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和教育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結合
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語文教學必須源于生活,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將所學的內容還原生活,并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特別在農村,社會資源如此豐富,社會背景如此廣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充分開發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讓語文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一、農村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農村語文教學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原本豐富的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長期以來,片面強調語文工具性的思想并沒得到切底的改變,尤其是受到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語文教學模式化、教條化、功利化還屢見不鮮,學校、教師只盯分數,一門心思摳“知識點”,讓學生整天呆在教室抄課文、寫漢字,足不出戶,埋于題海,不愿花精力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觀察社會、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結合起來。
有不少學校的管理思想也不能和教學改革相統一,仍然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評價語文教師教學效果,仍停留在知識點講得透不透、全不全,文章分析得深不深,固然這些不可或缺,但學生領悟多少、能力培養多少這才是語文課的命脈。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偶爾出現“游戲”、“演講”、“辯論”等,馬上就罩上“花架子”的罪名,甚至認為“不務正業”。如果教師敢把一節課放給學生的話,那就更不可思議,甚至都有被停課的可能,面對語文課程改革,不少教師也只能“蜻蜓點水”。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求農村語文教師必須敢于創新、善于引導、合理運用農村豐富資源。
二、轉變思想,讓生活實踐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
1.學校育人觀念的轉變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睂W校要想把語文基礎教育改革落到實處,就必須以生活為中心,努力營造大語文環境,創造一切條件,整合各類資源,努力把家庭、社會、自然結和起來成為學習對象,并納入課程體系,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合理的生活空間。并在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基礎上,努力構建課內外相結合、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大語文課程體系。比如,在語文學習中需要實踐的,學校要提供實踐的空間,需要開設各種活動的,要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資金等,同時還要注意編排可供語文學習的校本課程,最終使封閉的、只注重語言文字等的教學變為開放的、生活化的教學,使語文教學真正活起來。
2.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
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白,語文教學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找準語文教學的目的,努力使自己思想觀念轉變過來。其次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注重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得自己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和時代的活水。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將語文學習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要切底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死記硬背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體驗,注重激勵學生的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并把它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
3.評價體制的改變
首先改變學校的評價體制。再也不能將升學率作為評價一所學校的唯一標準,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把培養適用社會需要的人才作為首要標準。第二,改變教師教學水平評價體制。不僅要評價教師教的水平,更要把學生學的效果、學生課堂表現以及能力的發揮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內容。
4.要把考試制度的改革落到實處
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 年就說過:“停止那毀滅生活力之文字的會考,發動那培養生活力之創造的考成。”可如今農村很多學校仍然把考試作為升學的唯一標準,語文的考試內容雖有所革新,但城里農村統一試卷,能貼近農村生活的內容卻不多。因此,要根據地方特色確定考試的內容,并且不能把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三、運用多種策略,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相結合
1.努力打造開放式的語文課堂教學,讓語文與生活相結合
首先,不能把語文教學僅僅局限于教室里,要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讓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比如《春》、《大自然的語言》等課文,就可以把課堂放在農村大自然中間,讓學生在自然中間盡情去體會、去感悟,這樣既可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即使是在教室內教學,教師也應該架起書本內容與生活相結合的橋梁,應借助情景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就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就拿“字詞”教學來說,要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更重要的讓學生知道這些字詞在生活中怎么用,在哪些場合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情的感悟上都可以和生活相結合,如《我的母親》的教學,在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情上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對自己母親的感情去體會、感悟。諸如此類充分說明,只要有心,在細微處都可創造書本內容和生活相結合的可能。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讓語文在活動中運用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也是學生運用語文的最佳途徑。因此要開展好各種活動,讓語文在活動中活用?梢宰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比如學完“民風民俗”單元后就可以讓學生去農村搜集有關家鄉民風民俗的特色,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讓知識在生活得到有效的落實,同時也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結合學習的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演講、辯論、課本劇、讀書筆記、手抄報、文學社團、小記者團等活動或團體,創造各種機會讓所學的內容有效落實到活動中去。
3.營造濃厚的生活化的氛圍,讓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滲透
我們可以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使教室變得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例如,可以結合當地農村季節的變化特點將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風格。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布置。還可以利用教室的各個角落,開設“生物角”、“時事角”、“圖書角”、“環保園地”等。在這如此富有生活化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學生又怎么會感到枯燥與乏味呢?
四、整合教育資源,擴大生活實踐的范圍
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農村雖不如城市繁華,但農村別有一番天地,如家鄉的特色產業、大自然特有的風景、農村淳樸的風俗傳統等,都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到街道寫標語、給商家設計廣告語、到農民田地里參加義務勞動等也是很好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把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運用,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感悟升華,上升為一種能力。
2.合理運用家庭資源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很多知識要在家庭中獲得、運用。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家庭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讓家庭資源得到合理運用。首先可以把學習的內容在家庭中運用。學習過一些課文后,讓學生回家做個小解說員向家長講解。
其次可以把家庭資源在習中運用。父母是商人可以為他們商品做廣告語,父母是農民可以寫一寫反映他們勞動特點的文章。這樣既可以讓語文和生活相結合,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與父母的感情。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尤其是農村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地方資源,讓農村資源合理服務于語文教學,讓生活和教育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結合。走進生活,語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語文。
【讓生活和教育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結合】相關文章:
小議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互動11-24
初探大學英語教學中多媒體與黑板的有效結合03-29
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朗讀教學12-01
淺析數學教學中的有效互動03-28
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2-03
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訓練口語表達能力12-11
淺析農村初中信息教學中的思想教育12-08
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03-27
“數形結合”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11-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