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論文關鍵詞:高校 理工科 基礎課程 教學考核 對策
論文摘要;本文以作者和同事們的實際教學經歷為背景,通過對講授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師的教學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當前理工科類基礎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和教師面臨的嚴峻問題,提出了把理工科基礎課程應與專業實際相結合、由各院系專業課教師來擔任這些課程的講授、并且將這些基礎課程逐步融入專業課程的想法,旨在為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建議和參考。
1.研究背景
一般來說,目前各個高校理工科類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工程數學類課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機基礎知識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高校里的這些基礎課程的教學發展呈了新的態勢。擔任這些課程的老師們往往承擔著巨大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學校教學考核的重點對象。學生們在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之中,在低年級的時候就會面臨這些課程,而學生們在大學不及格的課程往往是這些基礎類的課程。也正是因為這些課程不及格,對大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興趣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文獻[1]對計算機類基礎課程的現狀進行了非常詳盡的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把計算機課程讓各院系的專業課教師承擔的想法;文獻[2]也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同事們之間相互交流得到的信息,以及和其他高校的同仁們相互交流得出的結果,對如今高校的理工科類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如下看法:這些課程應該漸漸歸為由本院系的專業課老師擔任,逐漸讓這些老師回歸到正常的教學研究上來。
2.大學理工科類基礎課程教學現狀與分析
筆者對在高校從事理工科類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專業結構和研究背景,生存環境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了解與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教師付出了比其他教師多得多的勞動,得到的卻是比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少很多的待遇,并且面臨著巨大的心理生理問題。現在的情況嚴峻異常,急需改變。
2.1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專業結構
擔任理工科類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基本是科班出身:教數學類課程的都是學數學專業的,教物理類課程的都是學物理的,教計算機基礎的都是學計算機專業的。部分專業因為是基礎研究類的,就業面窄,造成了以高學歷的教師為主。他們自身的研究內容往往是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研究,并非面向應用型的或者技術型的。
2.2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面臨的各種問題
2.2.1教學任務繁重,身體負擔重
現在各個高校都建立了新校區,新校區往往離原來的老校區都有相當的距離,一般來說,乘坐校車在兩個校區之間單程需要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之上。由于種種原因,新校區服務于教職工的一些項目往往滯后很多,比方說教工宿舍、辦公室建設、幼兒園、教工食堂等。大部分的教師不得不往返于新舊兩個校區之間。這樣,單程花在路上的時間至少在一個半小時以上。現在的高校很多把低年級的學生放在新校區而把高年級的和研究生放在老校區。而承擔理工科基礎課教學的老師往往是承擔低年級教學內容的,是學校教學的主力軍。并且教學任務極其繁重,上了一節課又一節課,從一個教室趕往另一個教室,由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教師們還往往是站著授課,擔當這類課程的教師每周平均上課在20學時以上。這樣極大地消耗了教師的精力和身體,很多中年女教師在上課到7-8周左右的時候往往就要到醫院解決身體的各種毛病了。而且對于家庭子女的照顧也變得很困難。
2.2.2教學內容單一,看不到發展前景
長期從事這些課程教學的教師,課程內容單一重復,經過幾年、幾十年的打磨,他們除了感到身體疲勞,思想變得麻木,看不到發展前景。更何況這些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上投入很多的時間,而這些投入與他們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他們在專業上研究成果少,專業領域內不管是評職稱、申報項目都缺乏與同行之間競爭的優勢。
2.2.3教學考核多,心理壓力大
講授專業課的教師,往往教學壓力不大,大部分的精力可以用在科研項目和科研論文上。這樣出來的成果可以一眼看明白,極其容易獲得同行和校領導的認可。而對于講授基礎課程的老師來說,由于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成果的難以量化性,各個學校非常喜歡用各種各樣繁瑣的細則來限制教師的教學工作。比方說,上課要提前多長時間到教室,不許提前下課,要改多少個學生的作業,要點多少次名,備課必須按什么標準,教案要按什么標準,考試要按什么標準,監考按什么標準,改卷又該按什么標準,這些細節如果一一枚舉出來,恐怕讓人看得頭都暈。而制定這些條條框框的人,卻是根本不上講臺的人,何其可笑!而所有這些細則,與教師的教學質量根本就沒有太多關系,君不見流傳歷史的名師有幾人是整天做這些細致繁瑣而沒有成效的工作的。所有這些教學的考核,除了增加教師的心理壓力,實在沒有什么幫助。這樣造成的結果是這些教師晚上睡不好,生怕大清早趕不上校車;上課的時候小心翼翼不敢發揮自己的特點,生怕哪里違反了某條規定;出卷的時候不敢出任何具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題目,生怕大部分學生做不出而不得不讓這些學生不及格。
總之,教學考核多,考核準則細致繁瑣,極大地限制了教師的教學自由和發揮空間,讓教師變成了機器人,失去了自身的風格,也讓學生失去了聽課的興趣。要是教學也能標準化,那還要教師做什么,不如直接播放視頻就得了!
2.2.4教師待遇低,不滿情緒嚴重
各個高校出臺了各種獎勵規則,大部分是針對科研的,獎勵幾萬甚至幾十萬屢見不鮮。很少有聽到說某位教師由于講課極其受學生歡迎,而得到校方獎勵多少萬元的,最多也就是得到講課比賽或者其他的教學獎項而得到幾千元的獎勵。這就造成了高校里普遍重科研輕教學的現狀。從事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由于大部分的精力都被得不到認可的教學時間所擠占,在科研上落后于其他教師,因而待遇也往往低很多。這樣,從事這些課程教學的教師們,不滿情緒變得非常嚴重,心理變得極其不平衡。辛辛苦苦從事著第一線的教學工作,忍受著最多的考核,卻拿到最低的待遇!
3.解決方案與對策
如何提高這些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最關鍵的問題。筆者經過思考,覺得最佳的方案是:把理工科類的這些基礎課程分散到各個學科專業中去,讓各個專業的老師來承擔這些課程,把這些基礎課程融入專業課程之中。理由如下:
第一,在國外的很多高校里是沒有開設工程數學、概率統計、計算機基礎這樣的課程的。因為這些課程和應用都聯系緊密,各個學科的老師對課程的理解完全超出了專職擔任這些課程講授的教師,并且可以結合各個專業的實際問題來講授,這樣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第二,各個學科的教師和自己專業的學生往往聯系緊密,他們來講授這些課程,更能聯系本專業的實際情況,也更容易和學生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良好互動。
第三,理工科的教師,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教育,都具有深厚的數學、物理、計算機應用的功底,完全有能力來講授這些課程。
第四,強化了各學院學科主體辦學的思想。課程由各個學院自己設定,由自己學院的教師來講授,使得課程設置更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內容更貼近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結語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他們主宰著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當我們在探討大學理工科類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時,尤其要重視教師本身的因素對該門課程改革起到的決定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所做的一切才有實施的可能,才具備真正的意義。關于教學改革的方案,應該尊重教師的想法,如何提高理工科類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應該由擔任這些課程的教師自己做主,而不是由不上講臺的管理者來憑空想象做出規定。
參考文獻:
[1]鄒北驥,李建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計算機教育,2010年第24期
[2]紀俊玲.工科院校基礎課教學質量的現狀與對策,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六卷第六期,2007年12月
【淺談大學理工科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相關文章:
淺談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12-10
淺談對口單招《電工基礎》課程的復習教學12-12
淺談中專護生人文素質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12-08
淺談醫用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體會12-11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12-11
談談《保險學基礎》課程現狀與改革03-14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究12-12
淺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對策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