護工作中,引導醫學生自覺肩負起救死扶傷的使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關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應體現
“以人為本”導致醫學生人文素質偏低的原因,除教學內容的欠缺,教學環節也有問題。傳統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師為中心,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全盤接受,幾乎沒有發言和提出質疑的機會,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師應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精神發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以學生為本的人才觀,要堅持教學上的個性化,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施教”,[3]從以灌輸多少知識量為標準,轉變為學生學習了多少,學習過程是否愉快為標準,更加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主動回答問題,而不是等待教師提問。教師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交流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加以引導,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導學生的角色,充當文化傳承與道德思想灌輸的橋梁,以自身嚴謹的工作態度,優良的師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教師肩負著育人的天職,應以自身的行動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做學生求學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職業發展規劃創設學習情境,安排教學互動,完善教學環節,加強教學管理,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應體現
“以人為本”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部分醫學生畢業后都會就職于醫療機構或醫院,因此,醫院作為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平臺是首選,但這并沒有引起學校和醫院的重視,而實踐環節的人文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重大的!盀槭裁瘁t學生進入臨床后會變壞?”這一問題,與過于注重技能培訓而忽視人文精神實踐環節有關。醫學生來到醫院或醫療機構后,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急于向其灌輸醫療知識和操作技能,卻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學術精神傳播的重要性,醫德建設更是形同虛設。現代醫學教育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播專業知識,還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學生進入醫院后自覺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以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加強其道德修養。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可使他們不僅掌握專業的知識和醫療技能,而且要深刻認識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堅持在教育實踐中‘以人為本’的精神”[5]。讓學生認識醫護人員神圣的使命,在實際工作中更加關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師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在醫護工作中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
實習是醫學生走出校園,正式進入職場前的過渡階段,同時也是踐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時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學人文活動的形式層出不窮,例如義診、疾病知識宣傳講座、醫患交流會、老年人康復、關愛弱勢群體等,這不僅能夠拉近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距離,而且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維持社會的穩定。醫學生可從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和醫療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人文關懷,幫助患者迅速恢復身體健康。醫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應始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醫生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不僅有助于準確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夠減少醫患矛盾發生的幾率。因此,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醫學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實習過程中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和醫療感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有助于緩解醫患矛盾。醫護人員的表情、態度、服務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醫患矛盾正是由于醫生和患者的溝通不暢所致。綜上所述,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培養綜合型醫學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應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醫療行業的發展需要和醫學生的特點,設置合理的專業課程,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高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鐘添生.論以人為本思想中“人”的主體性內涵及其現代價值[J].哲學當代視野,2007(4).
[2]任桑桑.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6).
[3]何松,陳姝.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08(5).
[4]張蕾.簡論醫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與提高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5]胡瑞敏.試論當前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問題與對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腫瘤學專業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論文10-09
基礎醫學醫學生素質培養論文02-13
醫學生人文素養論文10-07
淺談倉儲人員的素質論文11-24
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人文醫學素質培養論文10-09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論文(精選8篇)01-17
淺談古詩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11-29
淺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芻議12-01
論文:淺談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0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