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時間:2024-06-19 03:58:00 教育學 我要投稿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通用12篇)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本科院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以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為主,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實施開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通用12篇)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1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產生重要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理性把握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并結合學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狀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為學生的未來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基于當代“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以期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90后”學生;高職院校;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基于現代教育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高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如何在高職學校教育中切實、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積極的人格品質,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成長階段,身體各項機能和心理思想不斷成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相關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有助于消除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消極心理,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做出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2.保持良好心態,提升學生學習生活質量良好的心理狀態

          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才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習效率和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學生未健康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僅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培養,有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3.善于觀察,幫助學生預防心理疾病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動態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借助教師的干預有效消除學生心理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引導學生對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自覺培養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發生機率,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當代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我國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思想沖擊,學生心理發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思想成熟,價值觀念更為趨向現實

          受到互聯網時代信息大爆炸的影響,當代學生在復雜網絡信息的沖擊下,心智發育較為超前,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早熟程度都顯著提升。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遇到問題后能夠結合問題發生源和促發環境進行積極的思考,并勇于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的見解,甚至喜歡以成年人的角度進行問題分析和思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一部分家長受到各類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對學生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希望學生更為獨立和自信,雖然有利于學生在社會上獲得良好的生活,但是也導致其喪失了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甚至一些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差,不能顧及社會利益追求現實的平衡,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對網絡過度依賴

          當代“90后”高職院校的學生伴隨著互聯網逐漸成長,受到互聯網信息傳播特點的影響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一般不安于現狀,希望通過一定的網絡學習、聊天等獲得新的發展,與網絡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網絡在提升學生生活水平的同時,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也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生在網絡交流、網絡游戲中尋找精神的寄托,逃脫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不僅嚴重限制了其現實人際交往能力的強化,也導致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心理出現一定健康問題。

          3.追求張揚的個性,但是心理較為脆弱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90后”學生的成長經歷造成其基本行為習慣具有典型性,如遇到問題不愿意進行溝通交流進而解決問題,而是在網絡上查詢;長時間登錄QQ、微博、微信等,與陌生人交流;可以用電腦打出每一個字,但是一般不會書寫,甚至在不同的環境中識字能力下降;可見“90后”學生的成長環境受到網絡的.影響存在一定的特征,促使“90后”高職學生思想較為獨立,喜歡張揚個性,愿意用個性化的方式表現自我,引起社會的關注。“90后”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為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遭遇過角度的挫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養成了極端自私的不良性格,心理脆弱,一般無法接受打擊,不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健康成長。

          三、當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結合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應該重視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構建開放性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模式,并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心理健康引導和影響,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獲得更好的發展。

          1.重視師資作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隊伍建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引導服務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提供科學的教育引導。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雖然一般配備了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人員,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教育引導服務,這部分心理健康咨詢人員還承擔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引導,但是高職院校中這類教師并不多,一部分教師只具備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或者心理咨詢能力,無法全面把握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教學效果受到限制。

          2.設置開放課程,對學生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我國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將學生封閉在課堂中,主要以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相關知識,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影響,對教學目標的盲目追求也限制了學生的自然成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對學生教育引導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心理咨詢、心理引導等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充分發揮。同時,由于考核方式的設置不合理,在高校教育實踐中過于追求理論教學成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脫離生活實際,不利于培養學生應用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失去應有的作用。所以,基于當前社會教育背景,高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設置開放性課程,在保證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育的比重,將學生引入社會中,直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相應的社會活動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增強教育實效。例如,針對我國高校一部分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現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會調查——探究網癮學生自身、家長、教師的心理狀況。讓學生在了解網癮學生自身對未來發展的迷茫和無奈,存在一定的逃避現實心理;家長對網癮學生的愛和期望,以及無奈和擔心的心理;教師對網癮學生的教育引導思想和嚴格管理思想等,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沉溺于網絡對自身以及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對網絡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溝通,進行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幫助本次調查中具有沉溺網絡傾向的學生擺脫網絡的控制,以更為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獲得更好的發展。

          3.重視事前防范,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

          受到高職院校教育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影響,相比于本科院校學生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就業壓力。所以,為了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預防學生的心理性危機事件,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具體操作方面,高職院?梢越Y合本校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建立三級預防機制,第一級預防機制由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研室所組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負責,并在生活中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把握本校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態,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全局性掌控。第二級心理健康預防機制主要指高校輔導員對本班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诖,高職院校輔導員應該增強心理健康知識積累,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進行適當的指導,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第三級預防機制具體指學生會、心理健康社團等相關學生組織和團體,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發現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同學關系,最大限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4.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健康生活氛圍

          校園文化對學生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長期生活在高職校園中,校園文化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制約學生持續健康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創造條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以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為主,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實施開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加以定位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保證學生在高職院校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中能夠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獲得自然發展和成長。同時,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該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認識自己、定位自己,探尋正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好地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本科院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心理特征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基礎上,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相應的力量。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2

          職業教育為技術人員培訓、勞動力再生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諸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的快速前進,社會對職業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這些變化,讓職業教育繼續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服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挑戰。努力提高學生在校所受教育的質量,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職業技能人才,是我們應關注的主要方面,而其中對學生心理的研究和輔導是整個職業學校教育系統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研究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的必要性

          職業學校在讀的學生正處于身心急劇發展的轉折時期,學生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學,制約教師的教,也關系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狀況,我們才能進行正常、有效的教學,才能實施對學生全面的管理,才能保證職業學校學生的成人成才。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里,學生的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向就業轉變,自然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出現巨大的轉變,在這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困惑或問題。

          但因為思想觀念、教學內容的傳統性,對學生心理特點的研究卻往往是職業學校在教學與管理中容易忽視,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的一個方面。因此,掌握并分析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并加強對他們心理健康的教育顯得無比重要和迫切。

          二、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的表現

          在校期間,因為家庭、年齡、專業等的特殊性,職業學校學生在思想和言行上呈現多種多樣的特征,但歸根結底,這些都取決于他們內在的心理現狀與發展情況。概括而言,當今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大致表現出如下一些矛盾及特點:

          1.獨立意識強,行為依賴性也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育,知識的擴展以及遠離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對家長、對教師的崇拜開始逐漸減退,轉而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感體驗,對家長、老師的言行存在主觀判斷與取舍,對過多的提醒或教誨甚至產生反感情緒。但這些并不說明他們已具備了完全獨立的準備和能力,相反,他們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依附性依然很強,在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問題時,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導與幫助,對家長、老師的依賴心理仍然強烈。

          2.參與意識強,行為能力參差不齊。

          就讀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發展階段一般正處于青年初期,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敢說敢干,意志的堅強性與行動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發展,只要有適宜的環境條件,他們就會積極地投身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但職業學校中許多學生來自農村,受周圍環境與人員的影響,綜合素質偏低,性格內向,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也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在各種活動中縮手縮腳,優柔寡斷,嚴重影響自身能力的發揮和才智的展露,給人一種低能的印象。

          3.自我意識強,正確處理與集體關系的能力尚待提高。

          他們不僅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確表現自我,敏感的防衛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較理智的自我意識。但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職業學校中的學生普遍存有自私心理,對同學、學校的關心不足甚至漠視,面對利益選擇時,主要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對奉獻意識和集體意識缺乏足夠的認識。

          4.自尊與自卑同在。

          職業學校學生,很多是升高中或重點高中落選的,而且很多來自農村或貧困家庭,再加上人們的傳統觀念,普遍認為就讀職業學校前途不佳,從而使之感到自卑和缺乏自信,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都自我感覺低人一等。但這樣的學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較強,他們特別看中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強烈希望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別人的注意和尊重。

          5.就業的希望與悲觀并存。

          職業學校的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他們都對畢業后的工作充滿向往和幻想,希望能盡快地完成學業,實現就業的抱負,出人頭地,為自己、家庭改善生活條件和地位。但因對職業學校性質、地位的顧慮,相當一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都懷疑他們未來工作的地位和方向,認為畢業后主要還是打工,到工作第一線做苦力。也正是因為對就業的悲觀情緒,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學無動力,得過且過,虛度光陰,甚至染上一些惡習和不良癖好,嚴重影響他們的前途和學校的形象。

          6.愛交際,但對朋友定位不準。

          作為年輕的一代,他們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都喜歡多結交一些朋友,愿意和身邊的人和好相處,甚至希望家長、老師與他們志趣相同,能夠成為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朋友。但畢竟他們心理很多還沒有完全成熟或者心態有所偏差,對待與朋友的關系理解不夠,過于感情、義氣用事,當朋友有困難或受人欺負時,不分青紅皂白,堅決站在朋友一方,甚至大打出手,即使因此受到處分也義無返顧。

          7.其他不良心理。

          職業學校學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點、特殊的教育環境和劇烈的身心發展,在心理上還存在許多其他的不良現象。比如逆反心理,崇尚主體,紀律松懈,社會和集體責任感欠缺;惰性心理,貪圖享受,不尊重他人,自私任性,厭學曠課;從眾心理,他們中有的成群結伙抽煙、喝酒,有的有意破壞公物,甚至打群架;攀比心理,在生活上相互攀比,為在同學特別是異性面前炫耀,不顧家庭條件而花錢如流水,有些因為農村經濟落后,而為滿足虛榮心不惜參與盜竊等違法活動;性關心心理,由于環境、社會、文化發展的影響,內心寂寞孤傲,道德倫理觀念薄弱,他們慢慢會把對父母的依賴和愛逐漸轉移到異性身上,故對性的關心和早戀現象在職業學校學生中比較普遍。 "

          三、促進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措施

          為適應時代之所需,培養思想政治合格、文化知識全面、專業技能突出、身體健康良好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理應針對職業類學校學生心理上的現狀,在了解、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充分地調動、激活他們身上的心理優點,使其轉變為積極的.行動;另一方面,通過輔導、教育等方法,及時有效地糾正他們的心理問題。具體可采取下列幾種措施:

          1.加強心理健康的指導和教育。

          學校和教師要重視學生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和書信輔導等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每所職業學校都應成立心理咨詢機構,安排有經驗或專門的心理老師對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生活和擇業指導。對早戀學生,應耐心幫助、細心指導,使其能正確對待青春期發育及與異性相處,并能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幫助學生進行情緒宣泄和自我控制;能夠面對重大生活事件;逐步改善與家人、老師和同學的人際關系;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學會愉快地度過課余生活;合理消費等。

          2.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職業學校的教師面對基礎較差、思想狀態各異的城鄉學生,更應尊重、理解、平等對待他們,了解學生心理,因材施教,據“型”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例如,許多學生有很強的自卑感,教育中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師生“頂!爆F象,面對這些抗拒型學生,教師不僅不能歧視,而且要特別關注他們,真誠地和他們交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逐步減少直至消除他們的攻擊性與對抗性;對于消極型的學生,教師則要著力培養其開朗大方,大膽自信的個性,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活動,使其盡量獲得勝利感和榮譽感,并具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引導他們積極上進。

          3.捕捉學生“閃光點”。

          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差點,但他們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而且許多學生的身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長和優點。故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在各種活動中,主動地抓住這些“閃光點”,或者創設條件,提倡賞識教育,誘發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他們感覺在班級、學校中能有用武之地。比如班主任可給一些愛調皮搗蛋但有一定能力的學生委以“重任”,讓他們擔任舍長、組長乃至紀律委員、班長等職務。據筆者從事班主任的經歷來看,只要加以及時、必要的指導,此舉效果良好。我系有一個班的班長以前是一名經常曠課、違紀的“后進生”,但他的集體榮譽感很強,結果自當上班長以來,不但在本學期的學習上拿了三等獎學金,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帶領班級取得了不少榮譽。

          4.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專業的精神。

          職業學校學生,應加強理想和信念教育,通過思想政治課教育和各學科的德育滲透,各種形式的寓教于樂活動,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艱苦奮斗和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理想、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我們應大力弘揚吃苦、實干和奉獻精神,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只有喜愛、敬重自己的專業,才能學有所成,才能最終獲得別人的尊重與社會的認可。

          5.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在職業學校的專業教育教學中,需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讓學生了解,生活的實質就是工作,幸福的含義就是創業,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想擁有滿意的工作,要享受幸福的生活,必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勞動,現在就一定要學好技能讀好書。只有不斷努力,永不放棄,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最終實現自我和成就自我。

          同時,人才市場的需求千變萬化,學校必須利用與企業的獨特教育資源,形成“雙元互動,校企雙贏”的辦學特色,校企雙方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實踐中學習專業技能,并積累工作經驗,使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接軌。學生畢業時既能迅速上崗,又具發展潛能,既會做事,也會做人,具有顯著的職業教育特色;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家長、學生對畢業后工作的擔心度,為學生在學校的安心、努力學習提供了保障。例如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近年來與省內多家醫藥企業積極洽談,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先聲班”、“百佳惠班”、“康緣班”、“萬邦班”、“恩華班”等的開辦,使學生的學習更接近企業所需,切實解決了企業用工難與學校學生就業難的矛盾。

          6.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組織和開展課外活動,尤其是集體活動,有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熱愛集體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雖然是職業教育,但我們可以組織各種文學、體育、藝術興趣小組,并給予充分的指導,從而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使他們生活不再感到無聊,無暇顧及其他不利身心健康的東西,不再沉迷上網游戲和尋找情感刺激。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的馨園文學社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在學校、老師的關心指導下,社員們屢次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征文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調節了緊張的學習,還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從自身的條件出發,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并維持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系中做出良好反應。我們只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特點在社會發展和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我們職業學校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身心健康、專業合格、獻身社會的職業技能人才,保證職業教育的持續、和諧發展。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3

          1、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對策

          1.1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高職院校應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首先,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如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中心等,引進先進的設備,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心理專業圖書和資料,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物質基礎。其次,加大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心理咨詢室的成員均持有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資格證書,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帶頭人。再次,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開通心理健康教育網頁、欄目和,及時開導和疏解學生的消極情緒,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同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應當與時俱進,運用QQ、微信等社交聊天軟件,將心理知識直接分享給學生,使學生樂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為學生提供隱秘、方便的心理咨詢服務。

          1.2運用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滿足學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兼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團體心理輔導要面向一群有類似問題的學生群體,對這群學生進行心理矯正或治療,幫助這群學生認識到心理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路徑。個別心理輔導面向某類特殊問題的個別學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和分析個別學生的問題,得到個別學生的信任,使個別學生自愿接受心理輔導。其次,運用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知識講座、活動競賽、網頁專欄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障礙的調節能力。自我教育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尋求幫助的途徑,如開通心理、設置心理專欄留言板等,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尋求幫助時獲取及時的心理指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運用課程學習與學科滲透相結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高職院校應保證一學期36課時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習,為學生講授心理知識和自我認識的基本方法,使學生樂觀面對學生和生活中的挑戰,同時,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對學科專任教師進行心理知識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長時間有效開展。

          1.3建立心理健康預防機制

          高職院校應當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建立三級預防機制,從多個層面出發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以此降低學生心理性危機事件的發生頻率。心理健康三級預防機制的構成與實施如下:第一級由學校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詢室掌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心理教研室負責統籌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安排,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相關內容。心理咨詢室的'專業心理輔導教師負責開展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級由輔導員細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加強自身的心理知識建設,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發生;第三級由學生會下設的心理協會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每個班級要選取一名心理委員,心理委員要接受心理協會的統一管理和培訓,使心理委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專業知識,能夠及時發現和疏導本班同學的心理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告知輔導員或心理咨詢教師,有效防止意外發生。

          2、結論

          總而言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著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甚至還會對校園安全和社會安定帶來巨大隱患。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和重要性,認真分析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同時,高職院校還要建立心理健康預防機制,有效避免學生心理性危機事件的發生,不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4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抽樣調查表明,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表現為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抑郁、強迫、緊張等心理癥狀,嚴重的會演變為心理障礙,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學習方面

          高職學生本身文化知識基礎較差,對于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巨大轉變,很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情感方面

          高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7~20歲之間,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是高職學生心理和生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渴望與異性接觸;另一方面,他們在情感問題的處理上不成熟,有的是為了排解寂寞,有的是為了經濟目的,也有的是因為對方比較優秀。總之,交往目的的盲目性,往往會導致他們處理問題比較草率,有可能導致他們的情緒大起大落。

          3、就業方面

          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求職市場上,部分高職學生深感困惑,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學生懼怕職業選擇,或因屢次求職受挫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有的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就業方向,依賴于父母、學校和老師的推薦;有的學生對走向社會缺乏心理準備,產生緊張心理和嚴重的危機感。這種自卑、盲目或焦慮心理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應聘中真實水平的發揮,影響到他們能否順利就業,而就業的挫折往往會導致高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4、人際關系方面

          很多高職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技巧,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表現出唯我獨尊、嫉妒心強或交際恐懼等問題,進而產生孤獨、自卑、恐懼、不滿、煩惱、焦躁等不良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5、社會認可度方面

          從外部因素來說,有些人認為高職學生是高考落榜的失利者,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高職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如名牌大學,更有錯誤的觀念認為“高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致使高職學生在與外界交往中,會產生社會認可度低、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從學生自身來說,有的非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有的不愿意到企業第一線從事較為艱苦和枯燥的工作,有的對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等期望值過高。很多用人單位選聘員工時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片面關注學歷,理想和現實往往會有巨大落差。由此給學生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對策略

          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學校的乃至社會的原因,已日益影響到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健康成長,不容忽視。高職院校應積極采取應對策略,保障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預防由心理問題引發的不良后果,以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目標。

          1、重視思想教育工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轉型時期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高職院?梢酝ㄟ^多種形式和方法,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立志成材、情感和行為規范教育,積極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削減外界因素和社會因素給高職學生帶來的沖擊和負面影響;使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較好的職業素質,加強擇業指導教育。因此,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建立預警處理機制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高度重視,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預警和處理機制。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起著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和心理危機發生前預警的作用,從而保證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理。一方面,通過開設課程和舉辦講座,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由家長、學校、系部、班主任或輔導員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危機處理委員會,主動預防,加強引導,積極采取措施,正確處理危機事件,強調有序和常規的過程管理。對高職學生進行成長訓練,其內容包括生活技能訓練、挫折訓練、專業基本功訓練、素質拓展訓練、模擬招聘訓練、入職禮儀訓練等,以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隊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組織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梢圆欢ㄆ谄刚埜咚降摹⒔涷炟S富的心理教育專家走進校園,為學生排憂解難,通過指導和交流,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心理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高職院校應明確對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要求,擔任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教學理論素質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關心學生,熱愛此項工作,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并考核合格。高職院校應注重現有師資的職前、在職培訓,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應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以便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

          4、提高心理咨詢服務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如果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工作,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除了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既寬容他人,又要尊重自己;既要有爭取成功的能力和信心,也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和胸懷,用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

          5、建設和諧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應根據大學生青春激昂、活力四射的特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才藝大賽”“演講比賽”“街舞大賽”“歌詠比賽”等活動,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將追求個人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組織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和探討,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同學協作的快樂,感受付出勞動所帶來的收獲的快樂,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培養高職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康愉快的情緒、勇于面對挫折的意志及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組織社會活動及比賽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媒介平臺(校園廣播、?、板報、櫥窗、貼吧、微信群)進行宣傳,在校園里創造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5

          高職學校培養的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教育部、省高校工委《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和《加強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對新入學的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根據測評結果,掌握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以求在更高層次上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活動的必要性

         。ㄒ唬┬睦斫】凳谴髮W生心理狀況的主流

          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活動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變得愈來愈重要,如多種價值觀念沖突、競爭的加劇、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關系的淡化以及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的增加。凡此種種,使大學生面對急劇變化和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往往感到心理不適,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動障礙,影響其健康成長和學業進步。因此,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正確面對現在和創造未來的輝煌。國際教育基金會總裁石浚漢先生說:“人類問題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從改變人心人手!

         。ǘ┐髮W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適應不良大學生環境的適應不良主要發生在入學后一年內,以女生突出,在這個時期,大學生沒有獨立生活及在外的經驗,遠離父母和家鄉,面對社會化的大學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震蕩,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整。主要表現為:心情郁悶、感到孤獨、想家、對環境不適應、情緒低沉、不思學習級睡眠不好。個別大學生甚至千方百計創造回家的機會,以逃避新的環境。

          2.焦慮焦慮是一種害怕、緊張、焦急、擔憂和混合交織的情緒體驗,當人們在面臨預料到某種不良后果或威脅時,便會產生這種體驗。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喪失,罪疚感與失敗感的增加等。

          3.抑郁情緒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暗自傷心落淚,凄涼悲哀,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愿與人交往,學習成績下降,感到處處不如意,甚至悲觀厭世,覺得活著沒意思,嚴重時有輕生之念。而過于持久的或過度的焦慮會損傷他們的正常的心理活動,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如神經衰弱、焦慮癥等,從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因為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學校的過度保護,學生缺乏心理承受力及應對困難等鍛煉,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家長一手包辦,導致許多學生心理發育不健全,雖然上了大學,但心智還停留在小學水平。當大學生面對社會的時候,便有了許多不順心和不適應,而他們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便有了大學生做出過激行為的一幕了。學習、生活、就業的壓力也是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個主要原因。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與世界進一步接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精神壓力也在無形中愈來愈大,他們的心理健康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大學學習生活很緊張,但一些學生依然感到內心十分寂寞,生活空虛無聊、一些不善言辭、性格內向、不好交際的大學生,更容易感到孤獨難忍,或因個體需求得不到滿足感到壓抑空虛。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大學生交往是廣泛的,有同鄉、朋友、師生、異性和社會團體等,影響因素多,同學之間有不同的城鄉背景,不同的性格,尤其那些個性孤僻內向或者具有攻擊性、反抗性的學生中,他們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而被同學排斥、誤解和冷落,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困惑與精神壓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艱巨的系統工程,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ㄒ唬┡e辦心理講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講座主要開設“大學生情緒調節與控制”“大學生人際困惑與突破技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和“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開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認知人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學習心理保健技巧,讓學生把心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促進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采用多種形式搞好心理咨詢工作

          實施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咨詢,如面談、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利用QQ的聊天的方式開展大學生心里咨詢活動,針對篩選出的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在心理咨詢辦公室進行個別咨詢。咨詢方法上多采用以來訪者為中心的策略,給予心理支持,注意轉變其認知。有顧慮的學生可選擇電話咨詢和網上聊天。

         。ㄈ┻M一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工作體系

          加強教師、輔導員、學生會和思政工作人員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形成全院師生關心心理健康教育、各部門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在學院黨委的統一指導下,心理咨詢辦公室和輔導員老師的相互配合,共同構筑系統完整的心育體系,使之成為提高大學生素質和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6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快速膨脹,各種價值觀念受到了沖擊,人際關系更為復雜。在這種背景下,高職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與教師同學相處、與父母相處及與社會相處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妥當,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限制了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如何為高職學生消除成長道路上的阻礙,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成為各個高職院校所思考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的成長,其本質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發展過程,教學能使大學生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但是只有結合心理教育,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心理建設,才能使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及創新意識,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有勇氣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戰,而這些素質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聯系。

          2、開發學生潛能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開發和創新的基礎,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激發學生潛能。而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學生潛在的能力進行發揮,使學生集創造力與心理素質為一體,從而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適應自己角色變換,提升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力得到充分發展。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

          1、在校園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輔導機構

          當前,很多高職高校尚沒有建設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僅僅設置“心理咨詢室”,輪流對學生的心理疑惑進行解答,專業程度不夠,并且缺乏規范的心理咨詢流程。因此,在高職院;A設施建設中,應構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輔導機構,組建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隊,并且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編制心理輔導教材,對前來咨詢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可以招募一些心理專業的學生加入到心理咨詢輔導機構中,向全校學生宣傳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積極、活潑和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因此喜歡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對人和事物進行感受,從而產生心靈上的感觸。通過社會實踐中的積極參與,能使學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發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舉辦一些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愛心幫助老人、植樹種草等活動,讓學生能在社會行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從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紹學生加入到企業實習中,多多增加社會工作經驗,學習社會人際交往的方法與訣竅,幫助大學生從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過渡,減少大學生在就業、人際交往方面的焦慮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課

          開設專業心理咨詢室知識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作為學校,應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課,讓學生在教師系統的講解中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擁有自我心理疏導的能力,并且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程設置上,應針對學生面臨的問題而開設課程。例如,很多學校開設了“大學生戀愛心理指導”課程,很多學生從高中走出校園之后,不明白如何處理男女之間的關系,很容易出現鉆牛角尖、固執和盲目的現象,使學生產生消極、迷茫的心理現象。通過心理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夠使大學生明確戀愛的目標,并找到適合的方法,理智地去進行戀愛,從而使大學生的戀愛質量提升,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三、結語

          健康、積極的心態,不僅能防止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學習中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角色,在社會上獲得長遠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社會環境也發生了極大變化,為了能幫助大學生擁有幸福、順利、成功的人生,我們應重視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積極采用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信心、耐心,從而走上順利的人生道路。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7

          摘要: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創新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即在現有的客觀環境下轉變教育者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從矯正學生的行為偏差到引導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轉變,關注對象從少數問題學生到所有學生的轉變,授課方式從滿堂灌教學向體驗式教學轉變,從課堂主渠道唯一途徑向第一課堂理論傳授、實踐教學團體輔導和依托協會開展心理活動三個課堂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轉變。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積極心理學倡導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發現學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環境的控制感。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現狀

          目前,遼寧各高校開設心理健康課從16學時到32學時不等,以合班大課教學為主。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絕大多數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一些體驗式活動由于時間有限,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開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沒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問題

          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分關注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即使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也不適合。學生有對號入座的可能,特別關注自己的消極行為,忽視自己的優勢,夸大自己的癥狀,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諱。

          二、創新模式研究與實踐

          1.整合教學內容

          針對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將心理健康內容與積極心理學內容有機融合,分為4個模塊、12個子項目。

         。1)模塊一: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關于積極人際關系的理論與實踐為高職院校實施積極人際關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細分為4個子項目。項目1:人際交往原則和技巧;項目2: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項目3:網絡中的交往;項目4:異性交往。

         。2)模塊二:積極自我。

          自我評價、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核心。積極心理學關于積極自我的理論為提升學生積極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據和可實踐的模式,可細分為4個子項目。項目1:接納自我;項目2:增強自信;項目3:感悟幸福;項目4:生命的意義。

         。3)模塊三:積極情緒。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關于情緒能力的學習必不可少,可將積極心理學關于積極情緒的理念教給學生,對培養其識別、轉化、調整情緒能力十分重要,可細分為2個子項目。項目1:積極情緒;項目2:樂觀和希望。

          (4)模塊四:積極應對。

          積極應對既是一種理論倡導,也是一種訓練。培養學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積累與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細分為2個子項目。項目1:意志的`力量;項目2:感恩磨難——逆風飛揚。

          2.優化教學設計

          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體驗、領悟成長的幸福。四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可分為12個子項目,其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是一致的。通過暖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即貼近的,不受學生人數、空間限制的體驗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分享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悟,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心理情景劇等手段傳授心理學知識,引領學生提升;再次創設教學情境,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成長。

          3.開展以團體輔導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教學

          根據教學計劃撰寫團體活動講義,團體活動由任課教師和輔導員擔任團體輔導師。團體活動的內容根據教學主題設計,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體中成長,另一方面為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服務。

          4.依托心理協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社團是筆者學院人數最多的社團,定期開展活動,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沙龍、心理劇大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5.創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心理健康課的成績評定應堅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課堂考核與課外考核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結合。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8

          一、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課程的問題

         。ㄒ唬┤狈Χ喾N類的、有效的形式

          現階段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和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咨詢機構是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兩種主要存在形式。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一般僅僅依靠幾個心理咨詢教師開展咨詢和疏導工作,難以實現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而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心理學知識的傳授,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這兩種單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實現應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活動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師資隊伍薄弱

          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和資金投入缺失,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現有的師資隊伍已無法適應當代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教育需求,F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常常由德育教師兼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這些教師多是非科班出身,相當一部分教師是經過短暫進修或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就接受工作任務,導致這些教師在開展工作中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心理學教師的缺乏成為高職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約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ㄒ唬┨嵘龑π睦斫】到逃ぷ髦匾缘恼J識

          “態度決定一切”,而態度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認識到位。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院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從源頭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內涵,樹立“心理育人”的正確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學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貫穿于學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師要轉變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徑

          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要改變單純依靠課程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單一形式,要通過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在全校范圍內創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自覺參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例如,相關部門可以不定期開展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宣傳教育工作,如專家講座、主題班會、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識在全校學生中傳播和普及,引導學生心理正確發展,培養健康的心理及優秀的品質。

         。ㄈ┘訌娊處熽犖榻ㄔO和師資力量培養

          在新的時期,高職院校要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建設,只有良好的師資力量,才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首先,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師資選拔制度,獲得國家職業資格的人員或者獲得國家級專業認可的心理學教師能更好地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引導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兼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使整個高職院校在心理學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有足夠的重視并取得相應成果,為科學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傊谛滦蝿菹挛覀儽仨殘猿謴膶嶋H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和完善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用人才。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9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現狀

         。ㄒ唬﹣碜詫W習方面的壓力。

          高職學生學習方面的壓力來自多個方面,首先,高職學生都來自各高中的中下等水平,普遍基礎薄弱,對學習的自覺性與能動性把握不夠,大多數學生出現厭學情緒,不思進去,得過且過。其次,進入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于如何適應大學學習環境沒有一套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再次,高職院校的學制是三年,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使得高職學生無法應對,課程安排的過于緊張,使得本來基礎就很薄弱的學生學起來更加吃力,以此就更增加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ǘ┣楦袉栴}處理的不當導致心理變異。

          大學期間學生的心理正處于成熟與未成熟得過度時期。缺乏生活閱歷的高職學生,對愛與被愛缺乏正確的理解,常常放任感情,因此,在大學校園里頻繁出現交往不得體、為感情打架、為愛而失去理智的等等。

         。ㄈ┚W絡的隱患。

          大家都知道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同時也是年輕人的時代。網絡的推廣不僅給我們年輕人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挑戰,同學們不能正確的使用網絡,常常被網絡中那些扭曲的東西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渴望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尋找心理滿足,填補現實中的心理空白。

         。ㄋ模┟媾R著就業壓力。

          近年來,高校擴招。造成大學生就業人數急劇上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就顯得更為困難。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因此,就業問題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精神和心理雙重壓力。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高職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存在方式,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呢?這將是我們有效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內因。

          二、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ㄒ唬┘彝ソ逃挠绊。

          首先,家庭教育存在不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教養方式,F在大部分家庭只重視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相當多的家長在子女考入大學后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提供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的心理成長問題則關注不夠。其次,家庭的人際和諧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調查案例中發現,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父母關系不和,(如父母離異或父母性格怪異,或者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主要親屬關系的不和諧以及父母或其他長輩營造的家庭氛圍、家庭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有直接關系。)另外,家庭的經濟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們面臨著巨大貧富差距的考驗,如果家庭教育引導不夠,一些家庭經濟貧困的大學生就會浮躁、自卑,進而產生偏執、虛偽的心理傾向,甚至引發假、丑、惡等不良行為。

          (二)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的變化、網吧的大量存在、生活節奏、社會風氣、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等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還有當代社會的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重知識才能輕道德品質,重奢侈享受輕艱苦奮斗的不良風氣,給“象牙塔”中的大學生造的不良影響,經常使他們產生學習無用,上學僅僅想要的是一張文憑等等的錯誤理念。

          (三)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校的生活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學生們在校園里要獨立面對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上的自理,還要面對來自不同地方、性格各異的同學,協調各方面的人際關系,這些壓力使有些學生感到很不適應,往往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尤其是剛剛入校的新生,如果他們對上述問題處理不當,不能及時求助于同學或老師,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ㄋ模﹤體因素的影響。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8~23歲之間,屬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由于其生理、心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容易出現人格不健全,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心理健康問題。嚴重者,還會出現強迫性神經癥。

          三、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新進路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我認為解決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新進路有以下幾種。

          (一)在學校管理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促進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學校管理工作既要體現教學的作用,也要發揮學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最終為學生創造和諧、愉悅、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同時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ǘ┳龊眯睦斫】到逃n堂教學和輔導工作。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講授心理知識,使學生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幫助他們縮短心理適應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識。舉辦心理講座,幫助學生集中解決特定時期、特定情景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例如家庭的變故,感情問題,就業問題以及如何面對挫折等等,指導學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團組織。

         。ㄈ┙W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預防,要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機制,在學生出問題之前進

          行心理援助。這是有效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和因心理問題出現的突發事件的方法。(當然這需要根據各個學校的情況而制定計劃,如我所在的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我們在各年級各班安排心理委員進行每月的月會,通過月報表排查有心理異常的學生,對學生心里突發事件起到了有效的干預)

         。ㄋ模┓e極開展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工作。

          對入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測,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以及心理健康報告制度,并實行跟蹤;針對學院特點以及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建立學生心理危機的應對預案,主動對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輔導,預防或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加強輔導員心理咨詢培訓,建立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輔導咨詢工作。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多方齊心協力高職學生輔導員思想教育指導工作的常規與瑣碎較易導致只注重眼前的事務性工作而忽略本質,有很多時候是無法真正觸及90后學生的內心世界,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只他能夠留在表面。本文通過采用心理訪談、文獻查閱等方式對當前高職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了分析,希望能更多地挖掘和發現90后學生內心深層的想法,不斷探索,尋求更多良策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更加有效。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10

          一、“三個到位”的工作保障

         。ㄒ唬皺C構到位”。

          學校成立由校領導,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組成的大學生心理教育指導組委會,負責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學工處心理健康中心具體執行,同時各院設置具體負責心理的老師,各班增設心理委員,形成“學!翰俊嗉墶獙嬍摇彼募壭睦斫逃W絡模式。全校開設大學生心理課程、針對部分學生開展心理咨詢、特殊學生心理干預三個層面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ǘ皫熧Y到位”。

          學校層面突出專業化建設,目前我校專兼職咨詢員均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證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在心理教學、咨詢以及危機干預三個層面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層面突出準專業化的隊伍建設,充分發貨學生工作者深入學生的優越性,挑選責任心強、工作熱心同時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趣的老師或學生工作者,經過培訓使他們成為相對專業的心理疏導員。

         。ㄈ皥龅氐轿弧。

          學校提供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活動室,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接受咨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學!翰俊嗉墶獙嬍摇彼募壭睦斫逃W絡體系初顯成效

          學校積極踐行"平行滲透”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各院學生骨干、心理社團、各班心理委員在大學生日常心理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的優勢作用,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知識和技能培訓,使之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補充力量。在班級層面選擇素質較好的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在寢室中選擇寢室長擔任心理調解員,突出朋輩互助隊伍的建設。這一體系的構建既可以實現學!翰俊嗉墶獙嬍业目v向聯系與互動,也可以加強院部與院部,學生與學生橫向之間的聯系與互動。關于學生的心理危機的預警與干預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即快速預警和及時干預雙管齊下。學校還根據四級網絡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培訓體系:一是“送出去”、“請進來”。學校不定期邀請心理專家講學,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輔導員進行心理知識,心理案例解析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二是學生干部業務培訓。;三是鼓勵輔導員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三、“教育——測驗——咨詢”相結合的工作格局

         。ㄒ唬┝⒆憬逃。

          一是開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把心理教育作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年開學,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都會給入校生進行心理知識的講座,從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識;二是心理活動分類指導。就我校經濟貿易學院為例,自2010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請武漢理工等高校心理專家對大學生心理活動進行分類指導;三是心理團體輔導。切合實際的開展不同內容團體輔導活動,2010年學校以“寢室關系”為主題,給各學院代表寢室做了有關寢室融洽關系的團體輔導。在院部也經常開展不同內容的團體輔導,就經濟貿易學院為例,在2011年為2010級學生做了“相識湖科”的新生工作坊、為2009級學生做了“我的團體我的家”的團體工作坊;四是就業心理指導。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內容豐富的就業指導活動。每到大二下學期,學校會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內容豐富的就業指導活動。在第三上學期開設的畢業生求職心理講座,在不同層面提升了我校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就業焦慮,為學生職業生活做好鋪墊。

         。ǘ⿲嵤y驗。

          近年來,教育部組織了全國心理學著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開發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國情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這些量表的'研制和使用,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據。大學生心理測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種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學新生入校伊始,就啟用心海導航系統,采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進行大學生心理狀況篩查。歷年的心理測驗,可以科學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就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分類指導,積極做好預防、疏導、干預、治療等工作,化被動為主動。同時,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個別與團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構建體相結合的日常心理測量,并為學生提供指導,從而促進學生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ㄈ┲鲃幼稍。

          實施主動咨詢措施:一是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是幫助特殊學生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質的一種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常規心理咨詢,即依托學校心理咨詢工作小組,開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詢服務;二是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即面向特殊群體和熱點問題進行團體咨詢,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對特殊學生(就業困難、違規違紀、貧困生)群體的共性問題以及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專家開展團體咨詢和心理訓練,保證咨詢的針對性以及心理咨詢的時效性;二是建立危機干預體系。探討大學生建立早期發現,早期評估,早期預防,早期干預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入學伊始建立心理檔案,然后定期對高年級進行抽查。學校實施班級心理委員機制、心理月報制度,異常學生及時匯報制度、訪談對象反饋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四、心理教育實施途徑多元化

          (一)進入教學課堂。

          學校在不同學期為各行政班級開設心理課程,將知識普及與問題探索、行為訓練、案例分析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心理教學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為:學校融課堂教育與心理訓練于一體,通過思想品德課、就業指導課等進行心理健康的強化教育。

          (二)步入宣傳陣地。

          學校充分利用廣播、網絡等媒介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傳陣地,有效提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識,并使他們熟練掌握維護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問題學生能主動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

         。ㄈ┤谌胄@文化。

          每年五月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舉辦特色心理活動,如:工商管理學院的心理知識競賽、經濟貿易學院的心理趣味運動會、機電工程學院的心理主題班會等。此類活動已成為心理健康月的校園活動品牌,對大力弘揚我校校園文化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心理健康作為我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整合現有資源,我校建立了預警和干預的長期機制和較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保證了我校學生心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確實提升了在校學生心理品質,促進了他們全面發展。然而面對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我們要創造更多條件加速構建心理健康校本模式,使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11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隨著對體育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關注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許多專家學者已經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系,并取得了建設性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提高認識和深化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以往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大多是局限在基本理論和狀況調查的范圍,雖然這些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要真正解決我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還需要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目前主要對策是從心理咨詢、心理教育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然而在以往的學校體育中這方面未予以重視,因此,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就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及在具體體育鍛煉的.實施途徑和方法上進行研究和探索。研究表明,身體鍛煉能降低應激反應、調節情緒、增進心理健康,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體鍛煉已不僅被人們用來作為健身的方法,也被人們用來作為調節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身體鍛煉的心理效應受到鍛煉的種類、鍛煉強度、鍛煉持續時間、鍛煉頻度等因素的影響。為此,本文擬就民間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進行研究,旨在為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

          1、實驗過程與研究方法

          隨機分層抽取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2013級、2014級部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個年級選32人(男女各16人),共計96人。其中48人(男女各24人)作為實驗班,另48人作為對照班。實驗組用跳繩、跳皮筋、拔河、踢毽子等民間體育項目連續干預10周,對照組仍用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進行10周教學,兩組被試每周鍛煉3次,每次鍛煉時間為40分鐘。實驗前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HealthTest,簡稱MHT)分別測試實驗組被試和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實驗結束后仍用MHT分別測試實驗組被試和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所測數據采用SPSSforWindows10.0軟件包統計處理。

          2、實驗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表1結果顯示,實驗后民間體育鍛煉組被試無論在總分及個因子得分均低于實驗前相應因子得分,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及自責傾向六個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在總分及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實驗后對照組被試除了沖動傾向因子得分外,其它所有因子得分均低于實驗前相應因子得分,但只有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

          2.2分析與討論

          已有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作為一種發泄口,可以將各種心理矛盾引發的煩惱、焦慮、不安等應激情緒發泄出去,從而促進人的心理健康。蔡先鋒等人的研究指出,長期參加運動訓練的高職學生運動員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于普通高職學生。蔣碧艷在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關系調查中指出,體育鍛煉能有效地降低緊張、憤怒、疲勞、慌亂及抑郁等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被試連續參加民間傳統體育鍛煉10周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與改善,該研究結果支持了上述有關身體鍛煉能夠調節心理矛盾,改善情緒狀態,促進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但是對照組被試參加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進行鍛煉后,除了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狀況有明顯改善外,被試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及各個因子狀況上均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這似乎又與上述運動有利心理健康的結論有不吻合之處。對此可作如下解釋,對照組被試是集體形式參加鍛煉的,鍛煉者可在活動中通過相互交往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因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狀況改善是很正常的。那么,為什么對照組被試運動后其它因子狀況沒有改善呢?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于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趣味性較差,不受學生喜歡所致。張力為研究認為,身體鍛煉要取得最佳心理效應,首先必須是令參與者愉快和感興趣的活動,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當然,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解釋,陳建國等在一項研究中指出,按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與鍛煉,實驗前后對照組被試心理狀況未發生明顯改善,可能是由于實驗前后鍛煉內容相同所造成的。在此暫且不論其解釋是否正確,但至少可以對其解釋提出以下兩點質疑。首先,實驗前沒有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差異性比較,假如對照組被試實驗前心理健康狀況已處于較高水平,那么運動后被試心理健康狀況改善不明顯是很正常的。其次,在研究中僅對被試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作了比較,沒有對心理健康其它因子狀況比較,究竟各因子狀況變化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當然,以上僅是一種推測,對此尚需實驗加以驗證。

          3、小結與建議

          民間傳統體育鍛煉有利于改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由于它趣味性強,運動量適中,深受學生喜歡,建議把民間部分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體育教材列為高職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之一。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篇12

          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及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色是以培養高層次、高技能、高素質的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它的發展歷史雖然相對較短,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不斷擴大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展示著無限生命力。高等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是急需關注的問題之一。但心理健康教育在職業院校中的發展尚未成熟,探討其在大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認識,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自卑、自負等,并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大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交往活動開發自我的潛能,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和自信心。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對大學生來說,面對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和老師之間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關系。①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讓學生回眸自己的成長之路,通過思考比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是怎樣成為今天的我的?”之類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到父母以及家庭教育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從另一個方面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了解父母在撫養和教育自己成長時所付出的努力,體會父母對孩子無私的疼愛和無償的付出,引導大學生和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②由于大學的課堂相對中學來說更加自由,大學的師生關系相對中學來說更加民主,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對大學新生來說是一種壓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在個人成長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教育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讓學生明白每堂課背后教師所付出的努力,意識到要珍惜每一堂課,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有利于大學教學的順利進行,為大學生各科教學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③大學對學生來說類似于半個社會,而大學里的人際關系也是大學生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在人際關系上,很多大學生存在著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人際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一些技巧,幫助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以后工作的順利進行。

          3、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學習

          學習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不良學習心理,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善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學習。

          4、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壓力調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認識自身面臨的壓力,了解壓力應對的方法和步驟,掌握調節壓力的一些技巧,甚至變壓力為動力。幫助學生積極地看待自己的情緒,掌握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學會有效地識別情緒,積極地調節控制情緒,合理地表達情緒,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5、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保持健康的'戀愛行為,培養大學生識別愛、表達愛、拒絕愛、發展愛的能力,幫助大學生處理戀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指導大學生學會面對失戀等。這有利于大學生正確看待和處理戀愛問題,避免因感情問題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成長。

          6、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特點、氣質類型、能力傾向以及職業價值觀等,認識自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認識自己有助于大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規劃還有助于學生了解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就業方向和具體的就業崗位以及每種崗位的工作內容、任職資格。通過對自我的分析和對工作環境的分析,有助于大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并且在職業目標的驅動下做好在校學習的規劃,為進入社會就業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職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學習、戀愛有著正面導向作用,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壓力和情緒管理水平,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思考】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1-20

        簡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構的思考12-02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進公寓的幾點思考11-27

        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2-02

        加強高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思考論文12-29

        90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2-09

        以心理教育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12-04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研究11-18

        關于強化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11-21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