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職業教育究竟如何乘勢而上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成為教育事業中重要力量。那么,在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究竟如何乘勢而上卻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作者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談談對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認識和路徑思考。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乘勢而上;發展
2009年7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職業教育乘勢而上》的文章,對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所帶來的背面影響做了客觀分析。認為當前的高職教育過分強調實訓教學,過度削減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論課程,片面強化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辦學層次向中職教育下移;高職學生的知識積累過于簡單化,思維和邏輯訓練嚴重不足,缺少創新精神等等。對于這些分析,我是深表贊同的,這到不是因為我是從事基礎課教師的自私情感在作怪,卻是近二十年職業教育經歷的點點積累和切身感知。覺得有必要把一些想法和大家說一說,尤其是在當下高職院校有些近乎瘋狂追奉工學結合的“流行風”下,更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便讓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個比較適合的環境下健康成長,也能夠讓我們的職業教育真正乘勢而上。
一、比較下對當前職業教育的反思
流行的心態:別人用得好的,我也能用得好。誠然,德國的雙元制在德國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中得到了發揚廣大。但這并不是我們“拿來主義”的絕佳借口,在中國就未必能夠大行其道,歷史上我們就教訓深刻,曾經的加拿大的CBE教學,和后來的模塊化教學,都是好景不長,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后來發現,之所以失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沒有重視中國的國情,沒有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很多東西在國外可以使用,可到了國內就會變質,最后扔到了垃圾箱里去。這就是我們只會簡單的“拿來”,還缺少一個復雜的“創新”過程,否則,失敗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流行的癥狀:你上我也上,管它三七二十一。一夜間,項目教學和工學結合教學的概念傳遍全國,談起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似乎離不開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不管什么專業,什么課程都在向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靠攏,似乎中國的職業教育終于找到了“靠山”。找到了這樣的“靠山”,高職院校就像抓到“生命草”,爭先恐后地在所有專業中開設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每個院校都不惜錢財建設大型實訓車間,購買大型教學設備,全部都向“教學工廠”或“教學企業”沖擊,完全不顧各自的校情、實力,完全不顧各個專業的自身特點和需求,完全不顧各個課程的自身特色和建設需要,做就要做工學結合或項目教學,離開了工學結合似乎就什么也做不了,這不能不讓人又一次想起了“八股文”。甚至有的職業院校為了做足工學結合教學,大量壓縮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恨不得學生一入校門就進車間實訓,似乎學生動手能力強了就可以包打天下了。最后是形式套上去了,內容卻沒有得到進展。
二、比較下對過度追求工學結合的反思
首先,我并反對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也不反對其他什么形式的教學模式。
這些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我要質疑的是中國不缺什么教學模式,也不缺什么概念,我們有的是教學模式,有的是概念。大家說,工學結合與理論實踐一體化有什么區別?模塊化教學和項目式教學有什么本質區別?有很多職業院校很早以前就推行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效果不也是很好嗎?模塊難道就不能變成項目嗎?說來說去就是這些本質,關鍵在堅持,要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最大的質疑,就是中國的職業教育究竟應該堅持什么樣人才培養模式,走什么樣的道路,到目前沒有定論。不要變來變去,變來變去,傷的是中國職業教育的根基。
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缺失:過分強調實訓,過分忽視理論填補。在過分追求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的背景下,很多職業院校進一步提高了實訓時數,壓縮了基礎課和理論課的教學時數,有的還把基礎課砍了又砍,恨不得取消基礎課。對專業理論課也是能不講就不講,全部讓學生去實習實訓,老師不用去講什么理論了。這樣做的后果,學生就成為僅會動手的“機器人”,我只要會做了就什么也不管了,學生由于缺乏較為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生對問題缺乏思考,對知識缺少積累,導致學生們應付眼前的生計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缺失了,他們就有可能失去更進一步的臺階。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喜的是一時,哭的卻是一生。新加坡的雙元制也不僅僅是強調實踐,它有很多理論知識在中學里就完成了,或者在職業院校里以其他形式來完成了,千萬不要學得不像樣。
人文素養的缺失:過分強調專業教學,過分忽視人文情懷。在專業教學充滿整個教學的時候,實習計劃安排的滿滿的,很多職業院校追求的急功近利,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在學生中開展人文素養教育,或者是很少開展這些方面的教育,學生實習下來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的活動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情懷就很難得到很好的培養。而現在社會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工作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很多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本身的人文素質差被淘汰了,不是他的技術原因。有的用人單位人事主管就說過:面試時,看見對面坐著一個形象好,坐姿好的學生就想招進企業了。新加坡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培養人文素質了,所以說在南洋理工學院接觸到的學生,讓人感覺看上去很舒服。可見,人定勝天。
綜合能力的缺失:過分注重職場能力,過分忽視綜合能力,F在的工學結合和項目教學就是比較注重對學生職場能力的培養,只要求學生們針對一個項目或幾個項目會做了就可以,這樣的話,學生也可能在職場上是某一工種的技術骨干,但是他決不會成為這一工種的專家。我們要給學生不僅僅是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學生要的也絕不是這些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要的絕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打工者”稱號,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生存的綜合能力,他們的心底同樣也有對未來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渴望。我們要實現他們這些渴望僅僅交給他們職場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也要把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素質交給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從一個“打工者”轉變為“技術型人才”和“專家型人才”。
總之,這些能力的缺失,如果拾不回來的話,我們的職業教育就會失去長遠發展的基礎,失去勃勃生機的活力。在新加坡的幾天培訓中,我也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也存在著這樣的隱患。
三、對中國職業教育乘勢而上的路徑思考
當前,在教育實現跨越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在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大好背景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如何乘勢而上,應當成為我們教育決策和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要明確走什么路的問題。條條道路通羅馬,道路有很多,要抓緊選擇確定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自主發展之路,建設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能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贏的中國高職教育新模式,一方面系統地設計和推進實踐技能的培養過程,另一方面也系統地設計和推進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過程。這兩個“輪子”互相聯系、緊密結合,這是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而且這種模式要充分考慮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讓三方能夠自由的結合,健康的成長,提高資源共享度。
要職業道德第一,職業技能第二。高職教育要把堅持職業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把職業道德放在高職教育的第一位,才能培養出找得到工作,干得好工作的畢業生。在現代社會需求日新月異,學生培養的目標是什么,怎樣設計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訓實踐,職業院校要好好思考,提出具體思路,千萬別陷入“為了口號而口號,為了實習而實習”的形而上學誤區,隨便找一家企業簽一個合同,把實習的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扔給企業,那是不行的,要給學生的成長提供空間。
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漸培育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課堂外的隱性教育實現學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才是切合高職院校實際的人文教育之路。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學生在開展學習、應用、創新技術的活動中,或者是在探索人類精神,關注人的本性的人文社會活動中,能夠受到兩種精神指引,使得自身的專業技術同人文素養協調發展。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在整個國民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已不再是差學生的“集中營”,正成為越來越多優秀高中畢業生追求向往之地,希望我們的職業教育事業越做越好,道路越走越寬。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談職業教育究竟如何乘勢而上】相關文章:
談中等職業教育與德育02-23
談職業核心能力對職業教育的啟示11-30
論述關于從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談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選擇12-05
談如何培養英語學困生12-03
談如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03-04
談“如何開展有效的舞蹈教學”11-21
談漢語賓語位置上的主謂短語02-22
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12-04
談中職學校如何加強學風建設02-22
談企業如何開展顧客定制化營銷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